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全

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申进文 著
图书标签:
  • 食用菌
  • 栽培技术
  • 种植技术
  • 菌类
  • 农业技术
  • 园艺
  • 食用菌产业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625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76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3
字数:5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全》内容新颖,内容全面,介绍了近几年食用菌的新技术、新成果。

内容简介

《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全》详细介绍了食用菌的基础理论、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保鲜与加工等内容。力求全面、新颖、实用,期望给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申进文: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获硕士学位。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555人才工程”人才),现任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河南省食用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菌物学会会员。2001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副产品下脚料栽培鸡腿菇技术产业化示范”;2003年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白阿魏蘑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2004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杏鲍菇栽培技术推广”,已在河南推广杏鲍菇500多万袋;2004年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白阿魏蘑菌种及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2005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高产平菇菌株新831及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2007年参加河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食用菌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优质高产平菇菌株新831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2005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项目主持人;“白阿魏蘑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2002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项目主持人;“黄背木耳菌种选育及栽培工艺研究和应用”2000年获河南省星火贰等奖,项目主持人;“双棚中袋春栽香菇技术研究与应用”1999年获河南省星火叁等奖,项目主持人;“农副产品下脚料栽培鸡腿菇技术研究与应用”200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叁等奖,项目主持人;编著食用菌专著8本,发表论文20多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编 食用菌基础知识
第一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 食用菌生产的仪器和机械设备
第三章 食用菌栽培设施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第三编 食用菌菌种生产
第一章 食用菌菌种培育
第二章 食用菌菌种保藏

第四编 食用菌栽培技术
第一章 平菇栽培技术
第二章 香菇栽培技术
第三章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第四章 黑木耳栽培技术
第五章 毛木耳栽培技术
第六章 银耳栽培技术
第七章 金针菇栽培技术
第八章 草菇栽培技术
第九章 鸡腿菇栽培技术
第十章 猴头菇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 巴西蘑菇栽培技术
第十二章 茶树菇栽培技术
第十三章 白灵菇栽培技术
第十四章 杏鲍菇栽培技术
第十五章 滑菇栽培技术
第十六章 姬菇栽培技术
第十七章 秀珍菇栽培技术
第十八章 真姬菇栽培技术
第十九章 灰树花栽培技术
第二十章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第二十一章 大杯伞栽培技术
第二十二章 竹荪栽培技术
第二十三章 灵芝栽培技术
第二十四章 天麻栽培技术
第二十五章 茯苓栽培技术
第二十六章 蛹虫草栽培技术

第五编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第一章 食用菌侵染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章 食用菌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第三章 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六编 食用菌产品保鲜与加工
第一章 食用菌产品保鲜
第二章 食用菌的盐渍加工
第三章 食用菌的罐藏加工

前言/序言


《中华美食烹饪秘籍:从入门到精通的味蕾之旅》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长河中,烹饪艺术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手段,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地域风情、家庭情感以及匠心传承的独特载体。而《中华美食烹饪秘籍:从入门到精通的味蕾之旅》正是这样一本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中华美食奥秘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菜谱,而是以系统、全面、深入的视角,展现中华烹饪技艺的博大精深,引导读者从零基础到炉火纯青,踏上一段精彩纷呈的味蕾探索之旅。 一、 烹饪理论的基石:中国烹饪的哲学与美学 本书的开篇,并非直接进入菜肴的制作,而是首先为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中国烹饪的哲学思想,阐释“天人合一”的饮食理念,以及“五味调和”的味觉追求。我们将追溯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不同朝代的饮食特色如何演变,地域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 食材的智慧: 深入解析中国各地常用食材的特性、营养价值、时令特点以及最佳搭配。从稻米、小麦等主食的精耕细作,到蔬菜、水果的四季采摘,再到肉禽蛋奶、水产海鲜的品质鉴别,本书将一一为您揭示。更会详细讲解不同香料、调味品(如酱油、醋、料酒、八角、桂皮等)的独特风味,以及它们在烹饪中的妙用,教会读者如何巧妙运用,赋予菜肴更丰富的层次感。 技法的精髓: 详细剖析中国烹饪十八般武艺,包括炒、爆、烹、炸、溜、煮、炖、焖、煨、扒、烩、烤、蒸、汆、卤、酱、拌、熏等基本烹饪技法。每一种技法都将配以详尽的图文讲解,从火候的掌握、食材的处理、调味的顺序,到最后的成菜要点,力求让读者透彻理解其原理和操作要领。书中更会涵盖一些更高级的烹饪技巧,如刀工的艺术、吊汤的学问、勾芡的技巧等,帮助读者提升技艺。 美学的呈现: 探讨中国菜肴的视觉美学,从色彩搭配、造型设计到器皿的选择,都蕴含着东方独特的审美情趣。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摆盘、装饰,让每一道菜肴都成为一件艺术品,满足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二、 地域风味的巡礼:品味中国的南北东西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气候物产、历史文化差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饮食文化。本书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穿越中国的味蕾之旅,深入探寻中国八大菜系的精髓,以及更细分的特色地方风味。 鲁菜的醇厚: 探究以葱蒜调味、注重原汁原味的山东菜,如葱烧海参、九转大肠等经典名肴的制作奥秘。 川菜的麻辣: 领略辣椒、花椒带来的火热激情,学习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标志性川菜的烹饪技巧。 粤菜的鲜美: 领略清淡、原汁原味的广东菜,学习白切鸡、烧鹅、各种点心(如虾饺、叉烧包)的制作方法。 苏菜的精致: 欣赏如诗如画的淮扬菜,如狮子头、松鼠鳜鱼等,品味其细腻的口感与雅致的摆盘。 浙菜的清雅: 探索杭州、宁波等地的风味,如西湖醋鱼、东坡肉的独特魅力。 闽菜的鲜醇: 体验福建沿海独特的风味,如佛跳墙、蠣饼等。 湘菜的香辣: 感受湖南菜的香、辣、鲜,如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的制作。 徽菜的醇厚: 了解安徽菜的烟火气,如臭鳜鱼、毛豆腐的烹调。 除了八大菜系,本书还将重点介绍其他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菜肴,如东北的炖菜、西北的牛羊肉料理、江南的本帮菜、西南的少数民族特色菜肴等等,让读者对中国的饮食版图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三、 经典菜肴的实战演练:从易到难的阶梯式进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精心挑选了数百道涵盖家常菜、宴客菜、节日特色菜肴的经典食谱。每道菜肴都经过精心设计,从食材的选择、处理,到详细的步骤分解,再到烹饪中的关键提示,以及最后的成品展示,力求让读者能够轻松上手,并逐步掌握更复杂的烹饪技巧。 家常小炒的温暖: 从简单的番茄炒蛋、青椒肉丝开始,逐步过渡到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稍微复杂一些的家常菜。 宴客大菜的体面: 教授如何制作年夜饭、寿宴、家宴等场合必备的大菜,如清蒸鲈鱼、红烧肉、佛跳墙、全家福等,让您在家也能宴请宾客。 特色面点与汤羹: 除了主菜,本书还将涵盖各式面点(如包子、饺子、馒头)和汤羹(如排骨汤、鸡汤、罗宋汤)的制作,让您的餐桌更加丰富。 节日限定的仪式感: 专题介绍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春节的饺子、元宵等节日特色美食的制作,让传统节日更添一份温馨与甜蜜。 四、 创新与传承的对话:现代烹饪的视野 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本书也关注现代烹饪的发展趋势。我们将探讨如何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烹饪理念相结合,如何利用现代厨具和烹饪设备,如何搭配出更健康、更富创意的菜肴。书中还将介绍一些时下流行的烹饪方法和菜品,鼓励读者在掌握基础的同时,敢于尝试与创新,形成自己的烹饪风格。 五、 厨房的智慧:实用技巧与生活百科 本书不仅仅是菜谱的集合,更是一本厨房的实用宝典。 厨房必备: 详细介绍各种厨房用具的选购与使用,如锅具、刀具、烹饪工具等。 食材储存与保鲜: 教您如何正确储存各类食材,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保鲜期,减少浪费。 饮食健康: 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指导读者如何搭配出更均衡、更健康的饮食,以及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食疗。 餐桌礼仪: 穿插介绍中国传统的餐桌礼仪,让您的美食体验更添文化底蕴。 常见厨房问题的解决: 提供解决烹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实用建议,例如如何去除鱼腥味、如何让肉质更嫩滑等。 《中华美食烹饪秘籍:从入门到精通的味蕾之旅》 是一本集知识性、指导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烹饪指南。它不仅能帮助您掌握高超的烹饪技艺,更能让您在厨房中找到乐趣,在美食中体验生活。无论您是烹饪新手,还是希望提升厨艺的爱好者,亦或是对中华饮食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得力助手,引领您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精彩“食”光。准备好您的围裙,跟随本书的指引,一同探索中华美食的无限魅力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业余的、在阳台上捣鼓种植的都市白领,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找点放松身心的爱好。我发现《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全》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它的叙事风格和章节安排极其人性化。比如,它将那些高难度的内容用“常见问题解答”或“新手快速入门”的板块进行了拆解和软化处理。我特别喜欢它关于不同品种风味差异形成的生化机理分析,这让我不仅学会了“种蘑菇”,更学会了如何“品鉴”蘑菇。书中对特定培养基的微调如何影响特定风味物质(如氨基酸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描述,简直是烹饪哲学的体现。它让我从一个单纯的生产者视角,转变为一个对生命过程充满好奇和敬畏的探索者。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知识的深度和趣味性达到了完美统一,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大全”类的书籍都有点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内容会很庞杂但都不够深入。但这本《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全》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我个人对食用菌的设施农业和智能化管理比较感兴趣。书中关于现代菇房环境的自动调控系统集成部分写得极为精妙。它详细讲解了如何整合物联网传感器、PID控制器和决策算法,来实现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的实时、动态、闭环控制。里面甚至提到了针对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体对环境因子需求的细微变化,以及如何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逻辑。这已经超出了传统农业技术的范畴,更像是一本结合了自动化工程的专业教材。对于希望将传统种植业升级为现代智慧农业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路和技术框架是极具启发性和实操性的。

评分

我主要关注的是食用菌的质量安全和深加工领域,对传统的种植技术了解不多。最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书,没想到它在“病虫害防治与质量控制”这部分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书中对真菌、细菌和线虫的综合管理策略阐述得极为透彻,不仅列举了化学防治手段,更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生物防治技术,比如拮抗微生物的应用和菌床的物理隔离措施。更重要的是,它对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分析和重金属富集风险的控制标准描述得非常严谨,这些数据对于我们后续进行产品认证和出口标准对接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对整个产业链的理解非常深刻,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隐患都被考虑进去了。这本书的科学性非常强,引用的数据和案例都非常可靠,让作为技术人员的我,对其专业性深信不疑。

评分

这本《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全》简直是蘑菇爱好者的圣经!我最近刚开始尝试自己种植平菇,完全是个新手,连菌种的保存都摸不着头脑。幸运的是,这本书从最基础的菌种选择、培养基配方的调整,到后期的环境控制,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栽培方法的细致区分。比如,书中详细解释了夏季高温高湿对某些菌类生长抑制的影响,并提供了具体的降温增湿技术方案,这对于我们南方地区的种植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介绍,而是充满了实用的操作细节,比如如何判断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如何精确控制接种室的空气洁净度。我按照书里的步骤操作,第一次尝试就获得了远超预期的产量和品质,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这本书的图文并茂也是一大亮点,那些清晰的显微结构图和病虫害识别图谱,帮我省去了无数次跑去请教专家的弯路。

评分

我是一个有着十多年经验的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我们合作社主要面向市场化、规模化生产,对技术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要求极高。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基础,要么就是纯粹的学术理论堆砌,很难直接落地到生产线上。《食用菌生产技术大全》给我的感觉是它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不仅涵盖了香菇、木耳这些传统大宗品种的优化栽培模式,还深入探讨了一些高附加值珍稀菌种,比如猴头菇和某些药用菌的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的切换技术,这对于我们开拓高端市场非常有指导意义。尤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那一部分,书中提出了几种利用农业废料替代传统木屑作为培养基的创新方案,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也符合当前的环保趋势,我们已经开始小规模试验其中一种方案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配得上“大全”这个名字,它更像是一本技术手册,随时可以翻阅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

评分

货还可以,物流太慢,

评分

很好,作为指导用不错

评分

书很好

评分

宝贝不错

评分

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还行

评分

很满意,蛮快的!喜欢。

评分

很吠I

评分

有彩色插图,但是种类少,没有我想要的品种

评分

东西已经收到,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