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式有机农业:有机辣椒高产栽培流程图说》由国家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山西省新绛县农业科技人员马亚红,山西农业大学张婷,河南科技学院教授王广印和农业科技专家、北京《蔬菜》杂志科技顾问马新立合著。作者将整合出的以有机蔬菜生产五大创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即碳素有机肥+绛州绿复合微生物菌+钾+植物诱导剂+植物修复素)应用在全国各地辣椒生产上,一年一茬667平方米产干椒500千克左右。此栽培模式在生产管理中能比过去使用化学技术成本降低30%~50%,产量提高0.5~1倍,而且产品符合有机食品出口标准要求,出口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并通过香港特区销往中东地区。现将其生产技术流程,按一图一说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内容直观翔实,便于模仿操作,具有较强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中国式有机农业:有机辣椒高产栽培流程图说》适宜广大农民、技术服务者及农资企业管理者参考学习。
内页插图
目录
概论 中国式有机农业理论实践与展望
第一章 有机栽培技术流程及应用实例图说
第一节 栽培技术流程图说
一、茬口安排
二、品种选择
三、五大创新整合技术要素
四、管理技术
五、设施介绍
第二节 应用实例图说
第二章 科学依据
第一节 有机蔬菜生产的十二平衡
一、有机蔬菜生产四大发现
二、有机农产品概念
三、有机蔬菜生产的十二平衡
第二节 有机蔬菜生产的五大要素
一、五大要素
二、有机农产品基础必需物资——碳素有机肥
三、有机农产品生产主导必需物资——壮根生物菌液
四、土壤保健瑰宝一赛众28钾硅调理肥
五、提高有机农作物产量的物质——植物诱导剂
六、作物增产的“助推器”——植物修复素
第三节 实例分析
附录
附图1 鸟翼形长后坡矮后墙生态温室预制横梁与支柱构件图
附图2 鸟翼形长后坡矮后墙生态温室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3 鸟翼形无支柱半地下式简易温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4 组装式两膜一苫钢架大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5 竹木结构两膜一苫大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6 两膜一苫中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图7 两膜一苫小棚横切面示意图
附表1 有机肥中的碳、氮、磷、钾含量速查表
附表2 品牌钾对蔬菜的投人产出估算
恒伟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精彩书摘
分析其障碍阻力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很多人对作物生育所需营养元素的比例在认识上有误解。作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是碳、氢、氧,早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专家出版的《植物营养与诊断》专著上就有说明,我国的教科书上也将碳、氢、氧排在前3位。而在目前的现实生产上,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多数人都把眼光盯在植物体含量2.7%左右的氮、磷、钾作用上,忽略了含量95%左右的碳、氢、氧,主次倒置,自然作物产量受到限制。
二是对作物吸收产生营养物质有偏见。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及肥料的利用只占20%~24%,自然界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气利用率不到1%,多数人不知道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土壤中的有机营养。特别是在复合有益生物菌的作用下,能将有机物利用率提高到100%~200%,为扩大型营养循环(见日本比嘉昭夫著《拯救地球大变革》,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即有机肥全利用,并能吸收空气中和分解土壤中的营养,称为有机营养理论。这样就能使作物产量提高0.5~3倍。
三是不会利用集成技术。有机物质中的碳、氢、氧靠杂菌分解利用率低,洒上复合生物菌利用率高,有机质肥与益生菌互相作用,是作物健康生长的结合点。缺碳素物益生菌不能大量繁殖后代而发挥巨大作用;缺益生菌有机质不能充分分解和利用,效果亦差。长果实需要的大量元素是钾,多数地区土壤中的钾营养只能供应作物低产量需求,要应用含有益菌分解有机质和植物诱导剂提高作物生长强度,使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就需较大量地补充钾元素,可按50%天然矿物硫酸钾100千克产鲜果实8000千克,产可全食叶菜1.6万千克投入,才能归结到提高作物产量1~3倍上。
在作物生长中,难免因当地土壤质量,水质、气候、湿度等环境产生病、虫害使作物叶果染病,影响产量和质量,叶面上喷洒植物修复素可激活作物体上沉睡的细胞,打破顶端生长优势,营养向中下部转移,愈合病虫害伤口,使果实丰满光滑,色泽鲜艳,增加含糖1.5~2度,面形漂亮,就达到了商品性状好、产量高、投入少、农业收入高的目的,并能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从源头做起。这就是生物集成成果技术。笔者研究的这项成果2009年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12月10日该项成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为发明专利,2010年8月3日正式向全世界公布。
四是来自化学农资产业链的阻力。由于40余年的化学农业要转型为生物农业,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到某些局部的短暂收益,也是变革中必然会经历的阵痛,但是,生物农业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民心所向,有益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唯有顺应潮流,积极转型,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五是大多数人对生物农业技术不了解。因过去没把成果集成起来应用,效果不明显,难以推广开来,加之20世纪末化学农业仍有一定增产空间,所以粮食供应问题亦大。目前,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从作物高产和食品优质两个层面上讲,大力推广生态生物集成技术的时机已经成熟。
……
前言/序言
中国式有机农业:有机辣椒高产栽培流程图说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性、实践性极强的有机辣椒高产栽培指南。作者深入田间地头,结合中国各地有机辣椒生产的实际情况,将复杂的有机栽培技术,通过清晰的流程图和详实的文字说明,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本书旨在打破传统农业生产的壁垒,为渴望迈入有机农业领域,或在现有有机辣椒种植过程中遇到瓶颈的农户、合作社、农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套科学、高效、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核心价值与内容亮点: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种植技巧,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有机辣椒生产生命周期框架。从前期的土壤改良、品种选择,到中期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精细管理,再到后期的采收、加工和市场对接,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图文并茂的阐释。其核心价值在于: 1. 可视化操作流程: 全书贯穿以清晰、直观的流程图为脉络,将有机辣椒从播种到采收的每一个关键步骤,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操作顺序和重点。流程图不仅指导“做什么”,更强调“怎么做”,配以详实的文字解说,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2. 中国本土化解决方案: 作者深知有机农业在中国面临的独特挑战,例如土壤肥力提升、病虫害的区域性差异、有机投入品的选择与应用等。本书内容紧密结合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以及常见的栽培模式,提供的是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本土化技术。避免了照搬国外模式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 3. 有机核心理念贯穿: 全书始终围绕有机农业的核心——“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等理念展开。从源头控制,如选择无污染的种子、使用有机肥料,到过程管理,如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代替化学农药,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提升,都充分体现了有机生产的本质。 4. 高产与品质的双重追求: 有机农业并非意味着低产。本书在强调有机生产原则的同时,更注重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辣椒的产量提升和品质优化。通过精细化的水肥调控、合理的密度配置、科学的病虫害管理,帮助生产者在保障有机认证标准的前提下,最大化经济效益。 5. 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 针对有机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病虫害突发、极端天气影响、有机投入品成本等,本书提供了预警机制和详细的应对策略。例如,针对不同病虫害的早期识别、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在恶劣天气下如何进行田间管理,确保损失最小化。 6. 市场对接与品牌构建: 现代农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生产,更在于如何将优质产品转化为市场价值。本书最后部分还探讨了有机辣椒的品牌化建设、认证流程、市场销售渠道的拓展以及消费者教育等内容,为有机辣椒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基础。 具体内容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有机辣椒栽培的基石 土壤是根本: 土壤健康评估与改良: 详细介绍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以及堆肥、绿肥、覆盖作物、生物菌肥等有机改良方式的科学配比与施用时机。图示讲解不同改良剂的制作与使用过程,强调“培肥地力”而非“肥地”。 有机肥料的分类与应用: 深入分析腐熟的畜禽粪便、作物秸秆、饼肥、海藻肥等各类有机肥的营养成分、熟化标准、施用方式(基肥、追肥)及最佳用量,结合图表展示不同肥料的特性。 土壤消毒与生态平衡: 介绍太阳能熏蒸、石灰氮、生物防线等有机批准的土壤消毒技术,以及如何通过轮作、间作、套种,引入天敌,构建健康的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 品种选择的智慧: 优良有机辣椒品种的特征: 从抗病性、抗逆性(耐旱、耐涝)、产量潜力、商品性(辣度、颜色、果型)、市场适应性等多个维度,推荐适合中国各地有机种植的辣椒品种。 杂交优势与地方特色品种的鉴别: 分析不同类型的辣椒(甜椒、辣椒、朝天椒等)的育种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消费者偏好进行精准选种。提供品种对比表格,标注各项关键指标。 第二部分:有机辣椒生长管理全攻略 育苗环节的精细化: 育苗基质的配制: 详细讲解腐叶土、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等有机基质的配比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堆肥、生物菌剂提升基质的肥效与抗病性。 播种、间苗、定苗的技术要领: 通过流程图展示催芽、播种深度、覆土、温度、湿度控制等关键环节,以及如何根据幼苗生长状况进行间苗和定苗,确保苗齐、苗壮。 病害的预防与识别: 重点介绍育苗期常见的猝倒病、立枯病等的病原、发生规律,以及如何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优化环境条件、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预防。 移栽与田间管理: 最佳移栽时机与方法: 图示讲解移栽前的炼苗、移栽时的深度、株行距配置(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状况),以及如何使用生物菌剂蘸根,促进缓苗。 水肥一体化管理: 详细阐述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有机辣椒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辣椒生长不同时期(苗期、花期、坐果期、膨果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科学配比有机液肥、生物菌肥进行追肥。流程图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肥需求曲线。 枝蔓调整与整枝: 介绍不同辣椒类型的整枝方法(如单干整枝、双干整枝),以及修剪、打顶、摘除侧枝、疏花疏果等技术,如何通过合理的枝蔓管理,优化通风透光,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图示对比不同整枝方式的效果。 有机病虫害综合防治(IPM):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 强调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作为最后手段。 生物防治的实践: 详细介绍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的保护与利用,以及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粘虫生防制剂、生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鱼藤酮)的使用方法、作用机理和最佳施用时机。 物理防治的创新: 讲解诱捕器(如黄板、蓝板、性诱捕器)、防虫网、银灰色地膜、频振式杀虫灯等在辣椒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物理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的细节: 强调轮作、间作、清除病残株、深耕土壤、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植株抗性等基础性措施。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针对蚜虫、白粉虱、蓟马、红蜘蛛、菜青虫、烟青虫等主要害虫,以及炭疽病、疫病、病毒病、脐腐病等主要病害,提供详细的图文识别指南,并结合上述综合防治措施,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案。 第三部分:采收、加工与市场对接 采收时机的把握: 不同用途的采收标准: 讲解根据鲜食、加工(干辣椒、辣椒粉)、出口等不同市场需求,确定辣椒的最佳采收成熟度。 采收技术与方法: 图示展示如何避免损伤辣椒,以及不同采收方式(整株采收、分批采收)的优劣。 采后处理与保鲜: 清洁、分级与包装: 介绍如何通过清洗、去除杂质、按大小和颜色分级,以及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保证辣椒的品质和耐储存性。 自然晾晒与烘干技术: 详细讲解传统晾晒的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烘干设备(如箱式烘干机、隧道式烘干机)的操作要领,如何控制温度、湿度,避免营养成分流失。 有机认证与市场准入: 有机认证流程解析: 详细介绍申请有机认证的准备工作、提交申请、田间检查、过程管理记录、产品检测等关键步骤,帮助生产者顺利获得有机认证。 品牌化建设与销售渠道: 探讨如何打造有机辣椒品牌,建立信任,选择直销、电商、合作社、大型超市等多元化销售渠道,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和消费者教育。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成功有机辣椒种植案例: 选取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成功有机辣椒种植者的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经验、遇到的挑战及解决之道。 常见问题解答与疑难杂症: 收集农户在有机辣椒种植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思想的启迪录。它将带领读者穿越迷雾,走进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有机辣椒种植新世界。通过本书,您将学会如何顺应自然,用智慧和科学的方法,种出产量高、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国式有机辣椒,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