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初学宋高宗,中年则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后又学李北海、柳公权等。赵孟頫以全面向古典学习的方式,肯定了古典风格的价值,以『复古』的思想和实践,矫正了南宋书法学时风、轻法度的巨大缺陷,使书法发展迈入一条较为健康的轨道。而他的书法思想、风格,不仅影晌了整个元代的书法,也直接影响了明代前中期书法的发展。
《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赵孟頫楷书三门记》为元代牟嗽撰文,墨迹、纸本,大德六年赵孟頫书并篆额。赵体楷书的特点,概括有三:其一,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省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其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含,其点昼华美道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其三,笔圆势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昼需圆润流畅,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撇捺舒展、重心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此帖可以说是典型的『赵体』,用笔苍劲沉稳,点画厚实滋润,结体楷行相参,向背分明,章法布局经纬分明,静穆雅洁。
赵孟頫(二一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孟頫以全才冠世,为政清廉,精通文学,熟谙道释,擅长绘画,通晓音律,尤善书法。据载,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卒后封『魏国公』,諡号『文敏』。赵孟頫是元代书法的领军人物,绝大多数书家都受其影响。其书风道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这套《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的系列选本,光是翻开它,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文化厚重感。我尤其欣赏西泠印社作为百年金石书画重镇的选材眼光,他们挑选的碑帖,绝非泛泛之作,而是真正能体现中国书法艺术高峰的那一类。这次的选本,据说涵盖了从魏晋风骨到明清流变的各个重要节点,对于一个渴望系统性学习碑帖、又不希望在浩如烟海的碑刻中迷失方向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份极佳的导览图。我拿到手后,首先关注的是影印的质量,毕竟碑帖的价值,一半在于原碑的艺术性,一半就在于后世的清晰呈现。好的影印本,能让人清晰分辨出每一笔运笔的提按顿挫、墨色的浓淡枯湿,甚至能“触摸”到刀刻的痕迹或是笔触的飞白。如果这套书在影印技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的水准,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了。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打下坚实的楷书基础,领略历代大家如何在方寸之间,展现天地乾坤。
评分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出发,购买碑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投资,是对自己未来书法之路的期许。我特别在意装订的耐用性。临帖的过程是反复的、高强度的,字帖需要经常摊开,甚至要用手按住才能看清细节,这就对书脊的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一套印刷精美、内容上乘的碑帖,因为装订松散,没用多久就散架了,那真是令人扼腕。我希望西泠印社出品的这套书,能在实体品质上做到与内容质量相匹配——纸张的厚度和反光度要适中,既能承载墨色的微妙变化,又不会让长时间观察造成眼睛疲劳。毕竟,对着一本字帖,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它得是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伙伴。
评分我最近正在钻研楷书的“骨力”问题,深感如今许多初学者过于注重外表的“甜美”或“圆润”,却忽略了内在的筋骨。因此,我非常期待这套选本当中是否能囊括一些线条力量感十足、结体严谨的典范之作。传统上,我们讲楷书的法度,离不开魏晋的端庄、唐代的鼎盛。如果这套精选能平衡好不同流派之间的关系,比如,既有欧阳询的险劲,又有颜真卿的博大,再兼顾到赵体那种妍美而不失法度的独特魅力,那么它的学习价值就非常高了。我个人的偏好是,比起那些过于“时髦”或创新性过强的作品,我更倾向于那些奠定了后世楷书基调的“正宗”法帖。希望这套书能够成为我梳理脉络、确立审美标准的“定海神针”,而不是又一本增加书架厚度的摆设。
评分说实话,如今市面上的书法字帖多如牛毛,良莠不齐。很多所谓的“精选”,无非是凑数量,选取的作品既无时代代表性,也缺乏艺术上的精妙之处,充其量就是一本印刷还算清晰的范本而已。但西泠印社这个名字,自带一种信誉加成,他们对“精选”二字的理解,想必是建立在深厚的学术积累之上的。我更关注的是这套书在装帧设计和内容辅助上的用心程度。比如,对选入碑帖的时代背景、书家生平等是否有简要的、精准的介绍?排版上,是采用对开本,让学习者能最大限度地看到原碑的细节,还是紧凑型的设计?好的碑帖选本,应该是在最大化展现原作精髓的同时,给予学习者必要的“导航”。如果他们能在开篇或重要的转折处,配有一些专业人士对该碑帖用笔特点、结构章法的精辟分析,那就更具价值了。毕竟,临帖不是盲目模仿,而是带着理解去“读”古人。
评分购买书法书籍,常常伴随着一种寻找“共鸣”的心理期待。我总觉得,好的碑帖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师,它不会说教,但你能在它的笔画中感受到书家的性情和时代的气息。我希望这套《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系列,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选集,更能体现出一种文化上的贯通性。例如,它是否能清晰地展现出从某一位大家到另一位大家之间,技法是如何递进和演变的?学习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一朝代的审美趣味是如何影响到笔法的处理,使得楷书的线条从古拙走向成熟,再到后期的复古或创新。这种“纵向”的梳理和对比,对于提升学习者的眼界,远比单纯的“横向”罗列无数作品要重要得多。我期待它能成为一本有“思想”的字帖选集。
评分价格便宜,质量不错。。。。。
评分好用,优惠,值得购买
评分实话说,这个版本印刷糟糕,学生用的
评分学学,书法作品欣赏
评分学学,书法作品欣赏
评分到货真快。厉害?
评分赵孟頫于宋理宗宝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1] 为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其五世祖秀安僖王赵子偁,即宋孝宗父。其四世祖为崇宪靖王赵伯圭,孝宗赐宅第于湖州,故赵孟頫为湖州人。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赵与訔,皆为宋朝大官。元朝赠师垂为集贤侍读学士,希戭为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訔为集贤大学士,封魏国公。[4]
评分很好
评分一个小薄本,满足基本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