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书
定价:48.00元
作者:徐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49513697
字数:
页码:1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享誉世界的华人艺术家徐冰
历时七年,经典作品《天书》之后又一奇书问世!
没有任何传统文字,不是绘本,不是漫画,但任何人都可以读懂!
记录现代人典型生活文化作品集,抑或是人类交流方式的另一种可能
内容提要
本书看不懂?天书?
错了!这本书的名字是“地书”!
享誉世界的华人艺术家徐冰
历时七年,经典作品《天书》之后又一奇书问世!
《地书:从点到点》是一本用各类标识语言和符号写成的书,妙趣横生地记录下现代城市白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典型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奇特的作品。艺术家徐冰经过七年的材料收集、概念推敲、试验、改写、调整、推翻、重来,初的灵感终于转化成一件成熟的文化艺术作品问世。这是一本没有使用任何传统文字的读物,也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书。无论哪种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有当代生活经验的人,就可以读懂这本书。
目录
作者介绍
徐冰:当代受人关注的华人艺术家之一
1955年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90年移居美国。2007年回国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
1999年获得美国重要的个人成就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文摘
序言
这本《理想国 地书》的横空出世,简直像在平静的书海里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息。我是在一次偶然的画展开幕式上瞥见它的真容的,那种扑面而来的“陌生感”令人印象深刻。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书”这个概念的传统认知。我习惯了文字的指引,依赖符号的逻辑,但面对它时,所有的预设都被清空了。它更像是一件宏大而精密的艺术装置,而非简单的阅读材料。初看之下,你会被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节和庞杂的符号系统所震撼,它们以一种极度克制但又充满生命力的节奏排列着。我花了很长时间仅仅是“观看”它,而不是试图去“解读”它,因为任何试图用已有的语言系统去套用和定义的努力,都会在瞬间瓦解。它要求你退回到更本源的感知层面,去体验图像、结构和排布本身所蕴含的能量。这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创作,更像是一种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温柔而坚定的探问。每一次翻阅,都像是进入了一个新的、由纯粹视觉逻辑构建的宇宙,里面的“秩序”与我们习以为常的“逻辑”是平行的,却又相互映照。
评分抛开其晦涩难懂的外表,这本书在纯粹的物理层面,触感和视觉冲击力都是顶级的。纸张的选择、装帧的工艺,都体现了一种近乎宗教仪式般的虔诚。当你把它捧在手中时,它就拥有了超越一般书籍的重量和分量。我曾试着把它放在不同的光线下观察,不同的角度会折射出不同的阴影和层次感,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图案更添几分神秘的深度。这种体验让你意识到,艺术品的力量很多时候来自于它与物质世界的紧密结合。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被触摸、被感知、甚至被“占有”的实体。对于那些习惯于在屏幕上消费图像的现代人来说,《地书》提供了一种强烈的、回归物质媒介的必要提醒——真正的深度往往需要载体的厚度和质感来承载。
评分老实说,初次接触《地书》时,我心中充满了困惑与一丝丝被排斥在外的焦虑。毕竟,我们被教导阅读就是理解,就是通过文字构建意义。但徐冰这次采取的“无字天书”路径,迫使我们必须面对阅读失败的境地。这种失败感恰恰成为了最大的成功之处。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对“可理解性”的依赖有多么深厚。我观察到,不同的人面对它时,反应截然不同——有人迅速放弃,认为这不过是故弄玄虚;但也有像我这样,沉浸其中,试图在那些复杂的、如同生物基因图谱般的结构中,寻找某种普世的情感共鸣。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这本书的美感不在于它讲述了什么故事,而在于它如何构建了一个“可以被讲述”却又“拒绝被讲述”的场域。它关于交流的本质,关于我们是如何通过符号建立连接,又是如何因为符号的缺席而被迫重新审视连接的可能。
评分七年的心血倾注,在翻动那些厚重的页面时,那种历史的重量感和技术上的精密感是扑面而来的。它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消化的流行读物,它更像是需要被“供奉”和“研究”的物件。如果说《天书》是关于“失落的文明符号”,那么《地书》则更像是一个“未来文明的蓝图”或“当下社会的百科全书的重构”。那些看似毫无章法的图形,当你静下心来,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惊人的自洽性。它不是混乱的堆砌,而是另一套严苛的语法在运作。我特别留意到不同章节(如果可以称之为章节的话)之间的过渡和演变,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形态学关联,仿佛在暗示某种深层的、跨越时空的连续性。这种细微的线索,只有长时间的浸入才能捕捉到,让人不得不赞叹艺术家在构建这个复杂系统时的严谨与远见。
评分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或许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反思工具”,而不是一个“信息载体”。它挑战了我们对“阅读”这一行为的舒适区,迫使我们去构建自己的意义框架。在如今信息爆炸、符号泛滥的时代,我们常常忘记了符号是如何被创造和被赋予生命的。徐冰的《地书》像是一次对符号学的大型社会实验,它将参与者放置在一个没有既定答案的语境中,鼓励你去“命名”和“编码”。我发现,每当我尝试向朋友描述它时,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所有的描述都落入了“它像什么”的窠臼,而真正的震撼在于“它不是任何东西,它就是它自己”。这是一部需要用你的好奇心、你的耐心,以及你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终极疑问来“阅读”的作品,它留下的回味,远比任何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都要悠长和深刻。
评分好评
评分好评
评分很棒!
评分好有意思
评分不错
评分好评
评分好有意思
评分好有意思
评分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