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诊治原色图谱

羊病诊治原色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玉忠 编
图书标签:
  • 羊病
  • 诊治
  • 兽医
  • 畜牧
  • 原色图谱
  • 疾病防治
  • 养殖
  • 动物医学
  • 临床兽医
  • 参考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752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300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16
字数:26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羊病诊治原色图谱》图文并茂,系统介绍了羊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代谢病和中毒病的病原、病因、流行特点、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综合性防治措施,具有图像清晰、直观易懂、内容翔实等特点,可让读者“看图识病,识病能治”,达到快速掌握各种羊病诊断与防治的目的。《羊病诊治原色图谱》是广大羊病防治工作者和羊场技术人员、动检工作者、基层兽医必备的工具书,也是大专院校动物医学、食品卫生检验、养羊和羊病防治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传染病
1.炭疽
2.巴氏杆菌病
3.布氏杆菌病
4.坏死杆菌病
5.羊流产沙门菌病
6.羔羊大肠杆菌病
7.李氏杆菌病
8.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9.结核病
10.副结核病
11.放线菌病
12.衣原体病
13.链球菌病
14.葡萄球菌病
15.羊快疫
16.羊腐蹄病
17.羊肠毒血症
18.羊黑疫
19.口蹄疫
20.羊传染性脓疱
21.羊痘
22.羊支原体性肺炎
23.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
24.痒病
25.羔羊痢疾
26.绵羊肺腺瘤病
27.羊梅迪-维斯纳病
28.伪结核病
29.破伤风
30.羊附红细胞体病

第二章 寄生虫病
1.消化道线虫病
2.肝片吸虫病
3.莫尼茨绦虫病
4.泰勒焦虫病
5.羊螨病
6.肺线虫病
7.山羊球虫病
8.脑多头蚴病
9.羊鼻蝇疽病
10.血吸虫病
11.住肉孢子虫病
12.棘球蚴病
13.细颈囊尾蚴病
14.弓形体病
15.皮蝇蛆病

第三章 内科病
1.口炎
2.食道阻塞
3.瘤胃积食
4.前胃弛缓
5.瘤胃臌气
6.瓣胃阻塞
7.创伤性网胃炎
8.肠变位
9.支气管炎
10.肺炎
11.鼻炎
12.中暑
13.尿道结石

第四章 外科病
1.创伤
2.脓肿
3.休克
4.风湿
5.骨折
6.眼病
7.蹄病
8.乳头状瘤
9.淋巴肉瘤
10.山羊肛门癌
11.疝气

第五章 产科病
1.流产
2.产后败血症
3.难产
4.胎衣不下
5.子宫内膜炎
6.乳房炎
7.不孕症
8.妊娠毒血症
9.子宫脱出
10.阴道脱出
11.睾丸及附睾炎

第六章 代谢病和中毒病
1.白肌病
2.佝偻病
3.骨软症
4.维生素A缺乏症
5.食毛症
6.疯草中毒
7.有毒萱草根中毒
8.有机磷中毒
9.尿素中毒
10.硒中毒
11.铜中毒
12.碘缺乏病
13.铜缺乏病
14.氟中毒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普通奥斯特线虫虫体呈淡红色,前端较细,口囊小,体表有角质层纵纹。雄虫长7~12毫米,背肋于远端1/2处分为2枝。交合刺1对,细而长,其远端分为3叉。引器似球拍状。雌虫长10~13毫米,排卵器发达,尾端锥形。虫卵大小为(69~95)微米×(34~59)微米。
  (3)蛇形毛圆线虫虫体很小,呈丝状,体表有细小的横纹,无纵纹。雄虫长5~8毫米,交合刺1对,棕黄色,形状相似,不等长,远端均有倒钩1个。引器正面呈梭形,侧面似拉长的S形。雌虫长5~10毫米,虫体在肛门之后急速缩小,而形成尖细的尾端。虫卵大小为(69~98)微米×(34~55)微米。寄生于山羊消化道的毛圆线虫属还有艾氏毛圆线虫。
  (4)尖刺细颈线虫虫体前部尖细,头端角质层扩大成头囊,头囊具有横纹。雄虫长7~15毫米,背肋每枝末端分为内外2个小枝。交合刺远端套在膜内,形状似红缨枪。雌虫长12~21毫米,阴门横缝状,位于虫体后1/3处。虫卵椭圆形,大小为(139~175)微米×(76~91)微米。
  (5)栉状古柏线虫虫体头端细小,头部角质层扩大形成对称的头囊,口腔小,无明显的齿,体部有10~16条纵纹。雄虫长5~7毫米,背肋于中部分为并行的2枝,每枝的中上方又发出一个指状的侧枝,交合刺中部粗大,远端变细,其上有环纹。雌虫长8~9毫米,虫卵大约为(67~80)微米×(31~38)微米。
  (6)蒙古马歇尔线虫虫体两端尖细,体表角质层具有纵纹,颈乳突位于食道中部的体表两侧。雄虫长10~15毫米,背肋细长,约在远端1/3处分为左右2枝,各枝末端分成内、外2枝,于该两小枝的稍上方有1个外侧枝。交合刺长0.2~0.3毫米,远端1/3处分成3枝。引器不明显,呈葱头状。雌虫12~17毫米,有阴门盖,尾部细长,末端稍膨大。虫卵椭圆形,大小为(182~217)微米×(83~115)微米。
  (7)羊仰口线虫虫体前端弯向背侧,口囊大,呈漏斗状,口囊底部有1个大背齿和2个小亚腹齿。雄虫长12~15毫米,交合伞由2个发达的侧叶和1个不对称的小背叶组成。背肋的分枝不对称。交合刺1对,褐色,等长。雌虫长17~22毫米,尾端粗短而钝圆。虫卵大小为(72~85)微米×(45~49)微米(图2—1—2,图2—1—3)。
  ……

前言/序言


《禽病图说与防治实操》 内容梗概: 《禽病图说与防治实操》是一本集理论知识、诊断技巧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的禽病防治专著。本书以详实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阐述了各种常见家禽(包括鸡、鸭、鹅、鸽等)的生理特点、主要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并重点介绍了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本书旨在为广大养禽生产者、兽医技术人员、养殖场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本权威、实用、易懂的禽病防治指南。 详细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家禽生理与健康评估 本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常见家禽的解剖生理基础,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繁殖系统等关键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日常观察,从精神状态、采食饮水、粪便形态、体温变化、羽毛色泽、步态行为等方面,对家禽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特别强调了早期发现异常迹象的重要性,并提供了量化的健康指标参考,帮助养殖者建立敏锐的健康监测意识。 第二部分:常见家禽疫病诊断与鉴别 此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详细收录了对家禽生产危害最大的各类疫病。每一种疾病都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 病原学概述: 简要介绍病原体的类型(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形态特征、致病机制以及主要的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特点: 分析疾病的易感动物、发病季节、地理分布、高发群体等,为预测和预防提供依据。 临床症状详析: 详细描述不同日龄、不同品种家禽在感染该疾病后出现的典型症状,包括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腹泻(颜色、性状)、神经症状(摇头、转圈、麻痹)、跛行、眼部病变、皮肤病变等。书中将配以大量高清彩色照片,直观展示各种临床表现,例如: 呼吸道症状: 鼻孔流涕、咳嗽、气喘、张口呼吸、甩头等,配以不同程度的图例。 消化道症状: 不同颜色和形态的腹泻(水样、糊状、血样、蛋白样)、呕吐、腹胀等,展示粪便样本的真实色彩与质地。 神经症状: 翼翅麻痹、腿部瘫痪、歪头、转圈、共济失调等,通过不同姿势的患病禽类图片进行说明。 皮肤及羽毛异常: 皮下出血点、瘀斑、皮炎、羽毛脱落、脱毛、皮肤增厚、溃疡等,展示病灶部位的清晰图像。 眼部病变: 结膜炎、角膜浑浊、眼睑水肿、流泪、眼屎等,近距离拍摄眼部受损细节。 剖检病变图解: 这是本书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每一种疾病都配备了详细的剖检病变图谱,从外检到内脏器官的系统性解剖,清晰展示病原对身体各部位造成的损害。包括: 体表与肌肉: 皮下出血、水肿、肌肉坏死、脂肪变性等。 消化系统: 黏膜充血、出血、糜烂、溃疡、坏死、肠道积气、内容物异常(如黑绿色粪便、血块)等,配以不同肠段、胃、肝、胆、胰腺的病变照片。 呼吸系统: 气管、支气管、肺脏的充血、出血、渗出、坏死、肺炎、胸膜炎等。 循环系统: 心肌出血、心包积液、肝脏肿大、颜色改变(如花肝、酱肝)、脾脏肿大、肾脏病变等。 神经系统: 脑组织的水肿、出血、充血、坏死等。 淋巴系统: 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等。 免疫器官: 胸腺、法氏囊、泄殖腔的萎缩、出血、坏死等。 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的炎症、囊肿、输卵管脱出等。 书中将用标注的方式,清晰地指出病变的具体部位和特征,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病变。 诊断方法指导: 介绍多种诊断技术,包括: 临床诊断: 如何综合分析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 讲解常见实验室检测方法,如病原分离鉴定(细菌培养、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ELISA、HI、AGID等)、PCR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并指导如何正确采集和保存样本。 鉴别诊断: 针对症状相似的疾病,提供详细的鉴别要点,避免误诊。 防治策略与治疗方案: 针对每一种疾病,提供系统、科学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强调生物安全管理、免疫接种(疫苗种类、接种程序、注意事项)、消毒灭源、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关键环节。 治疗原则: 明确治疗的目标(控制传播、减轻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损失)。 药物选择与应用: 推荐常用的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解毒保肝药物、免疫增强剂等,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注意事项以及药物联合使用的策略。特别强调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耐药性产生。 对症治疗: 针对具体症状(如高热、腹泻、呼吸困难)提供相应的支持性治疗方案。 中兽医辅助疗法: 介绍一些经过验证的传统中草药配方及其在禽病治疗中的应用,发挥中兽医的优势。 第三部分:常见家禽疾病图谱(按病原类型或系统分类) 本部分将前面介绍的疾病,以更加直观的图谱形式呈现,便于读者快速查阅和对比。可以根据病原类型(如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病)或者根据影响的系统(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进行分类。每幅图下均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指出疾病名称、关键症状或病变特征。 第四部分:养殖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本部分超越了单一疾病的诊治,从宏观角度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养殖场的疫病防控体系。内容包括: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从场区布局、人员进出、车辆消毒、饲料兽药管理、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安全防控指南。 免疫接种计划制定: 如何根据养殖区域的疫病流行情况、家禽品种、生产性能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 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日常监测、定期普查、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对疫病的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 疫情处置预案: 针对突发疫情,提供快速响应、有效隔离、彻底扑灭的应急处置流程。 兽药合理使用与管理: 强调兽药的规范采购、储存、使用和记录,建立用药档案,避免滥用和不合理用药。 环境卫生与消毒: 详细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以及环境卫生对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直观生动: 大量高清彩色图片,尤其是剖检病变照片,使抽象的病理变化可视化,极大降低了学习和诊断的难度。 内容全面,结构清晰: 涵盖了家禽生理、常见疫病诊断与治疗、防控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详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贴近实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指导性强。 诊断方法多样: 提供了从临床观察到实验室检测的多种诊断手段,帮助读者建立多维度诊断思路。 防治一体化: 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理念,提供系统性的防控策略。 语言通俗易懂: 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方便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和理解。 适用人群: 家禽养殖场经营者、场长、技术员。 兽医、兽医助理、兽药销售人员。 畜牧兽医专业在校学生。 动物疫病研究人员。 关注家禽健康与养殖效益的广大养殖户。 《禽病图说与防治实操》将成为您手中不可或缺的禽病诊治与防控宝典,助力您应对各种挑战,保障家禽健康,提升养殖效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充满了对读者时间效率的尊重。它在信息检索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索引部分制作得极其详尽和人性化。我发现,无论我是根据症状名称、病原体种类,还是根据特定的年龄段或生理阶段(如妊娠期、哺乳期)来查找信息,都能快速定位到相关章节。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也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它们将复杂的诊断树和治疗方案图形化,使得信息的获取和记忆变得更为高效。我常常发现自己不需要从头到尾阅读,而是直接跳转到特定部分进行快速参考,而且每次都能精准找到所需的信息点。这种“即插即用”的设计,对于工作节奏紧张的专业人员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极大地提升了我在实际工作中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对“预防”和“管理”环节的深度剖析,而非仅仅停留在对急性病的“救治”层面。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不同养殖环境下,羊群的日常管理细节如何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生率。从饲料营养的配比到圈舍环境的通风消毒标准,再到免疫规划的科学制定,书中都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操作规范。特别是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识别和干预措施,讲解得非常深入,强调了在症状尚未完全显现之前就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这种前瞻性的视角,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传统教科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集诊断、治疗、预防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实操手册。它引导读者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从根本上提升了羊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贴近临床实践,它没有采用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清晰、逻辑性强的语言来描述羊只的常见病症和异常表现。我感觉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兽医专家,正在手把手地指导我进行诊断。它在讲解病理变化时,往往会结合实际案例的描述,让人读起来更有代入感。比如,在介绍某种消化系统疾病时,它会先从羊群的采食习惯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临床症状的细微差别,最后才引出病原学和治疗方案。这种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论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和理解的门槛。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复杂病症的同行,也能很快抓住重点。它非常注重区分那些容易混淆的疾病,通过对比不同病症在体温、脉搏、呼吸频率以及特殊体征上的微妙差异,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鉴别诊断思路。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诊断流程设计上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症状和治疗方法,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诊疗路径图”。比如,对于突发性死亡的羊群,书中会明确指出首先要进行哪些现场调查,采集哪些关键样本,以及如何根据初步观察结果来缩小诊断范围。这种流程化的处理,在紧急情况下显得尤为宝贵。书中对于不同阶段的治疗建议也十分细致,不仅列出了推荐药物的名称和剂量,还对药物的选择依据、联合用药的禁忌以及停药指征都有明确的说明。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考量。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正在参与一个完整的病例讨论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用心,封面采用了一种带有哑光质感的材质,手感厚实且典雅,让人在拿起它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内容的专业性。色彩搭配上,它选择了沉稳的深蓝和灰调,与书名“羊病诊治原色图谱”所暗示的严谨性完美契合。内页的纸张选用的是铜版纸,保证了印刷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度,这一点对于图谱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版式布局上的考量,图文穿插得非常自然,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没有让读者感到视觉疲劳。每张图片旁边都有清晰的文字说明,排版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装饰性元素,完全以实用性为导向。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物理品质足以配得上其作为专业参考书的地位,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在诊疗现场随时翻阅,都显得非常得体和耐用。这种对细节的注重,让我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对作者和出版方的专业精神有了初步的认可。

评分

马玉忠编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羊病诊治原色图谱,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羊病诊治原色图谱图文并茂,系统介绍了羊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代谢病和中毒病的病原、病因、流行特点、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综合性防治措施,具有图像清晰、直观易懂、内容翔实等特点,可让读者看图识病,识病能治,达到快速掌握各种羊病诊断与防治的目的。羊病诊治原色图谱是广大羊病防治工作者和羊场技术人员、动检工作者、基层兽医必备的工具书,也是大专院校动物医学、食品卫生检验、养羊和羊病防治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内容也很丰富。,一本书多读几次,(2)普通奥斯特线虫虫体呈淡红色,前端较细,口囊小,体表有角质层纵纹。雄虫长7~12毫米,背肋于远端12处分为2枝。交合刺1对,细而长,其远端分为3叉。引器似球拍状。雌虫长10~13毫米,排卵器发达,尾端锥形。虫卵大小为(69~95)微米×(34~59)微米。(3)蛇形毛圆线虫虫体很小,呈丝状,体表有细小的横纹,无纵纹。雄虫长5~8毫米,交合刺1对,棕黄色,形状相似,不等长,远端均有倒钩1个。引器正面呈梭形,侧面似拉长的形。雌虫长5~10毫米,虫体在肛门之后急速缩小,而形成尖细的尾端。虫卵大小为(69~98)微米×(34~55)微米。寄生于山羊消化道的毛圆线虫属还有艾氏毛圆线虫。(4)尖刺细颈线虫虫体前部尖细,头端角质层扩大成头囊,头囊具有横纹。雄虫长7~15毫米,背肋每枝末端分为内外2个小枝。交合刺远端套在膜内,形状似红缨枪。雌虫长12~21毫米,阴门横缝状,位于虫体后13处。虫卵椭圆形,大小为(139~175)微米×(76~91)微米。(5)栉状古柏线虫虫体头端细小,头部角质层扩大形成对称的头囊,口腔小,无明显的齿,体部有10~16条纵纹。雄虫长5~7毫米,背肋于中部分为并行的2枝,每枝的中上方又发出一个指状的侧枝,交合刺中部粗大,远端变细,其上有环纹。雌虫长8~9毫米,虫卵大约为(67~80)微米×(31~38)微米。(6)蒙古马歇尔线虫虫体两端尖细,体表角质层具有纵纹,颈乳突位于食道中部的体表两侧。雄虫长10~15毫米,背肋细长,约在远端13处分为左右2枝,各枝末端分成内、外2枝,于该两小枝的稍上方有1个外侧枝。交合刺长0.2~0.3毫米,远端13处分成3枝。引器不明显,呈葱头状。雌虫12~17毫米,

评分

东东还可以,可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厚。书中图片也不太清晰。

评分

时间太长

评分

快递员服务好

评分

人读书方法 来源:中国教育人博客 1、现代名人谈读书方法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以下选择现代名人读书方法6例,介绍如下: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白寿彝的“研读”法: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认为,“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贴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览或诵习。” 冯亦代说:“我在看书时,每逢看到好处,不免自己的身心也进入书中的‘角色’。好像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演到好处,不由得为所饰剧中人的‘角色’左右”。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评分

东东还可以,可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厚。书中图片也不太清晰。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京东配送也不错!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 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评分

书很好,比书店便宜

评分

就这本书好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