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佛像的历史(图文版)》时,梁思成身处战乱之中,出于一个古建专家的天性和敏感,他深知战火无情,会使我国大量珍贵的泥塑、木质文物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他和林徽因及几位助手一起踏上了考察古建之路,他们要赶在日军之前把珍贵的佛像、古寺、庙宇测量及拍摄下来。万一这些古建在敌人的炮火中无法幸免,至少还能留下它们的影像。
书中的照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梁思成当时所拍摄,有很多照片也是这些珍贵的文物最后的影像,图中所摄的文物古建在日后有些毁于战火,有些毁于拆除,有些已经遭到不可修复的毁坏,也有些至今还存在。
梁思成为人所知是因为他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雕塑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十分热爱雕塑,尤其是中国的佛像。因为中国最好最有价值的雕塑作品大多数都是佛像,所以说佛像的历史也就是中国雕塑的历史。
《佛像的历史(图文版)》按年代编写,从南北朝至明代。用比较详细的笔墨介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这几个大型的石窟。
贯穿全文的是梁思成对每个朝代的佛像雕塑的理解和介绍,关于佛像的历史、文化、技法、来源、流派、风格、特色有着独到而又全面的介绍。这是一本知识性非常强的读物。
《佛像的历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佛像和古代建筑的书。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先生虽然是一位建筑大师,但他一生热爱雕塑。
此书按年代编写,从南北朝至明朝,贯穿全文的是梁思成先生对每个朝代的佛像雕塑的理解和介绍,关于佛像的技法、来源、流派、风格及特色都有比较全面的梳理,尤其详细地介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这几个大的石窟。梁先生的文笔极美,阅读起来,非常享受。
写作此书时,梁思成先生身处战乱之中,出于一位古建研究专家的天性,他深知战火无情,会使我国大量珍贵的泥塑、木质文物受到毁灭,所以他和妻子林徽因以及几位研究人员踏上了考察之路,赶在日军的前面去把一些古建拍摄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有可能这是这些古建留在人世最后的影像。书中的绝大部分的照片都是梁先生当时所摄,保存到今日十分珍贵,更让人惋惜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古建确已经毁坏在炮火中,不复存在了,我们也只能透过梁思成的镜头和文字来领略它们的美了。
前言
中国早期的雕塑
佛像的由来
南北朝
南朝
北朝
元魏——云冈石窟
北魏——龙门石窟
北齐、北周
北齐——天龙山石窟
北周造像
隋
唐
龙门石窟
各地雕塑造像
唐代雕塑的兴衰
宋、辽、金
各地雕塑造像
元、明
各地雕塑造像
梁思成的生平
雕塑,像建筑一样,在中国也未获得应有的承认,我们知道大画家的名字,但雕塑家都默默无闻。
最早的雕塑是在安阳商朝的墓葬中发现的。猫头鹰、老虎和乌龟是常见的雕刻母题(motif),也偶有人的形象,那些大理石作品都是圆雕,有些就是建筑部件。表面装饰同那个时代的青铜器的纹样相同。石雕和青铜器在装饰纹样、基本形体和气质方面是一致的。出土的铜面具有的是饕餮① ,有的是人形。它们都铸造得很好。
公元前500年前后,青铜器开始以人和动物形体的圆雕做装饰题材。初时人像是正面跪姿,严格按照“正面律”制作。不久,艺术摆脱束缚去表现动作。总的看,人物造型矮而且呆板,而动物造型见出刀凿的运作精准有致,这是基于对自然的准确观察。
到汉代,雕塑在建筑上的重要性增加了。室内墙壁上有浮雕装饰,这可以从许多汉墓祭室中得到印证。尤如山东嘉祥武氏基群,人和动物(狮、羊、吐火兽)的圆雕成对地排列在通往墓室、宫庙的大路两旁。山东曲阜的人像非常呆拙、粗糙、模糊一团,只大致有点像人形,而兽像则造型优美,雄壮而有生气。狮子和吐火兽常常有翼(考虑到中国早期建筑不用人像和兽雕保卫大门,这一做法很可能是在与北方和西方蛮族接触中从西亚传来的)。四川发现的汉阙常有鸟、龙、虎的浮雕,它们是装饰雕刻的上品。
佛像的由来
佛像虽于明帝时传入中国,然而未即传播,东汉之世,可称其最初潜伏期。至桓帝笃信浮图,延熹八年,于宫中铸老子及佛像,设华盖之座,奏郊天之乐,亲祀于濯龙宫。此中国佛像之始也。
按佛教原非礼拜偶像之教。佛灭度后甚久,尚无礼拜佛像之风。虽有塔庙讲堂等建筑,然塔则以纳舍利子,庙则以安塔。建筑中有画雕佛传及本行图,然其观念非如后之佛像也。明帝以后,至公元后一世纪(汉和帝时)健① 陀罗古建筑中始见佛像雕刻,是为造像之始,盖深受希腊影响者也。此后三四百年间,健陀罗佛像传世者甚多。而中国受健陀罗美术影响尤重也。
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人像雕刻多起来。有一些5世纪的小佛像留传下来。第一批重要的纪念性雕像见于大同云冈,大同是北魏(公元386?534年)第一个首都。
……
我本来以为这是一本偏学术性的图录,可能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铭文和繁复的年代考据,但阅读体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用非常平易近人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了佛像艺术的殿堂。文字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不会让你感到信息过载,总是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和艺术转折点进行精准的剖析。比如,它对某一时期造像面部表情变化的那段描述,那种从“早期犍陀罗的希腊化影响”到“笈多王朝的圆润饱满”的演变过程,作者竟然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那种时代精神的变迁,让人豁然开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材料和工艺变化时所下的功夫,那些关于鎏金、彩绘、木雕和石刻之间细微差别的对比,让即便是初次接触佛像艺术的人也能迅速抓住重点,而不是迷失在术语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可以说是兼具了学术的严谨和大众传播的亲和力,这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高得惊人,但呈现方式却极其轻盈,这大概是它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我发现,即便是那些原本我以为已经很熟悉的佛教艺术概念,在作者的重新梳理下,也焕发出了新的理解维度。特别是在讨论造像风格的地域性影响时,书中对印度次大陆、中亚、以及东亚三国之间复杂的文化交流线路的梳理,逻辑清晰得让人拍案叫绝。它没有简单地将佛像归类,而是着重描绘了“流变”的过程,这种动态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我甚至发现自己开始对照着书中的图例,去重新审视我以前在网络上收藏的某些图片的出处和时代背景,很多“似曾相识”的佛像,在本书的引导下,终于找到了它确切的“身份证明”。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获取工具,而是一个构建完整艺术史观的基石。
评分阅读完这本书的初稿后,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背起行囊,去实地探访那些书中所描绘的古迹。作者在描述那些偏远地区或鲜为人知的石窟造像时,那种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笔调,仿佛自带一种磁场,瞬间将读者的心神拉扯到了那些尘封已久的地方。它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关于工匠的虔诚、信徒的期盼,以及佛法东传过程中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关于“佛像”的书,而是在读一部关于“人心与信仰”的史诗。书中对那些小细节的关注,比如某尊佛像眼角的一丝笑意,或是衣褶间流淌出的力量感,都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经历。它教会了我如何“慢下来”,如何真正去“看”这些沉默的艺术品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版式设计,简直是现代设计美学的典范,与古老的佛像主题形成了奇妙的对话。它没有采用那种老套的博物馆图录格式,而是将大面积的留白和现代的字体排版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每一页的视觉焦点都稳稳地落在那些精美的佛像照片上。我留意到,很多关键的对比图——比如同一菩萨在不同朝代下的不同手印变化——都是通过跨页或特殊的折叠页来呈现的,这种设计上的巧思,极大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对比的直观性。这种对“阅读体验”本身的重视,让这本书脱离了简单的工具书范畴,升华成了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对于我这种对设计感有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品味的体现,翻阅时也总能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它成功地证明了,严肃的历史题材也可以用非常现代、非常优雅的方式呈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古朴感扑面而来,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沉睡在古寺深处的庄严佛陀。我是在一家很有格调的独立书店里偶然翻到它的,那一刻,我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吸引住了。内页的印刷质量更是没得说,那种厚实的纸张,即便是光线不佳的角落里,也能清晰地呈现出那些精美的佛像细节。特别是那些高分辨率的彩印照片,简直像是文物专家亲自在为你讲解每一尊造像的肌理和神韵,那种细腻程度,远超我在线上看到的任何图片资料。我花了好长时间,仅仅是在翻阅那些图像和布局上,就已经觉得物超所值了。作者在图像选择上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风格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让人在视觉上享受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这本书的开本选择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种“捧读经典”的仪式感,这对于一个深度爱好者来说,是极大的加分项。
评分写作此书时,梁思成先生身处战乱之中,出于一位古建研究专家的天性,他深知战火无情,会使我国大量珍贵的泥塑、木质文物受到毁灭,所以他和妻子林徽因以及几位研究人员踏上了考察之路,赶在日军的前面去把一些古建拍摄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有可能这是这些古建留在人世最后的影像。书中的绝大部分的照片都是梁先生当时所摄,保存到今日十分珍贵,更让人惋惜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古建确已经毁坏在炮火中,不复存在了,我们也只能透过梁思成的镜头和文字来领略它们的美了。
评分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正版书,不错,下次还买。
评分《佛像的历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佛像和古代建筑的书。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先生虽然是一位建筑大师,但他一生热爱雕塑。
评分好书,值得认真学习。另外京东的送货师傅冒雨送书,非常感谢。
评分充满正能量的快递员真的是太赞了!
评分佛像虽于明帝时传入中国,然而未即传播,东汉之世,可称其最初潜伏期。至桓帝笃信浮图,延熹八年,于宫中铸老子及佛像,设华盖之座,奏郊天之乐,亲祀于濯龙宫。此中国佛像之始也。
评分第二十章 僧人的诗文创作成就
评分京东图书很不错
评分很经典实用美丽的好书!值得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