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文库:朱子语类选(汉英对照)

大中华文库:朱子语类选(汉英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翟江月 著,翟江月,马晓艳,王晓农 译
图书标签:
  • 朱子
  • 理学
  • 宋明理学
  • 中华文化
  • 国学
  • 经典
  • 汉英对照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415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481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大中华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2
字数:6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朱子学研究者、国内外院校师生、普通读者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的问答录,凡140卷,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朱熹理学思想体系。其论述范围从自然界到人类本身包括了天地万物之源、一草一木之微,历来为国学研究者所重视。
   本书今译所据原本主要是中华书局1986年版《朱子语类》,翻译章节基本反映朱子在哲学、政治、社会、军事、经济、教育以及治学方法等诸方面的思想,选译的部分共九卷,包括“太极天地上”、“天地下”、“读书法上”、“自论为学工夫”、“论治道”、“论取士”、“论兵论刑”、“论民论财”和“论官”。
   今译译者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力图以较为严谨而易懂的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朱子思想的原貌;英译译者总体上采用了文献性翻译策略,辅之以艺术性翻译策略,建立了本书的英译注释系统(夹注和脚注),对有些较为重要的术语增加了综合性的注释,以有助于读者理解译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朱子语类》迄今一个现代汉语和英语选译本,选译内容共九卷,包括太极天地上、天地下、读书法上、自论为学工夫、论治道、论取士、论兵论刑、论民论财和论官,涉及朱子在哲学、政治、社会、军事、经济、教育以及治学方法等诸方面的思想。译文注重保持原作的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理论形态、义理框架和表述方式;英译面向英语国家学术界读者,以文献性翻译策略为主,兼顾了艺术性和诗学功能。

作者简介

翟江月 马晓艳 今译 王晓农 英译

翟江月,女,现为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教授。1999年—2005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其间完成“大中华文库”的《管子》与《吕氏春秋》两部重大典籍的白话文与英文翻译。2005年4月至今在山东烟台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工作,主要教授“大学德语”、“欧美文学原著选读”、“世界美文与中华经典”、“中国古代哲学与智慧”等,同时完成“大中华文库”中的《战国策》与《淮南子》的今译与英译工作。

马晓艳,女,现为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教师。

王晓农,男,现为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讲课程有:翻译实践与译作赏析、汉英比较研究与翻译、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基础笔译等。出版专著有:《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篇翻译研究——侧重逆向汉英语篇翻译的模式构建及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英语句型与汉英翻译——基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探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英语应用:汉英翻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等。



目录

目录

卷第一  理气上 太极天地上
卷第二  理气下 天地下
卷第十  学四  读书法上
卷第一百四  朱子一 自论为学工夫
卷第一百八  朱子五 论治道
卷第一百九  朱子六 论取士
卷第一百一十  朱子七 论兵
论刑
卷第一百一十一 朱子八 论民
论财
卷第一百一十二 朱子九 论官







前言/序言


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历代名著精选导读 本书是一部精心策划、全面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典籍选本集。它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同领域、不同思想流派的经典文本的窗口,涵盖了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维度,力求勾勒出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脉络。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学派或某一位思想家的汇编,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宏观的文化知识体系。我们精选的文本,皆为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并被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压卷之作”。通过对这些经典片段的细致梳理与现代化解读,读者可以触摸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对宇宙本源的探究、对社会伦理的构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 第一部分:先秦诸子与思想的奠基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思想的“轴心时代”——先秦时期。我们收录了诸子百家争鸣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体系的精髓。 《论仁与礼的辩证》: 选取了儒家学派核心人物的论述,深入剖析了“仁”作为内在道德情感与“礼”作为外在行为规范之间的复杂关系。文本着重展现了儒家如何构建一个以伦理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结构,探讨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进路径。所选语录片段强调了“格物致知”在道德实践中的基础作用,而非仅仅停留在形而上的思辨层面。 《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 集中展示了道家思想中对“道”的理解,即宇宙万物的本源与运行规律。我们特别挑选了关于“无为”的阐述,澄清了“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顺应自然、不妄加干预的积极治理智慧。这些选段辅以对“朴素”与“自然”状态的向往,揭示了道家思想对后世艺术审美和政治哲学的影响。 《法义之辨与申韩的现实主义》: 这一章节呈现了法家思想中关于“法、术、势”的理论体系。文本聚焦于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和高效的行政手段来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其核心在于强调制度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而非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这为后世的官僚体制建设提供了理论框架。 第二部分:两汉经学与史学精神的崛起 进入秦汉时期,思想体系逐渐走向整合与官方化,史学作为记录与借鉴历史的学科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独尊儒术与经学体系的建立》: 重点阐述了汉代如何确立了儒家经典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我们精选了对《五经》进行注释和阐发的关键文本,这些文本不仅是学术研究,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工具。同时,也收录了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原始表述,探讨了政治权力与宇宙秩序之间的关联想象。 《史家之绝唱:纪传体与编年体的典范》: 本节汇集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部史学巨著中的标志性篇章。读者将看到如何运用“人物传记”的手法来塑造历史的鲜活形象,以及如何通过“编年”的方式来编织时间的经纬。这些选段展示了古代史学家追求“实录”精神,以及在叙事中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第三部分:魏晋风度与文学艺术的独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文人开始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与审美情趣,文学艺术逐渐摆脱了单纯的政治说教色彩。 《竹林七贤的超逸之风》: 通过对嵇康、阮籍等人的言论和事迹片段的摘录,展现了魏晋士人对名教的疏离和对生命本真的追寻。这些文本充满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张扬,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中“清峻”一派的源头。 《诗赋的格律与情志的表达》: 本部分精选了从汉乐府到建安风骨,再到永明体等诗歌发展阶段的代表作片段。这些片段不仅展示了诗歌语言的锤炼技巧,更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苦难与欢乐时,如何运用凝练的文字来承载复杂的情感体验。 第四部分:宋明理学的思辨与实践 宋代是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思潮,将哲学思辨推向了新的高度。 《心性论的展开与“理”的界定》: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宋代理学家们对于“心”与“理”关系的论述。我们精选了关于“天理”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格物”来穷尽万物之“理”的路径。这些论述展现了高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试图在佛学和道学的影响下,重新巩固和发展了儒学的本体论基础。 《知行合一与万物一体》: 聚焦于南宋及明代对实践哲学的强调。文本清晰地阐述了“知”与“行”之间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认为真正的知识必然导向正确的行为。同时,也收录了关于“万物一体”的宏大构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试图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融为一体的整体性视野。 结语:跨越时空的对话 《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历代名著精选导读》的编纂目的,在于提供一套高质量的、可供深入研读的文化资源。全书结构清晰,注释详实,旨在帮助读者在不被繁杂的原始文本所困扰的前提下,抓住中华文明思想脉络的关键节点,体会不同时代知识分子对“人”与“世界”的根本性追问与回答。它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经典阅读指南,引导读者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都体现了出版方极高的品味与诚意。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既能保证文字的清晰度,又不会因为反光而影响阅读体验。更让我赞叹的是,它对原文本的处理方式。很多选本只是简单地截取语句,而这本书似乎在“选”的背后,藏着一套完整的学术逻辑。每段语录的排列都像是精心编织的乐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领略了朱子思想体系的宏大与精微。对比我过去收藏的其他版本,这本的注释和导读部分显得尤为克制和精准,它不会过度解读,而是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把解读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发掘。这种“适度的引导”,正是优秀学术普及读物所应有的风范。它尊重了读者的智力,没有把所有答案都喂到嘴里,而是鼓励我们自己去“格物致知”。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化爱好者,我深切体会到学习经典时,语言障碍带来的挫败感。很多时候,我们试图去理解一个概念,却卡在了对古汉语特定词汇的理解上,或者因为缺乏对当时语境的了解而产生误解。这本《朱子语类选》的汉英对照,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学习者量身定做。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那些高度凝练的哲学词汇时的对等翻译。很多时候,一个英文单词的背后,承载着西方哲学体系的影子,将其与朱子的概念并置,能引发一种奇妙的碰撞和对比。这让我不仅理解了朱子本人的意图,还间接地对中西哲学在某些核心议题上的异同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中国哲学学习材料,它更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跨学科比较研究的大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对比中英文的表达差异,这种细微的对比,反而加深了我对朱子思想精髓的把握。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对朱子学说的整理和传播上,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思考”的模板。我注意到,它选取的语录中,很多都是朱子在与人辩驳、或者自我排解困惑时的片段。这种动态的呈现方式,远比静态的理论阐述更有感染力。它教会我们,哲学不是一套封闭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的过程。每一次阅读,都会带来新的领悟,就像是老酒在新瓶中重新散发其醇厚的香气。对于那些对国学感兴趣但又害怕被枯燥的理论吓跑的年轻读者,我强烈推荐从这本书入手。它用一种极其优雅、又不失力量的方式,将中华文明中最深刻的思想之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让人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份难得的安宁与方向感。

评分

说实话,最初买这本书是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毕竟朱子是绕不过去的大师。然而,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没有将朱子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通过这些“语录”的碎片化形式,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困惑与探求的学者形象。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于“存天理,去人欲”的执着,也能看到他在面对具体生活场景时的务实态度。特别是那些关于读书方法的论述,那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教诲,对于当下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简直是一剂清凉的定心丸。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问,需要的是时间的发酵和耐心的打磨,而非一蹴而就的捷径。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思辨参与者。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解读的交汇点上,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我一直对古代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原著的艰涩和晦涩总是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的可读性。它不像某些学术专著那样堆砌生僻词汇,而是通过精心挑选的语录和片段,勾勒出朱熹思想体系的核心脉络。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朱子本人在与弟子们探讨“理”与“气”、“心”与“性”时的那种沉思与辩证。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特别是那些关于修身养性的部分,即便在今天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让人在浮躁中找到一处可以沉淀心神的小小港湾。汉英对照的设置更是锦上添花,对于希望深入研究或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朋友来说,是极其便利的工具。这使得这部经典不再是孤芳自赏,而是真正走出了象牙塔,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评分

姜太公的兵书不用我说了吧,你们看看就知道

评分

有个别错别字 可能是年代久远的原因吧

评分

床边上的书,偶尔翻翻。

评分

京东服务好送货快值得信赖

评分

中文不是一般的有表现力,英文翻译如同白开水

评分

非常满意,满分好评!

评分

不错 翻译到位

评分

大中华文库:水浒传(汉英对照)(套装共5册),质量不错

评分

¥38.20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