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

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游水生,兰思仁,陈世品 等 著
图书标签:
  • 福建植物
  • 木本植物
  • 植物检索
  • 植物分类
  • 植物志
  • 福建
  • 植物学
  • 植物图鉴
  • 植物名录
  • 生物多样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709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78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共记载福建木本植物155科795属2697种、亚种、变种、变型及栽培变种,其中蕨类木本植物2科3属6种,裸子植物10科38属137种及种下类群,被子植物143科’754.属2554.种及种下类群。
  《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着眼于华东和华南地区,重点在福建,除收录大量野生植物外,对重要的城市绿化、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等也大量收集,较详细而系统地反映了福建木本植物资源概况及各树种、各类群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不仅适于高等院校的教学,对于从事生物、农、林、园艺、医药、环保、中学教育等行业的工作者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广大植物爱好者了解福建木本植物的一本重要参考手册,也为福建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基本资料。

目录

分科检索表
I 蕨类植物f 1 Pteridophyta
1.石松科Lycopodiaceae
2.桫椤科Cyatheaceae

Ⅱ 裸子植物f-1 Gymnospermae
3.苏铁科Cycadaceae
4.银杏科Ginkgoaceae
5.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6.松科Pinaceae
7.杉科Taxodiaceae
8.柏科Cupressaceae
9.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10.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11.红豆杉科Taxaceae
12.买麻藤科Gnetaceae

Ⅲ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13.木兰科Magnoliaceae
14.八角科Illiciaceae
15.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16.番荔枝科Annonaceae
17.樟科Lauraceae
18.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
19.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
20.五桠果科Dilleniaceae
21.牛栓藤科Connaraceae
22.蔷薇科Rosaceae
23.蜡梅科Calycanthaceae
24.苏木科Caesalpiniaceae
25.含羞草科Mimosaceae
26.蝶形花科Fabaceae
27.山梅花科Philadelphaceae
28.绣球科Hydrangeaceae
29.醋栗科Grossulariaceae
30.鼠刺科Escalloniaceae
31.野茉莉科Styracaceae
32.山矾科Symplocaceae
33.山茱萸科Cornaceae
34.八角枫科Alangiaceae
35.蓝果树科Nyssaceae
36.珙桐科Davidiaceae
37.五加科Araliaceae
38.忍冬科Caprifoliaceae
39.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40.悬铃木科Platanaceae
41.旌节花科Stachyuraceae
42.黄杨科Buxaceae-
43.交让木科Daphniphyllacea
44.杨柳科Salicaceae -
45.杨梅科Myficaceae
46.桦木科Betulaceae
47.壳斗科Fagaceae
48.榛科Corylaceae
49.胡桃科Juglandaceae
50.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
51.榆科Ulmaceae
52.桑科Moraceae
53.荨麻科U~icaceae
54.杜仲科Eucommiaceae
55.胭脂树科Bixaceae
56.半日花科Cistaceae
57.大风子科Flacou~iaceae
58.天料木科Samydaceae
59.沉香科 Ackuilariaceae
60.瑞香科Thymelaeaceae
61.紫茉莉科Nyctagnaeae
62.山龙眼科Proteaceae
63.海桐科Pittosporaceae
64.白花菜科Capparidaceae
65.柽柳科Tamaficaceae
66.远志科Polygalaceae
67.番木瓜科Caficaceae
68.椴树科Tiliaceae
69.杜英科Elaeocarpaceae
70.梧桐科Sterculiaceae
71.木棉科Bombacaceae
72.锦葵科Malvaceae
73.粘木科Ixonanthaceae
74.金虎尾科Malpighiaceae
75.亚麻科Linaceae
76.古柯科Erythroxylaceae
77.大戟科Euphorbiaceae
78.山茶科Theaceae
79.水东哥科Saurauiaceae
80.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81.五歹0木科Pentaphylacaceae
82.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
83.桤叶树科Clethraceae
84.杜鹃花科Ericaceae
85.越橘科Vacciniaceae
86.金丝桃科Hypericaceae
87.LIJ竹子科Clusiaceae
88.桃金娘科Myrtaceae
89.玉蕊科Lecythidaceae
90.红树科Rhizophoraceae
91.海桑科Sonneratiaceae
92.石榴科Punicaceae
93.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94.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95.冬青科Aquifoliaceae
96.茶茱萸科Icacinaceae
97.卫矛科Celastraceae
98.铁青树科Olacaceae
99.桑寄生科Loranthaceae
100.檀香科Santalaceae
101.胡颓子科Elaeagnaceae
102.鼠李科Rhamnaceae
103.葡萄科Vitaceae
104.紫金牛科Myrsinaceae
105.柿树科Ebenaceae
106.山榄科Sapotaceae
107.肉实树科Sarcospermataceae
108.芸香科Rutaceae
109.苦木科Simaroubaceae
110.橄榄科Burseraceae
111.酢浆草科Oxalidaceae
112.楝科Meliaceae
113.无患子科Sapindaceae
114.伯乐树科Bretschneideraceae
115.清风藤科Sabiaceae
116.漆树科Anacardiaceae
117.槭树科Aceraceae
118.t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
119.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
120.马钱科Loganiaceae
121.醉鱼草科Buddlejaceae
122.马钱子科Strychnaceae
123.木犀科Oleaceae
124.夹竹桃科Apocynaceae
125.萝藦科Asclepiadaceae
126.茜草科Rubiaceae
127.紫葳科Bignoniaceae
128.厚壳树科Ehretiaceae
129.马鞭草科Verbenaceae
130.芍药科Paeoniaceae
131.毛茛科Ranunculaceae
132.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
133.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134.防己科Menispermaceae
135.南天竹科Nandinaceae
136.小檗科Berberidaceae
137.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138.胡椒科Piperaceae
139.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
140.蓼科Polygonceae
141.千屈菜科Lythraceae
142.蓝雪科Plumbagmaceae
143.草海桐科Goodeniaceae
144.菊科Asteraceae
145.茄科Solanaceae
146.旋花科Convolvulaceae
147.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148.爵床科Acanthace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149.苦槛蓝科Myoporaceae
150.芭蕉科Musaceae
151.菝葜科Smilacaceae
152.龙舌兰科Agavaceae
153.棕榈科Arecaceae
154.露兜树科Pandanaceae
155.禾本科Poaceae

主要参考文献
植物中文名称索引
植物拉丁学名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一部关于福建陆地绿色宝藏的深度探索 福建,这片温润的土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从巍峨的武夷山巅,到蜿蜒的海岸线,再到潮湿的亚热带雨林,无数的树木与灌木在此扎根生长,构成了福建独有的绿色版图。对于植物学研究者、林业工作者、生态环境保护者,乃至所有热爱自然、对身边植物充满好奇的人们来说,准确而便捷地识别这些木本植物,是深入了解和有效保护它们的前提。《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精心编撰的。 本书并非对福建木本植物进行泛泛的介绍,而是专注于提供一套严谨、系统、易于操作的检索工具。它旨在帮助使用者快速、准确地定位出所见的任何一种福建本地木本植物,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植物王国奥秘的金钥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检索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一、 科学严谨的分类体系与检索逻辑 《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遵循国际通用的植物分类学原则,以科、属、种为基本单位,构建起清晰的层级结构。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植物名称,而是深入挖掘每一种植物在形态、结构、生殖等方面的关键鉴别特征。其检索逻辑设计周密,层层递进,确保了检索的准确性。 从宏观到微观的检索路径: 检索的起点通常是植物的整体形态,例如乔木、灌木,或是攀援藤本。随后,根据叶的形态(如互生、对生、轮生,以及叶片的形状、边缘、脉序等)、花序和花部的特征(如花瓣数量、颜色、雄蕊雌蕊结构等)、果实的类型(如浆果、核果、蒴果等)以及树皮、枝条等次要特征,逐步缩小范围。这种由表及里的检索方式,使得即使是对植物学基础知识不甚了解的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识别。 关键鉴别特征的突出: 对于容易混淆的物种,本书会特别强调其最显著的区分特征。例如,某些种类的叶片边缘可能略有不同,或者花丝的长度存在细微差异,又或是果实的成熟期有所区别。这些看似微小的差异,在专业的检索表中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精确地捕捉并呈现了这些“决定性”的细微之处,避免了因特征描述不清而导致的误判。 专业术语的规范运用与解释: 尽管以检索为目的,本书在术语使用上仍保持了专业性。然而,为了方便更广泛的读者,本书会对一些关键的、非大众化的植物学术语进行必要的解释或在附录中提供专业术语表。这使得本书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需求,也能让对植物学抱有学习热情的爱好者从中受益。 二、 详尽的物种信息与鉴别要点 每一条检索路径的终点,都指向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植物物种。对于每一个被收录的福建木本植物,《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提供的信息远不止一个名称。 核心形态描述: 详细描述了该植物的乔木、灌木或藤本习性,树高、冠幅等生长习性,以及其主要枝、叶、花、果、种子的形态特征。这些描述力求精准,涵盖了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部位的关键性状。 生态学信息: 简要介绍该物种的适生环境,如土壤要求、光照条件、湿度偏好等,以及其在福建省内的分布区域和生境类型(如山地、丘陵、低坝、溪边、石缝等)。这有助于理解该植物的生态位,并与其野外实际观察到的环境相结合进行判断。 主要鉴别要点总结: 对于篇幅允许的物种,会提炼出最核心的几个鉴别要点,以简洁的列表形式呈现,方便快速比对。例如,“叶缘锯齿细密”、“花朵为聚伞花序”、“果实成熟时为红色”等,这些要点能极大地提高检索效率。 变异与相似种的提示: 植物的形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异,加之自然界物种之间存在高度相似性。《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在必要时会提示该物种的常见变异类型,并与最容易混淆的相似物种进行比较,指出两者之间的关键区别,从而进一步巩固鉴别结果。 三、 丰富的数据支撑与专业团队 《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的背后,凝聚了长期以来福建地区植物学研究的成果与心血。 基于大量野外调查与标本数据: 本书的编撰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福建省内广泛而深入的野外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工作的基础之上。大量的实地考察数据和存放在各大标本馆的珍贵标本,是确保收录物种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基石。 汇聚多位植物学专家的智慧:本书的编撰团队由一批长期致力于福建植物研究的资深植物学家、分类学家和生态学家组成。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对福建植物资源的深刻理解,是本书科学性和权威性的重要保障。 参考与借鉴国内外科经典著作: 在编撰过程中,本书也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检索、分类学以及福建植物研究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与国际前沿保持一致,并汲取他人之长。 四、 适用人群与使用价值 《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的应用价值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与福建木本植物相关的领域。 植物学研究者与学生: 为其提供了一套规范、可靠的检索工具,能够高效地完成野外调查数据的整理、物种鉴定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分析,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林业工作者与管理人员: 在森林资源调查、树种鉴定、人工造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生态监测等工作中,本书能够提供准确的物种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教育工作者: 帮助他们准确识别野外遇到的木本植物,为自然科普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是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宣传教育的得力助手。 园林绿化与风景名胜区管理人员: 在植物配置、景观营造、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等方面,本书能够提供准确的植物信息,指导绿化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对福建本土植物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 无论是登山徒步、户外摄影,还是家中的植物栽培,本书都能帮助爱好者们更好地认识身边的“绿色伙伴”,增进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了解与热爱。 五、 展望与意义 《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的出版,不仅是福建植物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对福建陆地绿色宝藏的一次深度梳理与价值发掘。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细的描述,便捷的检索方式,为人们认识、了解、保护福建的木本植物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可靠的平台。 随着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也愈发迫切。本书的出现,无疑将为福建省内乃至更广泛区域的植物保护与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它将促进福建丰富的木本植物资源得到更科学的管理和更有效的利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于一体的专业工具书。它所承载的,是对福建这片土地上每一棵坚韧生长的木本植物的敬意,是对科学严谨的追求,更是对守护绿色家园的一份责任。本书将成为所有关注福建木本植物的研究者、工作者和爱好者手中不可或缺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书评二: 拿到这本书时,第一印象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内容上的分量。我试着翻阅了其中关于某一科的描述部分,发现其对形态特征的细致入微的刻画,简直像是在做精密的科学测绘。比如,对叶序、花序、果实成熟期的描述,都精确到了令人称奇的地步。这明显是长期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比对的结果,绝非纸上谈兵可以完成。对于一个对自然充满敬畏的读者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不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植物的故事,而是在提供一套如何“辨认”和“定位”这些生命体的操作指南。我能想象到,在野外进行物种调查的工作者,拿着这本书,对照着实物,一点一点地进行核对和确认,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娱乐性,而在于其作为一把开启特定知识领域的“钥匙”的实用性。

评分

书评一: 最近在书店偶遇了一本颇为特殊的书籍,封面设计简洁,透着一股朴实的研究气息。虽然我并非专业植物学者,但对福建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各种树木花草一直抱有浓厚的好奇心。这本书的排版很扎实,可以看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严谨的分类描述,这让我意识到它并非是那种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而是更倾向于工具书的性质。光是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拉丁学名和形态特征的描述,就让人感受到作者团队在资料收集和整理上付出了多少心血。那种将某一区域内的木本植物系统地梳理、归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尤其留意到其中关于一些稀有或特有物种的记录,这对于了解福建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参照系。虽然很多细节我无法完全理解,但能触摸到这种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就已经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了。这本书无疑是植物学爱好者和研究人员手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构建了一个详尽的知识框架,让人得以一窥福建森林的内在结构。

评分

书评三: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极高的逻辑性。从宏观的目、科的划分,到微观的属、种的特征描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不同物种时的那种克制和客观,没有过多花哨的辞藻,直击本质特征,这对于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它就像一份精准的导航图,标示出每一个木本植物在分类学上的确切位置。对于我这样偶尔需要查阅特定植物信息的非专业人士而言,虽然专业性略显挑战,但其清晰的索引和检索方式,大大降低了入门的门槛。它提供了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如何通过一系列可观察的特征来识别一个复杂的生命体。这种系统化的整理工作,是对福建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巨大贡献,因为它首先需要被准确地记录和识别。

评分

书评五: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地域性和系统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它聚焦于福建这一特定地理区域,将该区域内所有主要的木本植物都纳入其考察范围,这种地域聚焦使得信息密度非常高。阅读时,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上每一棵树木的深厚情感和理解,这种情感不是通过抒情表达,而是通过严谨的科学数据展现出来的。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识别体系,无论是对于植物分类学的研究,还是对于地方生态资源的管理,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充实了国内植物区系研究的宝库,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录者,更是区域生态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但它所回报的,是对福建木本植物世界更深刻、更精确的认知。

评分

书评四: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专业壁垒”的体现,它毫不掩饰自己面向专业读者的定位。从装帧的硬挺度到内页的纸张选择,都透露着一种经久耐用的特质,似乎是鼓励读者将其带入田间地头,反复翻阅、做笔记。我注意到其中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学习和适应专业语言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知识数据库的精简版。对于那些在林业、生态修复或植物保护领域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他们工具箱里最可靠的伙伴之一。它所承载的,是无数次野外记录、样本比对和文献考证的沉淀,是知识的结晶,而非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这种扎实的学术底蕴,让人对其内容质量深信不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