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特24首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7

顿特24首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芷诺,吴正瑜 著
图书标签:
  • 小提琴
  • 练习曲
  • 古典音乐
  • 维尼亚夫斯基
  • 顿特
  • 作品37
  • 技巧提升
  • 进阶
  • 乐谱
  • 弦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428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22550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音符版小提琴基础训练教程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05-05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关注视力健康
  谱面将符头适度放大、拉宽,使人看谱轻松,增加舒适感。
  人性化的设计
  由审订者撰写了练习提示,附在目录之前,主要是对每课的技术难点、重点做出提示,使练习者一目了然。

将教材中技术要求偏高,难度过大的练习进行简化和改编,使其在难度上更合理,同时提供原版和改编版练习,便于教师与学琴者选择使用。
  力求合理准确
  对乐谱中的错音予以订正;对一些表情符号和分句,根据数个重量级版本做了校订。

内容简介

  《顿特24首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7》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顿特编著,是每位学习小提琴演奏者的必用之谱。

作者简介

丁芷诺(1938.5-)女,江苏昆山人,生于上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著名作曲家丁善德的女儿。
  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当她还是学生时参加了1960年柏林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获奖,后留校任教,从事小提琴及室内乐教学,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其中1985年和1988年指导的两组学生四重奏分别获得英国扑茨茅斯国际比赛第二名和第四名。
  1994年指导“东方”四重奏又获意大利波契亚尼国际比赛特别优秀奖。
  2002年她的学生王蕾获第29届维尔当小提琴国际比赛第一名。同年学生吴正瑜获意大利波斯塔契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五名,2004年又获第一届华人协奏曲大赛金奖。她的学生马骏一、孙毅、郑玮珉、陈韵等先后在历届全国小提琴青少年独奏比赛中获奖。
  作为室内乐指挥,组织指挥了多支室内乐队到各地演出,录制多张CD唱片。她还经常受到北京、上海、广州交响乐团和“爱乐女”室内乐团以及美国洛杉矶华人乐团的邀请,指挥该团的室内音乐会。
  作为专业音乐教授,多年来她改编了深受中外听众欢迎的弦乐四重奏、小提琴齐奏、弦乐合奏等曲目。其中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写出的《小提琴基本功强化训练教材》一书,被评为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国家教委教学二等奖。她长期关心小提琴教学工作, 著有相当数量的专论。
  2000年以来她分别应邀在香港演艺学院及美国休士顿大学作为客座教授授课。
  1994年她与同事一起创办了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音乐教学环境的“丁善德音乐学校”。每年夏季在厦门鼓浪屿,哈尔滨,成都, 苏州,雁荡山等地举行夏令营,受到各地小提琴教师和琴童的欢迎。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序言


雅各布·冯·温特:《36首为小提琴初学者而作的练习曲》,作品40:通往精湛技艺的阶梯 图书信息: 书名: 雅各布·冯·温特:《36首为小提琴初学者而作的练习曲》,作品40 作者: 雅各布·冯·温特 (Jacob von Winter) 版本: 初版(推测) 适用阶段: 绝对初级到初级过渡阶段 --- 卷首语:为初学者奠定坚实的音乐基石 雅各布·冯·温特(Jacob von Winter,1788–1868),作为19世纪德国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人物,其贡献不仅在于他对传统音乐形式的继承与发展,更在于他对系统化、渐进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他深知,小提琴学习的初期阶段,决定了学习者未来在音准、音色、弓法和指法上能达到的高度。 《36首为小提琴初学者而作的练习曲》,作品40,正是温特先生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一套旨在为最基础的小提琴学习者——那些刚刚接触琴弦,甚至尚未完全掌握持弓姿势的学生——提供结构清晰、难度递进的训练材料。这套作品集并非追求炫技,而是将每一个技术难点分解成可消化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技术。 结构与教学理念:循序渐进的技艺构建 作品40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严谨的结构设计,它完全围绕初学者的生理与听觉发展规律展开。全套36首练习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数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聚焦于一个核心的、不可或缺的技能。 第一阶段:基础姿态与开放弦的感知(练习曲 1 - 8) 此阶段的重点完全不在于按弦,而是掌控弓子。温特先生认为,没有稳定的持弓和正确的运弓轨迹,音准和音色都是空中楼阁。 核心内容: 专注于开放弦(G、D、A、E)。练习曲大多采用长弓,要求学生体会弓根、中部、弓尖的重量分配,并逐渐延长呼吸与运弓的配合。 技术目标: 建立清晰、平稳的“长弓”概念。音色要求是“饱满而不刺耳”,重点训练手臂的放松与重量的传递。节奏型极其简单,多为四分音符或二分音符,以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关注运弓的物理过程。 第二阶段:一指的引入与音准的初步建立(练习曲 9 - 16) 在学生对弓法有初步概念后,温特先生开始引入对左手音准的训练。 核心内容: 仅使用一指(通常是食指)在D弦和A弦上进行训练,主要集中在小二度、大二度音程的建立上。这些练习曲的旋律性相对增强,但音符密度依然很低。 技术目标: 培养“耳朵听准,手指找准”的能力。由于音符稀疏,学生可以慢速检查指位的准确性。温特在此阶段偶尔加入简单的连弓(如两个八分音符为一个弓子),但依然要求保持弓子的稳定。 第三阶段:双指的配合与节奏的复杂化(练习曲 17 - 25) 这是从“绝对初级”迈向“初级”的关键一步。双指的引入,对学生左右手的协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核心内容: 引入二指(中指)与三指(无名指)的交替使用,并开始在同一根弦上进行换把预备练习(虽然尚未真正换把,但指位布局已经开始扩展)。节奏上开始出现更复杂的划分,如附点节奏和简单的切分音型。 技术目标: 确保二指和三指的音准与一指的音准保持一致性。弓法训练中,开始要求学生在音符间清晰地断开,为未来“分弓”的精细控制做准备。 第四阶段:指距的修正与流畅度的提升(练习曲 26 - 36) 最后阶段,练习曲的音乐性显著增强,但技术挑战也同步提升,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提高演奏的连贯性与速度。 核心内容: 更加频繁地在相邻的弦之间移动,这要求肩部和手腕的配合更加灵活。许多练习开始集中于换弦练习,使用交替的上下弓,确保换弦时的音色过渡自然。 技术目标: 培养“手指独立性”和“手腕的弹性”。温特先生在此部分大量运用简单的音阶片段,确保学生对最常用把位的音符位置形成肌肉记忆。 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36首为小提琴初学者而作的练习曲》,作品40,是19世纪初维也纳学派音乐教育理念的体现——即技术训练必须服务于音乐表达。 温特的作品没有过度使用复杂的装饰音或夸张的力度变化,而是用最朴素的音乐语言,反复打磨最核心的技巧。这使得它成为一套极其“耐用”的教材。许多后来的小提琴教育家,如施拉迪克(Schradieck)和沃尔法特(Wohlfahrt),在编撰自己的教材时,都或多或少地参考了温特这类奠基者的思想——即技术训练要像建筑的砖块一样,一块一块精确地垒砌起来。 对于今天的学习者而言,作品40是一扇通往小提琴艺术殿堂的低调而坚实的大门。它不承诺华丽的舞台效果,但它承诺:只要遵循这36步,你将拥有一个稳固、准确、且具备良好音乐感知力的演奏基础。这套练习曲的价值,在于它能将初学者从对乐器的恐惧中解救出来,引导他们以最自然的方式,爱上小提琴的每一次振动。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当我打开这本《顿特24首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7》的时候,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它就像是一本充满挑战的探险地图,上面布满了各种奇妙的音乐旋涡和技术暗礁。我非常喜欢它在旋律上的设计,很多练习曲都拥有着非常优美且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即使是在练习技术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音乐本身带来的愉悦。 书中的很多练习曲都对我理解和掌握各种复杂的弓法技巧非常有帮助。比如,有些练习曲会让我在同一个音符上尝试不同的弓法,这让我体会到了弓法对音色和情感的巨大影响。还有一些练习曲,它会迫使我用非常规的方式去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演奏思维,让我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各种音乐上的挑战。

评分

我最近在钻研这本《顿特24首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7》,不得不说,这本书简直是给小提琴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每次练习,都感觉像是在经历一场小小的音乐冒险。那些音符不仅仅是摆在那里的符号,它们承载着作曲家澎湃的情感和精妙的构思。我常常在练习中找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比如在某些段落,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可以如此流畅地演奏出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音符组合,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这本书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不仅仅关注技巧的磨练,更强调音乐的内在情感。我经常在练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去思考每一个乐句的情绪,去尝试用不同的弓法和指法来诠释它们。这种深入的音乐思考,让我对小提琴的演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

评分

作为一名有一定年头的小提琴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演奏水平的书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练习曲,但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然而,这本《顿特24首小提琴练习曲:作品37》却给了我惊喜。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训练,更是一种对音乐美学的深刻探索。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老师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我一步步深入音乐的殿堂。 我尤其欣赏它在节奏处理上的精妙设计。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极具挑战性的节奏型,它迫使你集中精力,去感受音符之间的微妙关系。这对于培养精准的节奏感和内心的律动感至关重要。同时,乐曲中丰富的弓法和指法变化,也让我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机械的重复,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评分

这套顿特练习曲,尤其是作品37这部分,简直是小提琴演奏者的一座宝藏。我当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排版吸引了。翻开第一页,那些音符仿佛在眼前跳跃,充满了力量和挑战。我最喜欢它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堆砌,每一首练习曲都像是一首独立的音乐作品,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叙事。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在演奏一场激烈的战斗,乐句的起伏和速度的变换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有时候,我又觉得像是在倾听一段温柔的低语,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深情。 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和声与旋律上的独到之处。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练习曲,也常常蕴含着出人意料的转折和丰富的色彩。它迫使我去思考每一个音符的意义,去体会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手指的技巧,它更是一种对音乐理解的深度挖掘。我常常会把每一首练习曲都想象成一个故事,然后尝试用我的琴声去讲述它。这种方式让练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激发我对音乐的热爱。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风格非常特别,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风格,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分享他的教学心得。他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把复杂的技巧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理解的步骤。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音色变化的提示,有时候,仅仅是调整一下弓的速度或者压力,就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听觉效果。这让我意识到,小提琴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演奏出正确的音符,更在于如何用这些音符去描绘出丰富的情感世界。 它在练习的速度和力量的控制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快速的音阶练习,看似只是在考验手指的灵活度,但实际上,它是在训练你对速度的掌控能力,以及在高速运动中保持音色的稳定。这种细致的打磨,是真正提升演奏水平的关键。

评分

为以后学习克莱采尔,罗得等练习曲做准备的。谱面字体较大,看着舒服。编注很清楚,每首曲的难点等

评分

正版书,印刷好,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_-|||-_-|||-_-|||

评分

印刷质量好,用的顺手。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小提琴教材,一本本买起来……

评分

-_-|||-_-|||-_-|||

评分

印刷很清晰,字号比较大,方便练琴!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