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

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留成,瞿雄伟,丁会利 著
图书标签:
  • 高分子材料
  • 高分子科学
  • 材料科学
  • 高分子物理
  • 高分子化学
  • 工程材料
  • 塑料
  • 橡胶
  • 高分子加工
  • 高分子结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33748
版次:3
商品编码:111299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页数:33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以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应用为主线,联系其他材料科学,阐述了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和主要应用领域,并简要介绍了各类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的加工成型方法。全书分为材料学概述、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通用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共混改性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7章。结合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的发展,在第2章增加了“高分子材料制备反应新进展”一节;在第5章增加了“吸附性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及聚合物光导纤维”和“电流变材料”等,可作为选讲内容;另外,当前随着纳米材料的迅猛发展,在第7章重点介绍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特别是聚合物/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在每章的最后为思考题与习题。
  《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为高等工科院校高分子类专业教科书,也可供从事高分子材料及其他材料科学的教学、科研和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材料科学概述
1.1材料与材料科学
1.1.1材料及材料化过程(材料工艺过程)
1.1.2材料的类别
1.1.3材料科学的范畴及任务
1.2材料结构简述
1.2.1原子结构
1.2.2结合键
1.2.3原子排列
1.2.4非晶态结构
1.2.5晶体结构
1.2.6结构缺陷
1.3材料的性能
1.3.1特征性能
1.3.2功能物性(效应物性)
1.4材料工艺及其与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1.4.1材料工艺过程(材料化过程)
1.4.2材料工艺与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关系
1.5材料的强化机制
1.5.1冷变形强化(应变硬化)
1.5.2细晶强化
1.5.3固溶强化
1.5.4多相强化
1.5.5分散强化
1.5.6马氏体强化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反应
2.1高分子与高分子材料
2.1.1基本概念
2.1.2命名
2.1.3分类
2.1.4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和成型加工
2.1.5聚合反应
2.2连锁聚合反应
2.2.1自由基聚合反应
2.2.2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2.2.3离子型聚合
2.2.4定向聚合
2.2.5聚合实施方法
2.3逐步聚合反应
2.3.1缩聚反应
2.3.2逐步加聚反应
2.4高分子材料制备反应新进展
2.4.1基团转移聚合反应
2.4.2开环易位聚合反应
2.4.3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
2.4.4变换聚合反应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1聚合物结构
3.1.1大分子链的组成和构造
3.1.2大分子链的分子量和构象
3.1.3聚合物凝聚态结构
3.2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及物理状态
3.2.1聚合物分子运动的特点
3.2.2聚合物的物理状态
3.2.3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及次级转变
3.2.4聚合物熔体的流动
3.3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3.3.1力学性能的基本指标
3.3.2高弹性
3.3.3黏弹性
3.3.4聚合物的力学屈服
3.3.5聚合物的力学强度
3.3.6摩擦与磨耗
3.3.7疲劳强度
3.4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能
3.4.1热性能
3.4.2电性能
3.4.3光性能
3.4.4渗透性
3.5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性能
3.5.1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3.5.2高分子材料的老化
3.5.3高分子材料的燃烧特性
3.5.4力化学性能
3.6高分子溶液
3.6.1高聚物的溶解
3.6.2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3.6.3高分子溶液的动力学性质
3.6.4高分子浓溶液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通用高分子材料
4.1塑料
4.1.1类型及特征
4.1.2塑料的组分及其作用
4.1.3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
4.1.4热塑性塑料
4.1.5工程塑料
4.1.6热固性塑料
4.2橡胶
4.2.1结构与性能
4.2.2原料及加工工艺
4.2.3天然橡胶
4.2.4合成橡胶
4.2.5热塑性弹性体
4.2.6微孔高分子材料
4.3纤维
4.3.1引言
4.3.2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
4.3.3合成纤维
4.4胶黏剂及涂料
4.4.1胶黏剂
4.4.2涂料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功能高分子材料
5.1液晶高分子
5.1.1基本概念
5.1.2液晶高分子的类型及合成方法
5.1.3液晶高分子的特性及应用
5.1.4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5.2吸附性高分子材料
5.2.1吸附树脂
5.2.2活性碳纤维
5.2.3高吸水性树脂
5.2.4高吸油性树脂
5.3离子交换高分子材料、螯合树脂及配位高分子
5.3.1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交换纤维
5.3.2螯合树脂及配位高分子
5.4感光性高分子
5.4.1感光性高分子的类型
5.4.2感光性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5.4.3感光性高分子的功能性质
5.4.4感光性高分子的应用
5.5高分子催化剂
5.6医用高分子
5.7导电性高分子材料及聚合物光导纤维
5.7.1导电高分子材料
5.7.2聚合物光导纤维
5.8高分子功能膜材料
5.8.1分类
5.8.2膜分离原理及应用
5.8.3其他功能膜材料
5.8.4发展趋势
5.9智能高分子材料
5.9.1刺激响应性高分子凝胶
5.9.2富勒球
5.9.3智能超分子体系
5.10电流变材料
5.10.1引言
5.10.2电流变材料的类型
5.10.3分散介质及添加剂
5.10.4ER液的结构与流变特性
5.10.5电流变理论
5.10.6影响因素
5.10.7应用前景
5.10.8磁流变液和电磁流变液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聚合物共混物
6.1聚合物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6.1.1基本概念
6.1.2制备方法
6.2主要品种
6.2.1以聚乙烯为基的共混物
6.2.2以聚丙烯为基的共混物
6.2.3以聚氯乙烯为基的共混物
6.2.4以聚苯乙烯为基的共混物
6.2.5其他聚合物共混物
6.3聚合物之间的互溶性
6.3.1聚合物/聚合物互溶性的基本特点
6.3.2聚合物/聚合物互溶性的热力学分析
6.3.3不互溶体系相分离机理
6.3.4研究聚合物/聚合物互溶性的实验方法
6.4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6.4.1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
6.4.2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层
6.4.3互溶性对形态结构的影响
6.4.4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对形态结构的影响
6.4.5形态结构的测定方法
6.5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
6.5.1聚合物共混物性能与其组分性能的一般关系
6.5.2力学松弛性能
6.5.3模量和强度
6.5.4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流变特性
6.5.5其他性能
6.6橡胶增韧塑料的增韧机理
6.6.1引言
6.6.2增韧机理
6.6.3影响抗冲击强度的主要因素
6.7非弹性体增韧
6.7.1有机粒子增韧
6.7.2无机粒子增韧
6.7.3非弹性体增韧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7.1聚合物基宏观复合材料
7.1.1概述
7.1.2增强剂
7.1.3聚合物基体
7.1.4制造及成型方法
7.1.5界面
7.1.6性能
7.1.7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7.2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7.2.1概述
7.2.2聚合物/无机纳米微粒复合材料
7.2.3聚合物/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四版) 本书是面向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经典教材,全面深入地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科学基础、制备工艺、性能表征以及应用前景。第四版在继承前三版优秀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修订与更新,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全面且与时俱进的高分子材料知识体系。 核心内容概览: 第一篇:高分子科学基础 高分子结构与形态: 详细阐述了高分子单体的类型、聚合反应机理,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链结构(线性、支化、交联)、规整度(等规、无规、杂规)和分子量分布。深入解析了高分子固态下的微观形貌,包括无定形、结晶、液晶等状态,以及它们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本篇内容为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独特性质奠定了基础。 高分子链的运动与热力学: 深入探讨了高分子链在不同温度和应力下的运动行为,如链段运动、玻璃化转变(Tg)和熔点(Tm)等关键参数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统计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分析了高分子溶液、凝胶和固态材料的相行为,为材料的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详细介绍了高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行为,包括溶解度参数、 Flory-Huggins 理论以及稀溶液、浓溶液和凝胶的特性。对高分子溶液粘度、渗透压等宏观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高分子溶液的制备、分离和表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篇:高分子合成与制备 聚合反应机理与类型: 系统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高分子合成方法,包括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阴离子、阳离子、配位聚合)、开环聚合以及缩聚等。对各种聚合机理的特点、动力学过程、控制方法以及产物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调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结合实例展示了不同聚合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聚合反应器设计与工艺控制: 探讨了不同类型聚合反应器(如釜式、管式、连续搅拌釜式等)的设计原理、操作特点和优缺点。重点讲解了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传热、传质以及安全控制问题,为实现高效、安全、可控的聚合生产提供工程化指导。 后聚合处理与改性: 涵盖了高分子材料从反应结束后到最终产品成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后处理(如洗涤、干燥、提纯)、物理改性(如填充、增强、共混)和化学改性(如接枝、交联)等技术。深入分析了这些处理和改性方法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第三篇: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表征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 全面阐述了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冲击、疲劳、蠕变等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其理论解释。重点分析了分子结构、形态、加工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泡沫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原则。 高分子材料的热性能: 详细介绍了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热分解温度等热性能参数的测定方法(如DSC, TGA)及其在材料选择和应用中的重要性。讨论了热稳定性、导热性、热膨胀等热性能对材料长期可靠性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光学性能: 探讨了高分子材料的透光性、折射率、光散射、荧光等光学特性,以及这些性能如何与其分子结构和形貌相关联。介绍了在光学器件、显示材料、光学纤维等领域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 阐述了高分子材料的绝缘性、介电性、导电性、压电性、铁电性等电学特性,并分析了影响这些性能的因素。介绍了在电子器件、传感器、执行器等领域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其他性能: 涵盖了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耐候性、生物相容性、气体渗透性等重要性能,并介绍了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改性策略。 第四篇: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工程塑料与特种工程塑料: 详细介绍了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酯、聚砜、聚醚醚酮等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的结构、性能特点、加工方法和典型应用,如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外壳、航空航天部件等。 橡胶与弹性体: 深入探讨了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乙丙橡胶)的结构、硫化机理、力学性能和老化特性。介绍了轮胎、密封件、减震器等橡胶制品的制造工艺及其应用。 高分子复合材料: 重点介绍了以高分子基体与增强相(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天然纤维)复合而成的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塑料(FRP)、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等。分析了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制备工艺和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功能高分子材料: 介绍了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聚合物材料,包括导电聚合物、形状记忆聚合物、生物医用高分子(如药物缓释载体、组织工程支架)、液晶聚合物、光电功能聚合物等。重点阐述了这些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和前沿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回收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问题,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回收技术(物理回收、化学回收)、生物降解高分子以及绿色化学在聚合物合成与加工中的应用。 本书的特色: 体系完整,逻辑清晰: 从基础理论到材料制备,再到性能表征和应用,层层递进,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内容新颖,紧跟前沿: 更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特别是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可持续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内容。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分子科学的基本原理,又结合了实际的工程应用和制备工艺。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配备了大量高质量的图示、表格和实物照片,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面向广泛读者: 适合高分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四版)将帮助读者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科学内涵,理解其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为未来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学习、研究与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非常令人愉悦的。我一直觉得高分子材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领域,但《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这本书却能将那些复杂的概念,用非常形象和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于高分子链的构象和形态,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作者通过精美的插图,展现了高分子链在不同状态下的形态,比如无规卷曲、螺旋状、片晶结构等。这让我对高分子材料内部微观世界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和非晶态行为,以及影响结晶度的因素,比如分子结构、聚合方法、加工条件等等。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将这些微观的结构特点,与宏观的材料性能紧密联系起来。例如,高分子的结晶度如何影响其力学强度、透明度、耐溶剂性等,都通过翔实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塑料制品,其内部却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物理化学原理。此外,书中还对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点(Tm)这两个关键参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及影响这些参数的因素,比如链的刚性、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量等。这对于理解高分子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行为,以及选择合适的材料应用于特定的场合,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高分子材料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又觉得无从下手。翻开《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清晰的逻辑和循序渐进的讲解所吸引。第一章就以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比如什么是高分子,它和我们日常接触的小分子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作者却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比如,作者将高分子比作一串串的长长的项链,而小分子就像一颗颗独立的珠子,这个比喻立刻让我脑海中浮现出清晰的图像,再也不会混淆。接着,书中开始介绍高分子的结构,从单体的种类、聚合的方式,到聚合物的链结构、规整性等等,每一个概念都解释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会引用大量的实例,比如聚乙烯、聚丙烯这些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它们是如何通过不同的聚合方式形成各自独特的结构,进而展现出不同的性能。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而且,书中对图表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每一个图表都能准确地描绘出文字难以表达的细节,例如分子链的构象、晶体结构等等,都通过清晰的示意图呈现出来,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高分子材料世界的大门,让我觉得学习这个领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背诵,而是一场充满发现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让我对高分子材料这门学科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在内容编排上,可谓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书中对高分子链的末端效应、链的迁移性、以及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行为,都有着非常详细的阐述。作者在讲解这些概念时,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图示,将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解释高分子链的迁移性时,书中将高分子链比作一根根在水中漂浮的长绳子,它们之间的缠结和滑动,会影响溶液的粘度。这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高分子溶液的粘度如此之高。而且,书中对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行为,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包括它们在良溶剂、不良溶剂中的溶解和沉淀行为,以及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聚集和形成胶束等现象。这些内容对于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加工过程,比如溶液纺丝、涂料制备等,都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对高分子在界面上的行为,比如吸附、铺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让我了解到,高分子材料在表面改性、复合材料制备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评分

《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这本书,真的让我对高分子材料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高分子材料就是“软的”、“易变形”的代名词,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它们的家族是如此的庞大,性能是如此的丰富多样。书中关于高分子材料的分类,让我印象深刻。除了常见的聚烯烃、聚酯、聚酰胺等,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等不同应用领域的高分子材料,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势。例如,在介绍橡胶时,书中详细讲解了硫化交联的过程,以及交联度如何影响橡胶的弹性和回弹性,这让我对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轮胎、鞋底等橡胶制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介绍纤维时,书中则着重讲解了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和结晶度对纤维强度的影响,这让我对各种合成纤维的优异性能有了更科学的认识。而且,书中在讲解这些材料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到其微观结构层面,解释为什么它们会表现出这些特性。例如,对于一些高性能工程塑料,书中会详细分析其分子结构中的特殊基团,以及这些基团如何影响材料的耐高温性、耐化学腐蚀性等。

评分

这本书的深入性和前瞻性,让我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在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时,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从经典的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到更先进的活性聚合、可控聚合,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作者在讲解这些聚合方法时,不仅阐述了其基本的反应机理,还分析了它们在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链结构(如规整性、立构规整性)等方面的优缺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活性聚合和可控聚合的介绍,这些方法能够精确地控制聚合物的结构,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精准调控。例如,通过活性聚合,我们可以合成具有嵌段共聚结构、星形结构等特殊形貌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在自组装、纳米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书中还对一些特殊的聚合反应,比如开环聚合、原位聚合等,进行了介绍,这让我了解到高分子合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此外,书中还对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等助剂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为我理解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和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启发性,让我对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充满了信心。《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在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时,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包装、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到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新能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作者在介绍每一种应用时,都着重分析了高分子材料在此应用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其结构和性能如何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例如,在介绍医疗器械应用时,书中详细讲解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灭菌性等特殊要求,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单体和聚合方法来制备满足这些要求的材料。在介绍新能源领域时,书中则着重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隔膜、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这些材料是如何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此外,书中还对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和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这让我意识到,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光明前景,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

从我第一次拿到《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这本书开始,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严谨而又不失活力的文字。书中对于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有着非常系统和全面的介绍。从无机高分子到有机高分子,再到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在介绍每一种类型时,都会列举出其代表性的材料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例如,在介绍天然高分子时,书中不仅仅提到了纤维素和淀粉,还详细讲解了它们在纺织、食品等行业中的重要作用,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穿的棉衣、吃的米饭,原来都与高分子材料息息相关。而对于合成高分子,书中则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各种单体及其聚合反应的机理,比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缩聚等等。作者在讲解这些化学反应时,采用了非常直观的图示和详细的步骤说明,即使是对于化学基础相对薄弱的我来说,也能理解得八九不离十。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清晰地揭示了高分子链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链结构、交联度等因素如何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高分子材料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停留在“塑料”这个模糊的概念上,而是能够理解不同塑料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性能差异。

评分

《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让我对高分子材料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之前对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一直是一知半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相当的详尽。书中对常见的加工方法,比如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压延成型、注射拉伸成型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作者在讲解每一种加工方法时,都从其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将加工工艺与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对于一些结晶性高分子,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控制冷却速率来影响材料的结晶度,从而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对于一些热塑性弹性体,书中会介绍如何通过特殊的加工方式来获得其独特的弹性性能。此外,书中还对一些特殊的加工技术,比如3D打印、超临界流体挤出等,进行了介绍,这让我对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技术有了更广阔的视野。这些关于加工工艺的知识,对于我理解如何将实验室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产品,非常有帮助。

评分

《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这本书,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上的一个巨大空白。我一直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塑料制品感到好奇,但又苦于没有系统性的知识来理解它们。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书中开篇就对高分子材料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让我了解到这项伟大的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对于理解其重要性非常有帮助。随后,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包括单体、聚合、聚合物等。作者在解释聚合反应时,非常注重化学机理的阐述,并通过大量的反应方程式和机理示意图,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清晰易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聚合方法的分类和对比,比如加聚和缩聚在反应类型、产物分子量分布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不同聚合方式(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这部分内容对于我理解不同塑料的制备工艺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性能差异,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书中还对高分子材料的表征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高分子的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等关键参数,从而进一步理解其性能。

评分

《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打开了我对材料科学更深层次的认知。我之前一直以为材料的性能是由其成分决定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材料的结构,尤其是微观结构,对材料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关于高分子材料的宏观性能,有着非常全面的讲解。从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到热性能(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热分解温度),再到电性能(如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以及光学性能(如透明度、折光率),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强调了这些性能与高分子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调控高分子的结构来获得所需的性能。例如,通过引入支链、改变单体结构、调整聚合度和交联度等,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力学强度、柔韧性、耐磨性等。这让我对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选择”材料,而是能够“创造”材料。而且,书中对一些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比如导电高分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液晶高分子等,也进行了介绍,这让我对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初步的了解。

评分

太快了,而且书的质量特别的好

评分

good

评分

很好

评分

还可以吧,还可以吧。

评分

预计2月3号到,结果5号才到,临近新年货多,不能保证就别预计那么早嘛!提前说清楚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

评分

做活动买的,很划算

评分

送给家人的小礼物

评分

买错了退货,但是仍然好评。赞!

评分

送给家人的小礼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