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树志(石榴卷)

中国果树志(石榴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尚银,侯乐峰 编
图书标签:
  • 石榴
  • 果树
  • 园艺
  • 农业
  • 植物学
  • 中国果树志
  • 果树栽培
  • 品种
  • 育种
  • 石榴品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718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062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9
字数:9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果树志(石榴卷)》是首次对中国石榴种质资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为研究石榴的起源、演化、分类及石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较完整的资料,将对促进我国石榴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产生重要的作用。作为果树志的《石榴卷》,其内容重点放在石榴种质资源上,也就是种、变种和品种资源的描述。《中国果树志(石榴卷)》共分为九章,概述了石榴栽培历史,地理分布与栽培区划,生产及科研概况,生物学特征特性及其农业栽培技术特点,经济价值,种质资源,营销,文化等,并重点介绍了330多个石榴品种(类型)的形态特征及经济性状,为生产利用提供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石榴价值
一、石榴营养和药用价值
二、石榴经济价值
三、石榴生态和观赏价值
四、石榴文化价值
第二节 国外石榴生产科研概况
一、国外石榴生产现状
二、国外石榴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分类
三、国外石榴种质资源评价
四、国外石榴种质资源创新
第三节 我国石榴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我国石榴分布、栽培面积和产量
二、我国石榴名、特、优传统生产基地
三、我国石榴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第四节 我国石榴科研成就与展望
一、石榴植物学分类研究
二、石榴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三、石榴品种选育及遗传特性研究
四、石榴生长发育研究
五、石榴加工研究
六、石榴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二章 中国石榴栽培史
第一节 石榴的起源与分布
一、石榴的原产地
二、石榴的引入与传播
三、古代中国石榴的栽培与分布
四、现代石榴的分布
第二节 古籍中石榴种类和品种
一、根据用途分类
二、根据口味分类
三、根据花色分类
四、根据籽粒颜色分类
五、根据花期分类
六、根据叶形分类
七、根据花瓣数分类
八、按地域分类
第三节 古人对石榴生物学特性的认识
一、形态特征
二、生长特性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四节 古籍中石榴的繁殖方法
一、扦插
二、压条
三、分株
四、嫁接
第五节 古代石榴的栽培技术
一、古代石榴园建立
二、古代石榴定植
三、古代石榴的土壤管理
四、古代石榴的树体管理
第六节 古代石榴的贮藏及加工利用
一、古代石榴的贮藏
二、古代石榴的加工利用
三、古代石榴的药用

第三章 石榴的地理分布与栽培区划
第一节 石榴的地理分布
一、世界石榴的分布
二、我国石榴的分布概况与特点
三、我国石榴的主要分布区
第二节 我国石榴栽培区划分
一、我国石榴栽培区划分的依据
二、我国石榴主要栽培区

第四章 石榴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石榴的形态特征
一、根系
二、茎和枝
三、芽
四、叶
……
第五章 石榴栽培技术
第六章 石榴采收、分级包装、贮藏和加工
第七章 石榴种质资源与育种
第八章 石榴营销
第九章 中国石榴文化
附录
参考文献
品种中文明索引
后记

精彩书摘

  三、我国石榴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我国石榴的生产现状
  我国石榴生产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分布比较零散,管理也比较粗放,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和气候。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各地仅有少量零星栽植,著名产地陕西临潼仅存结果老树面积66.7hm2左右,南北各地花圃艺苑石榴盆景也寥若晨星。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榴生产、科研工作在各地普遍得到重视。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石榴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石榴已成为各产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部分地区的石榴收入占其农业收入的80%左右,这些地区靠石榴年收人数万元、数十万元以上的农户比比皆是,最高的年收入达百万元以上也不鲜见。
  国内各石榴主产区,纷纷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石榴为主的经济林,加强科学管理,扩大对外宣传和销售,打造石榴品牌、名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见彩图1-7彩图1-9)。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石榴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科技为动力,突出特色优势,以“石榴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营销为中心,整合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资源优势,极大地促进了石榴种植业的发展。截至2012年,全县石榴种植面积达到1.87万bm2,总产达到30万t。果品销往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并远销新加坡、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际市场,总产值达10亿元。该县鹿厂镇铜矿村,268户、1050口人,石榴种植面积812bm2,森林覆盖率达86%,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户均存款数十万元,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石榴第一村”(见彩图1-10)。
  各地除鲜果生产外,还相继研究开发了石榴饮料、榴叶茶、石榴酒、石榴籽提取物等石榴系列加工产品。涌现出山东珀默·珀尼卡果汁有限公司、云南中信红河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西I临潼丹诺尔石榴酒业有限公司、四川果果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成果石榴酒酿造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数十家石榴深加工企业,生产的石榴汁饮料、浓缩石榴汁、石榴干红、石榴冰酒、石榴果醋等一系列产品,深受国内市场欢迎,有些产品出口国外。目前,石榴加工业蓬勃发展,石榴系列产品总产量上千万吨、总产值达数十亿元,形成了生产、销售、运输、贮藏、加工一体化,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格局,产业化开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二)我国石榴的发展前景石榴是我国人民极其喜爱,象征合家团圆、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的吉祥果品,是中秋、国庆佳节的馈赠佳品。目前,我国石榴总产量不足水果总产量的0.10_10,供应量极其有限,石榴已经成为市场最为紧缺的珍稀果品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石榴鲜果和石榴加工产品出口的不断增加,供求紧缺的矛盾也会日益加大,因此就我国石榴生产形势来看,今后石榴鲜果和加工产品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近几年,美国、以色列、伊朗等国非常重视石榴生产,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在石榴营养保健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无论是在石榴种植业方面,还是石榴加工业方面,发展速度都很快,发展质量都很高。
  ……

前言/序言


《中国果树志(石榴卷)》是一部系统梳理和介绍中国石榴资源的权威著作。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阐述了石榴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广泛分布、丰富品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利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方面面。 一、石榴的起源与传播:一段跨越时空的绿色传奇 石榴,学名 Punica granatum L.,以其繁茂的枝叶、灼灼如火的花朵和晶莹如玉的果实,早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吉祥、多子多福的象征。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追溯石榴的起源地——从波斯高原到中亚腹地,探寻它如何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步步走近中国,并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至今。 书中详尽考证了石榴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早期记载,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瑞果”,到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赞美,都生动地描绘了石榴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本书还将分析石榴在不同历史时期传入的路线和传播范围,以及其在中国农业生产和文化习俗中扮演的角色。了解石榴的起源与传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地域适应性。 二、石榴的生物学特性:解密这颗“宝石”的奥秘 石榴作为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其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基础。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石榴的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细致描绘石榴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的形态特征,包括其生长习性、枝条类型、叶片大小与形状、花朵颜色与花瓣数量、以及果实的大小、形状、颜色、果皮厚度等,为石榴品种的鉴定和区分提供科学依据。 遗传与育种: 探讨石榴的染色体数目、遗传基因以及其多倍体现象。书中还将梳理中国石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并介绍当前国内外石榴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优良品种的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为未来培育更高品质、更抗逆的石榴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生理生态: 深入研究石榴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其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条件的需求与适应性。书中还将探讨石榴的开花结实生理,分析影响坐果率的因素,以及石榴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为科学管理提供指导。 三、中国石榴资源概览:从地域分布到品种宝库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石榴资源。本书将全面介绍中国石榴的地理分布情况,重点关注石榴的主要适生区,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石榴生长的影响。 本书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便是对中国石榴品种资源的系统梳理和介绍。中国拥有大量传统石榴品种,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书中将详细介绍以下内容: 主要栽培品种: 选取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栽培面积广、经济价值高的石榴品种,如“大马牙”、“突尼斯软籽”、“蒙特利”、“红宝石”、“白玉兰”、“冰糖籽”等,对其进行详细的性状描述,包括果实的大小、形状、颜色、果皮厚度、籽粒的软硬程度、汁液含量、风味特点、成熟期、产量、抗性等。 地方特色品种: 挖掘和介绍中国各地的特色石榴品种,这些品种可能在当地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具有独特的风味、形状或营养成分,虽然产量不大,但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种质资源保护价值。 观赏型石榴品种: 除了食用型石榴,本书还将关注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石榴品种,它们的花朵色彩鲜艳、花型奇特,常被用于园林绿化和盆景制作。 审定品种与新育成品种: 介绍国家或省级审定通过的石榴优良品种,以及近年来通过育种技术新育成并具有推广前景的品种。 对于每一个品种,本书都力求提供详实、准确的描述,并配以高清的图片,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品种的特征。 四、石榴栽培技术:从播种到丰收的全程指南 科学有效的栽培管理是获得高产优质石榴的关键。《中国果树志(石榴卷)》将提供一套详尽的石榴栽培技术指南,涵盖从建园到采收的各个环节: 建园与苗木繁育: 详细介绍石榴园的选址要求,包括土壤、水源、光照等因素。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园地规划、土壤改良。同时,介绍石榴常用的繁殖方法,如扦插、嫁接、压条等,并提供苗木的选购、贮藏和栽植技术。 整形修剪: 石榴的整形修剪对其生长、结果和树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将详细介绍石榴的多种整形方式,如自然开心形、疏层形等,并根据不同生长时期和树体状况,指导读者进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以达到通风透光、均衡树势、促进结果的目的。 肥水管理: 阐述石榴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介绍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作用,并推荐科学的施肥方案,包括基肥、追肥的种类、时期和用量。同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石榴的需水规律进行科学灌溉,尤其是在关键生长期(如花前、结果期)的水分管理。 保花保果技术: 分析影响石榴坐果的各种因素,介绍提高坐果率的有效措施,包括合理修剪、科学施肥、疏花疏果、以及必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病虫害防治: 石榴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本书将系统梳理石榴的主要病害,如炭疽病、褐斑病、灰霉病等,以及虫害,如石榴瘿螨、石榴蛴螬、蚜虫等,并提供详细的防治策略。特别强调绿色防控理念,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方法,以及在必要时安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技术。 采收与贮藏: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掌握最佳的采收时期和采收方法,以保证果实品质。同时,介绍石榴的采后处理技术,包括清洗、分级、包装,以及不同贮藏方式(如冷藏、气调贮藏)的应用,延长石榴的货架期。 五、石榴的加工与利用:解锁“百味果”的多重价值 石榴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其加工利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本书将深入探讨石榴的多种加工方式和广泛的利用领域: 鲜食价值: 重点介绍不同品种石榴的鲜食风味和营养成分,分析其适宜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定位。 果汁与饮料: 介绍石榴汁的加工工艺,包括果实预处理、榨汁、过滤、杀菌、灌装等环节。分析石榴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以及与其他饮品搭配的创意组合。 果酒与酿造: 探讨石榴酒的酿造原理和工艺,介绍不同风味的石榴酒产品。 果酱、果脯与果干: 介绍石榴果酱、果脯、果干的制作方法,以及这些加工产品的市场潜力。 石榴籽油: 详细介绍石榴籽油的提取工艺,分析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如亚油酸、维生素E等)和抗氧化性能,以及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药用价值: 考证石榴在传统中医药中的应用历史,介绍石榴的果皮、果肉、籽粒等不同部位的药用功效,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驱虫等。并关注现代医学对石榴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观赏与园林应用: 再次强调石榴在园林绿化中的观赏价值,介绍其在庭院、公园、风景区的应用模式。 六、石榴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应对挑战,拥抱机遇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中国石榴产业的宏观层面,分析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产业现状分析: 梳理中国石榴的种植面积、产量、主要产区、消费市场以及进出口情况。 面临的挑战: 分析当前石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如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支撑不足、品牌建设薄弱、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病虫害防治压力大等。 发展趋势与策略: 探讨中国石榴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品种改良与创新、绿色栽培与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等。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扶持政策,分析国内外石榴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发展空间。 《中国果树志(石榴卷)》不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石榴百科全书。本书的出版,旨在为石榴科研人员、种植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所有关心和热爱石榴的人们,提供一个全面、权威、深入的了解石榴的平台,为推动中国石榴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做到了极致的平衡——既有严谨的学术深度,又不失大众阅读的亲和力。我尤其喜欢那些高质量的手绘图谱和高清彩色照片,它们精确地捕捉了石榴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比如,书中对石榴花不同时期的柱头、雄蕊形态的描绘,细腻到令人赞叹,这对于进行品种鉴别和育种研究的学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书中对石榴文化和历史的梳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巧妙地将植物学知识融入到历史的洪流中。从古籍中关于石榴的记载,到现代文学作品对石榴意象的运用,都有所涉猎,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丰富立体,绝非单纯的植物志那样单调。它让你意识到,石榴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它承载了千年的文明符号,是民族情感的一部分,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让这本书的格调瞬间拔高。

评分

这部《中国果树志(石榴卷)》的出版,无疑是为所有对石榴这古老而迷人的水果抱有浓厚兴趣的园艺爱好者、科研人员乃至普通食客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百科全书”。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其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插图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专业书籍,更像是一部关于石榴文化和生物学的深度纪录片。书中对石榴的起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让我这位平日里只知道“甜的”和“酸的”石榴的读者,大开眼界。例如,书中对国内不同省份石榴品种的性状差异,从果皮厚度、籽粒颜色到汁液的酸甜比,都有非常细致的数据支撑,很多地方的记录是我在其他任何资料中都未曾见过的。特别是关于一些濒危或地方特有品种的抢救性记录,更凸显了编纂团队的良苦用心和专业素养。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穿越了广袤的中华大地,探访了那些隐藏在深山老林中、世代传承的石榴种植秘方。这套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它更是一种对传统农业智慧的致敬与保存。

评分

老实讲,初看目录时,我还有些担心这会是一本过于偏重理论而忽略实操的著作,毕竟“志”字意味着包罗万象,容易流于泛泛。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本书的实用性,特别是在采后处理和储藏技术方面,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书中详细论述了不同品种石榴的后熟特性,不同包装材料对延长货架期的影响,甚至连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曲线都有明确的建议。这些都是决定石榴产品能否顺利进入高端市场,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关键环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这些技术时所采用的“问题导向”的叙事方式,即先提出一个在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损耗或品质下降问题,然后层层剥开,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这种编写思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让读者能够快速定位到自己最需要的技术指导,而不是在冗长的背景介绍中迷失方向。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匠人精神”和对地方物种的深厚情感。它明显不是短期内匆忙拼凑出来的成果,而是汇集了数代研究人员的心血与汗水。在那些关于“地方名优品种”的篇幅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每一个被收录的石榴品种所倾注的敬意。他们不仅记录了品种的物理特性,更深入挖掘了这些品种背后的故事,比如它们是如何被发现、如何被地方农民精心培育和保护下来的。这种对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导,贯穿了整本书。它不仅仅是记录“我们有什么”,更是在呼吁“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我们所拥有的”。阅读到最后,我感到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深刻认识到保护好这些独特的自然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本书,实至名归,值得所有关注“中国特有”的读者珍藏。

评分

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科学气息,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是那种让你在深夜也忍不住想啃下去的学术著作。它对石榴从播种到丰收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近乎苛刻的解剖式分析。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那一章节,书中不仅罗列了常见的几种主要病害,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这些病害的发生机制,并提供了基于最新农化研究的综合防治策略。这与市面上那些只提供“喷药”建议的简单指南截然不同。作者显然是深谙石榴生长周期的专家,他们对不同气候带、不同土壤条件下石榴的需肥规律和水管理技术进行了精密的量化描述,甚至连不同砧木对嫁接后植株的影响分析都详尽无比。对于准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石榴园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绕不开的“圣经”级别参考资料,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经验,更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可复制的生产技术体系,确保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