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同明德国学馆丛书:易学基础入门》分为五讲,一讲介绍周易、《易经》与易学;第二讲介绍八卦的形成和卦、爻的基本概念;第三讲介绍六十四卦的生成和卦序;第四讲介绍阴阳与五行;第五讲介绍天干和地支。在结构上,不做学术探讨,尽量删繁就简,重点介绍必备的基础概念;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生僻字以拼音标注;在内容上,精心罗列了易学常用的图表、口诀和相关资料,以使这本小册子不仅可以做为入门教材,还可以成为初学者手边备查的实用工具。
内容简介
易道,就是天、地、人的和谐之道。易学不难学,基础是关键。《同明德国学馆丛书:易学基础入门》分为五讲:周易、《易经》与易学,八卦的形成和卦、爻的基本概念,六十四卦的生成和卦序,阴阳与五行,天干与地支。在结构上,不做学术探讨,尽量删繁就简,集中介绍必备的基础概念;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生僻字以拼音标注;在内容上,精心罗列了易学常用的图表、口诀和相关资料,以使《易学基础入门》这本小册子不仅可以作为入门教材,还可以成为初学者手边备查的实用工具,甚至留下了读书笔记的空间。
作者简介
韩元茗,现任北京同明德国学馆馆长、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教育与人力资本研究所战略顾问、易学哲学课题组组长。探索研究周易理论与应用30多年,学术造诣和应用水平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长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举办易学讲座与培训,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王曦,现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教育与人力资本研究所易学哲学课题组副组长、北京同明德国学馆专家委员会主任兼核心讲师,致力于国学尤其是易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讲课程有“易学基础知识”、“国学概论”、“《四书》《五经》导读”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开篇的话:易学不难学,基础是关键
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
一、《易经》是一本什么书?
二、《易经》的内容框架
三、《易经》的起源
四、易学的传承和发展
五、《易经》的哲学内涵
六、周易、《易经》与易学
第二讲 八卦的形成和卦、爻的基本概念
一、八卦的形成
二、关于爻的一些术语
第三讲 六十四卦的生成和卦序
一、六十四卦的生成
二、六十四卦的卦象和名称
三、六十四卦的三种排列次序
第四讲 阴阳与五行
一、阴阳
二、五行
第五讲 天干与地支
一、天干
二、地支
三、天干地支相配和六十甲子
四、天干地支的生克制化
五、地支藏干
六、五行寄生十二宫
结尾的话:象数理占道为先
附录 《易经》卦辞、爻辞译文
一、乾宫八卦
二、兑宫八卦
三、离宫八卦
四、震宫八卦
五、巽宫八卦
六、坎宫八卦
七、艮宫八卦
八、坤宫八卦
后记
精彩书摘
1 伏羲画卦
很多人都知道,是伏羲氏发明了八卦,他“一画开天”,开辟了华夏文明。伏羲确实是个伟大到无与伦比的人物,是“三皇五帝”的第一皇。他又叫包牺、太昊、人皇等等。但是在讲伏羲之前,我们有必要回溯历史时空,再往前穿越一段,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大背景令伏羲成就了这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
伏羲生活的年代,大约在距今八干年至一万年前。在他之前,人类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科学家1992年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距今已有440万年;而我国考古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于云南元谋发现的人类化石,据考证也是170万年前的直立人类,可惜只有两枚牙和一段腿骨,证明力似乎不够充分。但周口店的“北京人”则是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用工具来征服环境、用智慧来繁衍生息的力证。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界拼搏生存、和谐生存的教训和经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人类生存繁衍的宝贵指南。要知道,在现代社会,有人想发表一篇关于对自然环境考察和认识的论文,只要有所见地,就可以名利双收。可是在古代社会则不行,如果有人在族群中发布了错误的信息而且被大家所接受,整个族群都将面临被野兽吃掉的后果。由此可见,原始社会的知识,是更注重准确性和实用性的,完全不同与今天的写诗作文。人类社会早期发展的艰难性,决定了原始人类更加注重知识和经验的观察、积累和准确,更加敬畏和靠近自然及其规律。
伏羲时期,还没有文字,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更多情况。但我们知道在伏羲氏之前就已经有燧(sui)人氏的部族,他们大约生活在昆仑山脉,在一次大洪水之后,逐渐东迁到今天甘肃的黄河流域,他们从游牧转入了半农半牧。庄稼的耕种要应和时令,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天象和气候,寻找天地自然变化与自身生存的关系和规律。这时的燧人氏部落不仅懂得用火,而且还学会了观察天象测定四时(春夏秋冬),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就是结绳记事、圭(gui)表记历。
结绳记事我们都听说过,但是也没有那么简单,据说当时的八索准绳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后来的篆体字就是源于结绳的象形。而圭表记历就更加高深了,它已经是一种科学测量仪器,将在平地上直立的一根木杆或石柱称为“表”,太阳照在“表”上投下影子,人们又在阳光照射的方向铺上石板,与立表垂直,叫做“圭”,就是尺子。后来,人们发现每年最热的时候,有一天中午的日影最短;最冷的时候,日影最长;于是便出现了夏至、冬至。古时“表”高八尺,在夏至日,阳光从八尺高的“表”投下的影子正好是一尺五,所以“圭”的尺寸就被定为一尺五,这就是一年的开始,当这个点位再次出现,恰好经过了365个日夜,所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后来,古人将冬至改为一年之始,又将“圭”的尺寸放到了一丈三尺,因为八尺高的“表”在冬至日投下的日影长度正好是一丈三尺。圭表看似简单,其实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测定冬至夏至,编订历法,推算节气,还可以确定方位,甚至丈量土地:如果两地圭表尺寸相差一寸,则相距一千里。圭表反映的是“天”的准则,所以只有掌握圭表计时的人,才可以成为部落的首领。古代帝王自命为“天子”便是来源于此,现在天安门前的两尊华表就是由圭表演化而来的。
在这个基础上,历史进入到伏羲时代,跨度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伏羲的伟大功劳在于他不仅传承而且发扬光大了燧人氏的文明传统。那么伏羲都做了些什么呢?据史书记载,他有许多建树,诸如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制定了对偶婚、大力推广种植养殖业、甚至发明了琴瑟。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一件伟大的事,就是与女娲结了婚!
这个女娲,传说是伏羲的妹妹,又结为夫妻,这也许反映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状况,不知有其父,只知有其兄。
其实,透过这张“结婚照”就可以看出,一件更伟大的事情发生了!
你看他们二人手中拿的是什么?
——是一只圆规、一把尺子!
这是做什么用的? 无疑是先进的测量工具。
伏羲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八卦,并创立了六十四卦历法。这种历法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天象变化,它以六十四卦作为计时单位,以乾卦为始,将一年等分为365份,每份为一天,确定了元日和春夏秋冬四时八节、东西南北四位八方,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符合天时地利。伏羲的这一伟大发明,被后人誉为“一画开天,文明肇启”,为古代中华文明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伏羲之后,又经历了神农氏的时代,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神农不仅发明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犁,还发明了中草药,他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山脉在建筑风水中的重要作用,发明了以艮为始的《连山易》。再往后是黄帝时期,上古时代进入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易学在这一时期有了更新的发展,不仅出现了用于军事的“奇门遁甲术”,用于医学的《黄帝内经》(也有人认为是后世托作),还出现了以坤为始的《归藏易》。可惜由于历史的复杂变迁, 《连山易》和《归藏易》原本已经遗失了,我们今天只能在甲骨文的残片和古代风水学、医学的知识缝隙中依稀辨认出它们的风采。
……
前言/序言
开篇的话:易学不难学,基础是关键
在学习易学的过程中,常常听到许多朋友这样说:“我接触易学已经很长时间了,却仍然是一头雾水,翻开《易经》还是像看天书。”这种情况常常会使人产生对《易经》的畏惧感,甚至会放弃学习《易经》的勇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易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扎实。
《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而又简约精微的著作,它不仅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数术乃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且其表述方式涉及到许多专门的逻辑关系和术语。古代的经书,不像现在的书本一样可以拿过来自学,而是需要有专门的师傅进行传授才能学会。况且,《易经》里面并没有包含易学的全部知识,也没有解释《易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因此,就需要我们首先下一些功夫,把易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搞明白,先把基本功打扎实,扫清理解《易经》的障碍。有些朋友,刚刚接触了几天易学,就急着想学会打卦算命,断风测水,还不会走就想跑,这是不正确的。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古代易学类的知识不会轻易传人,照规矩只传给那些心守正道、品德高尚的人,以防止小人利用数术为非作歹,即使经书落到小人手里,他也看不懂,没法利用易学知识去干坏事。比如宋代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正文之前是九张图表,也称“朱氏九图”,分别是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卦变图。这九张图的内涵太深了,如果没人讲解,恐怕一辈子也理解不透。而且由于《易经》产生的年代离现在非常久远,文字语言与现代也有很大差异,这也增加了我们今天学习的难度,因为古人所熟悉的东西,今天对我们已经变得很陌生了。比如六十甲子,当时的人们就像我们现在熟悉阿拉伯数字一样熟知它们。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古人天天、月月、年年都要接触,但现在的人已然很少用它了。
所以,为了更好地掌握易学,必须先从基础开始,这就是我们编写这本《易学基础入门》教材的目的。这本教材分为五讲,第一讲介绍周易、《易经》与易学;第二讲介绍八卦的形成和卦、爻的基本概念;第三讲介绍六十四卦的生成和卦序;第四讲介绍阴阳与五行;第五讲介绍天干和地支。在结构上,不做学术探讨,尽量删繁就简,重点介绍必备的基础概念;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生僻字以拼音标注;在内容上,精心罗列了易学常用的图表、口诀和相关资料,以使这本小册子不仅可以做为入门教材,还可以成为初学者手边备查的实用工具。
易学不难学,基础是关键——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同明德国学馆丛书:易学基础入门 一、 易学之源流与精髓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影响力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军事、经济到天文、历法、医学、艺术,无不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易”,其含义丰富,既有“变易”之意,象征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亦有“不易”之意,指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某些恒常不变的规律;更有“简易”之意,赞美大道至简,大道至易。 易学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农氏,到了伏羲氏时期,传说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创作了八卦,奠定了易学的基本框架。商末周初,文王受《易》于河洛,著《周易》彖辞,孔子及其弟子则为《周易》作了十翼(《彀》、《象》、《说卦》、《文言》、《序卦》、《杂卦》等),进一步阐发了易学的义理,使其成为了一部蕴含深刻哲学智慧的经典。 易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其核心在于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体悟,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它不仅仅是一套占卜的工具,更是一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易学以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为基本符号系统,通过卦象的变化来模拟宇宙万物的运行轨迹,揭示事物的吉凶悔吝、发展趋势,从而为人提供决策的参考。 二、 易学入门的必要性与价值 在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何我们仍需回首易学?易学穿越数千年的时空,依然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事物本质的智慧: 易学强调“观象”与“玩占”,鼓励人们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洞察其内在的规律和本质。它训练我们的思辨能力,使我们能够超越眼前的得失,看到事物的长远发展和内在联系。这种超越性、系统性的认知方式,对于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至关重要。 2. 理解变化与应变的哲学: 《周易》的核心在于“变易”。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理解了这一根本原理,我们便能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不因暂时的顺境而骄傲,不因暂时的逆境而气馁。更重要的是,易学提供了应对变化的智慧,指导我们如何在变化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实现自身的价值。 3. 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易学中的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是辩证法的早期体现。它教会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问题,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往往是矛盾的统一和斗争。例如,祸与福、衰与盛,往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思维有助于我们避免片面化、简单化的认知,从而做出更全面、更周全的判断。 4.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一,学习易学,不仅是学习一门学问,更是对中华民族智慧的传承和发扬。了解易学,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化基因,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具有深远的意义。 5. 提升个人修养与人生境界: 易学所倡导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指导。学习易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个人的渺小与宏大的宇宙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谦逊、包容、进取的品格,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三、 《易学基础入门》的阅读指南 《同明德国学馆丛书:易学基础入门》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清晰、易懂的易学入门途径。本书并非冗杂堆砌的学术论文,而是以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近神秘而博大的易学世界。 本书结构特色: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本书从易学的基本概念讲起,如阴阳、五行、八卦的起源与象征意义,逐步过渡到六十四卦的结构、卦象的解读,再到卦辞、爻辞的理解与应用。每一个章节都建立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确保读者能够稳扎稳打,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讲解易学理论的同时,本书也穿插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易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卦象来理解某些社会现象、个人遭遇,以及如何从中获得启示。 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艰涩: 易学经典历来存在解读难的问题,本书在翻译和阐释过程中,力求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晦涩的文言。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会用生动的比喻和类比来解释,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 注重启发性与独立思考: 本书并非要读者死记硬背,而是希望通过讲解,激发读者对易学产生兴趣,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我们提供的是一把钥匙,希望读者能够用这把钥匙打开易学的大门,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强调易学为人处世的智慧: 本书的侧重点在于易学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它不仅教你认识卦象,更教你如何从卦象中体会“君子”之道,如何在生活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本书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易学概论与基础概念 易学的历史渊源与重要性: 简述《周易》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易”的涵义解析: 深入理解“变易”、“不易”、“简易”三个层面。 阴阳五行理论: 介绍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阐释它们如何构成了万物运行的基本框架。 八卦的起源与象征: 讲解伏羲八卦的由来,以及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所代表的自然现象、事物属性和人伦关系。 八卦的重叠与六十四卦: 说明八卦两两相重如何生成六十四卦,并介绍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和整体结构。 第二部分:六十四卦的解读与应用 卦象的直观解读: 学习如何从卦象的形状、爻位等直观特征来理解卦的含义。 卦辞的智慧: 讲解每卦之辞(卦辞)的内涵,以及如何从中提炼出事物的整体判断和发展趋势。 爻辞的精妙: 深入理解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六个爻辞(爻辞),学习爻与爻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不同爻位所代表的特定情境和行动指南。 “象”的启示: 探讨《周易》中的“象传”,学习如何从卦象的象征意义中获得更深刻的哲学启示。 易学中的吉凶悔吝: 解释易学中关于吉凶悔吝的判断并非宿命论,而是对事物发展可能性的预示,以及如何通过趋吉避凶来调整行为。 第三部分:易学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 天道与人道: 探讨易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如何将自然规律应用于人生实践。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详细阐释这两句出自《周易》的千古名言,解读其在个人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深刻含义。 “君子”的德行: 学习易学中对“君子”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包括其如何处事、如何学习、如何对待变化。 易学与决策: 探讨易学在面对人生选择、事业发展等问题时,如何提供一种审慎、辩证的思考框架。 易学的现代意义: 思考易学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如何将易学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提升个人幸福感和人生价值。 四、 结语 《同明德国学馆丛书:易学基础入门》是一扇通往中国古老智慧殿堂的入门之门。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您: 建立对易学正确、系统的认知。 掌握易学基本的解读方法和分析思路。 领略易学所蕴含的深邃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拥有更加清晰的头脑和坚定的内心。 易学是一门需要用心体悟的学问,它如同深邃的海洋,等待着你去探索。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探索之旅的可靠伙伴,引领您在易学的海洋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宝藏。请准备好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精彩的易学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