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晚清时期(套装共2册)

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晚清时期(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包伟民,吴铮强,杜正贞 等 著
图书标签:
  • 龙泉县志
  • 晚清史料
  • 地方志
  • 司法档案
  • 历史文献
  • 民国史
  • 档案选编
  • 龙泉历史
  • 清史
  • 史料汇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82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10762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页数:763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晚清时期(套装共2册)》收入龙泉地区所藏晚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上自咸丰元年,下至民国三十八年,共计一万七千余卷,多达八十八万页,数量极为庞大,多侧面地折射出清代民国时期地方社会的世相百态,是研究清代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地方司法、日常生活、社会变迁等诸多侧面的珍贵史料。为方便学者查询利用,浙江大学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将这批档案重新整理,以案件起始时间为序编排,编写提要,附入档案原件。此为第一辑,晚清时期。

作者简介

包伟民,浙江大学地方文书整理与研究中心主任。男,汉族人,1956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师从邓广铭教授,198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研究工作集中在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近代东南区域史研究等方面。代表作有《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知识出版社1998年)、《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江南市镇——传统历史文化聚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与陈晓燕合着)、《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商务印书馆2009年)、《唐代市制再论》(《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等。

目录

龙泉司法档案晚清文书的类型与格式
龙泉司法档案晚清部分内容概说
本辑凡例
一 咸丰元年李联芳控韩林秀强霸阻砍案
二 光绪十八年刘叶氏控刘鼎奎掯纳膳租案
三 光绪二十六年李学韩控周关荣等盗砍杉木案
四 光绪二十八年叶广轮与杨张生互控山业案
五 光绪二十九年夏光仁控李马生藉占拚砍案
六 光绪二十九年殷韩氏控廖永年等蓄谋罩占案
七 光绪三十年金林养等控吴礼顺等纠党强砍案
八 光绪三十一年季广晁控张方恒胆肆抢割案
九 光绪三十二年洪大猷与沈陈养互争山业案
一○ 光绪三十三年吴绍唐等侵吞积谷案
一一 光绪三十四年瞿自旺控瞿长青等恃强抢贴案
一二 光绪三十四年刘绍芳控刘朝高等抢匿契票等案
一三 宣统元年刘廷滔控谢河清等冒领契据案
一四 宣统元年郭王辉等控叶大炎等涎谋凑锦案
一五 宣统元年毛樟和控毛景隆昧良赖债案
一六 宣统元年李师福控季锡璜藉连纠搬案
一七 宣统元年叶天茂控廖立汉一业两卖案
一八 宣统二年季庆元控吴荣昌等藉买混争案
一九 宣统二年刘焕新控刘嘉旺恃强混占案
二○ 宣统二年叶佐邦控周继明听唆棚诈案
二一 宣统二年朱光荣控吴正兰挟嫌抢盖案
二二 宣统二年项火仁控项周氏纠党捆缚案
二三 宣统二年范绍文控刘文贵越界强砍案
二四 宣统二年叶以通控锺瑞芝越界强占案
二五 宣统二年廖增员控王朝信藉废强砍案
二六 宣统二年仵作蒋斌验尸报告 六九四
二七 宣统三年王蔡氏控王必富等争种夺贴案
二八 宣统三年瞿泽广控瞿绍文听唆妄争案
图版目录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晚清时期(套装共2册)》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丰富、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且不包含任何关于原书的内容。 --- 档案深处的秘密:近代中国的司法变迁与社会百态 ——《清代司法文书汇编:乾隆至光绪卷》 导读 本书汇集了自乾隆中叶至光绪末年,跨越一百五十余年间中国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司法档案精华。它不是对某一特定地方志的梳理,而是聚焦于国家权力体系在基层运行中如何处理民事纠纷、刑事案件,以及这些案例如何折射出当时社会结构、伦理观念和法律思想的深刻演变。 第一卷:权力结构的张力与律例的日常化 本卷着眼于清代中后期的司法实践如何与既有的《大清律例》发生碰撞与融合。我们选取了大量关于田产继承、婚姻自由(特别是“冲喜”与续弦问题)、以及邻里械斗的判例。 在乾隆盛世,律例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但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地方官府在处理复杂的人情案时,展现出了极大的“实用主义”倾向。例如,在涉及土地兼并的案件中,我们发现判决往往倾向于维护宗族稳定而非严格遵循“祖业不可分割”的成文法条。书中收录了数份关于“义仓”钱粮挪用案的卷宗,揭示了地方士绅与胥吏在灾荒年份中的利益输送链条,以及中央对地方监督的有效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衰退。 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是关于“巫蛊惑众”的审理。在传统法律中,此类案件常被严酷处理。然而,在本卷挑选的道光年间苏南地区的几起案件中,地方官员在司法过程中引入了地方耆老的“勘验”,更侧重于辨识其是否为经济诈骗的幌子,而非单纯的迷信惩治。这不仅仅是法律的松动,更反映了国家权力在面对民间信仰体系时,不得不采取的“软接触”策略。 第二卷:法律适应性与社会群像的浮现 第二卷将目光投向了法律对新兴社会现象的反应,以及底层民众在司法程序中的声音。随着商业的活跃和人口的流动,传统基于血缘和地缘的法律框架面临挑战。 本卷重点收录了涉及行帮债务纠纷的档案。在山西票号与江南丝绸商行之间的复杂商业信用案件中,我们看到了“契约精神”的萌芽。虽然当时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全承认商业契约的独立地位,但法庭在判决时大量引用了行业内部的“惯例”和“公断”,这表明一种非正式的商事法律规范正在形成,并逐渐被官方司法程序所采纳。 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入挖掘了普通百姓在法庭上的“申诉策略”。一份光绪末年的盐民抗税案卷宗显示,抗争者并非简单地以“刁民”论处,而是精妙地引用了前朝皇帝下达的“轻徭薄赋”诏书,并将自己的困境与国家“仁政”的理想相对照。这种“援古制今”的抗辩方式,揭示了底层民众对律法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试图利用官方意识形态来约束地方官僚的行为。 此外,本卷还收录了关于女性地位变迁的独特视角。涉及寡妇再嫁、贞节牌坊的撤销申请等案件,展示了晚清时期在西方思潮影响下,传统儒家伦理对个人自主权的压制与放宽之间的微妙博弈。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清代司法文书汇编》超越了对僵硬法条的文本解读,而是将档案视为鲜活的历史现场。通过对判词、口供、勘验笔录的细致整理与校注,读者能够: 1. 重建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 了解地方精英(如士绅、保甲)如何在日常事务中辅助或架空司法权力。 2. 追踪法律思想的渗透与冲突: 观察西方近代法律观念是如何通过租界和教会的触角,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本土法律的解释体系。 3. 倾听被忽略的声音: 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的个体悲欢、冤屈与抗争,通过这些冰冷的文书得以重现。 本书是历史学、法学史、社会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原始材料,同时,对于渴望了解晚清社会肌理与制度运转的普通读者而言,它提供了一扇直接触摸真实历史脉搏的窗口。它所呈现的,是一个充满张力、复杂而又极富生命力的近代中国图景。 --- 主要内容涵盖: 乾隆至光绪年间的田产纠纷、商业契约执行、民间信仰案件、赋税抗议、邻里械斗、以及地方行政与司法交叉的案例分析。 体例: 全书按时间顺序和案件类型分类整理,附有详尽的校注和背景说明,确保了原始材料的可靠性与可读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晚清那个充满剧烈变革的时期。《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晚清时期》这部作品,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晚清司法体系的探索之路。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的脉搏,就必须深入其法律的肌理。这套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深入了解的需求。它并非泛泛而谈的史学论著,而是以最原始、最直接的司法档案为素材,呈现了晚清时期龙泉地区真实的法律实践。我期待着从中看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法律是如何被运用,如何影响着普通人的命运。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当时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案例,以及在社会转型期,法律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这些档案,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能够窥探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以及他们与法律的互动方式。这本书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历史深层结构的探寻。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近代法律变迁史有着浓厚兴趣的学者,我对《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晚清时期》的出现感到由衷的欣喜。晚清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关键转型时期,传统的法律体系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新的法律思想和制度也开始萌芽。然而,要真正理解这一转型过程,就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上的论述,而必须深入到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去。这套档案选编,顾名思义,聚焦于龙泉地区的晚清司法档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研究窗口。通过对这些档案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晚清的司法实践是如何承载着传统的社会伦理观念,又如何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进行调整和适应的。我尤其期待能够从中发现一些关于法律适用的地方性差异,以及不同阶层、不同族群在司法过程中的不同遭遇。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研究基础,让我们能够从微观的个案出发,去洞察宏观的时代变迁。它不仅仅是一套工具书,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

评分

近期淘到一本《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晚清时期》,简直是晚清史研究者和法律史爱好者的福音!拆开包装,厚实的上下两册,沉甸甸的,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其分量和价值。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一部分。这套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直接呈现了晚清时期的原始司法档案,而非经过二次解读或提炼的二手资料。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面对那些泛黄的纸张,看到当时法官、胥吏、当事人留下的真实笔迹和记录。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又充满变革的年代。那些案件的描述,有的细致入微,有的却又简洁明了,但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我尤其被那些涉及民间习俗和地方特色的案件所吸引,它们鲜活地展示了法律条文是如何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并在实践中被灵活运用(或滥用)的。这对于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司法运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书中也记录了一些官僚体系内部的运作细节,例如审判流程、文书格式等,这些对于研究晚清官制和行政效率也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总之,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片段,更是活生生的社会缩影。

评分

作为一名对晚清历史和法律制度颇感兴趣的读者,当我偶然在书店看到《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晚清时期(套装共2册)》时,内心的兴奋难以言表。这套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一直以来在深入研究晚清司法实践方面的一个巨大空白。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必须深入其法律制度的运作之中,而官方档案往往是最直接、最真实的窗口。晚清,一个风云变幻、中西碰撞的时代,其司法体系在传统与革新之间摇摆,留下了无数耐人寻味的案例和制度细节。通过这份“选编”,我期望能窥见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的命运轨迹,理解当时的官僚机构如何处理各类纠纷,以及那些曾经影响深远的法律条文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被解读和执行的。我尤其关注那些涉及土地、婚姻、商业纠纷的案件,因为这些往往最能折射出社会经济结构和民众生活习俗的变化。同时,我也想了解,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司法体系是否也面临着腐败、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被记录在案的。总而言之,我对这套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晚清司法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立体、更细致地把握那个复杂的历史时期。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套《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1辑:晚清时期》,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眼球了,毕竟“晚清司法档案”这几个字,对于任何一个研究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意味着宝贵的信息。拿到手后,两册书的装帧风格朴实而又不失厚重感,透着一股子历史的沧桑。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其中几页,里面的内容都是一些原始的案件记录,有手写的,也有早期印刷的,看得出编者在搜集和整理上花费了不少心血。我特别留意了其中一些案件的细节,比如案情陈述的语言风格,当事人的辩解方式,以及官府的判决理由。这些东西,比教科书上的理论要生动和真实得多。例如,我看到一个关于邻里纠纷的案子,里面描绘的双方争执的细节,以及当地村老调解的过程,让我感觉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就展现在眼前。这套书不只是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它更是晚清社会生活的一幅幅生动画卷。我可以想象,通过对这些档案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出很多以往不为人知的社会现象和民生百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