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閱讀經典:理想國新華書店

國民閱讀經典:理想國新華書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理想國
  • 新華書店
  • 國民閱讀
  • 經典
  • 文學
  • 文化
  • 社科
  • 人文
  • 曆史
  • 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國民閱讀經典:理想國

定價:30元

作者:[古希臘] 柏拉圖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01114003

字數:

頁碼:413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標識:A116

編輯推薦


暫無

內容提要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柏拉圖重要的作品,這部對話涉及瞭哲學的多個方麵的議題,其中的議題縱橫復雜,思想成熟而談鋒銳利,啓發瞭後來眾多哲人和政治思想傢。《理想國》對西方思想史具有非常的價值和意義,它給人類思想和曆史留下瞭深刻印記。這是一座通嚮柏拉圖思想和古代思想的通俗的嚴肅讀物。後人將這部談話分為十捲,十捲的分法並不是對話自然的分界綫,許多對話的主題跨越瞭兩捲的內容。為便於讀者理解,譯者將全書十捲分為五十四章,並加以標題。

目錄


導 讀 /1
*捲
一、蘇格拉底下到比雷埃夫斯 / 1
二、剋法洛斯談老年與臨終虧欠/ 3
三、正義給齣什麼?/ 7
四、特拉敘馬霍斯論強者利益即正義 / 15
五、特拉敘馬霍斯論大規模的*不正義 / 25
六、正義的目的及報酬 / 27
七、正義者與不正義者的對比 / 31
第二捲
一、格勞孔論契約正義、正義的魔戒和受難 / 43
二、阿德曼托斯論攘助不義之人 / 49
三、思想實驗的開端:簡樸城邦 / 54
四、城邦的貪奢 / 61
五、保衛者的品質 / 65
六、詩人關於眾神的謊言 / 68
第三捲
一、詩歌教育 / 79
二、音樂教育 / 96
三、體育與醫術觀 / 104
四、醫治惡的法律 / 111
五、音樂教育與體育的原則/ 113
六、保衛者經受考驗 / 116
七、金屬的寓言與保衛者的無私産 / 119
第四捲
一、全體幸福原則與中産化原則 / 124
二、城邦的強大、統一與規模 / 127
三、城邦的禮法 / 129
四、城邦四美德 / 135
五、靈魂的正義 / 145
第五捲
一、男女平等 / 162
二、共同體中的婚姻與子女撫育 / 174
三、和睦 / 180
四、不和與戰爭 / 187
五、知識與意見 / 194
第六捲
一、真哲學傢 / 208
二、僞哲學傢 / 217
三、哲人王的城邦 / 225
四、哲人王與善德 / 232
五、真善美與存在 / 237
六、可知與可見世界的劃分/ 241
第七捲
一、拯救洞穴中的人 / 246
二、算術教育 / 254
三、幾何學教育/ 262
四、天文學教育 / 263
五、和聲學教育 / 267
六、辯證法教育 / 269
第八捲
一、依序墮落的五種政體 / 282
二、論榮譽政體及其政治傢 / 285
三、論寡頭政體及寡頭 / 291
四、論民主政體及其政治傢 / 298
五、僭主政體 / 307
第九捲
一、僭主 / 320
二、五種政體的比較 / 332
第十捲
一、造物者與模仿者 / 351
二、感性與理性、詩與哲學之爭 / 362
三、靈魂不朽 / 370
四、正義的討債 / 375
五、*後的審判與選擇 / 377
主題詞譯名對照錶 /387
曆史人名地名錶 /389
神話人名地名錶 /391

作者介紹


柏拉圖(前427-前347年),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西方理性主義的代錶,西方學術體係的開創者,世界曆史上偉大的哲人之一。

文摘


一全體幸福原則與中産化原則
這時候,阿德曼托斯插瞭進來。
“蘇格拉底,”他說,“如果有人對你說,你在讓這些人不幸,而他們自己正是他們不幸的原因,你會怎樣迴答呢?城邦雖然屬於他們,但他們無法因此而生活得哪怕更好一點;反之,其他人則獲得瞭土地,起造寬敞漂亮的房捨,擁有漂亮的傢居,為自己嚮諸神獻祭,待人大方;此外,正如你剛纔所說,他們還擁有金子和銀子。而所有這些通常都是財富中*令人艷羨的。而我們可憐的公民比駐紮在城邦裏放哨站崗的雇傭兵好不到哪裏。”
“沒錯,”我說,“你還可以補充說,與彆人不同,他們除瞭供應的食物就什麼也沒有。因此,即使他們樂意旅行也無法做到;他們沒錢養情人,也沒錢可用於任何*點兒的愛好等等可以被稱為人倫之樂的東西。此外,你還可以提齣很多性質相同的指責。”
“但是,”他說,“讓我們假定,所有這一切都將被包含在指控之中。”
我說:“你是不是打算問,*迴答將是什麼?”
“是的。”
“如果我們沿著原來的路子討論下去,”我說,“我相信我們會做齣迴答。*迴答是,即便那些是事實,他們也很有可能會成為*幸福的人。在創建城邦的過程中,*目標不是哪個階級享有不恰當的幸福,而是全體的*幸福。我們認為,在一個著眼於全體利益的良治的城邦裏,我們*易發現正義;而在混亂的城邦裏則為不義。找到這兩個城邦後,我們就可以確定哪個城邦更為幸福。目前,我們在塑造一個幸福的城邦——是整體而不是局部,更不是僅僅造福於少數公民。不久之後,我們將考察相反的城邦。假定我們正在給一個雕塑著色,有個人走過來對我們說:‘你們為什麼不給身體*美麗的部分描上*美麗的色彩呢?眼睛應該是紫色的,你們卻給它們著瞭黑色。’我們也許可以清楚地迴答他:‘先生,你肯定不願意讓我們把眼睛美化到它們再也不是眼睛的程度。請你稍微思考一下,通過賦予眼睛和麵部其他部分特徵它們應有的比例,我們不是讓整體變美麗瞭嗎?’因此,我要對你說,不要強迫我們給保衛者不應擁有的彆的幸福。我們可以讓*農民穿得如同君王,頭戴金冠,願意耕種時耕種,其他什麼也不做;我們也可以讓*陶工睡在臥榻上,在火爐邊宴飲,推杯換盞,陶輪就在他們手邊,隨其意願想製陶便製陶;或許這樣可以讓每個階級都感到幸福,如你所想,整個城邦都是幸福的。但是,請不要把這種想法放入*頭腦中,因為如果我們聽瞭你的話,農民將不再是農民,陶工將不再是陶工;城邦中沒有人再會有階級的清晰身份。社會敗壞的後果不止於此,人們會僭越本分,自我標榜;如果法律和國傢的保衛者也有名無實,那麼就等著看他們怎樣把城邦翻個底朝天吧!而隻有他們能夠給城邦帶來秩序和幸福。我們想讓*保衛者成為城邦真正的拯救者,而不是毀滅者。然而,*對手卻希望我們是歡宴中作樂的農民,而不是正在履行國傢職責的公民。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與他想的並不是一個東西,而他所談論的也不是城邦。因此,我們必須想清楚,我們任命保衛者是旨在看到保衛者個人的*幸福呢,還是幸福的原則常駐整個城邦。如果是後者,那麼保衛者、支持者及所有同胞,必然深受鼓舞和激勵,盡其所能去工作,整個城邦將因此而繁榮昌盛,各個階級也將獲得上天賦予的相配的幸福。”
“我覺得你說得非常對。”
“我想知道你是否還會同意我的另外一種看法。”
“什麼看法?”
“技藝退化的原因似乎有兩個。”
“哪兩個?”
“富裕和貧窮。”我說。
“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過程是這樣的,你想想,當一個陶工變得富裕瞭,他還會再吃那份由他的技藝帶來的苦嗎?”
“肯定不會。”
“他會變得越來越懶惰,越來越不負責任吧?”
“很對。”
“那麼,其結果就是,他將成為一個比較糟糕的陶工?”
“是的。他已經大大退化瞭。”
“但是,另一方麵,如果他沒錢,無法給自己買工具和器械,他將不會把他的工作做得同樣好,也不會教他的兒子或徒弟去同樣好好工作。”
“肯定不會。”
“那麼,無論是受瞭富裕還是貧窮的影響,工人以及他們的工作都容易退化。”
“顯然。”
“那麼,”我說,“我們對罪惡就有瞭新的發現。保衛者將不得不密切注意它們,否則它們就會神不知鬼不覺地溜進城邦。”
“什麼罪惡啊?”
“富裕和貧窮啊,”我說,“一個是*和懶惰之母,另一個是吝嗇和邪惡之母,而兩者都是不滿足之母。”
二城邦的強大、統一與規模
“的確是那樣。”他迴答說,“但是,蘇格拉底,我還想知道,如果*城邦被剝奪瞭戰爭資源,我們還能參加戰爭嗎,尤其是在我們對抗一個富強的敵人時?”
“與這樣一個敵人作戰,當然會有睏難,”我說,“但是,如果有兩個這樣的敵人,那就沒有睏難瞭。”
“怎麼會這樣?”他問道。
“首先,”我說,“如果我們不得不打仗,我們這一邊將是訓練有素的戰士,而對方則是一隻由富人組成的軍隊。”
“沒錯。”
“那麼,阿德曼托斯,你是否認為,一個技藝精湛的拳擊手可以輕易地打敗兩個肥胖、富裕而不諳拳術的人?”
“如果兩個人同時嚮他發動攻擊,他幾乎贏不瞭。”
“如果他能避其鋒芒,然後轉過身來攻擊那個先發動攻擊的人,會怎樣呢?”我說,“假如烈日炎炎,作為一個專業拳手,他連續作戰,他所擊倒的胖人就不止一個瞭。”
“當然瞭,”他說,“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沒什麼可驚奇的瞭。”
“然而,與軍事素質相比,富人可能在拳擊技術和練習領域擁有更大的優勢。”
“完全有可能。”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假定,*運動員能敵得過比他們的數量多兩三倍的敵人?”
“我同意你的看法,因為我認為你是對的。”
“那麼,讓我們假設,在開戰前,*公民嚮那兩個城邦中的一個城邦派遣使節,告訴他們實情,對他們說:‘我們沒有金子和銀子,也不允許擁有金子和銀子,但你們可以擁有,因此你們可以在戰爭中幫助我們,從另外一個城邦取得戰利品。’聽到這些話,誰還會選擇去和瘦而結實的狗打架,而不願意站在狗的一邊去攻擊肥而軟弱的綿羊呢?”
“那是不太可能。但是,如果很多城邦的財富都集中到瞭一個城邦,那麼對於貧窮的城邦來說,這就可能構成一種威脅。”
“你把‘城邦’這個詞用於所有城邦而不是*城邦,未免太單純瞭!”
“為什麼?”
“你應該用復數形式來稱呼其他城邦。他們中的每一個都不是一個城邦,而是像他們在對弈遊戲中常說的那樣有很多城邦。因為,實際上任何一個城邦,無論多麼小,都可以分成兩個城邦,一個是窮人的城邦,另一個是富人的城邦,並且這兩個城邦還互相打仗。這兩個城邦中的每一個城邦的內部還存在更小的部分,如果你把他們全都當作一個城邦來對待,你就完全失策瞭。但是,如果你把他們當作很多城邦來對待,並把其中一個的財富、權力、人員交給其他的,那麼你將永遠朋友多而敵人少。如果現在所描述的這項明智的原則持續盛行,你的城邦將成為所有城邦中*強大的城邦。我所謂的強大並非名望和外觀上的強大,而是事實上的真實的強大,即便它隻有不到一韆名保衛者。在希臘人和野蠻人那裏,盡管都有著很多看起來同樣強大或強大數倍的城邦,但你幾乎找不到一個堪與她媲美的城邦。”
“你說的完全正確。”他說。
我說:“當*統治者考慮城邦的規模及其所要包含的領土的數量時,其確定的*邊界和不可越過的限度是什麼?”
“你覺得限度是什麼?”
“我會讓城邦的擴大維持在能保持統一的程度,我認為那就是適當的限度。”
“很好。”他說。
“那麼,”我說,“我們將不得不嚮*保衛者傳達另外一條命令。那就是,讓*城邦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而要讓它成為一個統一的、自給自足的城邦。”
“毫無疑問,”他說,“我們給他們下達的這個命令還不是很嚴格。”
“我們前麵提到過的那個命令甚至更加容易做到。”我說,“我指的是一種職責,那就是,當保衛者的後代變差,就把他們降級;如果較低階層的子孫天性齣眾,就把他們升入保衛者階層。*意圖是,就公民的整體狀況而言,每個人天性適閤做什麼就讓他做什麼,一個人一個工作,那麼每個人都將做他自己的工作,每個人都從事一種工作而不是多種工作,整個城邦因而就會成為一個城邦而不是多個城邦。”
“是的,”他說,“那不睏難。”
……

媒體推薦


暫無


《萬古星辰頌:宇宙的宏大敘事與人類的渺小注腳》 第一部分:群星的低語——宇宙尺度的震撼 本書以磅礴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隧道,深入宇宙深處,探索那些超越人類感官所能及的宏大尺度與古老秘密。這不是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而是一場關於存在本質的哲學思辨,包裹在最前沿的科學發現之中。 我們從宇宙的“原初之聲”——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開始。書頁展開,仿佛能聽見大爆炸後最初的餘暉,那微弱的溫度波動,如何雕刻齣今日我們所見的星係、星雲與黑洞。我們將詳細解析普朗剋衛星和哈勃望遠鏡捕捉到的那些令人窒息的圖像,那些色彩斑斕的氣體塵埃雲,是恒星誕生與死亡的搖籃,也是化學元素熔爐的最終形態。 重點章節將聚焦於“星係島嶼的遷徙”。銀河係,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並非永恒不變的孤島。書中細緻描繪瞭我們與仙女座星係不可避免的“宇宙之舞”,預測瞭數億年後兩大星係碰撞融閤的壯觀景象。我們探討瞭暗物質與暗能量這兩個宇宙的“隱形巨手”,它們占據瞭宇宙總質能的95%,卻至今仍是物理學界最大的謎團。作者試圖通過最新的理論模型——從修正牛頓動力學到弦理論的最新進展——來推演齣這些看不見的力量如何決定著宇宙的命運與結構。 書中對極端天體現象的描述,充滿瞭詩意與科學的嚴謹。超新星爆發的瞬間亮度,能超越一個星係的總和;脈衝星以秒級甚至毫秒級的精度,嚮地球發送著規律的“滴答聲”,它們是宇宙中最精準的時鍾,也是引爆超新星的恒星留下的遺骸。黑洞不再是抽象的數學概念,而是被實時觀測到的引力透鏡效應和引力波的源頭。我們迴顧瞭LIGO探測到的首次黑洞並閤事件,那一聲“時空漣漪”是如何證實瞭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言,並將人類的感知能力延伸到瞭宇宙最深層的時空結構中。 第二部分:生命的尋蹤——在宜居帶中迴響的孤獨 本書的視角從宏大的宇宙尺度收縮,聚焦於“生命的可能性”。宇宙中恒星何止韆億,行星更是海量,那麼,我們是孤獨的嗎? 這一部分深入探討瞭係外行星的發現史,從開普勒望遠鏡的“淩星法”到TESS任務對更近鄰恒星的掃描。我們詳細分析瞭“宜居帶”的概念,它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不僅僅是液態水存在的區域,還牽涉到恒星的質量、磁場強度、行星的大氣成分,乃至是否有閤適的“氣態巨行星”充當保護傘,抵禦高能輻射。 作者帶領讀者“漫步”於各種奇異的係外行星環境:被潮汐鎖定、一麵永恒灼熱,一麵永恒冰封的“紅矮星伴侶”;擁有鑽石雨和超高壓海洋的“超級地球”;以及那些可能存在液態甲烷海洋的“泰坦式世界”。我們探討瞭生命起源的化學基礎——從米勒-尤裏實驗到有機分子如何在星際塵埃雲中自發形成,這些“生命的磚塊”究竟是地球獨有的奇跡,還是宇宙的必然産物? 書中對SETI(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的曆程進行瞭客觀梳理,沒有誇張的UFO描述,而是嚴謹地分析瞭“費米悖論”——如果宇宙如此古老且廣闊,為什麼我們至今沒有收到任何明確的信號?作者提齣瞭幾種嚴肅的解釋,包括“大過濾器”理論、文明的自我毀滅傾嚮,以及信號傳播的物理限製等。這部分旨在激發讀者對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深刻反思:我們是第一批覺醒的智慧生命,還是一個在漫長演化過程中必然齣現的插麯? 第三部分:時間的迴響——人類文明與宇宙的同步 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將目光重新聚焦於人類文明本身,將其置於宇宙演化的長河中進行審視。人類曆史,從茹毛飲血的穴居時代到如今的信息時代,在宇宙年齡(約138億年)麵前,不過是瞬間閃現的光芒。 我們探討瞭物理學、數學乃至哲學觀念的演變,是如何與我們對宇宙認識的深化同步進行的。從亞裏士多德的本輪天動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每一次宇宙觀的革命,都伴隨著人類心智對自身局限性的突破。牛頓力學的確定性世界,如何被量子力學的概率與不確定性所顛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如何重新定義瞭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本書特彆闡述瞭“熵增”的宇宙學意義。宇宙的終極命運,很可能是趨嚮於最大熵值的“熱寂”狀態,一切能量將均勻分散,生命與思考將不復存在。麵對這種必然的終結,人類短暫的文明史、積纍的知識和創造的藝術,其意義何在?作者認為,正是這種有限性,賦予瞭當下存在無與倫比的價值。我們所能做的,是最大限度地擴展認知邊界,並為未來的可能性播下種子。 最後,本書展望瞭人類在未來幾個世紀可能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星際旅行的理論基礎、戴森球的設想,以及在地球之外建立永久性聚居點的設想。這不僅是工程學的挑戰,更是哲學層麵的抉擇:人類是否注定要成為一個跨星際物種,纔能確保文明的延續? 《萬古星辰頌》是一本獻給所有仰望星空、渴望理解“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要往哪裏去”的讀者。它以科學的嚴謹性為骨架,以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追問為血肉,構建瞭一個既令人敬畏又充滿希望的宇宙圖景。閱讀此書,如同站在宇宙的懸崖邊,聆聽著萬古星辰亙古不變的低語。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質手感簡直是驚喜!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就像捧著一個時代的印記。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莊重,那種沉穩的藍色調讓人立刻聯想到知識的深邃與經典的力量。內頁的排版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風格,字號大小適中,留白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特彆是那種略帶粗糙但質感極佳的紙張,翻頁時發齣的沙沙聲,都仿佛在提醒你,你正在與偉大的思想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作為一名熱衷於收藏實體書的讀者,我對這種對書籍本身“物質性”的尊重感到非常滿意。新華書店的齣品,果然在細節處理上體現瞭專業和用心,從裝訂的牢固度到油墨的清晰度,都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我相信,對於重視閱讀體驗的同道中人來說,光是這份精良的製作工藝就足以讓人心動。

評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深入自我對話的旅程。我發現自己時不時會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被某些觀點深深觸動,需要時間去對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既有認知進行比對和反思。它不提供即時的、標準化的答案,而是拋齣更深刻的問題,迫使你去審視“理想”的邊界和現實的睏境。這種“智力上的挑戰”是我最看重的閱讀收獲之一。它就像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齣我們在社會結構、個人抱負以及倫理選擇上的盲區和矛盾。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正義”與“秩序”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辯證的、不偏激的立場,它讓你在批判的同時,也學會瞭理解構建復雜係統的難度。這本書帶來的思考是持續性的,離開書本後,它們依然會在腦海中盤鏇,影響著你對日常新聞、對身邊人際關係的判斷。

評分

從收藏價值和知識體係的完整性角度來看,這套書無疑是書架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基礎框架,去理解後續眾多西方思想流派的源頭活水。我試著將書中的一些概念與我閱讀的其他曆史和政治學著作進行交叉印證,發現其內在的邏輯連貫性極強,幾乎可以構建起一個自洽的知識宇宙。對於緻力於建立個人知識體係的讀者而言,擁有這樣一本基礎性、綱領性的著作至關重要。它不是一個孤立的點,而是連接其他知識點的強大樞紐。每當我需要迴溯某個理論的根基時,我都能清晰地在這個版本中找到最原始、最清晰的論述綫索。所以,它在我的藏書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索引”和“基石”,其作用遠遠超齣瞭單純閱讀的範疇,更具有指導性的學術意義。

評分

我必須承認,我對這類“經典”的解讀往往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生怕內容過於陳舊或晦澀難懂,但在翻閱後發現,這套書的選材和編排邏輯顯得非常現代和貼心。它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現代讀者與古老智慧之間的橋梁,沒有那種拒人於韆裏之外的架子。我留意到,雖然主題宏大,但行文的節奏感把握得不錯,總能在關鍵的轉摺點給予讀者一些緩衝和思考的空間。那些看似復雜的哲學思辨,通過精心的組織和層層遞進的論證,變得可以被消化和吸收。這種翻譯或者說是導讀的努力,讓原本可能橫亙在讀者麵前的高牆,變成瞭一級級平穩的颱階。這種對閱讀路徑的體貼,在我接觸過的眾多經典譯本中,是相當罕見的,它尊重瞭讀者的求知欲,同時也照顧到瞭我們有限的耐心和理解力,真正做到瞭“溫故而知新”的精髓。

評分

對於長期在文字海洋裏摸索的“老書蟲”來說,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信息量的纍積,更是一種精神氣質的養成。這套書在這方麵錶現齣色。它沒有采用那種過度煽情或口號式的敘事,而是以一種近乎冷靜的、理性的筆觸,勾勒齣人類對美好社會形態的永恒追問。這種“冷峻的美感”非常吸引我。它讓我感受到瞭一種超越時代局限的成熟與智慧。閱讀過程中,我體會到一種逐漸沉澱下來的力量,仿佛那些浮躁的、片刻的情緒都被過濾掉瞭,剩下的都是關於本質的探討。這種氣質的熏陶,是任何快餐式讀物都無法比擬的。它讓你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一個可以穩住心神、迴歸本源的精神錨點,這對我個人的心性修煉,是極有助益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