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纂箋-錢穆作品精萃》
作者: 錢穆
出版: 東大圖書
系列: 錢穆作品精萃
出版日期: 2006/02/01
ISBN-13: 9789571927589
内容简介
《莊子》一書為中國古籍中一部人人必讀之書,但義理、辭章、考據三方面,皆須學有根柢,乃能通讀此書。本書則除郭象注外,詳採中國古今各家注,共得百種上下,斟酌選擇調和決奪,得一妥適之正解。全部《莊子》一字一句,無不操心,並可融通,實為莊子一家思想之正確解釋,宜為從古注書之上品。讀者須逐字逐句細讀之始得。
作者简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民元即在鄉村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曾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各校教職。大陸淪陷後,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來臺定居。
賓四先生為學,兼涉四部,著述數十種。有關經部者,有《論語新解》、《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有關史部者,有《秦漢史》、《國史新論》;有關子部者,有《莊子纂箋》、《莊老通辨》、《先秦諸子繫年》、《朱子學提綱》;有關集部者,則有《中國文學論叢》。尚有其他著作不勝縷舉。
从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哲学史的角度来看,这本注释本的选本和取舍标准非常得当。它既吸纳了历代重要的注疏精髓,又加入了富有洞察力的现代学者的辨析和补充。在处理那些历来争议较大的段落时,作者的态度是审慎而开放的,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呈现出多角度的探讨,这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思维空间。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注释中的不同观点,这迫使我跳出自己原有的认知定势。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详实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充满启发性的思想伴侣,它引导着读者在古典智慧的海洋中,稳健地航行并发现属于自己的宝藏。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理解路径。庄子的思想体系庞大而跳跃,容易让人抓住一点就忘了其余。然而,这本纂笺似乎按照一种精心设计的逻辑链条,将各个篇章的哲学观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零散地解读章节,而是试图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庄学”框架。通过跟随注释的引导,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庄子思想的内在关联性,理解他是如何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逐步推导出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对于希望全面掌握庄子思想精髓的读者,这种结构化的解读方式提供了坚实的骨架支撑。
评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装帧考究,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初翻时,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内容的密度和体系的完整性。它不像市面上那些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过度简化的版本,而是那种真正沉下心来做学问的架势。每一章的笺注都显得格外细致,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释,更是对庄子思想脉络的梳理和挖掘。尤其是在处理那些看似玄奥、实则蕴含深刻哲理的篇章时,作者的解读如同一把钥匙,精准地开启了理解的大门。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阅读”庄子,而是在与一位渊博的学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感觉非常棒,因为它避免了初学者面对古籍时的那种茫然无措,让原本高不可攀的道家思想变得触手可及,却又不失其原有的深度和魅力。
评分读完几章下来,我深刻体会到这本注释本的价值所在。它绝非简单的“白话翻译”,而是建立在深厚国学基础上的“再阐发”。那些复杂的典故、时代背景的隐喻,在注释中得到了清晰的铺陈。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在保持庄子原文古朴之美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阐释视角,使得两千多年前的智慧能够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生。比如,对于“逍遥游”中的“至人”概念,书中的笺注并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精神境界在个体生命追求中的现实意义。这种兼顾历史性与当代性的论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让人在字里行间,不断叩问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纸质量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常备案头的哲学经典,舒适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这本台湾出版的版本,纸张温润不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不易疲劳。更为关键的是,注释与正文的版式设计达到了极高的平衡感。正文清晰醒目,注释则巧妙地分布在侧边或下方,既保证了查阅的便捷性,又不会因为过多的旁注而打断阅读的主线流程。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经典应有尊重的态度。它让阅读这本厚重的经典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这对于想要深入钻研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加分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