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教材时,对“矫正”这个词有些抗拒,总觉得带着一种“纠错”的意味。然而,阅读完关于“问题行为功能性评估”的内容后,我的想法彻底转变了。这本书巧妙地将“矫正”重新定义为“行为的功能性理解与满足”。它强调,所有行为都有其目的性,即“功能”。我手头有个孩子,特别爱在午睡时间大喊大叫,打扰别人。我们过去的处理方式是惩罚他,让他安静,结果他变本加厉。翻开书后,我采用了ABC分析法:A(前因事件)是午睡铃响,B(行为)是大喊,C(后果)是我们立刻关注他。原来,他的“功能”是寻求关注!书中指导我设计了一个替代行为——当他想引起注意时,可以举手示意,而不是大喊。如果他安静地举手,我就给予极大的、及时的正面关注。效果立竿见影,因为他获得了更有效的方式来满足他的“关注”需求。这种科学、去道德化的分析框架,让复杂的行为问题变得清晰可控,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自信心。
评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分离焦虑”那一章的论述。我负责的班级里,有一个小女孩,每天早上到了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哭闹不止,撕心裂肺的样子,看着都让人心疼。之前的处理方式大多是哄骗,或者让保育员强行带进去,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对我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一见到我就躲。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把分离焦虑定义为“孩子故意捣乱”,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依恋反应在特殊情境下的过度表现。书中详细区分了不同阶段分离焦虑的表现,并强调了“预见性准备”的重要性。我立刻采纳了书中建议的“过渡客体”策略,让家长留下一个带有家里气味的旧T恤,放在孩子的小床上。同时,我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和她进行“告别仪式”——一个固定的拥抱、一句“妈妈很快就回来接你”,并且清晰地告诉她接下来要进行什么活动(比如“我们先去玩积木,然后吃苹果”)。这种可预测性极大地缓解了她的不安。这种细腻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情感支持方法,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抚慰。这本书对这种敏感问题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评分这本《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矫正》的教材,可以说是为我们这些一线幼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及时的指引。最近带班中,遇到一个孩子总是喜欢推搡其他小朋友,起初我以为是“淘气”,但随着次数增多,我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传统的批评教育似乎收效甚微。偶然间翻阅到这本书,书中对于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简直是拨开了我心中的迷雾。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不可以这样做”,而是深入探讨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也许是寻求关注,也许是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书中提供的多维度干预策略,比如环境调整、积极行为支持计划(PBS)的制定,都非常具有操作性。特别是关于家园共育的部分,让我意识到,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将学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家庭的配合行动,书中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话术和步骤,这对我这种不善言辞的老师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试着用书里提到的“替代性行为训练”去引导那个爱推人的孩子,慢慢地,他学会了用语言表达需求而不是肢体冲突,那种成就感,真是难以言喻。这绝不是一本放在书架上落灰的理论书,它是实实在在的“实战手册”。
评分让我赞赏的,还有教材中对“积极强化”策略的详尽阐述。很多培训材料都提到要“多表扬”,但这本书真正深入到“如何表扬”的细节里。它区分了“描述性表扬”和“评估性表扬”,并强调了表扬的时效性、具体性和真诚性。比如,对于一个有严重拖延症倾向的孩子,我们不应该简单地说“你真棒”,而应该说“我看到你花了五分钟仔细地把每一块拼图都放回了盒子里,你做得非常仔细,谢谢你保持了这份专注。”书中还配有大量的案例图示,展示了如何利用代币奖励系统(Token Economy)来逐步建立复杂技能的行为链。这使得原本抽象的“积极行为支持”变得可以量化、可以操作。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待“问题”的旧有思维模式——不再是“如何制止坏行为”,而是“如何教授替代性的、更适应社会行为”。这种从负面导向到正面塑造的转变,对于提升整个班级的积极氛围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教材在内容组织上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非简单的经验分享合集,而是建立在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从发展心理学的基石,到神经生物学对冲动控制的影响,再到社会文化背景对行为模式的塑造,层层递进,结构完整。特别是当涉及到多重诊断儿童(比如同时存在轻微自闭症倾向和ADHD特征)的行为干预时,它提供的多学科协作路径图,非常清晰且具有前瞻性。它教会我们如何与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老师协同工作,而不是各自为战。书中对“干预的伦理边界”的讨论也十分到位,提醒我们时刻注意保护儿童的尊严和基本权利,避免过度干预或标签化。对于我这种习惯于系统性学习的教育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比零散的建议更有价值,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让我能够触类旁通,灵活应对未曾遇到的新情况。
评分(100%好评)
评分二、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
评分一般般,都不是很有针对性的书
评分思考与练习
评分6条
评分偏食、挑食行为的矫正F
评分第五章
评分问题行为和问题儿童是两个心理学上的术语。问H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I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K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着显著的差别。
评分3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