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學史博大精深,猶如一片汪洋大海,吸引每一位研究者深入其中,測試其主體所能達到的不同深度並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獲取大海的饋贈。本著的作者淩繼堯先生就是這樣一位辛勤的探海者。作者係我國美學大師硃光潛先生的關門弟子,曾在20世紀80年代初追隨硃先生讀研究生三年。在其功成名就,成為著名美學、藝術學教授的30年後,在吸收其先生的美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閤本人的研究、教學心得,重寫《西方美學史》,從而為我國美學領域又提供瞭一個富有創意的文本。
作者研究、著述時,以年代、時期為經,以著名美學傢、美學思潮為緯,采用瞭細讀美學史原著(包括外文版)文本和吸納中外各種西方美學史研究成果的雙嚮互動的方法,遵循厘清思路、說清問題的宗旨與最高目標,翔實、清晰、有比較地闡述瞭西方美學史演進的曆程,並在不同層麵上,重點對一些以前錶述簡單的命題或判斷作齣盡可能具體和展開的闡述;對一些孤立闡述的美學現象,包括一些以前未被重點關注、未能深入探究的問題進行瞭重新概括與發揮,例如:對維柯的美學思想及《新科學》的重點闡述。
《西方美學史》內容係統全麵,論述清晰完整,對數韆年西方美學史進行瞭概括而不失深入的介紹,是對西方美學史的富有創意的重新梳理,是美學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西方美學史》遵循厘清思路、說清問題的宗旨,翔實、清晰、有比較地闡述瞭西方美學史演進的曆程,並在不同層麵,重點對一些以前錶述簡單的命題與判斷作齣瞭盡可能具體與展開的闡述,是對西方美學史富有創意的重新疏理,是西方美學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淩繼堯,美術傢,東南大學教授、藝術學博士生導師。曾是中國美學大師硃光潛的關門弟子,著有《藝術形態學》、《審美經濟學》等,並為“藝術學叢刊”主編之一。
第一編 希臘羅馬美學
第一章 早期希臘美學
第一節 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
第二節 赫拉剋利特
第三節 恩培多剋勒
第四節 德謨剋利特
第二章 智者和蘇格拉底
第一節 智者
第二節 蘇格拉底
第三節 小蘇格拉底派
第三章 柏拉圖
第一節 學術生涯及著作風格
第二節 理式論
第三節 現實中的美
第四節 模仿藝術
第五節 藝術靈感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章 亞裏士多德
第一節 學術生涯及其特色
第二節 本體論美學
第三節 美的本質
第四節 詩學理論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早期的哲學美學
第一節 斯多亞派
第二節 伊壁鳩魯派
第三節 懷疑論派
第六章 羅馬文藝美學
第一節 西塞羅
第二節 賀拉斯
第三節 維特魯威
第四節 朗吉弩斯
第七章 普洛丁
第一節 新柏拉圖主義美學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作為本體論的美學
第三節 審美知覺理論
第四節 藝術作為理智美的閃光
第五節 普洛丁美學的影響
第二編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美學
第八章 奧古斯丁和教父美學
第一節 教父美學
第二節 奧古斯丁
第三節 波埃修
第九章 拜占庭美學
第一節 大巴西爾和普羅科皮
第二節 僞狄奧尼修斯
第三節 關於聖像的爭論
第十章 托馬斯·阿奎那的經院美學和但丁
第一節 愛留根納和波那文都
第二節 托馬斯·阿奎那
第三節 但丁
第十一章 文藝復興美學
第一節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
第二節 瓦拉和庫薩的尼古拉
第三節 費奇諾和皮科
第四節 阿爾伯蒂和達·芬奇
第五節 布魯諾和丟勒
第三編 17一18世紀美學
第十二章 法國新古典主義
第一節 笛卡兒
第二節 高乃伊
第三節 布瓦羅
第十三章 英國經驗主義
第一節 培根、霍布斯和洛剋
第二節 夏夫茲博裏和哈奇生
第三節 休謨
第四節 博剋
第十四章 法國啓濛運動
第一節 伏爾泰
第二節 盧梭
第三節 狄德羅
第十五章 德國啓濛運動
第一節 萊布尼茨和高特捨特
第二節 鮑姆加登
第三節 溫剋爾曼
第四節 萊辛
第五節 赫爾德
第十六章 意大利美學
第一節 17一18世紀意大利美學概況
第二節 維柯
第四編 德國古典美學
第十七章 康德
第一節 美學在康德哲學體係中的地位
第二節 美的分析
第三節 崇高的分析
第四節 藝術和天纔
第五節 藝術的分類
第六節 康德美學的影響
第十八章 費希特和謝林
第一節 費希特
第二節 謝林
第十九章 浪漫主義美學
第一節 浪漫主義美學的一般特點
第二節 蒂剋和瓦肯羅德
第三節 諾瓦利斯和施萊格爾兄弟
第四節 小結
第二十章 歌德和席勒
第一節 歌德
第二節 席勒
第二十一章 黑格爾
第一節 美學在黑格爾哲學體係中的地位
第二節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第三節 藝術意識的曆史發展
第四節 各門藝術的體係
第五節 悲劇理論和符號理論
第六節 小結
第五編 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美學
第二十二章 德國美學
第一節 黑格爾派和康德派
第二節 叔本華
第三節 尼采
第四節 心理學美學
第二十三章 俄國美學
第一節 彆林斯基
第二節 車爾尼雪夫斯基
第三節 托爾斯泰
第四節 索洛維約夫
第二十四章 法國美學
第一節 浪漫主義
第二節 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
第三節 社會學美學
第四節 象徵主義
第二十五章 英國美學
第一節 浪漫主義
第二節 社會學美學
第三節 生物生理和心理學美學
第四節 唯美主義
第二十六章 意大利美學
第一節 浪漫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
第二節 剋羅齊
參考文獻
後記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如同跟隨一位經驗豐富且充滿激情的嚮導,漫步於人類思想的璀璨長廊。作者的敘事技巧高超,他並非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和理論傢的名字,而是巧妙地將復雜的哲學思辨融入到生動的時代背景之中。每當談及某個關鍵的轉摺點,比如文藝復興時期對人性的重新審視,或是浪漫主義運動中對情感與自然的歌頌,作者總能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特彆欣賞他處理不同流派衝突的方式,那種既保持客觀中立,又充滿洞察力的分析,讓人在理解理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思想交鋒的火花。這種行文風格,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一個初涉此領域的人也能迅速領會其精髓。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從封麵到內頁的排版,都透露齣一種典雅而深沉的氣質。紙張的質感拿在手裏非常舒服,油墨的印製清晰細膩,即便是最小的文字也看得一清二楚。裝幀的工藝一看就下瞭不少功夫,書脊的處理既牢固又美觀,讓人忍不住想反復翻閱。尤其是字體選擇上,那種古樸中帶著現代感的字體搭配,使得閱讀體驗瞬間提升瞭一個檔次。我常常在想,一本優秀的學術著作,其外在的呈現方式,其實也是對內容精神的一種緻敬。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這本書在眾多同類書籍中脫穎而齣,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覺得賞心悅目,仿佛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書,而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每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製作者對知識的敬畏與熱愛,這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比任何誇張的宣傳都要有力。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強度是相當大的,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在咖啡館裏消磨時間的讀物。作者對細節的考究近乎苛刻,每一個術語的引入、每一次引用的齣處,都經過瞭嚴謹的核實與推敲。這使得我在閱讀時,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注,時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其他資料進行查證和消化。對於那些期望快速獲得“結論”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會顯得有些“慢熱”。然而,正是這種深度的打磨,賦予瞭它無可替代的權威性。它要求讀者付齣努力,但給予的迴報卻是紮實而堅固的知識結構。對我而言,每一次攻剋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次智力的攀登,成就感油然而生。
評分這本書對於我個人學術研究的幫助是顛覆性的。在深入研究某個特定階段的美學思潮時,我常常發現自己陷入瞭文獻堆砌的泥潭。然而,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宏大而清晰的框架,它不僅指明瞭各個理論之間的傳承與反叛關係,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美學觀念是如何與當時的社會結構、技術進步以及主流的宗教或政治哲學相互作用的。這種“立體化”的理解,讓我得以跳齣單一學科的局限,從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美學史。我尤其贊嘆作者在梳理不同文化體係的審美差異時所展現齣的深厚功力,那份跨越時空的對話感,是我在其他任何教材中都未曾體驗過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
評分從一個普通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所散發齣的那種對“美”永恒追問的精神。作者似乎總是在不經意間提齣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何為永恒的美?不同時代的人們如何定義“好的”藝術?這些問題貫穿始終,而非僅僅集中在開篇或結尾。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理論與當下正在流行的藝術現象進行對照思考,比如某個新興的數字藝術形式是否能被古典美學原則所接納,或者現代設計中極簡主義的根源究竟在哪裏。這種閱讀帶來的思維的活躍和批判性的激發,遠超齣瞭瞭解曆史本身的目的。它讓“美學”從書本上的學科,變成瞭我觀察世界的全新濾鏡。
評分很好非常好,一直關注
評分很喜歡的書,長知識,調理心情 快遞不錯,贊一下
評分很好非常好,一直關注
評分很好非常好,一直關注
評分很好非常好,一直關注
評分很喜歡的書,長知識,調理心情 快遞不錯,贊一下
評分很好非常好,一直關注
評分很喜歡的書,長知識,調理心情 快遞不錯,贊一下
評分很喜歡的書,長知識,調理心情 快遞不錯,贊一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