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发酵实验教程》分为三篇。第一篇沼气发酵工艺参数的测定,设置了16个实验,包括TS(总固体)、VS(挥发性固体)、产甲烷菌计数、氧化还原电位、原料碳源等常规基本参数,以及营养与代谢产生的氮源,起辅助与调控的离子钾、钙、镁、铁与pH值测定,内容还涉及与环境、土壤肥料密切关联的相关参数测定的方法原理、具体研究与实验操作。第二篇沼气发酵中基础物质及相关活性生物酶测定,内容包括沼气成分分析、糖的含量测定和水解酶活性检测等,设置了12个实验。第三篇为沼气发酵实验,内容涉及原料产沼气潜力、甲烷活性以及甲烷毒性测定,共设置8个实验。
《沼气发酵实验教程》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主要针对生物质能方向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与完成研究论文而编写,也可供从事生物质能和环境治理以及农、林、牧行业的相关研究与开发人员借鉴。
第一篇 沼气发酵工艺参数的测定
实验1 沼气发酵原料和料液的总固体(TS)含量测定
实验2 原料和料液的挥发性固体(VS)含量和灰分测定
实验3 溶解氧(DO)测定——碘量法
实验4 CODCr测定
实验5 BOD5的测定
实验6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实验7 氨态氮(NH+4-N)的测定
实验8 总氮(N)素的测定
实验9 磷和总磷的测定
实验10 钙(Ca2+)的测定——EDTA滴定法
实验11 钾(K+)的测定——四苯硼钠法
实验12 铁(Fe)的测定——邻菲·啉比色法
实验13 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法
实验14 沼气发酵原料和料液的pH值测定
实验15 产CH4菌的MPN法计数
实验16 燃烧热测定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沼气发酵中基础物质及相关活性生物物酶测定
实验17 还原糖与总糖的分析测定
实验18 淀粉分解酶的测定分析
实验19 蔗糖酶的测定分析
实验20 半纤维素的分离提取与分析测定
实验21 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的分析测定
实验22 纤维素的分析测定
实验23 纤维素降解酶的分析测定
实验24 木质素的分离提取与分析测定
实验25 木质素降解酶的分析测定
实验26 脱氢酶的分析测定
实验27 蛋白质与蛋白酶的分析测定
实验28 沼气发酵中气体成分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篇 沼气发酵实验
实验29 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批量发酵实验
实验30 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连续发酵实验
实验31 厌氧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测定
实验32 厌氧生物可降解性测定
实验33 产甲烷毒性的测定
实验34 反应器内污泥量的测定
实验35 生物化学甲烷势的测定
实验36 UASB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实验
参考文献
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行文风格上展现出的那种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极强的实战经验的结合。它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堆砌着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让人望而生畏。相反,作者的叙述语调非常平易近人,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在你耳边指导。每一个实验模块的引入,都不是生硬地抛出公式,而是先从一个贴近实际应用的场景或者一个普遍存在的疑问切入,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做”。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主动参与一场知识的构建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出错的关键步骤,作者会用不同的措辞反复强调,甚至加入一些“过来人”才会知道的小窍门,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出作者对读者学习困境的深刻洞察,非常贴心。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严密到令人称赞。它没有将所有知识点混杂在一起,而是采用了一种模块化、递进式的结构安排。开篇的基础理论部分,虽然是基石,但篇幅控制得恰到好处,确保读者掌握核心概念后,能迅速过渡到实际操作层面。接着,实验的难度和复杂性是按照一个非常平滑的斜坡逐步上升的,从最基础的原料预处理,到中期的反应条件优化,再到后期的产物分析与效率评估,每一步都像是为前一步的成功做了坚实的铺垫。这种结构设计,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灵活安排学习进度,即便是中途遇到瓶颈,回溯上一个模块时也能找到清晰的知识路径。这种“搭积木”式的知识构建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连贯性和成就感,避免了因为某个难点而全盘放弃的风险。
评分从一个初学者的视角来看,这本书最成功的方面在于它重建了我对“失败”的认知。在很多传统教材中,实验的描述往往都是一帆风顺的完美路径,一旦操作出现偏差,学生就会感到恐慌和挫败。然而,这本书在描述每一个实验环节时,都非常坦诚地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分析,甚至细致到不同批次原料可能带来的微小影响。这种“预警式”的写作风格,让我在第一次尝试某个流程时,即使遇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也能保持镇定,迅速对照书中的故障排除指南进行自我修正。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操作技能,更是一种科学的、接受变数的实验思维,这对于培养一个成熟的科研人员来说,是比任何单一公式都更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油墨质感,配上简洁的标题字体,立刻就营造出一种严谨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氛围。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仔细摩挲了好一会儿。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那种哑光处理,不仅在光线下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减少了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它完美地衬托了书中那些精细的图表和实验流程插图。每一个步骤的配图都清晰无比,线条的粗细、标注的方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能看出设计者在排版美学和实际操作指导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尤其是那些涉及复杂反应的示意图,色彩的运用非常克制和专业,完全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感觉,直击重点,让初学者也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的化学过程。这本书的物理实体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的工艺品,光是翻阅它的过程,就足以让人对即将开始的实验充满期待和敬畏感。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参考资料部分,简直是为研究人员量身定制的宝藏。我特别关注了书末引用的文献列表和工具供应商名录,发现它们不仅权威可靠,而且非常具有时效性。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精力去追踪最新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进展,确保书中所提供的数据和方法论不是陈旧的教条,而是能够经受住现代实验室检验的实用指南。更不用说那些附带的标准化操作流程(SOP)模板,格式规范,可以直接套用,省去了我大量从零开始整理文件的工夫。对于任何严肃的科研工作者而言,这些附加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定价。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做”的书,更是一套构建完整实验体系的工具箱。
评分好
评分不错
评分好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