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毒图谱

动物病毒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啸环,夏志平 编
图书标签:
  • 动物病毒学
  • 病毒学
  • 动物医学
  • 兽医学
  • 病毒图谱
  • 动物疾病
  • 病原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医学
  • 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31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516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4
字数:3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动物病毒图谱》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动物病毒的相关基本知识,包括样品制备技术与观察方法、动物病毒的分类和形态结构类型等。各论部分为《动物病毒图谱》的主体,按照病毒学分类原则及现有图片资料分为十九章,图文并茂,由浅人深,中英文对照,较系统地介绍了常见动物病毒学的基本知识、典型病毒结构,负染色电镜观察及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学特征。《动物病毒图谱》共收入动物病毒电镜图片310幅,其中包括国际上首次观察到的虎源禽流感病毒、大熊猫副黏病毒、鸽子圆环病毒等。

目录

目录
前言
总论
第一章 动物病毒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及观察 (3)
第二章 动物病毒的分类和形态结构类型 (16)
各论
第一章 小RNA病毒科 (22)
第二章 杯状病毒科 (31)
第三章 呼肠孤病毒科 (36)
第四章 双RNA病毒科 (44)
第五章 披膜病毒科 (52)
第六章 黄病毒科 (58)
第七章 冠状病毒科 (67)
第八章 正黏病毒科 (79)
第九章 副黏病毒科 (93)
第十章 弹状病毒科 (110)
第十一章 布尼病毒科 (125)
第十二章 反转录病毒科 (131)
第十三章 痘病毒科 (139)
第十四章 疱疹病毒科 (155)
第十五章 嗜肝DNA病毒科 (171)
第十六章 腺病毒科 (174)
第十七章 乳多空病毒科 (182)
第十八章 细小病毒科 (184)
第十九章 圆环病毒科 (196)

前言/序言


《动物病毒图谱》是一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动物病毒世界认识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病毒名称,而是力图构建一个立体化的认知框架,将病毒的形态、结构、复制机制、感染途径、致病机理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等关键信息,通过精炼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插图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本书结构与内容设计: 全书围绕动物病毒的生命活动及其对宿主的影响,分为几个核心章节,层层递进,力求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动物病毒学的精髓。 第一部分:动物病毒的通用图谱——认识病毒的本质 在深入探讨具体病毒之前,本书首先会建立读者对病毒这一特殊生命体的基础认知。这部分内容将聚焦于病毒的共性特征,为后续的详细介绍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毒的基本构成与形态: 详细阐述病毒的基本单位——病毒粒子的组成。我们将从核酸(DNA或RNA,单链或双链,线性或环状)和蛋白质衣壳(capsid)的结构入手,解释它们如何保护病毒遗传物质,并参与病毒的吸附和侵入过程。本书将通过精美的电子显微镜图像和示意图,直观展示不同形态的病毒,如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以及包膜病毒等,让读者对病毒的“长相”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我们将展示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二十面体结构,流感病毒的螺旋对称核衣壳以及被包膜包裹的形状,并解释不同形态与病毒传播方式、宿主范围可能存在的关联。 病毒的复制周期: 这是理解病毒生命活动的核心。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关键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分阶段解析病毒的复制过程。从吸附(attachment)、穿入(penetration)、脱壳(uncoating)、生物合成(biosynthesis,包括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组装(assembly)到释放(release),每个环节都将进行详细的描述。我们会重点解释不同类型病毒(如D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在生物合成阶段的不同策略,例如DNA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RNA病毒则需要特异性的RNA聚合酶,而逆转录病毒则通过逆转录酶合成DNA。同时,本书将探讨病毒如何利用宿主细胞的能量、核苷酸和氨基酸,以及如何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特定的酶和蛋白质来完成自身的复制。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介绍当前国际上广泛接受的病毒分类体系。我们将追溯病毒分类学的发展历史,解释依据什么标准(如核酸类型、衣壳对称性、包膜的有无、复制策略等)对病毒进行分群。读者将了解到,例如,Baltimore分类法如何将病毒根据其基因组类型和复制策略进行分类,以及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如何制定和更新分类标准。本书也将解释病毒命名的原则,包括属、科、目的命名规则,以及一些常见病毒的拉丁文名称及其含义,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病毒家族树。 病毒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 病毒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必须与宿主细胞建立联系才能生存和繁殖。这部分将深入探讨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在分子层面的“对话”。我们将解释病毒如何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host range)和趋向性(tropism)。例如,HIV病毒如何通过CD4受体和CCR5/CXCR4辅助受体感染T淋巴细胞,而禽流感病毒如何通过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决定其感染宿主(如鸟类或人类)及在呼吸道中的传播部位。同时,本书将探讨病毒如何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以及病毒感染如何诱导宿主细胞的凋亡或增殖,甚至癌变。 第二部分:动物病毒的专题图谱——聚焦关键病毒家族与疾病 在掌握了病毒的共性后,本书将转向具体,通过深入剖析一些在动物健康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病毒家族,展示病毒多样性及其引起的疾病。每一类病毒的介绍都将遵循“是什么,在哪里,如何影响”的逻辑。 DNA病毒家族: 痘病毒科(Poxviridae): 以家兔的痘病毒(Myxoma virus)、牛的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为例,介绍这类病毒的巨大基因组、复杂的复制周期以及引起皮肤损伤的特点。重点讲述痘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涵盖猪疱疹病毒(PRV)、犬疱疹病毒(CHV)、猫疱疹病毒(FHV)等,解释它们作为潜伏性病毒的特点,即能够在神经节或淋巴组织中长期存在,并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时再次激活,导致慢性或复发性感染。 腺病毒科(Adenoviridae): 介绍犬腺病毒(CAV)等,重点讲解其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以及在某些病毒株中存在的潜在致癌性。 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 以犬细小病毒(CPV)和猫细小病毒(FPV)为例,强调这类病毒基因组小、形态简单,但感染性强,能引起严重的肠道疾病。 RNA病毒家族: 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详述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的A、B、C型,重点解析其基因组片段化、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和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如何导致季节性流行和全球性大流行,以及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作用。 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介绍犬瘟热病毒(CDV)、犬传染性脑炎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等,阐述其引起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病毒如何通过融合蛋白介导细胞融合。 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聚焦于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在畜牧业中广泛存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等。强调其基因组的复制酶复合物及其在病毒复制中的关键作用。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以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为例,讲解其引起的家畜(特别是反刍动物)的疾病,并介绍这类病毒的基因组分节特点。 细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介绍猪小肠结肠炎病毒(PECV)、犬细小病毒(CPV)等,讲解其小型基因组和复制策略,以及其引起的肠道疾病。 狂犬病毒科(Rhabdoviridae): 重点阐述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的典型弹状形态、神经侵袭性以及其感染后高致死率的特点,并介绍病毒的逆行性轴索运输机制。 细小RNA病毒科(Flaviviridae): 涵盖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等,强调其作为媒介昆虫(如蚊子)传播的特点,以及引起的神经系统和全身性疾病。 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 猫白血病病毒(FeLV)和猫免疫缺陷病毒(FIV): 详细解释逆转录病毒独特的逆转录酶,如何将RNA基因组转录成DNA,并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导致长期的感染。强调其引起的免疫抑制和肿瘤性疾病。 第三部分:动物病毒感染的诊断、防治与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视角从病毒本身转移到其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和人类应对策略。 动物病毒病的诊断技术: 介绍当前动物病毒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血清学诊断(如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病毒分离与培养、核酸检测(如PCR、RT-PCR、qPCR)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本书将通过实例说明,如何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可能的病原体,选择最适合的诊断方法,以及不同诊断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动物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控: 探讨病毒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空气飞沫、媒介传播、垂直传播等),风险因素分析,以及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防控策略。重点介绍疫苗接种(灭活疫苗、活毒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在预防病毒感染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生物安全措施(隔离、消毒、源头管理)的重要性。 动物病毒的演变与跨种传播(Zoonosis): 探讨病毒在自然界中的演变规律,以及病毒从动物宿主跨越到人类宿主的可能性(人畜共患病)。分析哪些因素(如环境改变、野生动物贸易、高密度养殖)可能增加跨种传播的风险,以及监测和应对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展望动物病毒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如病毒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在发现新病毒、解析病毒变异机制中的作用,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以及新型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本书的特色: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大量采用高质量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病毒结构示意图、复制周期流程图、疾病病理图像等,将抽象的病毒学概念形象化。 案例分析,贴近实践: 结合实际临床案例和流行病学数据,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方式。 循序渐进,体系完整: 从基础概念到具体病毒,再到防控策略,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语言精炼,科学准确: 采用严谨的科学语言,同时力求通俗易懂,避免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 强调相互作用,而非孤立研究: 关注病毒、宿主、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动物病毒图谱》是一部面向兽医、动物医学研究者、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以及对动物健康和传染病有浓厚兴趣的公众的权威参考书。它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动物病毒的世界,从而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控制动物病毒性疾病,维护动物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名为《动物病毒图谱》的书籍,我抱着极大的期待翻开,希望能够在其中找到关于病毒形态、分类以及它们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周期的详尽图解和数据支持。然而,我必须坦诚,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侧重于宏观的、较为基础的生物学概念介绍,而对于其核心——病毒图谱的呈现,则显得捉襟见肘。例如,在讨论特定病毒科的结构时,我期望看到的是高分辨率的电镜图像或清晰的分子结构模型,最好能配以详细的比例尺和关键蛋白的标注。书中的插图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是概念性的流程图,对于需要深入理解病毒颗粒三维构象和衣壳组装机制的研究者来说,信息量远远不够。我花了相当长的篇幅去寻找关于病毒包膜蛋白与宿主受体结合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可视化呈现,但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些相对简化的示意图,这使得我们在尝试重建整个感染链条时,缺乏必要的视觉线索去进行假设和验证。如果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处于本科阶段的学生,这些内容或许可以作为初步了解的材料,但对于专业人员而言,它缺乏那种“深入骨髓”的细节和锐度。它更像是一本精心设计的、漂亮的入门导览手册,而不是一本严谨的、供专业人士案头常备的图谱。

评分

拿到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那厚重的装帧和充满学术气息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预想中它会是一部能够将复杂病毒学知识体系化、视觉化的权威参考。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病毒基因组组织和表达调控的章节。我原本期待看到的是如滚屏般展开的、跨物种的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图,辅以精确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元件的识别位点高亮标记。然而,书中对这些遗传学细节的处理显得过于保守和概括。比如,在讨论疱疹病毒的潜伏期基因表达调控时,我期待看到的是启动子区域的拓扑结构变化或染色质重塑的动态图示,而不是一段文字描述加一个模糊的“开关”符号。这种处理方式,无疑削弱了书作为“图谱”的实证价值。它似乎更倾向于描述“是什么”而非“如何运作”。对于需要进行序列分析或设计干扰性RNA的实验工作者来说,这种信息上的缺失,使得我们必须频繁地返回到其他数据库或文献中进行交叉验证,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的流畅性。这本书的叙事流畅,但缺乏那种能让人“一目了然”的、由数据驱动的视觉冲击力。

评分

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查阅和对比不同病毒属的抗病毒药物靶点特异性的专业人士而言,本书的索引和信息组织结构也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我本打算查找关于聚合酶抑制剂在不同正链RNA病毒中结合位点的结构对比。理想情况下,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清晰的、多组并列的药物-靶点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视图,每张图上都应有关键氨基酸残基的交互作用点高亮显示,并附有结合能的量化数据。然而,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繁琐的文字段落中去拼凑这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如果通过精心设计的交互式图表或高密度信息图来呈现,将会在数秒内被捕捉。书中对药物靶点的介绍,停留在对靶酶功能的文字描述上,而真正能体现“图谱”价值的结构生物学细节几乎缺失。这使得本书在作为快速参考工具时效率低下,它更像是一部需要精读才能获得信息的工具书,而非能在实验室紧急情况下提供关键视觉速查的“图谱”。

评分

这本书在细胞病理学效应部分的图示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错失。我期望看到的是,一系列对比鲜明的、从亚微米到纳米尺度的细胞感染周期序列照片。比如,当讨论腺病毒如何劫持细胞核内环境进行复制和组装时,我希望能看到一系列不同感染时间点的细胞核内含物(Inclusion Bodies)的超分辨荧光图像,其中关键蛋白如七元蛋白(Heptamer)和壳体蛋白(Capsid Protein)被精确标记并显示出它们的三维聚集过程。遗憾的是,我只看到了几张非常老旧的、对比度不高的透射电镜照片,它们难以清晰区分不同结构之间的边界。对于那些依赖于细胞成像技术来验证实验假设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觉参考几乎是不可用的。它没有教会我如何通过图像特征去区分不同病毒感染的早期迹象,也没有展示出不同病毒属在胞质/胞核内成熟路径的显著差异。它似乎更像是一本教科书的附录,而不是一本专注于“图谱”这一核心概念的专业书籍,视觉语言的贫乏拖累了整体的学术价值。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在这本《动物病毒图谱》中找到关于特定新兴人畜共患病毒的地理分布热点及其媒介种群的动态变化图集。作为一个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研究者,我需要的是那种能清晰展示空间-时间序列数据的GIS地图或热力图,最好能结合气候因子和宿主迁移路径的叠加分析。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极其令人失望。它提供的关于流行病学的信息,多是以简单的表格形式呈现的年度病例数或死亡率百分比,这些数据在任何官方卫生机构的网站上都能轻易获取,而且往往更新更及时。我搜索了关于蝙蝠冠状病毒谱系与人类宿主跨物种传播事件的演化树拓扑结构的可视化分析,期望能看到基于最大简约法或贝叶斯推断得出的、带有置信区间的新颖分支结构。这本书中对病毒演化速率的讨论,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分子钟模型介绍层面,缺乏对实际复杂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的可视化展示,这使得任何关于未来疫情预测的讨论都显得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图形证据支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