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基本信息
书名:365个艺术创意
定价:78.8元
作者:[英] 菲欧娜·伟特 著;郑勤砚 编;郑勤砚,高婷婷 译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1269782
字数:
页码:130
版次:508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好多读者都是《365个艺术创意》系列的热心丝,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在真正拿到这本书之前,先为大家简略介绍一下《365个艺术创意》这本书的特点:
1、《365个艺术创意》内容太丰富了,它将成为打开您和孩子“玩”艺术的必备“工具书”。
括创意绘画(手指画、吹画、棉纸画等)、纸艺、布艺手工、立体玩具制作、编织、粘贴、缝纫等多种形式的小游戏。365天,天天都玩新游戏,超高!
2、该“工具书”激发家长孩子艺术创意,手工成品极具成就感!为轻松的家庭亲子时光加分。
噢,用上这本“工具书”,您家的废报纸、旧杂志、硬纸板、吸管、冰棍木片、花布、不织布、塑料泡泡装纸、旧螺丝、废电线、甚至郊游捡回来的树叶、石头……都有了用武之地。变废为宝的本事可不是人人都有,这本书能助您和孩子一臂之力!既环保、经济又开发智力,好处多多呢。
3、让大人做回孩子,让孩子着迷沉浸其中!
据USBORNE《365个艺术创意》系列图书丝反馈的统计,绝大多数家长首先被其靓丽的“外形”,丰富的“内涵”,有趣的“创意”以及使用后“高”的切身体会为之倾心,甘心在闲暇时光陪孩子一起玩这本“365”,孩子更是“一本书就能安静玩个大半天”。如果还未过瘾,我们书后还有一系列相关图书,本本精彩纷呈!
4、采用精美雅致的豪华精装版本:
环装(方便展平边看边玩),130页高品质铜板纸彩色印刷,硬精装(易于保存,从小看到大),孩子和妈妈都喜欢的礼物,适合USBORNE书迷收藏。
★Usborne出版社知名儿童艺术创意书。
★中央美术学院推荐读物,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系郑勤砚博士推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术教育系主任斯蒂文赛迪推荐。
★国内众多艺术名家力荐,20人强大专家顾问团队。
★快乐365天,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每天和孩子一起亲身感受创意惊喜。
★大容量精美全彩图解引导孩子独立操作,让你的孩子手眼结合、协调发展。
内容提要
你喜欢写写画画、涂涂抹抹吗?你喜欢剪剪贴贴、缝缝补补吗?
那还等什么?快动手吧!365,每天一个新创意,等你来挑战。
创意人生,就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部集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儿童创意宝典。图案丰富可爱,颜色鲜艳美丽,无论是表情生动的指印小人还是卷卷的玫瑰园,漂亮的图画既可以吸引孩子动手操作,又可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色彩、图形之美,丰富了孩子的视觉艺术思维。实验材料随手可得,像废旧报纸、彩纸、吸管、颜料等都能成为游戏道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创造出不可思议的美好,留给孩子无限大的想象空间。
《365个艺术创意》是一部集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儿童创意宝典。《365个艺术创意》内容丰富,图案可爱,颜色亮丽,是打开您和孩子“玩”艺术的必备“工具书”。括创意绘画(手指画、吹画、棉纸画等)、纸艺、布艺手工、立体玩具制作、编织、粘贴、缝纫等多种形式的小游戏。用上这本“工具书”,您家的废报纸、旧杂志、硬纸板、吸管、冰棍木片、花布、不织布、塑料泡泡装纸、旧螺丝、废电线、甚至郊游捡回来的树叶、石头……都有了用武之地。变废为宝的本事可不是人人都有,《365个艺术创意》能助您和孩子一臂之力!既环保、经济又开发智力,好处多多呢。365,每天一个新创意,等你来挑战。创意人生步,就从这里开始!
...........
拿到《符号与故事:孩子的第一套视觉语言教程》的时候,我有点好奇,因为名字听起来很“学术”,但我女儿(八岁,识字量较大)却对此爱不释手。这本书的核心在于解构和重构“符号系统”,它从世界各地的古代岩画、部落图腾一直讲到现代的交通标识和表情包,告诉孩子,人类文明的本质就是符号的不断演化。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教孩子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象形文字”和“个人图腾”,来记录她的日常生活和情绪。比如,她现在用一个“闪电加一个圆圈”来代表“今天特别开心但有点累”,非常形象。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大纲,而更像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文化小故事。它成功地将艺术创作提升到了“交流工具”的层面,让孩子明白,画画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表达和沟通。这种“语言学+艺术史”的结合方式,极大地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我感觉这本书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理解信息和表达观点时,会比同龄人多一个维度的思考方式,因为他们会本能地去分析信息背后的“视觉逻辑”。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购买《巧手造物:可动模型与机械美学入门》这本书,是抱着“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功利目的。这本书完全不同于我之前见过的所有“艺术”书,它更像是一本充满童趣的“工程师手册”。内容聚焦于如何利用简单的材料,如冰棒棍、橡皮筋、纸板和图钉,制作出可以活动的机械装置。我们一起完成了书中那个“摇摆小人”的模型,通过对橡皮筋拉力的调整,我们得理解了什么是张力和势能的转换,这过程简直比上科学课还有趣。书里对每一个步骤的分解都极其清晰,配有大量的分解图,即便是我这种手工白痴也能跟着做下来,并且保证最终成品能够“动起来”。最棒的一点是,它没有限定孩子只能按照书上的图纸来制作,它反而鼓励孩子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升级”——比如,如果我把这个摇摆机构接到一个纸做的“翅膀”上,它会不会飞起来?这种对“互动性”和“功能性”的强调,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让艺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而是拓展到了三维空间和基础的机械原理,是真正寓教于乐的典范。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本《儿童艺术探索之旅》会是那种充满色彩和高饱和度的速成教程,没想到它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极其注重“动手体验”和“材料的原始魅力”。这本书的内容安排是按照不同的自然材料来划分的,比如“泥土与水的对话”、“树叶的纹理密码”、“沙子的短暂雕塑”等等。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废旧纸板的重生术”那一章,书中提供了一系列极具巧思的结构搭建方案,完全没有用到胶水,而是依靠榫卯结构和巧妙的折叠,让那些原本要被扔掉的快递箱瞬间变成了可以移动的小剧场。这对我家那位热衷于拆东西的小魔王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涂鸦,而是开始研究“如何让纸板立起来”的结构力学。这本书的文字部分非常简洁,更多的是通过高质量的实景照片来展示创作过程,那种粗粝的、真实的材料质感跃然纸上,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去户外收集材料。它成功地将艺术创作从室内固定的画桌前解放出来,强调了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这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自然教育”。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引导的孩子,对事物的耐心和观察力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评分我买过很多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美术启蒙书籍,大部分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教你如何画出标准化的苹果、蘑菇或者太阳。但《色彩的魔术师:光的分解与重组》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似乎更像是一本偏向“科学实验”的艺术书。它的核心主题是“颜色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如何使用颜色”。书中有一部分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三棱镜和手电筒来观察光谱,如何通过叠加不同透明度的玻璃纸来观察颜色混合的奇妙变化。我们母女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在拉着窗帘的房间里玩“光影戏法”,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片在墙上投射出各种变幻莫测的图案,那种兴奋感是涂蜡笔完全无法比拟的。更棒的是,这本书没有强迫孩子去“画”出什么东西,它鼓励的是“记录”——记录下你看到的颜色组合,记录下光线移动时留下的痕迹。这培养的不是一个“小画家”,而是一个敏锐的“色彩观察者”。书的纸张质量非常好,特别是涉及水彩渲染的部分,即使我滴了一点点水上去做实验,纸张也没有轻易起皱,这点我很欣赏,毕竟艺术活动难免会弄湿弄脏,好的纸张能更好地承载孩子探索的痕迹。
评分天哪,我最近买了一本叫《创意无限:点亮孩子的想象力》的绘本,简直是相见恨晚!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那种厚实的硬壳,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绝对是那种可以珍藏的类型。内容上,它似乎更侧重于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美,而不是一味地教他们复杂的技巧。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光影的游戏”,通过一些简单的剪纸和台灯就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我儿子(快五岁了)看得目不转睛,当天晚上就拉着我要用家里的玩具来复刻那个效果。这本书的排版非常讲究,留白很多,让人感觉呼吸顺畅,不像有些艺术书塞满了密密麻麻的步骤图,让人一看就心生畏惧。它更像是一本艺术家的手记,充满了对创作过程的哲学思考,即便是我这个成年人读起来也觉得很有启发,比如它提到“不完美的才是最真实的表达”,这句话对我纠正孩子过度追求“完美”的倾向很有帮助。而且,它还巧妙地融合了一些世界名画的元素,但不是生硬的复制,而是用一种非常童趣的方式来解构和重组,让孩子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到艺术史的脉络,这比死记硬背要高明太多了。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培养孩子“发现美”能力,而不是仅仅“学习画画”的父母。
评分不错
评分评价晒单现在是负担
评分不错
评分评价晒单现在是负担
评分不错
评分评价晒单现在是负担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