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哲学经典: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人生的智慧+爱与生的烦恼+认识力+观念力(套装全5册)

叔本华哲学经典: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人生的智慧+爱与生的烦恼+认识力+观念力(套装全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叔本华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叔本华
  • 西方哲学
  • 意志与表象
  • 人生智慧
  • 爱情哲学
  • 悲观主义
  • 存在主义
  • 经典著作
  • 德语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ISBN:120501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01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5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叔本华》系列是一套哲学类图书,是德国哲学大家叔本华的著作,由台湾地区的哲学和佛学专家张尚德所翻译的,译本保留了原德文本的精华,又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特色,更适合大众阅读。

单册书籍,请点击进入:


内容简介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著作中的经典,本书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完美展示。可以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研究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必备书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人生的智慧》书中以优雅的文体,优美的笔触阐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讨论的内容涉有“人格是什么”“人能拥有什么”“地位”“世界的痛苦”“人性”,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会思考的人生问题。这些错综复杂的因此众说纷纭的世俗人情话题,经过大师深刻而透彻的讨论,变得简单明晰,话题也几近穷夷矣。本书在如何幸福地生存方面能带给读者深刻的启发,引发共鸣。张尚德翻译的《人生的智慧》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译者参照资料在文前加了一篇长序,详细记述叔本华的生平、作品、思想,使读者可以更深刻、透彻地理解叔本华的思想。译文**限度地以接近普通读者的语言与口吻进行阐释,语言优美、精练,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书中关于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人的一生的思考,是每个人都面临的话题,因此推荐给广大的对人生有所思考的朋友们。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认识力——叔本华选集》以优雅的文体,犀利的笔触阐述了作者对人生、宗教文学艺术等的看法,讨论的内容涉有“论心理”“论宗教”“论生命意志的肯定与否定”等,这些错综复杂的没有定论的哲学问题,经过大师深刻而透彻的讨论,变得简单明晰。另外,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深刻体会“唯意志论”集大成者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叔本华善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人生问题,思考世俗话题,加上他的哲学文章不仅没有哲学味儿,反而带着文学味儿,这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哲学界*好读,*宜读的书。《观念力——叔本华论文集》也不例外,这本书翻译流畅,用文学名著的笔法,但写的是哲学内容,有一般哲学书没有的酣畅,更有一半文学著作没有的深刻,不仅适宜于学术研究,而且对于挖掘思维深度,提高思想境界也非常适宜,帮助从平凡人向思想者转换,非常适合大众阅读。
  《爱与生的苦恼》是叔本华论文集中**分量的作品,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当代欧美的哲学思想。在叔本华对爱情、意志、性格、遗传、生死、厌世等观念的阐述中,人们能清晰地了解到生命问题核心的内容以及对宇宙现象根本的解答。虽然叔本华的观点有些悲观,但我们不能因为悲观,就选择逃避。我们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积极地解决它们。全书围绕“爱”与“生”两方面,阐述人生中的真理与矛盾。叔本华在书中对人生存在的很多现象提出异议,对两性关系也持悲观看法,但他所说的也都存在于现实之中。在当今社会,对于越来越缺少幸福感的人们来说,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指南针,指引读者审视自身,帮助读者从欲望之中解脱出来。

作者简介

  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出生于波兰,曾在格丁根大学、柏林大学就读,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18年出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主要著作有《论处于自然界中的意志》《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等。
  叔本华是世界知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很多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有过很深的影响,尤其是尼采。至今,叔本华的著作仍然是哲学系师生和社会思想者们的必读书目。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观念力——叔本华论文集》精选了叔本华的11篇论文汇集成书,这11篇论文里面,有《生存空虚说》《性爱的形而上学》《论女人》《论天才》《论自杀》等名篇,体现了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精髓。

目录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的生平及哲学 001
译者的话 001
英译者序言 001
卷一 表象世界初论 001
第一层面 002
遵循充足理由原则的表象:经验与科学的对象 002
卷二 意志世界初论 045
第一方面  046
意志的客观化 046
卷三 表象世界再论 107
第二层面 与充足理由原则无关的理念 108
柏拉图的观念:艺术对象 108
卷四 意志世界再论 173
第二方面  174
达到自觉状态时,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 174
叔本华年谱 271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爱与生的苦恼》:
叔本华其人与本书 /001
一 性爱的哲理 /001
生存意志的核心——性欲 /003
恋爱的激情 /005
爱与憎 /007
恋爱结婚与凭媒撮合 /012
恋爱是人生解脱的叛徒 /014
二  漫谈男性性倒错 /019
《性爱的形而上学》补述 /021
三 谈禁欲 /031
禁欲的礼赞 /033
禁欲的进阶 /037
圣者们 /039
基督教的道德观 /040
印度人的道德观 /043
心灵的喜悦境界 /044
圣人的心灵挣扎 /045
痛苦的解脱 /046
四 生命的理念 /049
五 素质与遗传 /061
六 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087
一 /089
二 /092
三 /104
四 /110
五 /114
七 求生意志的肯定 /141
八 谈死亡 /149
叔本华年谱 /195
《认识力 叔本华选集》
叔本华的生平及哲学 001
论存在的空虚 019
一 021
二 021
三 023
四 024
五 024
六 025
论生命意志的肯定与否定 027
一 029
二 030
三 031
四 032
五 033
六 034
七 035
关于宗教的对话 037
论不朽的根本存在 067
一 069
二 070
三 071
四 072
五 072
六 073
七 077
八 079
论本体与现象的对立 085
一 087
二 087
三 088
四 089
五 090
论哲学与智慧 095
一 097
二 097
三 098
四 098
五 099
六 100
七 100
八 101
九 101
一〇 102
一一 102
一二 102
一三 103
一四 104
一五 105
一六 106
一七 106
一八 107
一九 107
二〇 109
二一 109
二二 110
二三 116
二四 116
二五 117
二六 117
论心理 119
一 121
二 122
三 123
四 123
五 124
六 124
七 125
八 125
九 126
一〇 127
一一 127
一二 128
一三 128
一四 128
一五 129
一六 129
一七 130
一八 132
一九 133
二〇 135
二一 135
二二 136
二三 136
二四 137
二五 137
二六 138
二七 139
二八 139
论宗教 141
一 信仰与知识 143
二 启示 144
三 论基督教 145
四 论一神教 155
五 《旧约》和《新约》 156
六 教派 161
七 理性主义 162
八 基督教已经衰亡 166
论作品与写作 169
一 171
二 172
三 173
四 174
五 175
六 176
七 177
八 178
九 182
一〇 183
一一 184
一二 184
一三 186
一四 187
一五 188
一六 188
一七 188
一八 189
杂论 191
一 193
二 200
三 201
四 205
五 208
六 211
七 215
八 218
九 218
一〇 221
一一 222
叔本华年谱 227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观念力 叔本华论文集
叔本华的生平及哲学 /001
论女人 /001
关于思考 /023
读书与书籍 /039
一 /041
二 /041
三 /043
四 /043
五 /044
六 /044
七 /046
八 /047
九 /049
关于噪音 /051
论自杀 /059
观相论 /069
生存空虚说 /083
关于疯狂 /095
性爱的形而上学 /105
论天才 /157
文学的美学 /193
叔本华年谱 /219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人生的智慧》
序 001
第一章 生命的划分 001
第二章 什么是人格 013
第三章 人能拥有什么 045
第四章 地位 057
一 名誉 059
二 骄傲 067
三 官位 070
四 荣誉 071
五 名声 096
第五章 世界的痛苦 115
一 117
二 118
三 118
四 120
五 121
六 122
七 123
八 125
九 129
十 131
第六章 人性 133
叔本华年谱 165

精彩书摘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我们所说的表象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知觉表象和抽象表象之间的差别,抽象表象只有一种,即概念,世上所有动物只有人类才具有抽象概念。人类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的概念活动能力,通常叫理性6。以后,我们会谈到这些抽象概念,但是现在,我们只要讨论“知觉表象”。知觉表象包括整个可见世界或经验总体及其种种可能的条件。我们早已说过,这是康德*重要的发现之一,我们也早已说过,这些条件、这些可见世界的形式,知觉中的绝对普遍要素、所有现象的共同属性、空间和时间,即使离开它们的内容而就其本身去了解,也可以抽象地思考,还可以直接地知觉。同时,这种知觉或直觉,并非产生于经验的幻想,而是完全独立于经验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种性质,就其在先天知觉或直觉方式下被认知时,对一切可能经验都是有效的,就像它本身必须遵循的规则一样。因此,在讨论充足理由原理的论文中,我也讨论过空间和时间的问题,我们感觉空间和时间是纯粹的,没有内容,是一种特殊而独立的观念。康德发现的这种直觉的种种普遍形式的性质,这种普遍形式离开经验而就其本身加以认识的性质,即这种普遍形式可以视为表现数学基础的那些法则的性质,当然非常重要。可是,空间和时间的另一种性质,也应该说明,把经验限制为因果法则和动机法则,并作为判断基本法则的充足理由原理,以一种完全特殊的形式出现。我曾经给这个特殊形式一个名称,即“存在者的基础”,就时间方面来说,是时间片断的连续;就空间方面来说,是空间各部分的位置彼此限定。任何人只要从前面的引论了解到,在充足理由原则下,所有不同形式的内容完全相同,一定会相信认识这些形式中的*简单形式也相当重要,这就让他体验到自己内在的本性。这个原理的*简单形式就是时间。在时间中,只有后一刹那排除前一刹那时,每一刹那才是它的产生者,而它本身也会很快地又被另一刹那所消灭。过去和未来,像梦一样空幻,现在唯一不能分开的,是它们之间的短暂界限。在充足理由原理的所有其他形式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枯燥空洞的东西,也会了解,不但时间只有相对的存在,空间及时间的内容,所有从原因和动机产生的东西,也只有相对的存在,它们都只是通过另一个和本身相似的东西而存在。这个看法古来有之:当赫拉克利特7叹息万物永远流转时,就是在表达这个看法;当柏拉图把客体对象贬为永远变动不居而非永远不变的恒定者时,他也在表达这个看法;当斯宾诺莎提出所谓唯一存在、实体的偶然性质的说法时,还是在表达这个看法。康德把现象和物自体对立。古代印度哲人的智慧告诉我们:“人类眼睛看到的是一个自己无法说存在还是不存在的世界,它是摩耶,是骗人的障幕;它像梦幻,像照在沙上的阳光,让远处的旅人误以为是水,或把草绳误当作蛇。”但是,所有这些话的意义以及它们所表明的,只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服从充足理由原则的表象世界。
  ……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爱与生的苦恼》:
  母子之间的不和,更成了定局。
  1813年,叔本华出版他的处女作《论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深获歌德的欣赏,并告诉他母亲说她的儿子将来必大大出名。但这位母亲却不相信在同一个家庭中会有两个天才,反而以不屑的口吻讥诮他的博士论文。叔本华也不甘示弱地反唇相讥:“等到哪都找不到您的作品时,还有人会去读我的书。”他母亲则说:“也许如此!但到那时候,你的著作仍是摆在书店里的初版。”
  彼此针锋相对,愈吵愈烈,后,他母亲气愤地把他推下楼梯。这是他们母子俩*后的会面,从此,叔本华未曾回到魏玛,虽然他母亲此后又活了二十四年。直到他母亲晚年时,彼此才恢复通信。临别时他尖刻地对他母亲说:“您只会因我而留名后世。”这些话果然都应验了。
  叔本华正式踏上学术研究之途,是从十九岁开始的,这以后,到1813年完成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为止的六年间,都是一连串的学习过程。这位“智慧异常剩余”的哲学家,加上他狂热的求知精神,在此时充分表现出他惊人的学习能力,他的脑子成了知识的大杂烩。1807年7月,他到科塔补习古典语文,在短短的六个月间,便获得教授们的极口赞誉,都预料他“将会成为出色的古典文学学者”。
  然后,他回到魏玛,心无旁骛地埋首书堆将近两年,取得了大学旁听学力,考进格丁根大学,再转到柏林大学。实际上,语文也是他的拿手专业;从他的作品中,再三对古典语文的推崇,我们不难发现他希腊文、拉丁文造诣的高深;他的英语,真可使英国人误以为他是老乡,他曾几度计划翻译康德(德译英)和休谟(英译德)的作品;他的法文,足可胜任翻译官之职。1813年拿破仑的铁蹄踏遍全欧,法军进袭柏林时,叔本华逃难至魏玛,在中途被法军截留,充任翻译官。后来,他又学习西班牙文,并曾翻译格瑞显的作品。
  学术方面,除了他的本行哲学外,他还兼习医学、物理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骨相学、法律、数学、历史、音乐等。从他做学问的态度来看,可知他对这些学科也是“颇有心得”,他听课时有记笔记的习惯,然后再加整理,同时附注自己的批评。他做学问一丝不苟,有他独特的个性和见地,从不人云亦云、盲从附和。
  如果他的见解和教授不相同,就会不客气地指出他们的错误,他的哲学系统就是这样逐渐建立起来的。
  ……
  《认识力叔本华选集》
  在某种范围内,这是一个显然的先天真理,创造了世界现象的意志一定不会因为处于潜在的状态而丧失对现象的支配力。现在我们知道,如果前一种状况构成意志活动的现象,那么后一种状况便构成非意志活动的现象。从本质上看,这与佛家的涅槃相同。生命意志的否定根本不含有消灭实体的意思在内,只表示否定意志活动;以往有意志活动的东西现在不再有意志活动了。这个作为“物自体”的意志,我们只有透过生命意志的活动才能知道它,因此意志不再表现这种活动以后就无法说明或想象它是什么东西或要做什么别的事情,于是对作为意志现象的人类来说,这种生命意志的否定就表示一种从有到无的变化。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观念力叔本华论文集
  一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更加贬低了人的身价。穷人忙于操作,无暇读书也无暇思想,沦为无知,不足为怪。富人则不然,我们常见其中的无知者,恣情纵欲,醉生梦死,类似禽兽。他们本可做极有价值的事情,可惜不能善用财富和闲暇。
  二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
  《经典天天读、哲学经典:人生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成三类,那就是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和自肉体得来的幸福。这种划分除数量外,实际上没有指出什么。据我观察,人的命运中的根本不同点,可以分为三类:
  一、什么是人。从“人格”一词的广泛意义来说,人就是人格;其中包括着健康与精力、美与才性、道德品性、智慧与教育等等。
  二、人有些什么。人有财富和他可能占有的事物。
  三、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他人把你看成什么样子,或更严格一点来说,他人对你的观感如何。这可以从别人对你的意见中看出来,别人对你的意见又是从你的荣誉、名声和身份表现出来的。上面第一类的差异是自然本身赐予人的。正由于是自然本身赐予人的,它对人生快乐与否的影响远超过后面两类对人的影响。后面两类只是人安排的结果。所有具有特权身份或出生在特权世家的人士,即使他是出生在帝王之家,比起那些具有伟大心灵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为王时方为王而已,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早的弟子门采多鲁斯也说,“从我们内心得来的快乐,远超过自外界得来的快乐。”
  ……

叔本华哲学经典: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人生的智慧+爱与生的烦恼+认识力+观念力(套装全5册) 这套包含叔本华五部重要著作的精选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这位深刻而悲观的哲学巨匠思想世界的绝佳机会。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一位在19世纪独树一帜的思想家,以其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犀利洞察和对意志的独特解读,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文学与艺术。这套“叔本华哲学经典”并非简单地罗列其作品,而是精选了五部对其思想体系构成核心的作品,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他的哲学图景。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形而上学的基石 作为叔本华哲学体系的集大成之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他最为宏大也最具原创性的著作。在这部巨著中,叔本华试图回答“世界究竟是什么”这一最根本的哲学问题。他认为,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即“表象”的世界,只是我们认识能力的产物,是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在这表象之下,存在着一个更深层的实在,那就是“意志”。 意志,在叔本华的哲学中,是一种盲目、无休止的冲动和追求,是生命力的驱动源泉,也是一切现象的根本本体。它存在于每一个生命体之中,驱动着它们不断地生存、繁衍、欲望和痛苦。这种普遍存在的意志,不受理性的控制,也不追求任何终极目的,它只是“永恒地运动着,永恒地努力着”。因此,人生便是意志的无尽苦役,充满着欲望的驱动和失落的痛苦。 叔本华深刻地剖析了意志的运作机制,将这种无尽的欲求视为痛苦的根源。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从痛苦滑向厌倦的循环:未满足的欲望带来痛苦,而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又会迅速滑向无聊和空虚。这种悲观的视角,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表达。 更重要的是,叔本华在书中提出了摆脱意志束缚的几种可能性。通过艺术的欣赏,尤其是音乐,我们可以在片刻间超越个人意志的局限,进入一种纯粹的、无欲的沉思状态。而最高层次的解脱,则在于通过禁欲主义来熄灭个人意志的火苗,从而达到一种涅槃般的寂静。这种对艺术和禁欲的推崇,为后来的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灵感。 《人生的智慧》:实践的悲观主义 如果说《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那么《人生的智慧》则是在其形而上学框架下的实践指南。这本书以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为那些饱受人生痛苦折磨的个体提供了关于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苦难的世界中生活的建议。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并没有回避人生固有的不幸和痛苦,而是直面它们。他开篇就点明,人生是痛苦的,但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减轻痛苦,增加幸福感。他将“幸福”理解为“痛苦的暂时中止”,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减少痛苦的“技巧”。 他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自身,而非外在的财富、地位或他人的评价。他鼓励读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随波逐流,警惕虚荣心的陷阱。他深刻地指出,我们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往往是我们最珍视的东西,因此,明智的人会选择更为审慎的生活方式。 在人际关系方面,叔本华也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建议。他告诫人们要谨慎交友,理解人性中固有的自私和冷漠。他认为,宁愿独处也不要与不合拍的人为伍,因为孤独是一种解脱,而糟糕的陪伴则是一种煎熬。他强调了“自我”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身的品质和能力。 《人生的智慧》的价值在于,它在承认人生悲剧性的同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它并非鼓吹消极避世,而是引导读者认识到人生的局限,并以一种更为理性、更为超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这本书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用冷静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真相,并指明了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 《爱与生的烦恼》:生命冲动的解读 《爱与生的烦恼》是叔本华在对生命本质进行深刻反思后,对人类最普遍、最强烈的情感之一——爱情,以及与之相关的生命延续冲动进行的一次深刻的哲学解析。这本书与其说是在探讨浪漫爱情的甜蜜,不如说是在揭示驱动人类繁衍的生物性本能和其背后隐藏的生存斗争。 叔本华认为,爱情,尤其是男女之间的情爱,并非如人们所浪漫化的那般纯粹和崇高。他将其视为“自然的欺骗”,是一种强大的生物性冲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物种的延续,而不是为了个体的幸福。这种冲动通过激发欲望和吸引力,驱使男女结合,繁衍后代。 他深刻地洞察到,在爱情关系中,个体往往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所驱使,这种力量并非源于理性选择,而是来自生命意志本身的运作。这种驱使使人们忽略了对方的缺点,将对方理想化,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和依赖感。然而,一旦婚姻或者长期的关系确立,这种最初的激情就会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琐碎和现实的磨砺,从而导致“生的烦恼”。 叔本华以一种近乎生物学家的冷静,解剖了爱情的本质,揭示了其背后的生存驱动力。他认为,男女双方在爱情中的“选择”并非基于真正的个人好恶,而是“自然”在暗中操控,以确保基因的优化和物种的繁衍。这种视角无疑颠覆了传统的浪漫主义对爱情的理解,为理解人类的情感和行为提供了全新的维度。 书中对“生”的烦恼的探讨,与他对人生整体的悲观论调一脉相承。生命的延续本身就伴随着无数的挣扎、痛苦和不确定性。从出生到死亡,个体都在为生存而努力,为欲望而奔波,为各种不如意而烦恼。爱与生,作为生命中最核心的驱动力,却也正是个体最深切的烦恼之源。 《认识力》与《观念力》:认识论的探索 《认识力》与《观念力》这两本书,虽然在某些版本中可能以不同的名称出现,或者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某些篇章有所重叠,但它们共同代表了叔本华在认识论和心智哲学方面的探索。这些著作深入探讨了人类如何认识世界,以及思维和观念的本质。 在《认识力》中,叔本华可能侧重于分析人类感官和理性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他会探讨知觉的形成过程,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概念和判断来组织和理解经验。他可能会对经验主义和唯理论的观点进行评论,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认识论模型。 而《观念力》则可能更进一步,探讨“观念”本身的存在和运作方式。在叔本华的哲学中,一切现象都是“表象”,而表象的产生离不开“观念”作为媒介。他会分析观念的生成机制,以及观念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他可能还会探讨,是否存在一种超越个体意识的、普遍的观念领域,或者我们所理解的“观念”是否就是“意志”在认识层面的体现。 这两部著作,通过对认识过程和观念本质的深入剖析,进一步夯实了叔本华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它们展示了叔本华如何将形而上学的“意志”概念,与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哲学思想体系。 套装价值:系统性与深刻性 这套“叔本华哲学经典”的独特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将这五部著作汇集一处,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叔本华思想的逻辑脉络和发展轨迹。《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提供了宏观的形而上学框架,而《人生的智慧》则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爱与生的烦恼》则聚焦于生命中最核心的驱动力,而《认识力》和《观念力》则深入到认识论的根基。 通过阅读这套精选集,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叔本华对人生悲剧性的深刻洞察,更能理解他如何从“意志”这一根本本体出发,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并为如何应对人生的苦难提供了独到的思考。这套书不仅是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作,也是任何对人生、对存在、对人类命运有着深刻疑问的人们的宝贵启迪。它鼓励我们以一种更为清醒、更为超然的态度去审视生活,并在认清现实的残酷之后,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一提,虽然内容本身已经足够厚重,但印刷质量和字体选择都非常用心,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性。我个人认为,它最宝贵的地方在于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反思工具”。它不是那种鼓励你积极向上、去征服世界的“成功学”读物,恰恰相反,它引导你向内看,去审视那个永不满足、永无休止的“意志”本身。在阅读关于“认识力”的探讨时,我仿佛站在了世界的边缘,用一种极其冷静的、几乎是机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由我所建构的“表象世界”。这种抽离感非常奇妙,它有效地稀释了日常琐事带来的情绪波动。如果你是一个容易被外界评价所左右、时常感到焦虑和迷茫的人,我强烈建议你尝试这套书。它不会给你具体的答案,但它会提供一个更坚实的哲学地基,让你在人生的风暴中,至少知道脚下站立的是什么。它要求你思考,并且用一种近乎残忍的诚实来面对自己的思考结果,这是一场艰苦但绝对值得的智力修行。

评分

这套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彻底重塑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哲学有一些了解,但直到翻开这几本书,才发现之前那些认知都是多么的肤浅。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他不仅能将那些抽象的概念阐释得清晰易懂,还能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复杂的思想结构娓娓道来。比如,在探讨“意志”的部分,那种对生命本质近乎残酷的洞察力,让人在阅读时忍不住要停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气。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那些原始的冲动和盲目的驱动力,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那些所谓的“理性”和“目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读到精彩之处,我常常会合上书本,凝视窗外,思考着自己过往的种种选择,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剥去了所有虚伪的外衣,直面了事物最冷峻的真相。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边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把手术刀,在你自认为坚固的内心世界里动了一场精细的手术,虽然过程略感疼痛,但术后的视野绝对是清明开阔了许多。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妥协的精神,他从不为了迎合大众的期望而稀释自己的观点,这在当今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

评分

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说实话,有些犹豫,因为叔本华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沉重的气息,担心内容过于晦涩难懂,会读起来十分压抑。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出乎我的意料。这套书的编排非常巧妙,不同主题的探讨穿插进行,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哲学论述变得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特别是其中关于“表象”与“实在”的讨论,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得像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你不得不跟随他的脚步,层层深入,直到抵达那个令人既感到震撼又感到释然的核心。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消化关于“美学”和“艺术”的章节,那里的文字充满了洞察力,将艺术欣赏提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层面,不再是简单的“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上升到了个体灵魂对宇宙痛苦的暂时超脱。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在于,它教会我如何“后退一步”看待生活中的得失。当周遭的人都在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时,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视角,让我明白这些烦恼不过是“意志”的短暂波动,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它不是教你如何获得快乐,而是教你如何理解痛苦,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是抱着挑战的心态来对待这套书的,因为听说叔本华的文风比较晦涩,充满了德式哲学的思辨性。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他的文字是有魔力的。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更像是与一位睿智而又略带嘲讽的智者进行深度对话。尤其是在涉及“人生智慧”的部分,作者展示了他作为一位生活观察家的敏锐洞察力。他没有给我们提供廉价的安慰剂,而是直接指出了人际交往中的那些功利性、虚伪性和互相利用的本质。这种“直言不讳”反而带来了一种奇特的解脱感——既然人性本如此,我又何必强求?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揭示,反而让我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少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了一份清醒的理解。我常常会翻到那些关于“痛苦的必然性”的段落,然后合上书本,感到一股强大的平静感。这是一种接受宿命后的洒脱,是看透生活底色后的坦然,它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有尊严地承受生命必然带来的重负。

评分

对于长期关注西方思想史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简直是一部无可替代的珍藏版。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对单一理论的阐述,更是将叔本华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形而上学的基石到对伦理、美学、历史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一个非常完整和系统的梳理。我特别留意了不同分册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封闭而自洽的哲学宇宙。例如,关于“爱”的探讨,如果脱离了他对“物种意志”的理解,就无法真正领会其背后的悲剧性本质。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如说是一场主动的思维探险。作者的笔触冷峻而精准,不带任何煽情色彩,却能激发出读者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共鸣。这种对“生存意志”不懈的解剖,让我深刻反思了现代社会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不过是意志的奴隶,而这本书,提供了一把钥匙,让我们有机会暂时挣脱这枷锁,看清周遭世界的本质。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悲观主义哲学家的读者,这套书是绝对绕不开的里程碑。

评分

书有些皱,有点脏。别的还行

评分

你他妈这是飞来的吧。前天订的书都没到,你这昨天定的今天就到了。

评分

很是喜欢叔本华的书

评分

还可以吧,就是感觉不值这价钱。

评分

不知道台译版的怎么样,看哲学的书,翻译者的水平决定书的质量

评分

寻找活下去的勇气

评分

挺好的,很有味道的一套书。

评分

送货及时服务周到继续保持

评分

正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