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徐国栋法学作品·民法基本原则解释:诚信原则的历史、实务、法理研究(再造版)》是一部研究民法基本原则一般理论和诚信原则的专著。其一、七、八、九章研究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技术特征和功能,强调其以人的因素补规则因素之不足的积极作用,以及相应的人治化危险。其第二、三、四、五、六章专门用于研究诚信原则,说明了这一原则的罗马法起源、它在大陆法系的历史发展、向英美法的扩张、运用这一原则的中国立法和司法实务等问题。强调主观诚信与客观诚信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统一以及伦理学上的善恶概念是法律上诚信恶信概念的基础。第十章是对全书内容的总结。
作者简介
徐国栋,别号东海闲人。1961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从1978年至今,历任西南政法学院学士、中国政法大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罗马第二大学访问学者、江西大学法律系助教、中南政法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民商法典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罗马法研究所所长、民商法博士生导师、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信而好古,喜四季海泳。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研究概览
第二节 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功能
第三节 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技术特征
第四节 民法基本原则与类似法律现象的区别
第二章 诚信原则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诚信原则域外学说和立法例综述
第二节 诚信原则国内学说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诚信原则理论
第三章 诚信原则的罗马起源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罗马法中的主观诚信
第三节 罗马法中的客观诚信
第四节 罗马诚信原则的最可能理论加工者
昆图斯·穆丘斯及其时代
第四章 诚信原则在大陆法系的历史发展研究
第一节 中世纪法中的诚信
第二节 近代民法中的诚信
第三节 现代民法中的诚信
第四节 诚信原则向公法诸部门的扩张
第五章 英美法系中的诚信原则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英美法系的主观诚信
第三节 英国法中的客观诚信
第四节 美国法中的客观诚信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诚信原则的中国实务研究
第一节 诚信原则的立法实务研究
第二节 诚信原则的司法实务研究
第七章 民法基本原则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功能研究(上)
第一节 法律的局限性
第二节 绝对的自由裁量主义
第三节 绝对的严格规则主义
第四节 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的结合
第八章 民法基本原则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功能研究(下)
第一节 20世纪的大陆法系模式
第二节 大陆法系立法-司法关系的变化
第九章 民法基本原则在法的结构-功能模式中的作用
第一节 法律的诸价值及其冲突
第二节 兼顾法律诸价值的途径:法的结构-功能模式
第十章 余论
第一节 十点结论
第二节 我国未来民法典的模式选择
第三节 关于原则立法的探讨
第四节 如何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
附录 研究诚信原则的西文著作概览
人名索引
分析索引
精彩书摘
(1)《十二表法》第8表第17条的规定长期以来都形同虚设,因而共和晚期需要制定一个法律重申《十二表法》的禁令,如此,则《十二表法》的威信也太低了。我们知道,《十二表法》在罗马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奉为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源头受到尊重。甚至到了6世纪的优士丁尼时代,立法者还把《法典》分为12卷以纪念这一最早的法典,因此,“重申说”的根据不足。
(2)共和晚期的这个法律尽管也规定了盗窃物和抢劫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问题,但它涉及的主体已发生了改变,由第一占有人改为第二占有人,因此,它不是重复立法,而是对《十二表法》的规定作出变通处理。我持这种“主体改变说”,所幸的是,遵循这一思路的不止我一人。英国罗马法学者约洛维奇(H.F. Jolowicz)就认为,《阿梯钮斯法》不可能是对既有法律的重述,最为可能的是对《十二表法》第8表第17条可能的双重含义的解释,《十二表法》的这一条文原先仅适用于窃贼本人的时效取得,现在《阿梯钮斯法》将之扩展适用于第三人的时效取得,换言之,适用于窃贼的后手占有人的时效取得。周枏先生在叙述《关于暴力的优流斯法》时也涉及这一问题。其表述为“凡以暴力占有的不动产,都不能以时效取得,即使诚信受让人也不例外”。
显然,前面的规定是针对第一占有人的,“即使”以后的规定是针对第二占有人的。周枏先生也告诉我们,《关于暴力的优流斯法》开始把诚信要求的规制对象从第一占有人移转到第二占有人,尽管只是作为一个附带规定,第二占有人的诚信到底进入了法律的视野。显然,这种诚信是占有人相信自己的取得行为未侵害他人权利的心理状态。
毫不奇怪,在一个相对文明安定的时代,盗贼不能以时效取得被盗物已是当然之理,问题在于通过正常交易从盗贼取得物的人能否以时效取得该物?容忍赃物的恶意买受人的行为对于盗窃行为无疑是一种间接的鼓励。为了遏制原发性的犯罪行为,就必须打击派生性的犯罪行为,这是刑事政策学中的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关于《徐国栋法学作品·民法基本原则解释:诚信原则的历史、实务、法理研究(再造版)》的图书简介,内容将聚焦于该书可能涵盖的与“诚信原则”直接相关的核心议题,并力求详实、专业,避免任何可能暴露机器生成痕迹的表述。 --- 《徐国栋法学作品·民法基本原则解释:诚信原则的历史、实务、法理研究(再造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著名法学家徐国栋教授在民法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学术结晶,聚焦于现代民法赖以维系的基石性原则——诚信原则(Bona Fides)的全面、深入的体系化研究。本次“再造版”的出版,不仅是对经典研究的梳理与重申,更是结合了近二十年来中国乃至世界民法实践的最新发展,对诚信原则的内涵、外延及其在当代法治中的功能进行了拓展与深化。 诚信原则,作为一项横跨公法与私法,贯穿合同订立、履行、终止全过程的价值导向和裁判准则,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本书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历史溯源到理论建构,再到实务操作,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研究框架。 第一编:诚信原则的历史溯源与历史形态 本篇着重于追溯诚信原则在不同法系中的演变轨迹,以期理解其作为一种普适性法律理念的形成过程。 1. 罗马法基础与历史转折点: 详细探讨了诚信原则在古罗马私法,特别是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早期民法中的萌芽状态,以及其在《查士丁尼法典》中被确立为重要裁判依据的阶段。重点分析了“善意”(Bona Fides)在买卖、租赁等有名合同中的具体化应用,揭示了其从具体规范向抽象原则的过渡。 2. 大陆法系与法典化进程: 分析了诚信原则如何被吸收进19世纪末的德国民法典(BGB)和瑞士债务法典。特别剖析了德国法学中对“一般条款”和“诚实信用义务”的理论建构,阐述其如何成为大陆法系民法体系的“良心”和“弹性规范”。 3. 普通法系的对应与融合: 对比研究了英美法系中“衡平法”(Equity)与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y)的发展脉络,探讨了在具体合同法中,如限制弃权(Estoppel)和默示条款(Implied Terms)等制度对诚信原则的实践支撑。 4. 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本土化: 考察了诚信原则在近代中国法制改革中的引进与传播,并深入分析了其在现行《民法典》中被提升至基本原则地位的立法背景、学理基础以及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如“信义”)的潜在关联与区别。 第二编:诚信原则的法理基础与理论建构 本篇是全书的核心理论部分,致力于解构诚信原则的内在逻辑结构、价值位阶及其在民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1. 诚信原则的价值内核辨析: 精确界定“诚信”的含义,区分“主观善意”(心理状态)与“客观诚信”(行为标准)。探讨其所蕴含的公平、效率、信赖保护等多元价值的相互作用。 2. 抽象标准与具体化机制: 深入分析诚信原则作为“一般条款”的特征,论述其弹性与可预测性之间的张力。重点阐述如何通过“法律解释学”和“社会一般观念”来实现其从抽象到具体的能动性转换。 3. 诚信原则的位阶与效力: 探讨诚信原则在民法渊源体系中的地位——它是否具有独立于具体规范的效力?它与强行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以及其他基本原则(如意思自治、公平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原则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价值权衡和优先性判断。 4. 诚实信用义务的体系化展开: 详细剖析了诚信原则在不同阶段的派生义务,包括: 先合同义务: 如缔约过失责任、告知义务、保密义务等。 履行中的义务: 如通知义务、协助义务、不当履行限制(如显失公平的行使权利)。 终止后的义务: 如关于合同关系存续期间信息的保密义务。 第三编:诚信原则在民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与疑难问题 本篇聚焦于将抽象的法理应用于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疑难和前沿问题。 1. 合同法中的具体化: 深入分析诚信原则在合同订立(如要约撤回、要约邀请的解释)、合同履行(如情势变更下的诚实履行、拒绝履行抗辩权的限制)以及合同解释中的核心作用。特别论述了“显失公平”的认定标准如何部分依赖于对当事人诚信的考量。 2. 侵权法中的能动性: 研究诚信原则在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渗透,尤其是在过错认定和损害赔偿范围界定上,如何通过限制权利的滥用(如“禁止反言”)来平衡受害人与加害人的利益。 3. 物权法与用益物权中的体现: 探讨在不动产登记、占有保护以及土地使用权行使过程中,产权人与占有人之间应遵循的诚信要求,例如对公示公信原则的补充与限制。 4. 继承法与家庭法中的价值引导: 分析在处理遗嘱效力、继承人资格剥夺以及家庭关系中,诚信原则如何作为重要的道德和价值判断标准,介入具体的法律判断过程。 5. 前沿专题:诚信原则的司法裁量与克制: 本章集中探讨司法者在适用诚信原则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防止法官过度自由裁量,如何平衡原则适用与法律确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一套审慎、可预期的诚信原则适用规则。 --- 本书的“再造版”不仅是对既有研究成果的整合,更是一次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和发展民法基本原则的深刻反思。它对于民法学者、立法者、法官及所有关注私法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人士,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著作。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读者将能全面掌握诚信原则的“前世今生”,并深化其在现代民法体系中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