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散打(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教材》是在遵循第一版“指导思想明确、突出教育功能、围绕健康促进、强调个性发展、彰显文化特色”的编写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系列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等特点。具体体现在:①以“健康第1”思想为指导,统领整个教材编写工作;②以突出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为根本,使教材内容呈现鲜明的知识性、系统性、先进性特色;③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宗旨,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并对增强学生体质内在规律性的认识进行了系统的诠释;④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原则,使系列教材内容呈现丰富多彩;⑤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为基本要求,使教材内容能够充分反映课内外有机衔接;⑥以先进的体育文化为引导,使教材内容集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体育与健康概述
第一节 健康概述
第二节 体育锻炼与健康
第三节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要求
第四节 校园体育文化
第二章 散打与健康
第一节 散打与身体健康
第二节 散打与心理健康
第三节 散打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章 散打概述
第一节 散打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散打的特点与锻炼价值
第三节 散打礼仪
第四节 散打段位制
第四章 散打基本技术
第一节 散打的实战姿势
第二节 散打的基本步法
第三节 散打的基本拳法
第四节 散打的基本腿法
第五节 散打的基本摔法
第六节 散打的基本跌法
第七节 散打的基本防守技术
第八节 初学散打的练习阶段和步骤
第五章 散打基本战术
第一节 散打战术设计
第二节 散打战术形式
第三节 散打战术练习方法
第六章 散打竞赛的组织、编排与规则
第一节 散打竞赛组织
第二节 散打竞赛编排
第三节 散打比赛规则及裁判法
第七章 散打运动欣赏
第一节 散打欣赏的意义
第二节 散打的美学特征
附录一 大学生体质测试评分表
附录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
附录三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二)散打对呼吸系统机能的影响
呼吸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也在内环境的酸碱平衡调节中发挥主要作用。散打练习强度较大、肌肉爆发力强、动作速度快,可快速调动肌肉力量,在较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活跃,对肺组织结构会产生较大影响,可使呼吸系统机能增强。通过肺泡数量的增加,肺通气量增加,呼吸肌耐力增强。一些有规律的散打耐力素质练习,如连续蹲起侧踹腿练习、计时鞭腿练习等,都可以有效提高细胞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呼吸肌的耐力。散打练习时,耗氧量提高,需氧量增加,对肺的通气功能的提高、肺泡活性的保持和改善以及对肺气肿的预防等都大有裨益。
二、散打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日常活动、运动和劳动中,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
(一)散打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力量是指人体在肌肉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散打是对抗性体育项目,以明显的击打效果击中(打点)、摔倒对方所得分数的多少决定胜负。无论是进攻时快速的拳法和腿法,还是持久激烈的对攻、抱缠、摔法,或是被击中时的抗击力等,均需要良好的力量素质。
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分别构成了肌肉的收缩成分和弹性成分。肌纤维是肌肉的收缩成分,人体的各种运动是通过肌纤维的主动收缩和放松实现的;肌腱和肌肉中的结缔组织组成肌肉的弹性成分,它与肌肉中的收缩成分呈并联或串联存在,如肌肉两端的肌腱属串联弹性成分,而包绕肌纤维束的肌膜等属并联弹性成分。当人体进行各种运动时,随着肌肉的收缩成分主动缩短,弹性成分被拉长而将收缩成分释放的部分能量吸收储存起来,其后再以弹性反作用力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促使肌肉产生更大的力量和更快的运动速度。
进行各种肌肉力量练习时,由于肌纤维的主动收缩与放松,可大大促进肌肉的血液供应和代谢过程。肌肉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但是当肌肉处于安静状态时,肌肉中的毛细血管仅开放很少一部分,只有在进行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时,肌肉内的毛细血管才大量开放,这就使肌肉获得更多血液供应,带来更多氧气和养料,使肌肉内代谢大大加强。其结果使肌纤维内的蛋白质增加,肌纤维逐渐粗壮,肌肉内供能物质含量增加,肌肉的结缔组织弹性改善,使肌腱弹性、韧性加强。这不仅可以使练习者体格健壮,还大大有益于健康。
在进行散打练习时,不管是行进间的拳法或腿法练习,还是有目的性的手靶、脚靶等击靶练习,或是为提高动作质量而采取的分解动作静力性练习(如控腿、耗腿练习)以及进行上、中、下三盘进攻的腿法练习,都能充分调动全身能够调动的主动肌、协同肌参与做功。不管是空击还是打靶、打沙袋练习,都要求练习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量来完成每一个动作,以保证参与工作肌肉的刺激强度,从而保证练习者最大力量的增长。
散打最突出的技术特色是快摔,表现为突然的启动和快速的进攻,这需要有很好的爆发力。因此,散打练习不仅要求肌肉的收缩力量大,而且要求肌肉收缩的速度快,就要求练习者经常进行爆发力练习,以迅速提高肌内和肌间协调以及肌纤维的快速收缩能力。散打练习的各种拳法、腿法和摔法动作就要求这种形式的肌肉功率。要提高动作的击打效果,实际上就是要尽量提高动作的速度和打击力量,即提高肌肉的瞬时功率。
(二)散打对速度素质的影响
速度是练习者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散打对抗激烈,攻防转换迅速,动作变化快,其技战术的充分发挥均是以不同的速度形式表现出来的,而速度的表现又具有多变和复杂的特点。速度能力决定着散打技战术运用和发挥的成效。
散打练习中的速度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和位移速度等。反应速度包括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在平时练习中,信号练习、特定动作练习等专门性练习可提高练习者的简单反应速度;而长期、有意识的防守反击配对练习和移动靶练习则能有效地锻炼瞬间选择性反应能力。“拳打迅雷不及掩耳”,这很好地形容了散打的动作速度,也是“兵贵神速”战略思想的体现。散打动作不像武术套路那样复杂,但正因为动作简单,才对每一个动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散打高手每一次出拳或出腿的速度、力度、距离、力点的把握都是千百次反复练习的结果。单个动作以及拳拳、拳腿、腿腿之间的简单组合或三个动作以上的较复杂组合练习都要求动作连贯、协调并快速完成,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一套动作组合,发挥最大的动作频率。而占据有利位置,或突然进攻,或迅速躲闪或快速防守反击等都需要进行身体多方位的快速移动。
……
散打(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教材 图书简介 本書是根據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要求,為適應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散打課程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本教材旨在系統、全面地介紹散打的起源、發展、基本理論、技術動作、訓練方法、競賽規則以及散打的教育意義與價值,為廣大學生提供一本內容科學、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圖文並茂的散打學習入門與進階指南。 第一部分:散打概述 第一章 散打的起源與發展 1.1 散打的歷史淵源 追溯散打的歷史根脈,從我國古代的搏擊技藝談起。介紹散打如何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汲取各家武術精華,逐漸形成獨特的風格和體系。 闡述散打作為一項體育運動,是如何從民間的防身、競技技藝,演變成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和專業競技水平的現代體育項目。 1.2 散打的現代發展 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散打在學術研究、技術規範、競賽組織、推廣普及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 回顧散打的發展歷程,包括第一次、第二次全國散打比賽的影響,以及散打在國內外賽事中的地位變化。 分析散打在當代體育發展中的作用,強調其作為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在全民健身、國防教育、文化傳承方面的價值。 1.3 散打的特點與價值 深入剖析散打的核心特點,例如:實戰性強、對抗激烈、規則相對開放、技術全面、訓練科學等。 論述散打在提升個人身體素質、培養堅韌意志、鍛鍊應變能力、增強心理素質方面的獨特價值。 探討散打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方面的積極意義。 第二章 散打運動的運動特點與科學訓練 2.1 散打運動的生理特點 分析散打運動對人體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柔韌性、協調性、反應速度等多方面的生理要求。 闡述散打運動如何通過科學訓練,有效促進身體各系統功能的發展,提高運動表現。 2.2 散打運動的心理特點 探討散打運動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要求,如:勇氣、自信、果斷、冷靜、意志力、抗壓能力等。 分析在訓練和比賽中,如何通過心理調適,克服恐懼、焦慮,保持積極的心態,發揮最佳水平。 2.3 散打運動的訓練原則 介紹散打訓練應遵循的普遍性訓練原則,如:系統性、漸進性、週期性、針對性、多樣性等。 結合散打運動的特點,闡述如何將這些原則應用於日常訓練和賽前準備中。 2.4 散打運動的訓練方法 系統介紹散打訓練的各個環節,包括:基本功訓練(樁功、步法、身法)、技術訓練(攻防組合、對抗練習)、體能訓練(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協調)、技戰術訓練(實戰對抗、模擬比賽)等。 詳細講解不同訓練方法的具體內容、組織形式和實施要點,為不同水平的學習者提供指導。 第二部分:散打基本技術 第三章 散打的防禦技術 3.1 防禦的基本原則 闡述散打防禦的核心思想:趨利避害,以靜制動,後發先至,化解來力。 介紹防禦與進攻相結合的戰術思想,強調有效的防禦是成功進攻的基礎。 3.2 散打的格擋技術 詳細講解各種類型的格擋技術,如:上格擋、下格擋、裡格擋、外格擋、抱擋、推擋等。 通過圖示和文字說明,清晰展示每個格擋動作的要領、發力方式、時機選擇和應用場景。 3.3 散打的閃避技術 介紹各種閃避動作,如:身體的起伏(彎腰、屈膝)、左右的晃動、前後的移動(進、退、轉身)等。 強調閃避的時機、幅度、方向以及與地面、空間的配合,使其更加靈活有效地規避攻擊。 3.4 散打的化解技術 講解如何通過粘、帶、引、化等手法,將對方的來力導入虛處或改變其方向,從而達到卸力、減力、轉力的目的。 介紹化解技術在實戰中的應用,以及與反擊技術的銜接。 第四章 散打的進攻技術 4.1 進攻的基本原則 闡述散打進攻的核心思想:搶佔先機,迅猛有力,出其不意,連貫擊打。 強調進攻的變化性、突然性和實效性。 4.2 散打的手部進攻技術 4.2.1 直拳類: 介紹各種直拳,如:正蹬、劈、擺、撩、鞭、掄等。 4.2.2 勾拳類: 介紹各種勾拳,如:上勾、下勾、擺勾等。 4.2.3 組合拳: 講解常見的組合拳擊打,如:左直拳接右直拳、左擺拳接右勾拳等,強調節奏、虛實和變化。 針對每一種技術,詳細說明其動作要領、發力方法、進攻角度、防禦破解以及訓練方法。 4.3 散打的腿部進攻技術 4.3.1 蹬踹類: 介紹各種蹬踹,如:正蹬、側蹬、後蹬、上步蹬等。 4.3.2 踹擺類: 介紹各種踹擺,如:側踹、後擺、輪腿(掃腿)等。 4.3.3 膝擊類: 介紹各種膝擊,如:頂膝、前膝、側膝等。 4.3.4 組合腿: 講解常見的組合腿擊打,如:低踢接高踢、正蹬接側踹等,強調連貫性和變化。 針對每一種技術,詳細說明其動作要領、發力方法、進攻角度、防禦破解以及訓練方法。 4.4 散打的摔法技術(投技) 介紹散打規則允許範圍內的摔法技術,如:抱腿摔、過肩摔、拖拽摔等。 強調摔法技術的時機把握、發力技巧和與地面、場地的配合。 講解摔法技術的應用,以及如何與踢打技術相結合。 第五章 散打的步法與身法 5.1 散打的步法 5.1.1 進退步: 介紹向前、向後移動的步法,強調穩定性和隱蔽性。 5.1.2 側移步: 介紹向左、向右移動的步法,強調靈活性和閃避能力。 5.1.3 換步與虛步: 講解如何通過換步、虛步來迷惑對手、調整重心、尋找進攻機會。 5.1.4 循環步與滑步: 介紹在進攻、防禦、纏鬥中的靈活運用。 強調步法的訓練要領,包括:平穩、靈活、快速、協調,與身體各部位的協同發力。 5.2 散打的身法 5.2.1 提沉身: 介紹通過身體的上下起伏來規避攻擊或發動進攻。 5.2.2 轉身與晃動: 講解如何通過身體的轉動、晃動來迷惑對手、改變進攻角度。 5.2.3 虛實結合: 闡述如何通過身法的變化,製造虛實結合,擾亂對方判斷。 強調身法訓練的要領,包括:柔韌、協調、速度、穩定性,以及與步法、技術的完美結合。 第三部分:散打戰術與競賽 第六章 散打的戰術應用 6.1 戰術概述 闡述散打戰術的基本概念,包括:進攻戰術、防守戰術、轉換戰術、整體戰術。 強調戰術的靈活性、針對性、變化性和實效性。 6.2 戰術組合與變化 講解如何將基本技術進行組合,形成連貫的進攻套路,如:虛實結合的佯攻後實打、進攻中的防守反擊、防守後的快速進攻。 介紹不同戰術組合的應用場景,以及如何根據對手的特點進行調整和變化。 6.3 針對不同類型的對手制勝策略 分析不同體型、不同技術風格(例如:重擊型、靈巧型、纏鬥型)對手的特點。 提供針對性的克敵策略,例如:如何對付身高臂長的對手、如何應對擅長近身纏鬥的對手。 6.4 實戰中的戰術運用 強調臨場判斷、戰術決策和執行能力的重要性。 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優秀運動員如何在實戰中靈活運用戰術,取得勝利。 第七章 散打競賽規則與裁判法 7.1 散打競賽的總體要求 介紹散打競賽的公平、公正、安全原則。 闡述競賽的目標,以及如何通過規則保證運動員的健康與運動的規範性。 7.2 散打競賽的規則詳解 詳細講解散打競賽的場地、器材、運動員服裝要求。 深入剖析比賽時間、計分方法、有效進攻部位、禁止進攻部位、犯規行為及處罰標準。 介紹技術動作的有效性判定標準,如:力量、準確性、角度、連續性等。 7.3 散打競賽的裁判工作 介紹裁判的職責和要求,包括:公正、嚴明、準確。 講解裁判對比賽過程的監控、對動作的識別、對犯規的判定以及對得分的判罰。 強調裁判的專業素養和團隊協作。 第四部分:散打的教學與訓練 第八章 散打的教學方法與訓練計劃 8.1 散打教學的原則與要求 闡述散打教學應遵循的教育學、心理學原則,如:啟發性、系統性、趣味性、實踐性。 強調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8.2 散打課堂教學組織與實施 介紹課堂教學的流程,包括:課前準備、熱身、基本功練習、技術講解、組合練習、對抗練習、整理活動。 提供不同課時、不同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組織方案。 8.3 散打訓練計劃的制定與執行 講解如何根據訓練目標(如:提高體能、掌握技術、備戰比賽)制定長期、中期、短期訓練計劃。 闡述訓練計劃的構成要素,包括:訓練週期、訓練內容、訓練負荷、恢復安排。 強調訓練計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8.4 散打的訓練方法革新與發展趨勢 介紹現代散打訓練中引入的新技術、新方法,如:運動生物力學分析、運動生理學監測、運動心理訓練、科技輔助訓練等。 探討散打訓練的未來發展方向,例如:更加個性化的訓練、更加科學的恢復、更加精細化的技戰術研究。 第九章 散打的健身應用與傷病防治 9.1 散打作為健身運動的價值 分析散打運動在改善心肺功能、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協調性、減肥塑形、緩解壓力等方面的健身作用。 介紹如何將散打技術融入日常健身活動,使其更具趣味性和實效性。 9.2 散打運動常見傷病及其預防 列舉散打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如:關節扭傷、肌肉拉傷、骨骼挫傷、軟組織損傷等。 詳細講解各種傷病的成因、症狀以及有效的預防措施,包括:充分的熱身、正確的技術動作、適當的訓練強度、良好的裝備防護。 9.3 運動傷害的處理與康復 介紹運動傷害的現場急救原則和處理方法,如:RICE原則。 闡述運動傷害的醫療診斷、治療手段以及科學的康復訓練過程。 強調運動員在傷病康復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安全地重返訓練和比賽。 結論 《散打(第2版)》作為國家級規劃教材,力求在內容上與時俱進,在編排上更趨合理,在體系上更為完善。本書不僅為高等院校散打教學提供了一套權威、規範的教材,也為廣大散打愛好者、教練員、裁判員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料。通過對散打的深入學習和系統訓練,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散打人才,推動散打運動在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