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北洋政府史话 [A Brief History of Northern Warlord Government in China]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北洋政府史话 [A Brief History of Northern Warlord Government in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荣,魏又行 著
图书标签:
  • 北洋政府
  • 近代史
  • 政治史
  • 中国历史
  • 民国史
  • 军阀混战
  • 历史读物
  • 史话
  • 袁世凯
  • 政治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19817
版次:1
商品编码:1084553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史话
外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of Northern Warlord Government in China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6月3日张作霖退出北京,中华民国北京政权通常又被称为北洋政府。从现象上看,北洋政府统治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动乱不已”四个字来形容。它从建立到完结不过16年又3个月,国家元首却换了8次,国务总理更迭则达58次之多,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上述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变动都不是正常的人事变动,而是各种政治势力主要是各大派军阀之间明争暗斗以至战场上兵戎相见的结果。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北洋政府史话》讲述的仅是有关北洋政府的几个侧面的情况,但它足以表明,政府腐败无能,只能导致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局面。

作者简介

潘荣,汉族。1949年出生于安徽省休宁县屯溪镇(今属黄山市)。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此后先后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等单位。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攻中华民国史。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李新等主编的多卷本《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出版)的编写并发表《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等论文。90年代以后曾撰写并出版冯国璋等北洋人物传记若干种。
魏又行,汉族。1951年生,祖籍浙江嘉兴。1986年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潘荣先生合作,先后编撰了《张勋真传》、《冯国璋家族》、《北洋政府史话》等著作,并发表过中国古典文学及图书馆专业论文十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一 北洋政府的建立与洪宪丑剧
1.袁世凯与北洋集团的形成
2.北洋政府的建立
3.袁世凯独揽政权
4.洪宪丑剧

二 皖系当政与北洋派的分裂
1.段皖当政
2.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
4.冯段斗法
5.副总统难产
6.徐段失和,政潮迭起
7.皖系统治垮台

三 曹吴当政与贿选丑剧
1.亲家变冤家
2.“法统重光”
3.曹锟贿选
4.直奉再战

四 短命的执政府与安国军政府
1.夹缝中的段执政
2.奉直两系的明争暗斗
3.短命的安国军政府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进步党人眼见国民系各派合成一派,遂于9月12日宣布“宪法研究同志会”与“宪法案研究会”无条件合并为“宪法研究会”。此后,进步党也被世人称为研究系。该系在参众两院共拥有议员160余人,仅次于国民系。在国会修订宪法时国民系与研究系争议最大、冲突最烈的是省制加入宪法问题。
10月中旬,经国民系议员屡次提案,省制加入宪法问题被列入审议议程。所谓省制入宪就是在宪法中加入有关地方制度的条文。其实质是要扩大地方议会和政府的权限。但是,这一提案遭到研究系议员的强烈反对。几次会议,双方都争执不下,以至在12月上旬一次会上大打出手。会场里椅子、墨盒乱飞,互殴拳脚,肆口漫骂,致使一批议员受伤,而到法院投诉。
研究系在省制问题上与国民系唱对台戏,得到北洋派的支持。国会辩论省制问题前夕,16个省的北洋督军联名通电威胁国会,而由地方势力控制的四川、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西等16省省议会则纷纷通电支持省制入宪,其中南方数省并要求实行省长民选,要求将地方自治条文加入宪法,反映了南方各省实力派和地方人士的利益。
国会斗殴案发生后,北洋督军纷纷攻击国民党人“捣乱”。但是,北洋派的攻击和威胁,在制宪问题上却只能给研究系帮倒忙。至1917年4月下旬,宪法审议二读会结束,研究系的主张大都未能写进宪法草案。段祺瑞气得在私下叫嚷,非解散国会不可。
如前所述,黎元洪与段祺瑞个人之间也早有芥蒂,二人矛盾表面化最初则是由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时常顶撞黎元洪而引起的。袁世凯死后,段祺瑞立即起用徐树铮做国务院秘书长。黎元洪起初反对这一任命,但是段极力坚持。后由徐世昌、张国淦等人劝说,黎才勉强从段所请,但心里对徐始终没有好感。徐自恃段的倚重,又有皖系军人为后盾,根本不把没有实力的总统放在眼里。将内阁的文件、命令呈交总统审阅、用印,本属国务院秘书长本职,但徐却时常借故不出面,派手下人向黎呈请用印,使黎非常不快。而徐本人对黎元洪,也老是沉着脸,并时而顶撞。有一次,某省同日更动三个厅长,黎向徐问了一句:“任命的都是些什么人?”徐便抢白道:“只在这里盖印好了,管他任命什么人?”使黎非常难堪,愤怒地表示,再也不愿与徐见面。1916年8月初,原总统府秘书长张国淦辞职,韬园系议员丁世峄继任。丁到任后,力主提高总统地位,限制国务院秘书长职权。8月下旬,丁提出《府院办事手续草案》,主要内容有两点:第一,总统得随时出席国务会议;第二,所有国务院议决事件及任免官吏命令须经该管部长官同意后,再呈大总统盖印,如总统有不同意见时,得交回国务院再议。
……

前言/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北洋政府史话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的一卷,聚焦于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关键而动荡的时期——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通过深入的史料梳理和生动的叙事方式,本书全面描绘了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初期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中国政治格局的演变、主要政治势力的角逐、以及社会思潮的激荡。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事件,而是力求还原一个复杂、多元且充满张力的历史现场。它探讨了从袁世凯的威权统治到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集团的轮番登场,再到了最终被国民革命军终结的整个过程。叙事线索紧密围绕中央政权的更迭、宪政尝试的挫折、地方分权的加剧,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的重新分配。 第一部分:帝制的黄昏与共和的蹒跚(1912-1916) 本部分详述了清朝覆灭后,共和政体如何在旧的官僚体系与新兴的革命力量之间艰难孕育。重点剖析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旧官僚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 袁世凯的崛起与独裁: 详细叙述了袁世凯如何利用其在北洋新军中的影响力,迫使清帝退位,并最终通过“二次革命”的失败,巩固了其在民国初期的核心地位。叙事将侧重于袁世凯如何逐步架空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直至建立起一个披着共和外衣的军事强人统治。 洪宪帝制的闹剧及其后果: 本章细致描绘了袁世凯称帝的动机、过程及其引发的全国性反抗。通过对护国战争的解析,展现了地方实力派和南方革命党人如何共同促成了帝制的迅速崩溃。这一失败标志着旧式帝王梦想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土壤中已无生存空间,但同时也为后续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军阀的时代与中央的失序(1917-1924) 袁世凯死后,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彻底瓦解,中国进入了群雄逐鹿的军阀混战时期。本部分着重分析了三大主要派系——皖系、直系、奉系的形成、相互攻伐的逻辑,以及他们如何利用“中央政府”这一虚壳进行合法性包装。 皖系与府院之争: 探讨了段祺瑞领导的皖系如何在1917年“府院之争”中取得对北京政府的实际控制权,以及他们试图通过对外“武力统一”来实现政治理想的努力。这一时期,中央财政的枯竭和对日借款的依赖,是理解皖系政策的关键。 直皖战争与直系的得势: 详细描述了直系(以冯国璋、曹锟为代表)如何联合南方力量,最终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控制了北京政权。重点分析了曹锟通过贿选上台的“坤厚门事件”,这一事件极大地摧毁了民国政治的公信力。 张作霖入关与奉系的扩张: 介绍了东北王张作霖如何稳固其在东北的统治,并伺机向关内扩张。分析了奉系军阀的地域特性——依靠东北的资源和相对稳定的后方,对中央政局的影响力时大时小,但始终是决定性力量之一。 第三部分:思想的激荡与新的力量崛起(1919-1925) 在政治混乱的同时,中国社会内部却酝酿着深刻的思想变革和新的社会力量的觉醒。本书将此视为北洋史的另一重要侧面。 新文化运动的深化与政治影响: 分析了“德先生”与“赛先生”如何在军阀混战的背景下,对旧道德、旧文化进行批判,并为后来的政治运动提供了思想资源。重点关注了白话文运动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洗礼: 详细考察了1919年五四运动如何标志着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学生、市民等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次运动对北洋政府的威信造成了沉重打击,也推动了激进主义思潮在知识青年中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早期活动: 简要概述了在北洋政府的统治阴影下,马克思主义如何传入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上海等地秘密建立,开始探索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道路。 第四部分:孙中山的联俄容共与国民革命的酝酿(1924-1928) 本部分关注南方革命力量的整合,特别是孙中山晚年的重大战略转变对北洋史的终结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国民党改组与“三大政策”: 阐述了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如何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建立黄埔军校,为未来的军事斗争奠定基础。 军阀的衰亡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描述了直系内部的矛盾激化(如“京奉战争”)如何削弱了其对中央的控制。最终,以“打倒军阀”为旗帜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如何从南方一路势如破竹,迅速瓦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体系,标志着北洋时代的终结。 尾声: 简要总结了北洋政府作为中国近代史过渡阶段的特征——它是帝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旧军事力量对新政治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体挣扎。尽管北洋政府以军事暴力为基础,但其历史也见证了新思想、新阶级的诞生与成长。 本书特点: 史料扎实: 广泛参考了各派系留下的档案、幕僚回忆录及外交报告,力求还原历史细节的真实性。 叙事生动: 采用历史叙事手法,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交易描绘得如同戏剧般引人入胜。 视角多元: 不仅关注中央高层的权力更迭,也兼顾了地方格局的演变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动态。 问题导向: 深入探讨了为何共和体制在精英阶层的政治运作中屡遭挫败,以及军阀割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封面采用的深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既不失庄重,又带有一丝古典的韵味。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温润,阅读过程中完全没有廉价印刷品的粗糙感。尤其是排版布局,字体大小和行距的设置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总是能巧妙地穿插一些当时的图像资料或地图,这些视觉元素极大地丰富了文本内容,让原本抽象的政治变动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历史脉络时的清晰度,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一时期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上叙事的节奏,不会被繁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节点所困扰。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从物理层面上提升了阅读体验,也为深入理解那个动荡的时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评分

作者对于“权力制衡”这一核心议题的探讨,达到了相当深刻的层次。他不仅仅是罗列了各路军阀的军事部署和联盟瓦解,而是着重分析了外部环境——比如列强的干预、地方实力的崛起、以及社会思潮的变化——是如何形塑北洋政府的命运的。书中关于“府院之争”的论述尤其精彩,它揭示了在缺乏稳定宪政基础的土壤上,任何形式的权力架构都可能因为人性的弱点和制度的漏洞而迅速崩塌。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视角,使得读者不仅理解了“发生了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会这样”。这让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历史记录,而具备了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严肃历史著作的刻板印象。作者似乎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他用一种近乎“说书人”的口吻,将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倾轧和权力更迭讲述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他擅长在关键节点设置悬念,或者用一种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来描绘当时的场景,仿佛读者亲身站在那些充满硝烟和阴谋的会议室里。这种叙事上的张力,让原本枯燥的宪政争论和军事调动也变得如同精彩的戏剧一般。即便是对政治不甚热衷的读者,也能被故事的走向所牵引,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知识。我甚至忍不住在深夜里为了知道下一步的走向而一口气读完好几个章节。

评分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史料的挖掘和梳理上下的功夫令人敬佩。他并没有满足于常见的二手资料,而是深入挖掘了许多尘封已久的档案和私人信件。书中对于袁世凯、黎元洪以及后来的段祺瑞、曹锟等核心人物的刻画,远比教科书上那种扁平化的描述要立体和复杂得多。作者擅长捕捉历史人物性格中的矛盾性与局限性,比如他们如何在理想与现实、民族大义与派系私利之间艰难权衡。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个北洋时期的政治斗争不再是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对立,而是一幅充满灰色地带的众生相。这种细腻入微的洞察力,成功地将历史人物从神坛上拉回地面,让他们以有血有肉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中蕴含的某种历史的悲悯情怀。在描述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浮沉的小人物,或者是在政治斗争中最终被牺牲的知识分子时,作者的笔调是克制而充满同理心的。他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让历史的重量自行体现。这种对于时代悲剧的细腻捕捉,使得全书的基调在紧张之余,多了一份沉思的底色。它让人思考,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那些试图力挽狂澜的精英们,究竟错在哪里?是时代的选择,还是他们自身能力的不足?这种引发读者主动思考和辩证的叙事手法,才是真正高明之处。它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一面映照当下困境的镜子。

评分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北洋政府史话》讲述的仅是有关北洋政府的几个侧面的情况,但它足以表明,政府腐败无能,只能导致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局面。 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6月3日张作霖退出北京,中华民国北京政权通常又被称为北洋政府。从现象上看,北洋政府统治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动乱不已”四个字来形容。它从建立到完结不过16年又3个月,国家元首却换了8次,国务总理更迭则达58次之多,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上述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变动都不是正常的人事变动,而是各种政治势力主要是各大派军阀之间明争暗斗以至战场上兵戎相见的结果。

评分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北洋政府史话》讲述的仅是有关北洋政府的几个侧面的情况,但它足以表明,政府腐败无能,只能导致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局面。 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6月3日张作霖退出北京,中华民国北京政权通常又被称为北洋政府。从现象上看,北洋政府统治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动乱不已”四个字来形容。它从建立到完结不过16年又3个月,国家元首却换了8次,国务总理更迭则达58次之多,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上述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变动都不是正常的人事变动,而是各种政治势力主要是各大派军阀之间明争暗斗以至战场上兵戎相见的结果。

评分

还没看,先囤着 还没看,先囤着

评分

还没看,先囤着 还没看,先囤着

评分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北洋政府史话》讲述的仅是有关北洋政府的几个侧面的情况,但它足以表明,政府腐败无能,只能导致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局面。 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6月3日张作霖退出北京,中华民国北京政权通常又被称为北洋政府。从现象上看,北洋政府统治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动乱不已”四个字来形容。它从建立到完结不过16年又3个月,国家元首却换了8次,国务总理更迭则达58次之多,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上述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变动都不是正常的人事变动,而是各种政治势力主要是各大派军阀之间明争暗斗以至战场上兵戎相见的结果。

评分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北洋ZF史话》讲述的仅是有关北洋ZF的几个侧面的情况,但它足以表明,ZF腐败无能,只能导致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局面。

评分

不错

评分

《中国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北洋政府史话》讲述的仅是有关北洋政府的几个侧面的情况,但它足以表明,政府腐败无能,只能导致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局面。 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28年6月3日张作霖退出北京,中华民国北京政权通常又被称为北洋政府。从现象上看,北洋政府统治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动乱不已”四个字来形容。它从建立到完结不过16年又3个月,国家元首却换了8次,国务总理更迭则达58次之多,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上述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变动都不是正常的人事变动,而是各种政治势力主要是各大派军阀之间明争暗斗以至战场上兵戎相见的结果。

评分

换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