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斗数玄空系列:周易象数例解》为玄学术数名家王亭之在《周易》象数研究方面的晚年总结之作,是《周易》象数之学的入门书籍,适合易学、术数方面的专家读者和对易学有基础认识的一般读者阅读。此书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作者精于易学象数系统,故本书重点在将《周易》的象数系统以易例的方式普及给读者。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易理、占筮等相关内容。
内容简介
易学分“汉易”与“宋易”二种,《斗数玄空系列:周易象数例解》讲述汉易,汉易以象数为主,汉代易师都有自己的体例。宋人治易则不同,他们不需体例,一卦一爻,人人可以作文。现在谈易,多是宋易经。作者研究汉易三四十年,这本书系统总结了汉儒易例。本书为《周易》象数之学的入门书籍,适合易学、术数方面的专家读者和对易学有基础认识的一般读者阅读。此书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作者精于易学象数系统,故本书重点在将《周易》的象数系统以易例的方式普及给读者。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易理、占筮等相关内容。
《斗数玄空系列:周易象数例解》作者早年随王子畏教授学《易》,后得中州学派秘传,是玄学术数名家。本书是作者在《周易》象数研究方面的晚年总结之作,也是作者197年后出版的谈《易》的著作。作者认为只玄谈而不务实去研究易象,那么《周易》传下来的便只是一堆文字。因此将自己学《易》的心得作一总结,希望读者对《易》的象数生发兴趣。
作者简介
王亭之,国际著名佛学家谈锡永的笔名,取“妄听之”之意。1935年生于广州,自幼秉承家学,有甚深国学基础,童年时即习《周易》与术数,有深厚的汉易根底。
六十年代入汉易大师王震(子畏)先生之门,研究“郑氏易”与“虞氏易”,于七十年代发表文章,已受重视。其后机缘巧合,又得中州学派的玄空风水与紫微斗数传承,闭门研究十年,然后才将这两门术数公开,其所著诸书,深受重视。但从不以此为业,只专心佛学研究。近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创立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应聘为客座教授主讲佛学。近因年事已老,故决心将对《周易》与术数的一己心得,著书传世。
生平著作,有佛学译著六十余种,论文多篇;《周易》与术数的著作十余种。
目录
自序
前言
上篇 基本象数
图书与卦
一、洛书与先天卦
二、河图与后天卦
三、源太极成立八卦
儒家易例
一、〈说卦传〉例
甲、三才·三极
乙、乾坤六子
丙、卦德
丁、卦象
1. 〈说卦传〉卦象
2. “荀九家易”逸象
3. 孟氏逸象
4. 《易林》逸象
二、〈序卦传〉例
甲、正对
乙、反对
三、〈杂卦传〉例
四、〈系辞传〉例
甲、卦例
1. 乾坤阴阳
(1)阳吉阴凶
(2)阳为君子,阴为小人
2. 卦德
(1)八卦卦德
(2)乾易坤简
(3)卦有大小
3. 卦变
(1)之卦
(2)升降
(3)旁通
(4)消息
(5)互卦
4. 六言例卦
乙、爻例
1. 变化
2. 变动
3. 变通
丙、辞例
乾坤、阴阳、刚柔、大小、君子小人、男女、贵贱、尊卑、本末、
动静、比应、乘承、日月、昼夜、寒暑、往来、吉凶、悔吝、无咎、
得失、安危、存亡、治乱
丁、时义
五、〈文言传〉例
甲、爻例
1. 乾坤会合
2. 天地交
3. 四时
4. 朝夕
5. 鬼神
6. 纳甲
7. 阳伏阴中
乙、辞例
元、亨、利、贞、利贞、贞吉贞凶、吉凶、重刚、中·正中、上下
六、彖象辞传例
甲、卦例
1. 卦象
2. 卦别
(1)阳卦、阴卦
(2)上卦、下卦
(3)内卦、外卦
(4)贞卦、悔卦
(5)来卦、往卦
(6)之卦
(7)消卦、息卦
(8)互卦
乙、爻例
1. 爻位
(1)六爻位例
(2)得位失位
(3)爻德
(4)中·中正
2. 比应
3. 乘承
4. 往来
5. 反对
6. 天地交
7. 卦主
(1)六子卦主
(2)余卦卦主
8. 用九·用六
丙、辞例辨别
1. 元
2. 亨
3. 利
4. 贞
5. 利贞
6. 贞吉、贞凶
7. 贞厉、贞吝
8. 元吉
9. 吉·凶
10. 悔吝
11. 无咎
12. 眚
13. 疾
下篇 象数易例
象数易传承
一、由儒家易传承说起
二、西汉象数易传承
三、东汉象数易传承
西汉象数易例
一、孟喜易例
甲、卦气
乙、四正卦
丙、十二月卦
丁、月卦配候
戊、六日七分
己、六十卦配候
二、焦延寿易例
甲、占筮例
乙、值日例
丙、筮辞例
三、京房易例
甲、八宫篇
1. 八宫
2. 世应
3. 值月
4. 飞伏
乙、卦气篇
1. 四监司·分至·二十四气
2. 十二辟卦
3. 六日七分
丙、甲子篇
1. 十母
2. 十二子
3. 二十八宿
4. 律吕
5. 纳甲
6. 爻辰六属附
丁、五行阴阳篇
1. 五行
2. 阴阳五行
(1)纯用干支
(2)五行五合
(3)五行六合
(4)五行三合
(5)地支藏人元五行
(6)六冲
(7)六害
(8)三刑
(9)五行生克
(10)五行休旺
(11)天干生旺死绝
(12)纳音五行
(13)八卦五行
(14)五行五星
戊、杂篇
1. 月建积算
2. 六亲
3. 六神
4. 互体
东汉象数易例
一、郑玄爻辰例
甲、爻辰相生
乙、爻辰值月
丙、爻体
丁、相冲
戊、相合
己、爻序
庚、爻气
辛、值宿
壬、生肖
二、荀爽易例
甲、升降
乙、卦变
三、虞翻易例
甲、卦的形态
1. 旁通
2. 反对
3. 交卦
乙、卦的结构
1. 互卦
(1)以三爻互三画卦
(2)以四爻互六画卦
(3)以五爻互六画卦
2. 半象
丙、卦的变动
1. 乾坤所生卦
2. 六子所生卦
3. 消息所生卦
4. 卦变与纳甲
5. 纳甲所生卦
丁、总说卦变
戊、爻变例
1. 变化例
(1)以乾变坤
(2)以阴消阳
(3)阳陷阴中
(4)复阳发出
(5)弒君弒父
(6)变化得宜
2. 变动例
(1)失位变正
(2)得位中正
(3)变动得宜
(4)之应历险
(5)震巽夫妇
(6)上位决灭
(7)成既济定
后论
征引书目
附录Ⅰ:郑氏爻辰引例
上篇
一、相生
二、爻体
三、候月
四、相冲
五、相合
六、爻序
七、爻气
八、值宿
下篇
附录Ⅱ:周易变占法引论
一、赘说
二、《启蒙》之变占法
三、宜变之爻
四、河洛与天地数
五、《火珠林》之世爻
六、“之八”与“皆八”
七、变占法例
前言/序言
自 序
读《周易》须明象数。数通于象,《周易》的卦、爻辞即依象而成立,〈系辞传〉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这已经说得很白,唯近代却有学人不信,硬说卦、爻辞与象无关,那便是“疑古”之弊,想学《周易》的人,实在不必依从这一偏之见。
所以读《易》须先明象数,再由象数来理解卦、爻辞的依据。这是最平实的读《易》方法。若想走快捷方式,依着今人的解释去读卦、爻辞,于是辞与象脱离,学者所能得到的便只是一段一段支离破碎的概念,无法理解全卦的主题。
〈杂卦传〉其实对卦的主题已有简括的说明,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意,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若将卦象跟这说法联系起来,那就非常生动。乾六爻都是阳爻,是故说为“刚”;坤六爻都是阴爻,所以说为“柔”。用这概念来理解乾坤二卦的爻辞,便知道阳进、阴退的中和之道。阳进而不宜亢,阴退而不宜穷。否则便“亢龙有悔”,或者“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这几年笔者在北京以及江南一带小住,对“蒙杂而著”便有点感受。所谓“蒙杂而著”可以比喻为四方八面的人到大城市定居(“著”即是定居的意思,世居者即名为“土著”),因此蒙六四说“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一个外来人想求定居,却脱离现实,当然“吝”。比较六五,说“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能顺,即是对现实适应,是故为“吉”。
上来的说法实由爻象而来,蒙六四爻象是一阴更处于两阴之中,与阳远隔;六五的爻象是跟上九阳爻相比,而且与九二阳爻相应,由是便各有不同的爻辞。
举此一例,便知道读《易》明象的重要。
不但如此,“明象”还可以帮助我们对卦、爻辞得一确解。
《周易》中的“贞”,李镜池先生开始释之为“占”,那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事。时至今日,人人从之。可是,虞翻却不然,凡是“利有攸往,贞吉”或“利贞”,他都解释为爻由内卦往外卦得利,如“二五之正”之例。这样,他分明是同意《子夏易传》之所说:“贞者,正也。”以及〈系辞传〉之所说:“贞固足以干事。”由内往外,立定宗旨而“干事”便正是虞氏易例的命意。因此,“贞”未必处处可解释为“占”。
举此一例,便知道依靠易例来认识卦象、爻象的重要。
《易》象数之学实由儒家开始。在先秦,《易》落在占筮家之手,因此便由阴阳五行连系卦象、爻象而作占筮,这时《周易》没有一个中心思想。儒家吸收了占筮家的象数,用儒家的“中和”、“中正”思想来加以整理,由是便有了“儒家易象数”,在“十翼”中,便成立了许多象数易例,所谓“易例”,有如代数的公式、几何的原理,它是说《周易》象与辞的基本法则,依此法则,即可说明象与辞的关系。
所以〈系辞传〉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啧,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由见物象而成卦象爻象,再由象的变动来成立卦辞爻辞,用来占断卦爻之动宜与不宜,同时用之以行于国事(行其典礼),可见儒家对象数的重视。
儒家易既成立了象数,由是即与占筮家及阴阳家分庭抗礼。但此中亦有亲疏之别:儒家易与占筮家亲,与阴阳家疏,所以将占筮看成是圣人之道,但对阴阳灾异的占候却不一提。不料到了汉宣帝时,本来是儒家易学者的孟喜,却接受了阴阳家的学说,因而成立“卦气”,由是即成立了一个可以用来占阴阳灾异的易例系统,,西汉的象数易即由此兴起。现在阴阳家的一些占候,便只见于八种《易纬》。
象数易自孟喜而后,以焦延寿及京房两家最为重要。焦延寿唯有《易林》一书传世,以六日七分法值日,一卦演六十四变,六十四卦总为四千九十六题,各系以占断韵语。由表面看,不见其有易例,但如果仔细研究,便可以发现其中实有易例。近人尚秉和先生一生专研《易林》,便发现了许多“焦氏逸象”,同时发现焦延寿一个重要的易例,“覆象”(正反象),如困( ),便有一个正、一个反的兑卦,所以可称为“正反兑”,所有覆象在《周易》中都有特殊的意思。覆兑为口、为言,正反兑即是“争言”,是故困卦辞说为“有言不信”。
由《易林》可知,焦氏易例目的在于占筮,及至京房则成立易例用以占阴阳灾变,在现今还传世的《京氏易传》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全盘接受孟喜的所有卦气易例,而且还加以扩大,扩大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真可以说是贯通三才。然而京房并未着意于用他的易例来注经,《京氏易传》可以说是于《周易》之外成立了另一个说《易》的系统,由是儒家、占筮家、阴阳家的《易》便给京房统一了起来。他成立的“积算”,给“爻变”建立了由渐变到突变的依据,成为京氏易例的中心思想。所以在本书中对此亦特别介绍。
如上西汉三家的象数易都未以注经为主旨,到了东汉,出了一位大儒马融,他设绛帐授徒,门下弟子千余人,后世“设帐授徒”一语即由他而来。他重新弘扬儒家易,同时引入了一些象数家的易例,由是儒家易便得以复兴。只可惜他说《易》的书都已亡佚,今日唯留下一些零碎的数据,因此无法将他的易学整理,总结出特殊的易例。
不过马融却有一位出色的门人郑玄。郑玄亦为大儒,他以“爻辰”为主体,吸收了西汉以来的象数易,结合先秦以来的儒家易,创立了一个以爻辰为主的象数注经系统,由是开展了一些易例。他不但用这些易例来注《周易》,同时还用之于注疏《诗》、《礼》以至《易纬》。他注《易》的书虽已亡佚,但由他的各种注疏中还可以成立易例,由是可说郑氏易未全佚,他比他的老师马融幸运多了。
荀爽承继马融,治学以注经为主,可以跟郑玄分庭抗礼。他的易例重点在于“卦变”及爻变(升降),这便影响了后来的虞翻。
虞翻堂庑广大,既承继儒家易的象数,亦全部吸收了孟喜以来象数易家的易例,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系统。整个系统,其实只以卦变、爻变为主题,复杂之处仅在于为卦、爻的变化与变动成立了许多法则。若不理解他成立易例的主旨,对他的易例便会横加指责,认为是随意牵合,但若能理解,便知道他的易例虽看似芜杂,其实却有系统,并非任意运用。
本书所说的象数易例,即是以上六家,因为七大家中马融的易例无法成立。于说六家时,亦各各为之建立主脉,如孟喜的卦气;焦延寿的值日候卦;京房的八宫、飞伏、积算;郑玄的爻辰;荀爽的卦变、升降;虞翻的卦变、爻变。主脉既然建立,其余的易例无论怎样复杂,亦只是附从于主脉的枝节。主从分明,便易理解。这亦是笔者学习象数易时所遵从的路向。
笔者学《易》于童年,先父绍如公口授,那时笔者亦只能记诵。绍如公于晚饭后常跟三五朋友闲谈,笔者敬陪末座恭听,对于《周易》的零碎知识便是这样学回来。后来上中学,蒙陈复蔚老师指点,才晓得系统地读各家的《易》,对象数易的兴趣即由此而来。
浑浑噩噩地过了十余年,似乎对《周易》懂得不少,但实在只是诸家的皮毛。及至二十八岁时识新亚书院王道教授,由他推荐始识王子畏(震)先生,先生肯收笔者入门墙,然后才知道看卦象爻象不能呆板地看——光看那已成之象,还应该知道它由何象变来,将来还有什么变动趋势。同时还知道,变动不同于变化,动一定动,化则不需要动,那即是变有动静,因此对虞氏易的了解便比前时要深。
在子畏师的鼓励下,大概由三十岁开始写了一些谈《易》的文章,先在台湾发表,后来得铃木由次郎教授的赏识,文章才在日本发表。台北师范大学李遐敷教授读到那些文章,来函邀请笔者主持一个讲座,讲虞氏易,子畏师鼓励应约,那是笔者生平第一次登上讲席,面对着许多年纪比自己大、学术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讲学。从此便跟遐敷兄结兄弟盟,从他那里,又得到一点探索孟喜易例的门径。学孟氏易一定要跟《易纬》八种同时合看,比较他们的异同。
就在各位师友的指导下,笔者终于走过象数易的难关,可以在这领域中自在。那时候,笔者已年近四十。在此几年前,文章已搁笔不写,因为笔者已将心神放在汉藏佛学。
四十以后,连有关《周易》的书也只略为翻阅,因为那时正学如来藏思想的见修。这样便又过了三十多年。
现在提起劲来写这本关于象数易例的书,只是将自己的学《易》作一总结,希望能将一些浅薄的心得跟读者分享。若能因此而令到他们对《易》的象数生兴趣,从而掌握了象数这把开启《周易》门户的钥匙,那便是笔者的心愿了。
请相信笔者的诚意
斗数玄空系列:周易象数例解 内容简介 《斗数玄空系列:周易象数例解》一书,旨在拨开紫微斗数与玄空风水学习中常见的迷雾,以周易象数之精微理论为基石,辅以大量详实生动的实例,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门古老而深奥的命理与堪舆学说。本书内容涵盖了紫微斗数与玄空风水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周易象数的视角进行解读,力求呈现一种更为立体、精炼且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学习路径。 一、 紫微斗数:象数之法的洞察 在紫微斗数部分,本书跳脱了坊间流行的、侧重于星曜组合的机械式解读,而是将周易的象数理论贯穿其中。我们认为,紫微斗数的每一颗星曜、每一个宫位,都蕴含着特定的象数意涵,它们并非孤立的符号,而是承载着天地运行的法则与人生命运的规律。 星曜象数解读: 本书将详细剖析紫微斗数中十二主星、辅星及四化星的象数本质。例如,紫微星并非仅仅代表帝王,其象数更指向“中心”、“主导”与“统御”,在不同宫位与四化作用下,其所呈现的“象”与“数”变化万千,影响着个体的核心特质、事业方向乃至人生境遇。天同星的“和谐”、“享受”与“情感”,其象数之根源可溯至易经的“兑”卦,象征着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内心的满足。破军星的“破坏”、“开创”与“变化”,其象数则与“离”卦的“光明”、“革新”以及“震”卦的“变动”、“冲动”相互呼应,揭示了其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本书将通过列举大量命盘实例,说明如何从象数的角度理解星曜的吉凶祸福,避免断章取义或过度解读。 宫位象数关联: 十二宫位在紫微斗数中,不仅是人生不同面向的划分,更是象数能量汇聚的场域。命宫的象数,代表个体的先天特质与生命主轴;财帛宫的象数,则揭示了物质财富的获取、运用与流动规律,其象数与“巽”卦(象征财富、流动)的关联,以及与其他宫位的互动,构成了财运的动态链条。事业宫的象数,与“乾”卦(象征事业、担当)及“坎”卦(象征困境、谋划)的关联,能够解释事业发展的阻力与机遇。本书将深入解析各宫位的象数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如何通过“数”的传递与“象”的转化,影响人生的不同层面。 四化之象数妙用: 化禄、化权、化科、化忌四化,是紫微斗数中最为动态的能量转化机制。本书将从周易象数的角度,赋予四化更为精炼的解释。化禄,并非单纯的“有”,而是“充实”、“繁荣”之象,其数理的增益效果;化权,代表“掌控”、“权威”之象,其数理的强化与主导作用;化科,象征“名声”、“智慧”之象,其数理的显化与提升;化忌,则表示“阻碍”、“消耗”之象,其数理的损耗与困扰。本书将通过大量实例,演示四化星曜在不同宫位、与不同主辅星产生的象数效应,从而揭示其对命局的细微而深刻的影响。 命盘整体象数结构: 紫微斗数命盘,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象数能量场。本书强调,不应孤立地看待每一颗星曜,而应从整体的象数结构去把握。例如,一个命盘中,若“乾”卦(事业)的象数能量强盛,而“巽”卦(财富)的象数能量衰弱,则预示着其人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在财富积累上则需付出更多努力。通过象数的视角,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命盘的整体格局,洞察其潜在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做出更符合个人命运轨迹的规划。 二、 玄空风水:象数理的精微推演 玄空风水,作为堪舆学中的集大成者,其核心在于“理气”。本书将以周易象数作为理解玄空风水“理”的钥匙,揭示其背后的数理逻辑与象意变化。 “三元九运”与“紫白飞星”的象数意涵: 本书将深入解析“三元九运”中的每一运,其所代表的特定象数含义。例如,九紫离火运,其象数与“离”卦(光明、文明、互联网)紧密相连,预示着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而即将到来的八白艮土运,其象数与“艮”卦(稳定、发展、房地产)的关联,则指明了其所代表的时代主题。紫白飞星的运行,并非单纯的数字轨迹,而是象数能量在空间中的流动与转化。九宫格中的每一颗飞星,都承载着特定的象数能量,当飞星组合在某一宫位时,即构成特定的“象”,而这种“象”的吉凶,则取决于其所处的“数”(即“运”)与“理”(即峦头)。 “峦头”与“理气”的象数结合: 玄空风水强调“峦头”(形峦)与“理气”(理气)的有机结合。本书将论述,峦头并非独立的物质存在,而是象数能量的显化。“山”的“形”,其高低、走势、形态,都蕴含着象数的信息,例如,蜿蜒曲折的山脉,其象数与“艮”卦(山)的“止”与“藏”相关联,而险峻挺拔的山峰,则可能与“乾”卦(天)的“健”与“动”相关联。水流的“形”,其曲直、深浅,也与“坎”卦(水)及“巽”卦(风、流动)的象数息息相关。本书将通过大量图例,展示如何从象数的角度解读峦头的吉凶,并将其与理气的飞星组合进行精确匹配,从而做出最为精准的风水判断。 “九宫八卦”与“二十四山”的象数推演: 本书将深入讲解“九宫八卦”的象数排列及其在风水中的应用。每一个卦象,都代表一种特定的能量状态与意象。二十四山,作为方位与时空交汇的坐标,其象数含义更是精微。例如,坐北朝南的“壬山丙向”,其象数与“坎”卦(北方)与“离”卦(南方)的能量互动有关,而“甲山庚向”,则与“乾”卦(西北)与“震”卦(东方)的象数能量相关联。本书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二十四山的象数原理,分析建筑的坐向、门、窗、床、灶等重要元素的朝向吉凶,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解与调整。 “阴阳”与“五行”的象数辩证: 周易的核心在于阴阳的辩证统一,而五行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水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本书将从象数的角度,深入解析阴阳五行在风水中的具体体现。例如,阳宅的“气口”(门),其纳气的方式与强弱,与阴阳之气是否流通有关;床的摆放,其“阴”(睡卧)与“阳”(活动空间)的平衡,至关重要。五行的相生相克,并非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象数能量的动态转化过程。水(坎)、火(离)、木(震/巽)、金(兑)、土(艮)的五种基本象数,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构成了风水的吉凶祸福。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如何通过五行的象数调和,达到阴阳平衡,化解煞气,催旺财运,提升健康。 三、 象数例解:学以致用的关键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例解”部分。理论的阐述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本书将精心选取大量不同类型、不同情境下的命盘与风水案例,通过周易象数的视角进行深入剖析。 命盘实例: 从出身背景、学业、事业、婚姻、健康、财富等各个方面,挑选典型的命盘进行分析。例如,某人命宫有紫微、天府,但财帛宫化忌,如何从象数的角度解读其“坐拥财富而难守”的特性?某人生年四化飞入夫妻宫,如何从象数的角度理解其感情的“纠葛”或“升华”?本书将不仅仅给出结论,更重要的是展示推理过程,让读者理解“为什么”,从而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 风水实例: 从住宅、商铺、办公场所等不同类型的风水案例入手,涵盖入户门、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具体空间。例如,某处住宅大门正对走廊,其象数组合为何不利?某公司办公室的财位,如何通过摆放合适的五行象数物品来催旺?本书将结合实地考察的图片或平面图,细致讲解象数在风水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象数理论的融会贯通: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将紫微斗数与玄空风水的象数理论进行融会贯通的展示。例如,某些命盘中的不利象数组合,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家居风水来化解?某些风水上的不利形峦,是否在命盘中有所体现?通过将命理与风水相互印证,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精准的判断,并采取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斗数玄空系列:周易象数例解》,是一本集理论阐释、象数解读、实例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读物。它不仅为紫微斗数与玄空风水的初学者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径,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打开了新的思维维度。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摆脱对命理与风水的迷信,而是以一种更为理性、科学、充满智慧的视角,去理解人生的起伏与环境的能量,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本书相信,掌握了象数之法,便能洞察天机,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