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信息技术 [Vehic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车辆信息技术 [Vehic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慧岩,熊光明,龚建伟 等 编
图书标签:
  • 车辆工程
  • 汽车技术
  • 信息技术
  • 智能交通
  • 车载网络
  • 传感器技术
  • 自动驾驶
  • 车辆电子
  • 诊断技术
  • 汽车电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859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867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Vehic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
字数:3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车辆信息技术》总结多年车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经验,结合车辆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对车辆信息技术涉及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的介绍。《车辆信息技术》共9章,主要包括车辆电子技术、车载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车辆定位技术,基于视觉和雷达的车辆环境感知技术、车辆辅助驾驶技术、车辆自主驾驶技术、无人驾驶车辆智能行为评价技术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内容。
  《车辆信息技术》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专业的参考教材;同时可为广大从事汽车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信息技术概述
1.2 信息处理技术中的数学方法
1.3 信息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1.4 车辆信息技术研究范畴
1.5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6 智能车辆技术概述

第2章 车辆电子控制技术
2.1 动力传动控制系统
2.1.1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
2.1.2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
2.1.3 传动电控系统
2.2 底盘电控系统
2.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2.4 车辆安全与防盗系统
2.5 人工驾驶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底层改造
2.5.1 换挡自动操纵
2.5.2 加速踏板自动操纵
2.5.3 制动自动操作
2.5.4 转向自动操纵
2.5.5 汽车安全信息传送

第3章 车载网络技术
3.1 CAN总线及其应用
3.1.1 CAN总线协议
3.1.2 SAEJ1939协议
3.1.3 基于CAN的混合动力客车车载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设计
3.2 LIN总线及其应用
3.2.1 LIN总线
3.2.2 基于CAN-LIN总线的车灯控制系统
3.3 FlexRay总线及其应用
3.3.1 概述
3.3.2 FlexRay总线技术
3.3.3 FlexRay的实现方式
3.3.4 FlexRay的应用领域

第4章 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辆中的应用
4.1 GSM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
4.1.1 GSM系统的组成
4.1.2 GSM系统的业务功能
4.1.3 GSM网络通信在车辆监控管理中的应用
4.2 基于GPRS的客车AMT远程标定系统
4.2.1 系统组网方案
4.2.2 GPRS网络通信
4.2.3 系统的主要功能
4.2.4 下位机总体构成
4.3 基于3G通信的车辆监控
4.3.1 概述
4.3.2 基于3G通信的车辆监控
4.4 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
4.4.1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4.2 WAVE技术
4.4.3 车载无线网络

第5章 车辆定位技术
第6章 基于雷达的车辆环境感知技术
第7章 基于视觉的车辆环境感知技术
第8章 智能车辆技术
第9章 智能交通系统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对多种车辆的适应性,应能在原车结构无须做较大变动就能实现无人驾驶改装。
  (2)结构紧凑,便于在原车内布置。
  (3)可靠性,各种结构应适应各种行驶条件下的环境,在振动、潮湿、淋雨、腐蚀、电磁干扰等各种条件下可靠工作。
  (4)应有紧急功能,保证在紧急状态时能快速恢复到安全状态,避免不安全的事故出现。
  3.车辆的机动控制方法
  实现车辆的机动控制,涉及各种驾驶控制装置的单个工作控制问题,也涉及某种拟人驾驶行为复合动作的控制问题。在图8-11所示的驾驶行为控制中,车辆的启动起步及车辆停车、熄火等行为控制是一组机构动作的顺序控制,相对比较简单。但涉及车速及转向控制的驾驶行为控制涉及多种复杂情况,需要通过研究找出适用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现分述如下。
  1)车速控制
  车速控制是拟人驾驶中两个基本行为之一。通常车速控制可分为加速、减速和定速行驶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根据路况、交通拥堵及管理、驾驶意图等不同要求而随意选取。在这三种行驶方式中,要综合运用油门、换挡以及制动等多种驾驶动作,其控制方法涉及这些无人驾驶装置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
  加速行驶——这主要表现为起步后的加速行驶阶段,是超越前方车辆或是加速克服某些局部困难路段的需要。根据期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加速行驶可由不同的方法实现。例如,加大油门开度,利用发动机特性增大功率输出,使车辆加速行驶,可适用于不同强度的加速度要求,但加速的幅度受限于发动机的转速范围。利用换挡在车辆动力因数足够的条件下换入高挡,可以大幅度提高行驶速度。换挡控制涉及车辆动力学及换挡规律等控制技术课题。
  减速行驶——主要用于路遇拥堵、车辆行驶前的过渡阶段、路遇障碍前的降速、弯道转向的降速准备阶段、紧急制动等。对于不同减速度期望,所采取的驾驶动作也各异,通常涉及减小或完全松开油门、换挡(换入低速挡限制车速)、不同强弱的制动等。减少油门开度,通过降低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车辆行驶速度的下降一般较缓慢,减速过程平稳。如若完全松开油门踏板,完全停止发动机功率输出,并使之成为吸收车辆行驶惯性的缓速吸能器,通常用于停车前期或下陡坡行驶的限速功能。采用制动则可依制动强弱不等得到快速的制动降速行驶,这通常用于路遇临时路障、临时交通事故等情况,制动控制涉及制动强度控制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等技术研究课题。
  ……

前言/序言


《车辆信息技术》并非一本关于车辆本身设计、制造或驾驶操作的书籍。相反,它深入探讨的是现代车辆所集成和依赖的“信息”层面的技术。这本书将带您走进一个复杂而迷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汽车不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与机械的组合,而是成为一个拥有“大脑”和“神经网络”的智能终端。 本书的基石在于理解信息如何在车辆内部和外部流动、被处理、被利用,以及这些信息如何驱动车辆的功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车辆传感器技术开始,它们如同车辆的“感官”,负责收集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关键数据。例如,雷达和激光雷达(LiDAR)如何感知障碍物、测量距离,它们的工作原理、技术限制以及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的应用;摄像头技术如何识别车道线、交通标志、行人甚至其他车辆,其图像处理算法、深度学习在目标识别中的作用;超声波传感器在泊车辅助中的精准定位;以及GPS、惯性测量单元(IMU)等如何协同工作,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姿态信息。 接着,我们将深入到车辆内部的“大脑”——车载计算平台。这本书不会停留在简单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概念,而是会详细介绍高性能的计算芯片、嵌入式系统架构,以及如何支持日益复杂的软件功能。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处理器(CPU、GPU、FPGA、ASIC)在车辆中的角色,从基础的发动机控制到高级的自动驾驶算法,它们是如何被分配任务的。本书会讲解实时操作系统(RTOS)在车辆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如何保证指令的精确执行和响应速度。此外,我们还会触及车辆网络通信协议,例如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FlexRay以及最新的以太网(Automotive Ethernet)等。理解这些协议,就如同理解了车辆内部不同“器官”之间交流的“语言”,它们如何高效、可靠地传递信息,避免数据冲突,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本书的重点之一,是信息如何被转化为驱动车辆高级功能的“智能”。我们将详细剖析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感知、决策与控制。在感知层面,我们会深入探讨传感器融合技术,如何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校准和优化,以形成对周围环境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在决策层面,我们将介绍路径规划、行为预测、以及基于规则和机器学习的决策算法。这部分内容会涉及大量的算法原理和模型,例如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各种路径搜索算法(A、Dijkstra)、以及机器学习中的深度神经网络(DNN)、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在场景理解和预测中的应用。最后,在控制层面,我们将讲解如何将决策结果转化为具体的车辆指令,实现精准的加减速、转向控制,以及车辆动力学控制的理论和实践。 除了自动驾驶,信息技术在提升车辆安全性方面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详细介绍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各项功能,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道保持辅助(LKA)、自动紧急制动(AEB)、盲点监测(BSD)、交通标志识别(TSR)等。我们不仅会介绍这些功能的实现原理,还会探讨它们背后的技术挑战,例如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的传感器性能衰减、误报率的降低、以及人机交互的优化。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车辆信息技术的生命线,因此本书还会深入探讨信息安全(Cybersecurity)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我们将分析车辆面临的潜在网络攻击类型,如数据篡骗、远程控制破解、以及诊断接口的漏洞。同时,也会详细介绍相关的安全防护技术,包括加密算法、身份认证、入侵检测系统(IDS)、以及安全更新机制(Over-the-Air Updates for Security)。 用户体验是现代车辆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将关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fotainment Systems)的发展。我们将探讨人机交互(HMI)的设计原则,如何通过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语音助手、触控屏、手势识别等方式,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便捷、愉悦的信息获取和娱乐体验。本书还会深入研究智能互联车辆(Connected Vehicles)的概念,分析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技术,包括V2V(Vehicle-to-Vehicle)、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P(Vehicle-to-Pedestrian)以及V2N(Vehicle-to-Network)。我们将探讨这些通信技术如何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驾驶、信息共享,以及如何通过与基础设施和网络的连接,提升交通效率、减少事故,并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生活服务。 此外,本书还将展望车辆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探讨大数据在车辆领域的应用,如何收集、分析海量的车辆运行数据,用于优化车辆性能、预测故障、以及改善用户服务。云平台在车辆信息技术中的作用,如何实现远程诊断、软件升级、以及数据存储和处理。5G通信技术将为车辆带来怎样的变革,例如更低延迟的V2X通信、更丰富的车载娱乐内容、以及更高效的自动驾驶数据传输。我们还将触及新兴技术,如边缘计算在车辆中的应用,如何将部分数据处理能力下沉到车辆本地,以降低延迟和网络带宽压力。 总而言之,《车辆信息技术》是一本为对现代汽车内部运行的“信息流”感到好奇的读者量身打造的书籍。它旨在揭示驱动车辆智能化、网联化、安全化的核心技术原理,填补普通读者与汽车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等领域之间的知识鸿沟。无论您是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对车辆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还是希望更深入了解自己座驾的科技爱好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引人入胜的视角。它将带领您理解,我们今天所驾驶的车辆,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了一个高度集成的、不断进化的智能信息终端。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车辆信息技术》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重的体量所吸引,这预示着它涵盖的内容应该相当丰富和详实。我是一名对汽车设计和工程原理有一定了解的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对汽车内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智慧”部分充满好奇。车辆的智能化不仅仅是外观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的集成。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地介绍车辆是如何从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演变成一个集成了大量传感器、处理器和通信模块的复杂系统。比如,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车辆的传感器技术,包括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在实现高级驾驶辅助功能(ADAS)和自动驾驶中所扮演的角色?另外,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的演进,从最初简单的收音机到如今集成导航、影音、在线服务,其背后技术是如何更新迭代的?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些技术的发展脉络,并解释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的,那我一定会非常满意。

评分

刚拿到《车辆信息技术》这本书,我立刻被它充满了科技感的封面所吸引。我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虽然不直接从事汽车行业的研发,但对现代汽车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进步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汽车功能,是如何一步步走进现实的。它会不会以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像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甚至是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背后所涉及到的关键信息技术?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涉及车辆如何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互,比如通过 V2X 技术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另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这些技术是如何融入到车辆的研发和应用中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摆脱对这些高科技的模糊印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技术进步为我们带来的实际好处,以及未来汽车可能呈现出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

我最近正在寻找一些能够拓展我知识面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车辆信息技术》这本书。我本身从事的是 IT 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敏锐的触觉,但对于汽车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我的了解还比较有限。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座连接我现有知识体系和汽车行业前沿技术的桥梁。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车载通信协议(比如 CAN、LIN、以太网等)、以及车辆数据安全方面的深度解读。在汽车越来越智能化的今天,这些底层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作者能在书中详细阐述这些技术是如何协同工作,最终实现整车信息化的。同时,我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感到好奇,比如 V2X(车联网)、自动驾驶的推进对车辆信息技术会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变化?书中会不会探讨这些前瞻性的议题,并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分析?如果这本书能够在我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为我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汽车信息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应用和发展方向,那无疑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学习体验。

评分

读完《车辆信息技术》这本书的序言部分,我已经被书中描绘的未来汽车图景所深深吸引。我不是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我一直关注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而汽车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汽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贴近用户体验的方式,来介绍车辆信息技术的发展。例如,它是否会解释现代汽车是如何通过强大的算力来处理海量数据的?这些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分析,并最终转化为用户可以感知的功能的?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会不会讲解一些关于人机交互(HMI)的最新进展,例如语音识别、手势控制、以及更加直观和个性化的用户界面设计。此外,我对车辆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颇为关注,毕竟,随着汽车越来越联网化,潜在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对这些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那将是对我极大的启发。

评分

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翻阅,但光看这个书名《车辆信息技术》,我就觉得它应该是一本能引发我极大兴趣的书。作为一名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浓厚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很关注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现在汽车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机械,而是越来越像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里面的各种信息系统、交互方式都在飞速进步。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这个核心,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好奇的是,它会不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我平时在车上接触到的各种功能背后的技术原理?比如,车载导航系统是如何实现精准定位和实时路况更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又是如何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算法来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决策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来解答这些问题,而不是堆砌一堆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毕竟,我只是一个普通爱好者,想了解大概的技术脉络,而不是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工程师。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未来汽车的“智慧”有更清晰的认知,那它就绝对是一本值得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的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