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柏群,王晓娟 编
图书标签:
  • 汽车制造
  • 汽车工程
  • 制造工艺
  • 机械工程
  • 装备制造
  • 汽车技术
  • 工业工程
  • 生产技术
  • 汽车工业
  • 工艺装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750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085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与交通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汽车生产体系、汽车制造的基本过程、汽车典型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整车制造四大主要工艺及装备、汽车生产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等,介绍了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发展历程、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概述、汽车及其零件制造工艺设备基础、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冲压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装焊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装备、汽车车身内饰件制造工艺、汽车总装配工艺及装备。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书中的补充阅读资料有助于扩展读者的思路和视野。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科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篇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概论
第1章 概述
1.1 现代汽车生产系统
1.1.1 现代汽车生产系统基本概念
1.1.2 汽车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1.3 现代汽车生产系统中的企业构成
1.2 汽车产品生产类型和工艺特征
1.2.1 生产纲领
1.2.2 生产类型
1.2.3 工艺特征
1.3 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技术进步
1.3.1 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发展历程
1.3.2 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发展趋势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汽车及其零件制造工艺设备基础
2.1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
2.1.1 铸造
2.1.2 锻造
2.1.3 冲压
2.1.4 焊接
2.1.5 切削加工
2.1.6 热处理
2.2 粉末冶金
2.2.1 概述
2.2.2 粉末制取
2.2.3 零件成型
2.2.4 烧结
2.2.5 后处理
2.3 塑料成型工艺基础
2.3.1 概述
2.3.2 塑料加工方法
2.3.3 塑料加工设备
2.3.4 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第2篇 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
第3章 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及装备
3.1 箱体类零件制造
3.1.1 箱体类零件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3.1.2 汽缸体制造工艺过程
3.1.3 汽缸盖制造工艺过程
3.2 连杆制造
3.2.1 连杆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3.2.2 连杆制造工艺过程
3.3 曲轴制造
3.3.1 曲轴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3.3.2 曲轴制造工艺过程
3.4 发动机装配
3.4.1 发动机装配生产线
3.4.2 发动机装配工艺流程
3.5 发动机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规范
3.5.1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
3.5.2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的制定依据
3.5.3 机械加工工艺规范的内容及编制步骤
3.5.4 工艺文件格式及填写规则
3.5.5 工艺验证
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汽车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
4.1 齿轮类零件制造
4.1.1 汽车齿轮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4.1.2 汽车齿轮制造工艺过程
4.2 轴类零件制造
4.2.1 汽车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结构工艺性及技术要求
4.2.2 变速器轴制造工艺过程
4.2.3 半轴制造工艺过程
4.3 弹簧类零件制造
4.3.1 汽车钢板弹簧
4.3.2 汽车螺旋弹簧
4.4 车轮与轮胎制造
4.4.1 车轮
4.4.2 轮胎
4.5 车架制造
4.5.1 车架结构特点与技术要求
4.5.2 车架制造工艺与装备
4.5.3 车架制造新技术与新工艺
4.6 减振器活塞及摩擦片等粉末冶金件制造
4.6.1 减振器活塞制造工艺
4.6.2 摩擦片制造工艺
4.7 底盘总成装配
4.7.1 底盘装配工艺流程
4.7.2 主要总成的安装
4.8 底盘制造新技术与新工艺
4.8.1 齿轮
4.8.2 变速器轴
4.8.3 弹簧
4.8.4 车轮与轮胎
4.8.5 其他
小结
思考题
第3篇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及装备
第5章 汽车车身冲压工艺及装备
5.1 车身冲压件材料
5.1.1 车身冲压件材料特性与要求
5.1.2 车身冲压件材料选定原则
5.2 车身覆盖件冲压工艺
5.2.1 车身覆盖件及冲模特点
5.2.2 车身覆盖件主要冲压工序及模具
5.2.3 车身覆盖件拉深件设计
5.2.4 汽车车身典型覆盖件冲压工艺过程
5.2.5 汽车冲压件用典型模具
5.3 冲压设备及冲压生产线
5.3.1 冲压设备类型和结构
5.3.2 压力机技术参数
5.3.3 自动化冲压生产线
5.4 车身覆盖件冲压新技术与新工艺
5.4.1 模块式冲压及其控制
5.4.2 亚毫米冲压工程
5.4.3 计算机模拟冲压成型及虚拟试模技术
5.4.4 模具制造技术
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汽车车身装焊工艺及装备
6.1 车身装焊工艺概述
6.1.1 车身装焊工艺特点
6.1.2 车身焊装工艺
6.1.3 车身装焊常见工艺流程
6.2 车身装焊夹具
6.2.1 车身装焊夹具分类及设计原则
6.2.2 车身装焊件定位与夹紧
6.2.3 车身典型装焊夹具分析
6.3 车身装焊设备
6.3.1 焊接机器人
6.3.2 客车车身机械化与自动化装焊设备
6.4 轿车车身装焊生产线
6.4.1 贯通式装焊生产线
6.4.2 其他形式的装焊生产线
6.5 车身装焊工艺性及装焊质量
6.5.1 车身装焊工艺性
6.5.2 车身装焊质量
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及装备
7.1 概述
7.1.1 车身涂层的功能
7.1.2 车身涂层的特点
7.1.3 车身涂装主要工序
7.1.4 车身涂装常用涂料
7.2 车身涂装工艺及生产线
7.2.1 车身涂装工艺设计
7.2.2 车身涂装生产线
7.3 车身主要涂装方法与设备
7.3.1 空气喷涂
7.3.2 静电喷涂
7.3.3 电泳涂漆
7.4 汽车车身涂装质量
7.4.1 质量缺陷
7.4.2 质量管理
小结
思考题
第4篇 汽车内饰件制造及总装配工艺
第8章 汽车车身内饰件制造工艺
8.1 概述
8.1.1 内饰件组成和结构
8.1.2 内饰件材料选择
8.2 汽车主要内饰件制造
8.2.1 汽车仪表板
8.2.2 汽车座椅
8.2.3 门板
8.2.4 顶棚、后围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汽车总装配工艺及装备
9.1 汽车总装配内容及装配生产方式
9.1.1 总装配内容
9.1.2 装配生产方式
9.2 汽车总装配工艺与装配生产线
9.2.1 总装配工序
9.2.2 总装配生产线及主要设备
9.3 汽车总检和验收
9.3.1 概述
9.3.2 汽车一般项目的检验
9.3.3 汽车检测线的检验
9.3.4 汽车路试的检验
9.3.5 汽车总检
小结
思考题
附录 几种主要的工艺卡片常用格式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钢铁洪流中的艺术:探寻机械生命的诞生 本书并非直接描绘汽车制造的流水线,亦非详尽罗列每一台设备的参数。它旨在以一种更宏观、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触碰那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汽车工业背后,那股驱动现代文明前进的强大力量,以及塑造了我们生活方式的机械生命的诞生哲学。 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跨越历史、科技与人文的旅程。从蒸汽时代蹒跚起步的“铁马”,到如今智能互联、绿色环保的未来座驾,汽车工业的每一次飞跃,都凝聚着无数创新者的智慧与汗水,更折射出人类对速度、自由与效率的不懈追求。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些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析不同时代的技术变革如何深刻影响了汽车的设计理念、制造模式乃至社会结构。 第一章:从匠心独运到流水线革命——工业文明的脉搏 在谈论现代汽车制造之前,我们不妨回溯至工业革命的起点。从最初由技艺精湛的工匠手工打造的马车式车辆,到亨利·福特“流水线”生产模式的颠覆性创新,这一转变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社会经济形态的深刻变革。我们将探讨手工制造的独特魅力及其局限性,随后聚焦流水线生产如何改变了生产关系,将汽车从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并催生了庞大的汽车文化。这一章,我们将品味从“匠心独运”到“规模化生产”的哲学转变,理解技术创新如何驱动社会进步的底层逻辑。 第二章:金属的交响——车身之魂的塑造 车身,是汽车的灵魂所在,是承载所有机械部件的骨骼与肌肤。本书将不拘泥于具体的冲压、焊接、涂装等工艺流程,而是深入探讨车身设计理念的演变,以及材料科学如何为车身提供无限可能。我们将追溯从早期钢板到如今高强度钢、铝合金,乃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历程。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如何影响车辆的安全性、操控性、燃油经济性,以及设计师如何巧妙地将美学与工程学融为一体,创造出既具力量感又不失优雅的车身线条。我们将透过金属的碰撞与融合,感受人类在塑造机械生命外形上的不懈探索。 第三章:心脏的律动——动力系统的进化史诗 发动机,被誉为汽车的“心脏”。本书将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审视内燃机从最初的粗犷有力到如今的精益求精,以及新能源动力系统(如电动、混合动力)的崛起,如何重塑着汽车的未来。我们将回顾汽油机、柴油机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理解其技术革新带来的性能提升与环保挑战。进而,我们将深入探讨电动化浪潮的本质,解析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的发展如何驱动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章,我们将聆听不同“心脏”的跳动,感受科技进步如何为汽车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第四章:灵动的舞步——底盘与操控的奥秘 如果说车身是灵魂,动力是心脏,那么底盘与操控系统,便是汽车的“骨骼”与“神经系统”,赋予了它在道路上驰骋的灵动与稳定。本书将不专注于悬挂、转向、制动等具体部件的组装,而是从更深层次探讨底盘设计哲学如何影响车辆的驾乘体验。我们将分析不同悬挂系统的演变,理解它们如何平衡舒适性与操控性。深入探讨转向系统的精准度如何赋予驾驶者掌控一切的信心,以及制动系统如何在紧急时刻守护生命。我们将揭示,隐藏在平稳行驶背后的,是对力学原理的精妙运用,以及人类对“人车合一”境界的极致追求。 第五章:智慧的觉醒——电子电气系统的神经元 在现代汽车中,电子电气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如同汽车的“大脑”与“神经元”,连接着各个部件,赋予车辆智慧与感知能力。本书将不列举 ECU、传感器等具体名称,而是着眼于电子电气系统如何从最初的简单电路,发展到如今集成化的智能控制网络。我们将探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如何改变我们的出行体验,安全辅助系统如何提升驾驶安全性,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如何勾勒出未来的交通图景。这一章,我们将感受科技的浪潮如何让冰冷的钢铁机器,逐渐拥有“思考”与“感知”的能力。 第六章:绿色基因的传承——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书将着力探讨汽车制造业如何拥抱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材料选择、生产制造到能源消耗,都融入绿色环保的思考。我们将审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对传统能源依赖的深刻反思。我们将关注循环经济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以及未来汽车如何成为环境友好的出行载体。这一章,我们将展望一个更加清洁、更加可持续的汽车未来。 第七章:人与机器的对话——汽车文化与社会影响 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本书将探讨汽车如何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从最初的身份象征,到如今的自由出行,再到对城市规划、旅游业、甚至情感连接的影响。我们将思考,汽车的出现如何改变了人类的活动半径,重塑了我们的社区形态,并催生了独特的汽车文化。从经典的汽车电影到赛车运动,从汽车改装到房车旅行,我们将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汽车与人类文明的深度交融。 结语:致敬所有驱动前行的力量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次对机械生命诞生奥秘的探索,一次对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礼赞。它希望能够激发您对汽车工业的深层思考,去感受那份钢铁洪流中蕴含的艺术与哲学。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智能飞驰,汽车工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无数工程师、设计师、工人和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冰冷的金属塑造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驱动着我们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本书将引导您去欣赏每一次技术突破背后的创新精神,去感受每一次工业变革所带来的社会印记,去体会人与机器之间那份独特而深刻的联结。它邀请您一同去发现,在这充满力量与速度的领域里,同样闪烁着人文的光辉,流淌着艺术的血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理念的融入。在讲解生产线布局和物流管理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汽车制造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书中还介绍了自动化仓储系统、AGV(自动导引车)等智能装备在汽车工厂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实现高效的物料搬运和信息传递。这让我看到了汽车制造行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方面的巨大进步。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讲解,更注重实际应用的层面。当我翻阅到关于发动机生产的部分,我被书中对精密加工技术的详尽描述所折服。从缸体、缸盖的加工,到曲轴、活 বিশেষজ্ঞ的制造,书中都详细介绍了各种高精度机床(如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磨床等)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测量和检测手段。我了解到,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而这些精密的加工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说明了工艺优化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显著作用。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对汽车工业一直充满好奇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系统介绍汽车制造过程,又能让我了解背后技术细节的读物。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工艺和装备,而是将整个汽车制造的流程,从最初的零部件生产,到最后的总装调试,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冲压件生产时,详细阐述了模具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以及冲压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控制,甚至还穿插了金属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变形机理。这让我明白,一块平平无奇的钢板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确的操作,变成我们汽车上那些复杂曲面和结构的。

评分

对于任何想了解现代汽车如何从无到有被制造出来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在底盘和悬挂系统制造的章节中,让我对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详细介绍了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等不同类型的结构,以及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这些零部件(如减震器、弹簧、控制臂等)的制造工艺,包括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工艺以及装配过程中的精度要求。我还了解到,这些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车辆的驾驶感受和乘坐舒适度。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汽车设计和工程细节都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本百科全书。书中在零部件质量控制和检测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学到了各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以及三坐标测量仪等精密测量设备如何保证零部件的精度。书中还强调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即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从而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产生,这让我对“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句话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之一,就是对汽车内饰制造工艺的全面了解。以往我可能只关注汽车的外观和动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内饰同样是经过了精密的工艺和大量的技术投入。从仪表盘的模具设计和注塑成型,到座椅的缝合和填充,再到各种装饰面板的表面处理(如真皮、碳纤维、金属拉丝等),书中都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我尤其对“人机工程学”在内饰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方向盘的握感、座椅的支撑性以及各种按钮的布局,都会直接影响驾驶者的使用体验。

评分

这本书对于理解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提供了重要的背景知识。在介绍汽车电子设备生产时,书中详细阐述了PCB(印刷电路板)的制造工艺、元器件的贴装以及自动化检测技术。我还了解到,现代汽车中集成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模块,其制造过程需要极高的洁净度和精度。书中还提及了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的制造原理和要求,这让我对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评分

我之所以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够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一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制造技术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述车身焊接工艺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介绍机器人手臂的工作,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焊接方法(如点焊、激光焊、MIG焊等)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汽车制造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我学到了如何根据车身结构和材料的特性来选择最合适的焊接方式,以及焊接过程中如何保证焊缝的强度和精度。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其预防措施,这让我对汽车安全性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汽车制造的窗户。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现代工业如何运转的生动写照。书中在售后服务和备件生产的章节中,也让我看到了汽车制造的完整生命周期。它详细介绍了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以及如何通过高效的备件生产和物流体系,来保障用户的维修和保养需求。这本书让我明白,一辆汽车的诞生,是无数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智慧与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现代工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汽车制造的方方面面。当我阅读到关于涂装工艺的章节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汽车外观之美是如何诞生的。书中详细介绍了汽车防锈处理、底漆、中涂、面漆等多个涂装工序,以及各种涂料的成分和性能。我了解到,汽车漆不仅要美观,更要具备防腐蚀、抗紫外线辐射等功能。书中还提及了机器人喷涂技术,以及如何通过精密的控制来保证漆膜的均匀性和光泽度,这让我对汽车表面的光彩照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服务态度很好,速度也很快

评分

正版书,送货快,内容不错

评分

评分

考试用书,很详尽,不错

评分

好评

评分

一般般,不算很好,也不算很差

评分

好评

评分

可以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