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佛學》第一章為量子佛學概論,主要論述如何通過量子力學方式透視佛學真義,從而徹悟生命宇宙的真相(實相);第二、三章論述的是組成客觀世界的物質是如何因心而有的;第四章論述的是自由意誌是否真的存在;第五章論述的是命運的本質以及如何改變命運;第六、七、八章論述的是如何入定、如何明心見性、如何證悟實相;第九章是關於如何科學修人禪定的問答錄;第十章是如何通過量子佛學方式證悟佛學實相的問答錄。
第一章:量子佛學概論
第二章:揭開世界本質的雙縫
第三章:如何證明電子是無處不在的
第四章:我們擁有“自由意誌”嗎
第五章:命運真的存在嗎
第六篇:如何入定
第七章:如何明心見性
第八章:如何悟道(一、二)
第九章:科學禪定問答錄
第十章:量子佛學問答錄
清楚地說,因為我們正在用著“意識本身”(本心)創造著這個世界的存在,同時也是同一個“意識本身”(本心)在感知著這個世界中的一切,所以在妄想心中發菩提心即是在本心中發菩提心。
當你理解瞭“真心即妄心,妄心即真心”,再去看佛祖在《網覺經》中所說的成佛境界,就會很容易理解瞭,經文如下: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是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瞭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下麵再用夢相比喻說明理解本段經文。
在夢境相中,說空說有皆是夢中事。說夢中“空”為對治夢中“有”病。如果執著“空”為“有”的話,此空則也是“病”。如同是創造齣夢境的意識和在夢境中感知著夢境中景象的意識(這個意識不是指夢境中的妄念,而是指在夢境中的假我大腦中好像是有一個能去覺知的東西)是同一個意識一樣,在我們這個幻相存在的世界中,菩提心在覺知著即是真心在覺知著,用妄心在發菩提心即是在用真心發菩提心!真心、妄心無二無彆!
就像是人們在夢境中“偶然”齣現的事件及其夢境中事物發展的進程是受製於以前“輸入”到腦中的潛意識所控製的一樣,你正在感知著這個世界,實際上你就正在“輸入”著因果。因此,如果這個世界是幻相的,或者說如果感知著這個世界的意識(此處說的“意識”不是指妄念,而是指“感知著”這件事)與創造齣這個世界存在的意識是同一個意識的話,那麼就一定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波粒二相性證明瞭這個世界是幻相的,因果是其錶現形式,如果沒有因果,就不會有“你”,也不會存在這個世界?
如何悟道?
意識(指意識本身)就是真心白性(真心=本心)。此時此刻,你正在感知著這個世界,實際上你正在創造著這個世界,未悟者皆是以佛覓佛,將心捉心,騎驢找驢。證悟瞭也就悟到瞭此心即是佛,此心即是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即是佛,當下一念即成佛!
在量子佛學係列文章中,凡是有關心理學框架下描述的意識和量子佛學框架下描述的意識,本質上說的都是指意識本身(做夢者):但是請注意,在某些語境當中,在心理學框架下描述的意識,是從意識在腦中的角度理解心理學的,這時的意識是指意識到的思想或覺知狀態。在量子佛學框架下描述意識時,則是“腦”在意識中的描述。這時說的意識是指意識本身——本心。(注:要想融會貫通理解兩種意識的分開和統一,需要你對腦科學及心理科學和佛學真義有深入的學習和靈通的領悟!)
……
為什麼人們會那麼熱衷於研究佛學呢?為什麼在1600年前,前秦苻堅建元十八年(382年)遣呂光不惜派十萬精兵去西域,以消滅龜茲等國作為代價,目的隻為請一位高僧——鳩摩羅什到中原弘揚佛法呢?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於我這種習慣瞭綫性思維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結構上的顛覆。它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瀏覽的書,它要求你停下來,去感受字裏行間那種滲透齣來的對“實在性”的懷疑。作者在全書的布局上展現瞭極高的功力,他並非簡單地把兩個領域的概念並列,而是不斷地在兩個領域之間建立起“拓撲結構”上的相似性。例如,他用量子力學中“疊加態”的概念來解釋佛教中的“非一非異”的本體論,這個類比非常精準且富有洞察力。更讓我佩服的是,作者對佛教核心教義的理解之深厚。他沒有停留在對“因果報應”的通俗理解上,而是深入到瞭阿毗達磨的“心識刹那生滅”的精微分析,並將其與量子事件發生的隨機性進行對比,探討這種“隨機性”是否就是我們所理解的“自由意誌”的物理學基礎。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存在”這個最基本的問題,有瞭一套更加立體、也更加謙卑的理解。它沒有試圖用科學去“證明”宗教,也沒有用宗教去“解釋”科學,而是讓二者在更高維度的抽象空間中進行瞭深層次的對話。
評分我很少讀到能同時滿足我對邏輯思辨和精神探索雙重要求的書籍。這本《量子佛學》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行文風格極為醇厚,用詞考究,處處透露著一種對真理的敬畏之心。作者處理“信息熵”與“無明”的關係時,采取瞭一種非常新穎的視角:無明(Ignorance)並非簡單的“無知”,而是一種係統性的“信息阻力”或“相乾性的喪失”,它導緻瞭自我與世界之間的“退相乾”現象,使得我們無法體驗到萬物一體的“糾纏態”。這個闡述極其精妙,它將一個抽象的心理狀態,賦予瞭一個可被探討的物理學模型。在全書的收尾部分,作者沒有給齣任何宏大的結論,而是留下瞭一個開放性的懸念,邀請讀者自己去探索意識的邊界。整本書的排版和裝幀也極為典雅,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烘托齣內容本身的厚重感。對於那些追求知識深度,同時又對生命終極意義抱有追問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次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思想之旅。
評分這本《量子佛學》的書名,乍一看還真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量子力學和佛教哲學,這倆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竟然能被作者巧妙地聯係起來。我本身是對哲學比較感興趣,尤其是那種能帶來全新視角和思考框架的書籍。這本書的開篇非常抓人,作者沒有直接陷入那些艱深的量子物理公式裏,而是用瞭一種非常詩意和哲思的方式,探討瞭“觀察者效應”與“心識的能動性”之間的潛在關聯。他引用的不僅僅是科學傢的觀點,還穿插瞭大量古代哲人的思考,比如赫拉剋利特關於“變動不居”的論述,這立刻提升瞭閱讀的層次感。我特彆喜歡他論述“空性”時所采取的類比手法,不再是傳統佛教中那種略顯晦澀的語言,而是藉用瞭量子場論中“虛粒子”的概念,來描繪萬物生滅的動態過程。讀到中間部分,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次對現實本質的深度冥想,它強迫你跳齣日常經驗的限製,去想象一個更深層次、更具不確定性的宇宙結構。雖然有些地方的推導邏輯我需要反復閱讀纔能消化,但正是這種挑戰思維的體驗,讓我覺得物超所值。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給齣瞭標準答案,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強大的、跨學科的工具,用來質疑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觀。
評分我抱著一種近乎挑剔的心態翻開瞭這本《量子佛學》,主要是我對市麵上那些打著“新概念”旗號卻內容空洞的“僞科普”讀物已經有些審美疲勞瞭。然而,這本書的紮實程度超乎瞭我的預期。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作者在處理“糾纏態”和“緣起”的對照時,展現瞭驚人的細緻和嚴謹。他沒有簡單粗暴地劃等號,而是深入分析瞭兩者在信息傳遞、非定域性等核心特徵上的異同,並且非常誠實地指齣瞭當前理論的局限性,比如,用糾纏態的即時關聯來解釋“心電感應”是多麼的站不住腳。這種不偏不倚、尊重科學邊界的態度,讓我對作者的專業素養深感信服。尤其是在講解“波函數坍縮”與“覺悟的瞬間”這一章節時,作者采取瞭一種非常剋製和審慎的敘事方式,他沒有把覺悟描繪成一個可以被量化或預測的事件,而是將其視作一種“測量行為”的最終體現,指嚮瞭意識在信息整閤中的關鍵地位。全書的論證脈絡非常清晰,即便是我這個對量子物理僅有皮毛知識的讀者,也能大緻跟上作者的思路,這得益於其精妙的結構設計和對復雜概念的耐心拆解。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量子佛學》的期望值並不高,我更傾嚮於那些專注於某一領域(比如純粹的物理學史或者經典的佛教辯證法)的專著。但這本書成功地開闢瞭一條新的閱讀路徑。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敘事風格的流動性與多變性。有時候,它像一本嚴肅的學術論文,引用瞭大量近期物理學期刊中的研究進展,討論瞭量子信息論對傳統唯物論的衝擊;而下一刻,它又會切換成一種近乎禪宗公案的簡潔和留白,用寥寥數語引發讀者對時間本質的深思。這種在嚴謹與靈動之間的自由切換,讓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多世界詮釋”時引入的“業力流轉”的觀點。他並未將二者簡單混同,而是探討瞭“選擇的無限分支”與“因果鏈條的不可逆性”之間的張力,這提供瞭一種看待人生抉擇的全新維度——你的每一次意念都可能在無數個平行的現實中留下瞭微小的漣漪。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藉古說今,以新喻舊”,讓古老的智慧煥發齣當代的光芒。
評分很好的書,準備認真並深刻的閱讀。
評分圖書很給力,質量非常好,發貨速度快!!!
評分很不錯,內容豐富,紙質很好,送貨速度很快
評分送貨很快,這本書很好
評分質量很好 內容殊勝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雖然這本書價格較高,但對學佛的人是有價值的,值得學習。
評分發貨快,包裝好,書很不錯。
評分換個角度看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