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材料与配方(桑永)(第三版)

塑料材料与配方(桑永)(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桑永 编
图书标签:
  • 塑料
  • 材料
  • 配方
  • 聚合物
  • 塑料工程
  • 材料科学
  • 化学工程
  • 高分子材料
  • 塑料加工
  • 桑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5643
版次:3
商品编码:115260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页数:25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立项教材。全书在内容上分为“塑料原料及选用”和“塑料助剂及配方”两部分,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塑料原料和塑料助剂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塑料原料选用和塑料配方技术进行了论述。共分十五章,主要内容有聚氯乙烯塑料、聚烯烃塑料、苯乙烯类塑料、丙烯酸酯类塑料、聚氨酯塑料及其弹性体、通用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常用热固性树脂及塑料、塑料材料选用、热稳定剂与增塑剂、抗氧剂与光稳定剂、填料及其表面处理技术、着色剂与色母料、其他塑料助剂、塑料配方技术。为便于读者学习,在各章后还附有简易识别训练、知识能力检测等内容。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从中获得塑料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新型塑料材料和助剂的性能与应用方面的知识,了解塑料材料和配方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以作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尤其是塑料成型加工从业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参考书。

目录

绪论1
一、塑料的概念及分类1
二、塑料的组成与配方2
三、塑料的特性3
四、塑料材料的应用与发展4
知识窗: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7
五、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要求7
网络链接扩展8
知识能力检测8
第一章聚氯乙烯塑料9
第一节聚氯乙烯的合成9
一、氯乙烯单体9
二、氯乙烯单体的聚合10
第二节聚氯乙烯的结构与性能11
一、聚氯乙烯的结构11
二、聚氯乙烯的性能12
第三节聚氯乙烯的选用14
一、聚氯乙烯的型号与用途14
二、聚氯乙烯的加工特性16
三、聚氯乙烯的成型加工与制品17
知识窗:塑料门窗18
第四节聚氯乙烯相关品种19
一、高聚合度聚氯乙烯19
二、氯化聚氯乙烯20
三、聚偏氯乙烯20
聚氯乙烯简易识别训练20
网络链接扩展21
知识能力检测21
第二章聚烯烃塑料22
第一节聚乙烯22
一、聚乙烯的合成22
二、聚乙烯的结构24
三、聚乙烯的性能25
四、聚乙烯的选用28
第二节聚丙烯37
一、聚丙烯的合成37
知识窗:齐格勒、纳塔与定向聚合38
二、聚丙烯的结构特征39
三、聚丙烯的性能40
四、聚丙烯的选用43
第三节聚烯烃弹性体45
一、共混型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46
二、共聚型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47
聚乙烯简易识别训练47
聚丙烯简易识别训练47
网络链接扩展48
知识能力检测48
第三章苯乙烯类塑料50
第一节聚苯乙烯50
一、聚苯乙烯的合成50
二、聚苯乙烯的结构51
三、聚苯乙烯的性能52
四、聚苯乙烯的选用53
第二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55
一、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生产55
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56
三、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性能57
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选用58
第三节其他苯乙烯类共聚物及弹性体60
一、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60
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61
三、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61
四、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62
五、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63
知识窗:塑料合金64
聚苯乙烯简易识别训练65
ABS简易识别训练65
网络链接扩展65
知识能力检测66
第四章丙烯酸酯类塑料67
第一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67
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67
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69
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性能69
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成型加工与应用72
知识窗:塑料光纤76
第二节其他丙烯酸酯类聚合物7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易识别训练77
网络链接扩展77
知识能力检测78
第五章聚氨酯塑料及其弹性体79
第一节聚氨酯的基本原料79
一、异氰酸酯79
二、多元醇80
三、添加剂80
第二节聚氨酯泡沫塑料80
一、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原理81
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81
三、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83
第三节聚氨酯革制品84
一、人造革与合成革85
二、聚氨酯革制品的主要原料85
三、聚氨酯革制品的生产与应用85
知识窗:超细纤维合成革86
第四节聚氨酯弹性体87
一、概述87
二、常用聚氨酯弹性体88
聚氨酯简易识别训练89
网络链接扩展90
知识能力检测90
第六章通用工程塑料91
第一节聚酰胺91
一、聚酰胺的合成与命名91
二、聚酰胺的结构特征93
三、聚酰胺的主要性能94
四、聚酰胺的成型加工与应用96
知识窗:华莱士·卡罗瑟斯与尼龙97
第二节聚碳酸酯98
一、聚碳酸酯的合成98
二、聚碳酸酯的结构特征98
三、聚碳酸酯的主要性能99
四、聚碳酸酯的成型加工与应用101
第三节聚甲醛102
一、聚甲醛的合成102
二、聚甲醛的结构与性能102
三、聚甲醛的成型加工与应用104
第四节热塑性聚酯105
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6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107
第五节聚苯醚108
一、聚苯醚的制备108
二、聚苯醚的结构与性能108
三、聚苯醚的成型加工与应用109
聚酰胺简易识别训练109
聚碳酸酯简易识别训练109
聚甲醛简易识别训练110
网络链接扩展110
知识能力检测110
第七章特种工程塑料112
第一节氟塑料112
一、聚四氟乙烯112
二、其他氟塑料114
知识窗:氟塑料膜结构在建筑上的妙用115
第二节聚砜类塑料116
一、双酚A型聚砜116
二、聚芳砜118
三、聚醚砜118
第三节聚苯硫醚119
一、聚苯硫醚的合成119
二、聚苯硫醚的结构性能特征119
三、聚苯硫醚的成型加工与应用120
第四节其他特种工程塑料120
一、聚酰亚胺120
二、聚芳酯121
三、氯化聚醚121
四、聚醚醚酮122
五、液晶聚合物122
聚四氟乙烯简易识别训练123
聚砜(PSU)简易识别训练123
网络链接扩展123
知识能力检测124
第八章常用热固性树脂及塑料125
第一节酚醛树脂及塑料125
一、酚醛树脂的合成与固化125
二、酸法酚醛树脂与模塑粉127
三、碱法酚醛树脂与层压塑料129
四、酚醛泡沫塑料130
知识窗: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塑料131
第二节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塑料132
一、不饱和聚酯的合成132
二、不饱和聚酯的固化134
三、不饱和聚酯制品的性能135
四、不饱和聚酯的成型与应用135
第三节环氧树脂及塑料138
一、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138
二、环氧塑料的组成与性能139
三、环氧塑料的成型与应用139
第四节氨基树脂及塑料140
一、脲醛树脂及塑料140
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及塑料141
热固性塑料简易识别训练142
网络链接扩展142
知识能力检测142
第九章塑料材料选用144
第一节选材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44
一、塑料材料的适用条件144
二、塑料制品的性能要求145
三、塑料材料的使用环境146
四、塑料材料的加工适应性146
五、塑料材料的经济适用性147
第二节根据制品的性能和用途选材147
一、根据制品的性能选材148
二、根据制品用途选材151
知识窗:塑料瓶底的数字,不能不说的秘密152
第三节应用简单规律法选材153
一、星形轮廓模型法153
二、统计数量化综合法154
三、价值分析法154
四、计算机辅助选用法156
网络链接扩展156
知识能力检测156
第十章热稳定剂与增塑剂158
第一节概述158
一、PVC的热降解与热稳定剂158
二、PVC的增塑与增塑剂159
第二节热稳定剂159
一、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159
二、常用热稳定剂161
三、热稳定剂的应用163
第三节增塑剂164
一、增塑剂的结构及作用机理164
二、增塑剂的主要性能166
三、常用增塑剂167
四、增塑剂的应用170
知识窗:聚氯乙烯与增塑剂171
网络链接扩展172
知识能力检测173
第十一章抗氧剂与光稳定剂174
第一节概述174
一、塑料的老化174
二、稳定化助剂175
第二节抗氧剂175
一、塑料的氧老化175
二、抗氧剂的作用机理177
三、塑料常用抗氧剂178
四、抗氧剂的应用181
第三节光稳定剂181
一、塑料的光老化181
二、光稳定剂及其作用机理182
三、光稳定剂的应用187
知识窗:塑料长寿大棚膜188
网络链接扩展189
知识能力检测189
第十二章填料及其表面处理技术190
第一节概述190
第二节填充剂190
一、填充剂的性质对树脂性能的影响191
二、常用填充剂191
第三节纳米填料193
一、纳米填料的特性193
二、纳米填料在塑料中的应用194
第四节增强材料195
一、增强材料的作用机理195
二、增强材料的性质195
三、常用增强材料196
第五节填料的表面处理197
一、偶联剂与表面处理剂197
二、填料表面处理技术200
知识窗:碳纤维制品200
第六节填料在塑料中的应用201
一、填充塑料201
二、增强塑料201
网络链接扩展202
知识能力检测202
第十三章着色剂与色母粒203
第一节塑料着色基本知识203
一、色彩的形成203
二、配色原理204
三、着色剂的主要性能204
四、着色剂对塑料性能的影响205
知识窗:色彩与生活205
第二节常用塑料着色剂206
一、无机颜料206
二、有机颜料与染料207
三、特殊颜料208
第三节着色剂的应用技术209
一、着色剂的选择209
二、着色剂在塑料中的分散210
三、着色剂的使用方法210
第四节色母粒211
一、色母粒的组成211
二、色母粒的生产工艺211
三、色母粒的配制212
网络链接扩展213
知识能力检测213
第十四章其他塑料助剂214
第一节润滑剂214
一、润滑剂的作用机理214
二、常用润滑剂品种214
三、润滑剂在塑料中的应用216
第二节阻燃剂217
一、塑料的燃烧217
二、阻燃剂及其作用机理218
三、常用塑料阻燃剂218
四、阻燃剂在塑料中的应用220
第三节抗静电剂220
一、静电的产生及危害221
二、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221
三、塑料常用抗静电剂221
四、抗静电剂的使用223
第四节发泡剂224
一、物理发泡剂224
二、化学发泡剂224
三、发泡剂的应用226
第五节非常用助剂226
一、交联剂226
二、成核剂227
三、相容剂227
四、防雾剂227
五、驱避剂228
六、抗菌剂228
知识窗:透明聚丙烯228
网络链接扩展229
知识能力检测230
第十五章塑料配方技术231
第一节 塑料配方设计231
一、 塑料配方设计的意义231
二、塑料配方设计原则232
三、塑料配方设计方法233
四、塑料配方的计量表示236
第二节常用塑料配方体系236
一、塑料加工配方体系236
二、塑料耐候性配方体系240
三、填充、增强塑料配方体系242
四、塑料阻燃配方体系244
五、塑料抗静电配方体系245
第三节塑料配方的实施246
一、粉料的配制246
二、粒料的制备247
第四节塑料母料248
一、塑料母料的组成248
二、塑料母料配方及制备举例249
知识窗:塑料母料的发展251
网络链接扩展252
知识能力检测252
附录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与中、英文对照253
参考文献258

前言/序言


《精选材料科学前沿进展:从基础理论到创新应用》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推动工业进步、改善人类生活的重要驱动力。本书《精选材料科学前沿进展:从基础理论到创新应用》汇集了材料科学领域近年来涌现出的诸多突破性研究成果和创新理念,旨在为广大材料科学从业者、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平台。本书不局限于单一材料类别,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涵盖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功能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现了材料科学学科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聚焦于材料科学最核心的基础理论。首先,对原子尺度上的材料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行了更为精细的阐述。例如,在金属材料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晶体缺陷的形成机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控位错运动来提升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非平衡态制备技术(如快速凝固、机械合金化)在改变材料微观结构,从而赋予其优异性能方面的作用将得到详细分析。对于陶瓷材料,固相反应动力学、烧结过程的微观机制以及晶界在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将是重点。我们将介绍先进的计算模拟技术,如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材料在原子层面的电子结构、化学键合以及相变过程,从而为材料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此外,本书还将对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进行深入剖析。弹性、塑性、断裂、疲劳等基本力学性能的微观起源将得到详细解释。例如,在金属塑性变形方面,我们将介绍晶体滑移、孪晶等变形机制,以及应变硬化、应变软化等现象的产生原因。对于脆性材料(如陶瓷),断裂韧性的提升将是重点,包括引入增韧机制,如裂纹偏转、桥连、增韧相等。本书还会探讨材料在不同环境载荷下的行为,如高温、高压、腐蚀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护和抗退化策略。 第二部分:先进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在巩固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本书将着力介绍当前先进材料的设计理念和前沿制备技术。 在金属材料领域,本书将详细介绍高性能合金的设计思路。例如,对于高温合金,我们将探讨固溶强化、析出强化、晶界强化等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相组成和微观组织来获得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和抗蠕变性能。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合金等功能性金属材料的设计原理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将进行深入探讨。 陶瓷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耐高温、耐腐蚀、绝缘等方面表现突出。本书将重点介绍先进陶瓷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粉体制备(如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成型技术(如注浆成型、流延成型、3D打印)以及烧结技术(如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热压烧结(HP))。这些技术能够有效控制陶瓷的显微结构,降低烧结温度,提高致密化程度,从而制备出高性能的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等。 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可设计性,在众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类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与基体的界面设计与优化。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我们将分析不同纤维(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与不同基体(如聚合物、金属、陶瓷)的界面结合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表面处理、界面改性等手段来提升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层状复合材料等的设计理念和制备方法也将得到详细介绍。 功能材料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本书将专题介绍磁性材料、压电材料、热电材料、光学材料、半导体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等。例如,在磁性材料方面,我们将探讨稀土永磁材料(如Nd-Fe-B)的磁畴结构、矫顽力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合金化和热处理来提高其剩磁和内禀矫顽力。压电材料方面,我们将介绍锆钛酸铅(PZT)等典型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机理,以及其在传感器、执行器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部分:材料的表征与性能评价 精准的材料表征是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指导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关键。本书将介绍一系列先进的材料表征技术。 在微观结构表征方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揭示材料形貌、晶体结构、缺陷等的利器。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衬度成像技术(如二次电子成像、背散射电子成像、明场/暗场成像),以及衍射技术(如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EDS)、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选择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作为分析晶体结构、晶粒尺寸、相组成等的重要手段,其不同衍射模式的应用也将得到阐述。 在表面与界面分析方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二次离子质谱(SIMS)等表面分析技术,能够提供材料表面的化学态、元素组成和深度分布信息,对于理解表面反应、腐蚀机制、界面特性至关重要。 力学性能评价是材料应用的基础。本书将介绍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硬度试验、疲劳试验、断裂韧性试验等常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以及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数据分析方法。对于一些特殊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高温性能等,也将介绍相应的评价技术和设备。 第四部分:材料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对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在航空航天领域,轻质高强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提升飞行器性能的关键。本书将探讨这些材料在结构件、发动机部件、外蒙皮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对材料可靠性、耐久性的要求。 在能源领域,新材料在电池、太阳能电池、氢能存储、热电转换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将介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用于提高光伏转换效率的半导体材料,以及用于储氢的金属氢化物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在生物医学领域,生物相容性材料、可降解材料、药物缓释材料等受到了广泛关注。本书将探讨医用金属、陶瓷、聚合物以及复合材料在人工关节、牙科修复、组织工程、药物递送等方面的应用。 信息技术领域对高性能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等的需求不断增长。本书将介绍用于集成电路的先进半导体材料,用于光通信的光纤材料,以及用于数据存储的磁性材料。 面向未来,本书将对材料科学的一些前沿方向进行展望,包括: 智能材料与自适应材料: 能够响应外界刺激(如温度、光、电、磁场)并改变自身性能或形态的材料,如形状记忆聚合物、液晶弹性体等。 纳米材料与量子材料: 在纳米尺度上展现出独特性能的材料,以及在量子尺度上呈现奇特物理现象的材料,如量子点、石墨烯、拓扑绝缘体等。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允许按需制造复杂结构材料,极大地拓展了材料的设计与应用自由度。 可持续性材料与绿色制造: 重点关注可回收、可降解、低能耗的材料以及环境友好的制备工艺,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 材料基因组学与人工智能: 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手段加速新材料的发现、设计与优化过程。 《精选材料科学前沿进展:从基础理论到创新应用》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掌握前沿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激发对未来材料创新的无限想象。本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和爱好者的宝贵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高分子材料领域充满好奇的初学者,我一直觉得塑料的世界既熟悉又神秘。平时接触到的塑料制品琳琅满目,但它们究竟是如何制成的?不同的塑料又为何会有如此天壤之别的性能?这些问题常常萦绕在我脑海。当我翻开《塑料材料与配方(桑永)(第三版)》这本书时,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塑料科学殿堂的大门。书中从最基础的塑料单体、聚合物结构讲起,条理清晰,语言生动,一点也没有那些专业书籍的枯燥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介绍不同类型塑料时,会结合大量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PET 瓶、聚乙烯包装袋、ABS 玩具等等,这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它们为何适用于特定的场景。例如,在讲述聚丙烯(PP)时,作者详细解释了它在汽车零部件、纺织品、食品包装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深入剖析了 PP 的分子结构如何赋予它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韧性。这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让我对塑料材料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理解了其内在的科学原理。书中对于各种添加剂的介绍也十分到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看起来相似的塑料制品,在性能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原来是配方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评分

我是一位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负责新材料开发的工程师,我们公司一直在寻求更轻量化、更环保、性能更优越的塑料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金属部件。《塑料材料与配方(桑永)(第三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寻宝地图”,为我们探索新型塑料材料提供了宝贵的指引。书中不仅涵盖了各种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还对一些高性能聚合物,如聚醚醚酮(PEEK)、聚酰亚胺(PI)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材料在耐高温、耐化学腐蚀、高强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正是我们汽车行业所迫切需要的。书中关于不同塑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耐候性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和分析,为我们进行材料选择和性能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塑料复合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部分,这正是当前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例如,书中对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的性能特点、增强机理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为我们开发轻量化汽车结构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它帮助我了解了最新的材料发展趋势,并为我们公司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高度关注的消费者,我一直对塑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感到好奇,并希望能找到一些可以指导我做出更环保选择的信息。《塑料材料与配方(桑永)(第三版)》这本书,虽然从标题上看似乎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书籍,但它确实也触及了我非常关心的议题。在书中,作者不仅介绍了各种塑料的性能和应用,还隐晦地涉及了材料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内容。例如,在讲述聚酯(PET)时,书中提到了其可回收性,这让我对这种材料的环保属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书中没有直接讨论“绿色塑料”或“生物降解塑料”的全部细节,但它为理解各种塑料的本质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助于我们判断哪些材料在生命周期的后期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更小。书中对不同塑料加工过程的介绍,也让我意识到生产环节的能耗和排放问题。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的书籍,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塑料的环保替代品、回收技术以及循环经济模式。这本书至少让我对塑料这个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身就是朝着更负责任消费迈出的重要一步。

评分

我是一名在塑料加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实际生产中的操作和问题解决。虽然经验丰富,但总觉得理论知识有些欠缺,对一些深层次的原理理解不够透彻。《塑料材料与配方(桑永)(第三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知识“充电宝”。它没有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与实际的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书中对各种塑料的成型工艺,如注塑、挤出、吹塑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不同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为工艺参数设置不当而导致的产品缺陷。这本书就像一本“操作手册”,指出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特别是书中关于塑料配方设计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我过去在配方调整时,更多的是依靠经验积累,但这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如何根据产品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基体、添加剂种类和比例,以及如何进行优化。例如,在提高材料的阻燃性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阻燃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以及协同效应,这比我之前零散的认知要深入得多。这本书的第三版,更新了很多新的材料和技术信息,让我感觉跟得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攻读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博士生,我对理论深度和前沿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塑料材料与配方(桑永)(第三版)》这本书,虽然定位是教材,但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学术深度,完全可以满足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求。桑永教授在书中对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在描述各种高分子材料(如聚烯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等)的合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加工性能时,都采用了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清晰的逻辑推理。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和数据,这为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玻璃化转变、蠕变等重要概念的阐释,这些都是理解高分子材料行为的关键。此外,书中对于塑料的改性技术,如增强、增韧、阻燃、抗静电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深入分析了各种改性机理。这些内容对于我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非常有启发性。本书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百科全书”,它为我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框架,为我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可以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