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是从作者的伦理学主要著作《道德意识现象学》中抽取出来关于情感道德的部分予以重新出版。作者在于苏格兰的启蒙道德哲学相衔接,尤其是与哈奇森和亚当·斯密想衔接,并且设想了一门后基督教的伦理学。这门伦理学产生于公约的道德与素朴的利己主义的无意识萌动中,在审美的、道德的品味与各种具有道德特征的情感中春花自身,成为自律的道德,它被理性道德所补充,并系统地被一门形而上学的和泛神论的宗教伦理学所完善。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论
情感道德篇
第一章 道德情感的原则
作为情感的“道德感”。——道德激情与狂热激情。——男人的情感与女人的情感。——道德情感作为对具体情感之总合而言的抽象公式
第二章 道德自身情感的原则
伦常骄傲。——伦常荣誉感。——伦常羞耻感。——骄傲与卑谦。——尊严。——伦常骄傲的阴暗面
第三章 道德追复情感的原则
伦常自身感受的水平变动。——利己主义的智性后悔。——本性性格学的后悔。——伦常后悔。——从伦常自律立场出发针对后悔的顾虑。——后悔的危险以及从它律立场出发对后悔的滥用。——后悔的利与弊
第四章 道德逆向情感的原则(回报欲)
报复作为本能情感反应。——报复作为道德义务。——个人回报的危险。——将回报转用到国家上。——感激。——回报本能的益处。——针对感激的顾虑。——回报与宽恕。——克服刑法回报理论及其本能基础的必要性
第五章 结群欲的道德原则
动物中与人类中的结群本能。——结群欲作为在利己主义本能与道德本能之间的中间物。——结群欲作为格劳秀斯的道德原则
第六章 同情的道德原则
同情相对于前几个道德原则所处的位置。——同情的产生与表现。——怜悯中的快乐作为道德上无价值的和危险的组成部分。——“好心”。——同苦[怜悯]与同喜。——行为的目标、动机与本欲动力。——怜悯的正义。——怜悯与爱的义务。——怜悯易感性的可变性。——怜悯的感触作为持续的意志方向的心理学辅助因素。——关于叔本华《道德基础》的结尾评价
第七章 虔敬的道德原则
在与怜悯、感激和爱的关系中的虔敬,——虔敬与敬重。——虔敬作为它律伪道德的无意识自律之根。——因为错误的精神管教而对虔敬所做的篡改。——虔敬的伦常危险以及与此危险所做的斗争。——虔敬与道德自身情感。——虔敬的道德价值。——虔敬作为道德原则的不足
第八章 忠诚的道德原则
意志的恒心与非恒心。——对个人与实事的忠实感。——忠诚作为传统宗教的支撑。——保守与进步。——契约忠诚。——犹太教的和基督教的宗教性作为针对旧约与新约的契约忠诚。——分封制中的忠诚与抒情诗中的忠诚。
……
附录
精彩书摘
第七章虔敬的道德原则
如果同情是一种带有伦常上可运用之结果、但却不带有直接伦常关系的自然本能,那么我们在虔敬中便首次发现了一种与他人相关的、本质上建基于伦常关系上的情感。同情是对异己的快乐与苦痛之情感的自然回声;而虔敬则是一种反应,情感用它来应答那种对在他人中的伦常特征的不由自主承认。同情更有力和更直接地作用的善行的成立,虔敬更多地有助于伦常意识的发展。最先和最有力地唤醒对行为之伦常差异之预感(Ahnung)的是回报欲,因为这种预感是从这些行为对相关者之效果的直接感觉中油然产生的,而虔敬则将如此被唤起的意识提升到公允的(Unparteilichkeit)阶段上,因为它完全不考虑相关者个人,而是关系到行为的伦常特征。与虔敬直接相衔接的是道德的自身情感;如果后者是一个人在面对自己时所具有的道德情感,那么前者就是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所具有的道德情感。
严格说来,那些从中可以认识一个人的伦常特征的行为,仅仅是作为这个特征的标志而作用于情感的,因而在此意义上,这些行为所针对的个人是无关紧要的;但这些行为的善却会最有力地导向感情(Gemut),因而,如果这些行为是针对判断者本人的,那么它们的善就会最生动地唤起虔敬的情感。据此,虔敬与感激之间切近的亲缘性与经常的关联性便得到了澄清,这便是一个人针对他人所具有的道德情感对他在他人面前所具有的道德情感的提升。因为,由于虔敬保证了那些出于感谢的义务而进行的行为确实是出于纯粹的、高尚的和无私的动机,亦即去除了那种为了完全或部分地摆脱感谢的义务而提出的显而易见的和往往大受欢迎的托词:对善行的自利动机的假设,故而感激反过来也重又会提升虔敬。但虔敬同样也可以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完全不参与的旁观而被唤起:例如针对一个第三者的同情之壮举,它不由自主地引发出针对这个甘愿牺牲的仁慈者的敬重,即便我们事先根本还不认识他。但单个的行为或少数几个行为通常还不足以使我们确信一个人的伦常价值;要使我们确信这一点,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私已的熟识,在这种私已接触的过程中几乎无法避免对其行为效果的参与。能够替代这种私己熟识的唯有一个生命历程的公开性;然而这样一种公开性往往只能在那些参与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当前的或过去的大人物那里找到,从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中,人们或多或少地一并享受着那些造福社会的成果,即便是以如此间接的方式。因此,在所有这些情况中都可以发现,虔敬是与感激的某个同位语联结在一起的:一个在通常理解中看起来是与虔敬概念几乎不可分割地成长起来的要素,然而仔细的心理学分析却不应当忽略各个不同的起源。
……
道德意识现象学:情感道德篇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评分
☆☆☆☆☆
国人研究康德,按贺麟先生的说法:“张铭鼎是我国20-30年代“最初搞康德哲学的人物”。张先生1924年在《学艺》杂志上发表了《康德学说的渊源与影响》,第二年又在《民铎》“康德专号”上发表了《康德批判哲学之形式说》,对康德哲学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他认为康德三大批判的中心思想,“就是康氏所拳拳致意的理性主义。他要根据理性主义,将从前一切学说加以评价,以便从科学道德艺术三大文化领域中,得建设出一个确实的基础而完成其批判的精神”,强调康德的理性主义,代表了中国五四时期要求科学和民主的精神,这是当时讲述康德的时代趋势。(《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第361-362页)。 后来陆续才有康德的各种著作被翻译过来,到目前为止,我所了解到的国内《纯粹理性批判》的译本有以下几种:
评分
☆☆☆☆☆
不错
评分
☆☆☆☆☆
好书。
评分
☆☆☆☆☆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评分
☆☆☆☆☆
……至顺帝时,黄河流域因赋役而大扰,人心思乱。至正十年,栾城有韩山童者,煽动其祖父所立之白莲会,焚香惑众,倡言弥勒佛降生,河南及江淮间愚民,多信之者。又有刘福通及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附益之。诡言山童实宋徽宗八世孙,应作中华正统君主。因刑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事泄,山童就擒,妻杨氏及子韩林儿,潜逃武安。刘福通遂反,破颍州,据朱皋,陷汝宁府及光州,拥众不下十余万。萧县李二,亦焚香惑众,偕其党赵均用,攻陷徐州据之。罗田徐寿辉亦举兵,以红巾为号。僧人莹玉及邹普胜、倪文俊等,奇寿辉之状貌,共推为主,陷蕲水及黄州,寿辉遂称帝,国号天完。刘福通迎韩林儿为幼帝,称小明王,都毫州,国号宋,世称诸贼日红军,又日香军。时郭子兴、陈友谅、张士诚等群雄并起,先后称王。后朱元璋统一中原,遂为明代。
评分
☆☆☆☆☆
不错
评分
☆☆☆☆☆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