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

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光潜 著
图书标签:
  • 朱光潜
  • 美学
  • 文学
  • 哲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思想文化
  • 文化批评
  • 艺术理论
  • 散文
  • 美学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45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223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朱光潜全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5
字数:2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将朱光潜先生的全部著作按专题重新分卷,各卷均按内容进行归类。新增文章近百篇,尊重原貌。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朱光潜先生在八十岁以后出版的《美学拾穗集》,把自己比拟为米勒名画中三位拾穗的乡下妇人,学术上的庄严与无止境的追求,蕴育在这样平实冲淡的画面下,真是繁华落尽见真淳。
  ——金耀荩
  
  美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能够在中国得到普及和发展,是和他的名字分不开的。从他早年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到后来的《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和大量的美学论文,都凝聚着他长期潜心于美学研究的心血,堪称为我国美学研究发展中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著作。
  ——汝信

目录

谈美书简
一 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 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三 谈人
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 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八 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 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美学拾穗集
缘起
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
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译后记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译文的商榷
附(建议校改译文)费尔巴哈论纲
马克思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美学问题
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新译片断
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
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
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
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言论概述
我学美学的一点经验教训
编校后记
本卷人名及书篇名索引

精彩书摘

  这段引文有以下几个要点值得特别注意: 一、开宗明义就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说明主体和客体都不可偏废。人在劳动过程中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己。这还是贯串在《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那条红线。
  二、这里沿用了蜜蜂造蜂房的例证来重申人的自觉性。人与动物的分别在人在劳动生产之前心里已先有蓝图,有了观念(Idee,即“意象”)和目的(生产品的功用),而这个目的就规定了动作的方式和方法的法则(规律),即《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 “物种标准”和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成品出产以前先以观念或意象(蓝图)的形式存在脑里,这就肯定了形象思维。
  三、这里重申了各种劳动器官的全面合作,都要紧张起来,这就表现为“注意”或“聚精会神”。能引起“注意” 和“紧张”就说明劳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有吸引力,使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到发挥全身本质力量的“乐趣”。这“乐趣”就是美感。美感首先是由生产劳动本身引起的。所以说,艺术起源于劳动。
  《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和《资本论》里的论“劳动”对未来美学的发展具有我们多数人还没有想象到的重大意义。它们会造成美学领域的彻底革命,我们只消回顾一下已往统治西方美学的从康德到克罗齐那一系列的唯心主义大师的论点,把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论点细心比较一下,便会明白这个道理。
  《资本论》里关于“劳动”的论述足以证明马克思在成熟时期并没有放弃《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些基本论点。能证明这一点的还有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关于“从猿到人 ”的论述。这篇一八七六年才写成的论文是《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最透辟的阐明和进一步的发挥。文字较通俗易读,读者如果细心对照一下,便会看出它和《经济学一哲学手稿》是一脉相承的。
  恩格斯也是从生产劳动来看人和社会发展的。他一开始就说:“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本身各种器官之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手、人脑和语言器官的特殊作用。人手在劳动中得到高度发展,到能制造劳动工具时,手才“变得自由”,“所以人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人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劳动愈来愈完善,愈灵巧: 在这个基础上人手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这个实例就足能生动地说明艺术起源于劳动了。
  恩格斯还根据达尔文的生长关联律,证明手不是孤立的,手的改变也引起脚和其它器官的改变。人脚能直立,行动更方便,人的眼界也扩大了,在自然事物中不断发见新的属性了。
  劳动的发展必然促进人与人的互助协作,“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了”,这就产生了语言的器官。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不但人,就连某些动物(如鸟),也能学会一种语言,从此就获得“依恋、感谢等等表现情感的能力”了。“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使人的脑髓及其所统辖的各种器官一齐发展起来,日渐趋于完善化,从而人的意识也愈来愈清楚,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日渐发展起来了。等到人完全形成,就产生了社会这个新因素,作为一种有力的推动力,同时也使人的行动有更确定的方向。”
  ……

前言/序言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朱光潜先生幼年饱读诗书,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2年香港大学文学院肄业后,任教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曾与叶圣陶、胡愈之、夏衍、夏丐尊、丰子恺等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进行新型教育的改革试验。1925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等。
  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文学、哲学、心理学、美学诸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朱光潜先生将自己的美学思想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阶段。他的很多著作是在解放前完成并出版的,如《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929)、《变态心理学派别》(1930)、《谈美》(1932)、《变态心理学》(1933)、《悲剧心理学》(1933)、《文艺心理学》(1936)、《诗论》(1943)、《谈修养》(1943)、《谈文学》(1946)、《克罗齐哲学述评》(1948),同时翻译出版了[法]柏地耶《愁思丹和绮瑟》(1930)、[意]克罗齐《美学原理》(1947)等。解放后,朱光潜先生开始钻研马列主义,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探讨一些关键性的美学问题,出版的著作有《西方美学史》上卷(1963)、《西方美学史》下卷(1964)、《谈美书简》(1980)等,并将大量精力放在翻译西方美学论著上,先后将[美]哈拉普《艺术的社会根源》(1951)、[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1954)、[英]萧伯纳《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56)、[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1998)第二卷(1979)第三卷(1981)、[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1978)、[德]莱辛《拉奥孔》(1979)、[意]维柯《新科学》(1986)等著作介绍到中国,为推动我国美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朱光潜先生一生著述和译著丰赡。先生去世后,安徽教育出版社自1987年至1993年陆续出齐了《朱光潜全集》(二十卷)。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材料当时未能收入,加之近二十年来,又陆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文章,所以,出版《朱光潜全集》增订本已是学术界、读书界的一致希望。为此,中华书局聘请专家组成了新的编委会,在保留原来编委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新增了编委,召开了编委会,充分听取编委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出版,除了对《全集》内容的增补和修订,重新编排是另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更加清晰地体现朱光潜先生各类著述的情况。兹将新编增订的情况介绍如下:一、新编。《全集》编为三十册,将朱光潜先生的全部著作按专题重新分卷,各卷均按内容进行归类。每卷内大致按照创作时间的先后为序,个别篇章兼顾相关篇目的内容。前后略有参差。
  二、增补。新增文章近百篇,有些是原版《全集》失收的,有些则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新增文章均依内容归人相关各卷。
  三、新拟集名。将单篇文章按内容分类,分别编为《欣慨室逻辑学哲学散论》、《欣慨室中国文学论集》、《欣慨室西方文艺论集》、《欣慨室美学散论》、《欣慨室随笔集》、《维科研究》、《欣慨室教育散论》、《欣慨室杂著》、《欣慨室短篇译文集》等。
  四、编制索引。各卷均编制人名及书篇名索引。
  第三十册为总索引,囊括了各卷的人名和书篇名索引。
  五、尊重原貌。为保持著作的历史原貌,对文字内容尽量不作改动。原书的译名不做统一处理,将在总索引中对不同译法的译名进行归并,以便查阅。
  《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得到了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的支持与关注,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全集》卷帙浩繁,内容广泛,写作时间前后跨度逾六十年,且很多著作都有若干版本,所以底本的选择、整理的方式不求统一,可参看各书卷末的《编校后记》。书中编校错误或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一书,犹如一座深邃的美学殿堂,收录了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两个重要篇章:《谈美书简》与《美学拾穗集》。这两部分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和优美的笔触,共同构建起朱光潜先生晚年美学思想的精髓,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与人生之美的智慧之门。 《谈美书简》部分,是以书信的形式,向一位青年朋友阐述关于“美”的诸多感悟。这并非生硬的学术论述,而是宛如长者与晚辈促膝而谈,娓娓道来。信中的语言亲切自然,充满人文关怀,既有对美学概念的深入浅出解读,更有对人生态度、艺术鉴赏、生活情趣的细腻描绘。朱先生在信中,将高深的哲学思辨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观察,使“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切体验。他谈到“美”在自然界中的显现,如山川湖海、花鸟虫鱼,它们何以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他探讨“美”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从绘画、音乐到文学,分析艺术家如何捕捉和传达美感,以及读者如何才能真正地进入艺术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谈美书简》触及了“美”与“人生”的深刻联系。朱先生认为,对美的追求,实则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是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他鼓励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敏感而热爱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体验生命的美好。这种对美的体悟,不仅仅是静态的欣赏,更是动态的参与。他提倡一种“超以象外”的审美境界,鼓励读者超越外在的形迹,去感受事物内在的灵动与精神。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对真善美的热爱,从而活出丰盛而有意义的人生。 《美学拾穗集》则汇集了朱光潜先生不同时期,散见的关于美学研究的随笔、评论和札记。这些“拾穗”之作,虽然篇幅不一,但都凝聚了他对美学领域的长期探索和深刻思考。与《谈美书简》的相对集中的主题不同,《美学拾穗集》的内容更为广泛,涉及到的美学议题也更加多元。 在此集中,读者可以读到朱先生对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梳理与评介,例如他对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哲学家的美学理论的解读,既有准确的概括,也有独到的见解,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他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前人的思想,更注重将这些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讨其普适性与局限性。 同时,《美学拾穗集》也包含了他对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阐释和发扬。他对“意境”、“气韵生动”等中国画论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在审美追求上的独到之处。他关注中国古代诗词、戏曲、园林等艺术形式中的美学特征,试图发掘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与独特魅力。 此外,朱先生在《美学拾穗集》中,也对一些具体的美学现象和艺术作品进行了评论。这些评论,既有对作品艺术价值的客观评价,也有他对作品所传达的美学观念的深入解读。他常常能从作品的表象之下,挖掘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引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他的评论风格,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其知性与感性的结合,既有严谨的分析,又不失对艺术感染力的细腻体察。 《美学拾穗集》的另一大特点,是其对“人生美学”的持续关注。朱先生认为,美学并非纯粹的象牙塔里的学问,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探讨如何将审美观念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通过培养美的感觉来提升生活品质,如何通过理解美来化解人生的烦恼。他提倡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一种“闲适”的生命情怀,认为这种状态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更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总体而言,《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是一部融汇了朱光潜先生晚年美学思想的精华著作。它既有面向大众的通俗讲解,也有面向学界的深入探讨;既有对西方美学理论的借鉴,也有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发扬;既关注艺术本身,更关注艺术与人生、与社会的深刻关联。 《谈美书简》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充满智慧的启迪,引导读者走进美学的殿堂,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提升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它是一种对美的普及,一种对心性的修炼,一种对人生态度的引导。 《美学拾穗集》则以其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内容,展现了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是对美学理论的梳理与创新,更是对中国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人生美学”的独特阐释。通过阅读这本著作,读者不仅能够获得系统的美学知识,更能在朱先生的引导下,学会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最终实现一种更加丰盈、更加自觉的人生。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美”的著作,更是关于如何“活出美”的指南。它以其历久弥新的思想光辉,继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到那份宁静与力量,去品味生命,去感受美好。它提醒我们,美,无处不在,只待我们用心去发掘,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要说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那便是它横跨了诸多看似不相干的领域,却总能找到一条内在的清晰脉络。从早期的古典文学批评,到后来的民间艺术观察,乃至对现代思潮的审视,作者的视野之广阔,令人叹为观止。我特别喜欢他那种不拘一格,却又始终坚守人文关怀的笔调。他不会一味地抱残守缺,也不会盲目追逐新潮,而是在历史的河流中,冷静地筛选、批判和吸收。这种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学术态度,在今天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教会我,真正的智慧不是静止的教条,而是一个持续探索、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每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侧重点,仿佛书中的观点也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有了新的解读空间。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散文的美学范本。那些长句的构建、比喻的运用,都显示出一种老派文人特有的从容与韵味。读起来,不像是在啃严肃的学术著作,倒更像是品味一坛陈年的老酒,入口醇厚,回味悠长。尤其在描述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和体验时,作者总能找到最贴切、最富诗意的表达,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万千气象。这种文学性和思想性的完美融合,使得即便是对美学理论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被其文字的魅力所深深吸引。我甚至会刻意放慢阅读速度,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词组搭配,感叹于语言艺术的极致魅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参照系”。在当今信息爆炸、观点碎片化的社会里,我们常常感到迷失方向,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而阅读这套汇集了深厚思考的著作,就如同找到了一座灯塔。它不仅仅提供了“是什么”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启发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是”。它鼓励读者建立起一套独立、审慎的判断体系,而不是人云亦云地接受外界灌输的审美风尚。这种对个体精神独立的推崇,让我在合上书本后,拥有了更坚实的内心力量去面对日常生活的芜杂与喧嚣,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带着更深刻的自我意识去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典雅的气质,光是放在书架上就成了一景。初翻阅时,我最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摸上去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细腻与厚重,让人忍不住想去珍藏。字体排版也做得极为考究,疏密得当,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倦。这版《全集》的整体呈现,显然是倾注了许多心血的,它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对内容本身也产生了更高的期待,仿佛每一次翻页都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尤其是封面那一抹古朴的色调,让人联想到那个充满思辨光芒的年代,感觉自己正捧着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从图书的物理属性来看,它无疑是市面上同类版本中的佼佼者,兼具了阅读的舒适性和收藏的价值感,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只是沉浸在其中一个章节的论述里,那种深入骨髓的思考过程,实在令人回味无穷。它不仅仅是在阐述某种美学理论,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宏大的哲学体系,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作者对于“意境”的探讨,那种用词的精准和意象的丰富,仿佛能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人瞬间领悟到东方审美哲学的精髓。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过去可能只是走马观花的事物,此刻似乎都能捕捉到其内在的韵律和美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获取,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重塑。每一个论断都饱含着深厚的学养和锐利的洞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那位大家深厚的内功。

评分

宝贝收到了,非常喜欢,质量很好,物流给力,非常愉快的一次购物,好评!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美學

评分

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

评分

哲学

评分

美学大师的作品 语言优美 引人入胜

评分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用13封信的形式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青年朋友普遍关心的美与美感、形象思维、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悲剧性与喜剧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评分

朱光潜的这套全基本装帧真好。

评分

很棒挺好滴一直在京东买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