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字仲昂,江苏宝山县人。1899年8月13日生于宝山县罗店镇,1967年6月10日逝世于北京。1913年至1922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攻读生物学,研习遗传学、优生学,获学士、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至1934年,先后在上海光华、复旦等大学任教。1934年至1952年间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担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1952年调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
弁言
第一篇 自由导论
一 类型与自由(一九四四)
二 散漫、放纵与“自由”(一九四三)
三 说“文以载道”(一九四三)
四 自由、民主与教育(一九四四)
五 政治与教育(书评)(一九四四)
六 外人评论与我之自省(一九四四)
七 沉着与自由(一九四五)——英美人性格的一斑
第二篇 思想各论
八 论青年与社会思想(一九三九)
九 再论青年与社会思想(一九三九)
一○ 一个思想习惯的改正(一九四三)
一一 德苏妥协的思想与其它背景(一九三九)
一二 异哉所谓教师的思想问题(一九四○)
一三 刊物与潮流风尚(一九四二)
一四 悠忽的罪过(一九四三)
一五 所谓“历史的巨轮”(一九四三)
一六 标准时间及其它(一九四五)
一七 从一个考题说起(一九四四)
一八 说同乡会(一九三九)
第三篇 告语青年
一九 青年志虑的问题——与他教(一九四一)
二○ 青年志虑的问题——与自教(一九四一)
二一 三论青年志虑的问题(一九四一)
二二 学生自治与学生自治会(一九三九)
二三 学生参加政党问题(一九四○)
二四 说有为有守(一九四三)
二五 论知识青年从军(一九四四)
第四篇 教育刍议
二六 论品格教育(一九四○)
二七 说训教合一(一九四一)
二八 说工读兼营(一九四一)
二九 宣传不是教育(一九四○)
三○ 再论宣传不是教育(一九四○)
三一 读二十七年度统一招生报告(一九三九)
三二 教师节的两篇文告(一九三九)
三三 工业教育与工业人才(一九四三)
三四 谈中国的社会学(一九四二)
第五篇 民主理论的导演
三五 民主政治与先秦思想(一九四四)
三六 民主的先决理论(一九四五)
三七 个人、社会与民治(一九四四)
三八 民主政治与民族健康(一九四四)
三九 一种精神两般适用(一九四五)
四○ 多党政治与团结的学习(一九四五)
四一 隐遁新解(一九四四)
四二 说学人论政(一九四四)
四三 说为政不在多言(一九三九)
附录
一 论大学设训导长(一九三九)
二 青年节寄语(一九三九)
三 女青年会应有的一个展望(代作)(一九四四)
四 为征募清华服务社股本致清华大学校友书(一九四三)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向导,穿越了近代中国复杂曲折的政治迷雾。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并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时间线式的编年体叙述,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人物群像和关键事件的交叉对比。每一次转折点的描写,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戏剧高潮,让你在为历史人物的抉择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开始反思当时情境下的必然性。语言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极强的画面感,仿佛能够听到那些会议室里激烈的辩论声,看到那些在风雨飘摇中坚持理念的身影。尤其对几次重要思想交锋的剖析,深入浅出,将抽象的政治哲学与鲜活的个体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概念立刻变得鲜活可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思考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用心,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烫金的字体,显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简洁。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考究,内页的质感细腻,触感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初次翻开时,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细节上的追求。排版布局清晰,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眼睛不会感到局促。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一些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都经过了精心筛选和高清处理,加载出来的视觉效果极佳,为理解复杂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直观的辅助。整体来看,这本书在物理形态上就传递出一种严肃和专业的态度,让人从一开始就抱有很高的阅读期待。可以说,拿到这本书,就好像获得了一件值得珍藏的知识载体,光是抚摸和翻阅的过程,都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具有“回响性”的,读完之后,书中的观点和历史场景并不会立即消散,而是会在脑海中持续发酵。它像是一面镜子,不仅照见了那个特定年代的困境,也反思了我们身处当下的许多议题。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在既定框架内寻求最大化行动空间的探讨,对于当代社会中的每一个思考者都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工具和角度,引导我们去质疑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前提。合上书本,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让人对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的理性有着更深层次的敬畏与审慎。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有尊严地参与公共生活”的哲学沉思录。
评分这本书最令我佩服的一点,在于其史料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水平。我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进行研究时,没有满足于二手资料的引用,而是深入挖掘了大量的档案、私人信函乃至一些已经尘封的会议记录。这种“刨根问底”的研究态度,使得书中很多论断都具有了无可辩驳的坚实基础。与市面上一些轻飘飘的论述相比,这里的每一个观点都像是一块块精心打磨的基石,层层叠加,最终构筑起一个逻辑严密、难以撼动的分析框架。读到一些细节之处,会发现作者甚至比当事人还要了解当时决策背后的细微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压力,这种近乎“复原现场”的还原能力,是真正的大师手笔,让人对历史的认知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和深化。
评分从风格上看,这本书展现出一种克制而有力的批判精神,它拒绝简单的标签化和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作者对待不同阵营的观点和人物,都持有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态度,这使得全书的论证过程充满了张力。它不是在“歌颂”或“谴责”,而是在“剖析”和“理解”历史选择的复杂动因。书中对意识形态光谱两端微妙的互动和张力的描摹尤其精彩,展现了在剧烈变革时期,即便是相近的群体,也会因为对“自由”内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巨大的分野。这种不偏不倚的叙事姿态,反而赋予了作品更强的说服力,让读者得以跳出既有的框架,真正去审视那些“必然”背后的“偶然”与“选择”。它提供了一种成熟的思考范式,即承认历史的复杂性,而非急于下结论。
评分有一定学术价值,值得入手。
评分200-100活动购买,一下子把这个系列书籍都买了。
评分人文精神,智慧光芒!
评分老公看的,不妄作评论
评分很棒的书,快递小哥也很勤快,一次不错的购物
评分好,很好,京东商城网购自营正品保障
评分商品完好,送货及时,下次还会选购!
评分潘光旦先生不光是性学大师,更是一位社会学家。
评分为什么非得写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