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一千个左右出版的基本汉字的研究,揭示汉字的系统字理及其科学体系。这些字是汉字的骨干,其他数万个汉字大多由此孳乳产生。因此,掌握这些字理后,对理解掌握其他大部分汉字可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本书2011年崇文书局出版后,受到国学专家和莘莘学子们的好评。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文学的专家张金桐博士,以《汉字里的学问》为题,在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上著文专门探讨此书的现实意义,认为“无论对于初学汉语的外来学子,还是中国广大中小学生、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生等,本书都是学习汉字的一部绝好的工具书,同时,她对于汉字方面的学术研究亦不无启迪。”
张奇臻,河北省邢台人。1963年毕业于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受教于郭沫若、王力、黎锦熙、朱星等学者,毕生研修古文字学。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教授古代汉语,曾任新闻出版署新闻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
这套书,说实话,我抱着挺大的期待入手,毕竟“说文解字”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初翻几页,那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装帧设计也挺用心,看得出出版社下了功夫。我尤其欣赏它在结构编排上的独到之处,它不像我以前看过的某些版本,把所有内容一股脑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在引导着读者,从宏观的字源演变到微观的笔画结构,层层递进,让人感觉学习起来不那么枯燥,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老师进行一次耐心的导览。当然,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有些过于深奥的考据我可能理解得不够透彻,但即便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也能从中感受到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那种迷人魅力。我对其中关于“义”的探讨特别感兴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字现在是什么意思,更会追溯到它在那个特定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文化意涵,这种“还字于史”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人思维方式的理解。读完一个部分,常常会放下书本,盯着眼前的一个汉字琢磨半天,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其他任何工具书都难以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一个标准解释,更在于激发我们对文字本身的敬畏与好奇心。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很多工具书都是冲着“新”字去的,希望看到一些跟得上时代的新见解,但很多时候新瓶装旧酒,让人失望。然而,这本修订本在保持了传统学问根基的同时,确实展现出了一股清新的修订气息。我对比了老版本的一些地方,发现它在对一些新出土文献的参照上做了明显的更新和补充,这一点非常难得。比如,对于某些在秦汉以前已经逐渐被淘汰的字形或用法,修订者似乎引入了最新的考古发现来进行交叉验证,使得整个体系的逻辑更加自洽和完善。我个人感觉,它在保持传统“解字”核心的同时,在“说”的部分融入了更多现代语境下的考量,但这种融入是恰到好处的,没有破坏原有的古雅风貌。特别是它在版式设计上的优化,虽然字体本身是古典的,但在行距、留白的处理上明显更适应现代阅读习惯,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度大大降低。这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学术更新,是可以在尊重历史和照顾读者的体验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的。
评分我主要关注的是它的“重构”体系,因为它涉及到汉字构造的逻辑性。我发现它对六书的阐释比我过去接触的任何资料都要系统和细致。它不仅仅停留在对“象形”、“指事”的机械划分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在复杂的语境中,一个字是如何从纯粹的符号演化成承载复杂概念的载体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转注”、“假借”这两类在后世解读中常常被模糊处理的范畴,进行了非常清晰和有力的区分和界定。作者似乎建立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分析框架,使得原本令人困惑的字例找到了清晰的归属。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极其有力的工具。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提供了一套思维的“底层代码”,一旦掌握了它对造字逻辑的理解,再去面对新的、不熟悉的古文字时,就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推演方法,而不是仅仅依赖死记硬背解释。它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读者如何“思考”汉字,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汉字。
评分我是在备考一个古代文学相关的考试时,经由一位老教授的推荐才接触到这本“新说文解字(修订本)”。坦白说,第一次捧起它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厚得可以当砖头用了”。但沉下心来翻阅后,我发现它之所以“厚”,是因为内容实在太扎实了。我特别注意了它对一些生僻字或异体字的收录和辨析,处理得非常细致和审慎。它不像某些网络资料那样,只提供一个光秃秃的解释,而是会引经据典,对比不同时期文献中的用法差异,甚至会探讨形近字的混淆原因。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我们进行文本细读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一个特定动词的古义困扰了很久,查阅了手头好几本常见的字典都无果,但在翻到这本书的对应条目时,作者引用了三段不同朝代的史料来佐证其最原始的用法和后来的引申义,茅塞顿开。这种“证据链”式的解释,给了读者极大的信服力。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部需要时间去“啃”的学术著作,而不是快消式的参考书,它要求你慢下来,去体味每一个字背后蕴含的知识密度,非常适合需要进行深度研究的人群。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拿到这本《新说文解字(修订本)》后,我发现它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辞条罗列,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比如,有些字条后面会附带一个简短的“文化小注”,介绍这个字所关联的古代礼仪或生活场景,这些小小的插曲,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我记得有一次我查阅“德”字,除了详尽的字源分析外,后面还提及了先秦时期“德”与“行”的关系在社会伦理中的地位,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去感受古人对道德规范的重视程度。这种叙事性的讲解,使得晦涩的文字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又对纯粹的文字学感到畏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非常友好的桥梁。它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知识和文化熏陶融为一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能学习认识古字,喜欢
评分书到了,还没细看,希望有收获
评分挺好的书,值得读的好书,应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评分不错!是正品。
评分书不错。
评分挺好的书,值得读的好书,应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评分不错
评分书到了,还没细看,希望有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