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脆弱的成功

迪拜:脆弱的成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里斯托弗·M.戴维森,杨富荣 著
图书标签:
  • 迪拜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城市研究
  • 经济发展
  • 社会变迁
  • 海湾地区
  • 全球化
  • 政治经济学
  • 城市规划
  • 可持续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18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02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城市学编译丛刊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29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是关于迪拜研究最好的书,这本书的重要贡献在于填补了阿联酋特殊的形成过程方面的文献不足。特别有趣的是本书中关于英国统治下酋长国建立和帝国历史对其政治和社会持续影响方面的讨论;其“阿拉伯”身份的输入性特征;以及区域背景下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从关注安全到人口统计研究。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M.戴维森,英国杜伦大学中东和伊斯兰研究机构的研究员、阿布扎比和迪拜的谢赫·扎耶德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著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生存研究》。
杨富荣,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际饭店管理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饭店业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员,杭州城市研究院首批研究人员,曾为杭州市政府和杭州师范大学派往阿联酋迪拜进行城市学研究半年,出版近二十部专著、教材,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地 图/Ⅰ
导 言/001
1 酋长国的诞生/007
  1.1 初期的斗争/007
  1.2 分立出来的国家/010
  1.3 保卫中立/011
  1.4 对英国的政治依附/014
  1.5 对英国的经济依附/018
  1.6 贫穷与抵抗/024
  1.7 迪拜变革/027
2 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共同安全/041
  2.1 阿拉伯民族主义输入的证据/041
  2.2 本土阿拉伯民族主义与迪拜国家阵线/044
  2.3 短期解决方案:苏丹关系/051
  2.4 长期解决方案:联邦之路/053
  2.5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057
3 自由港的建立/070
  3.1 繁荣的自由贸易/070
  3.2 纺织品、黄金与电子产品/072
  3.3 波斯湾移民/073
  3.4 阿布扎比移民/078
  3.5 沙迦移民/084
  3.6 其他阿拉伯移民/087
  3.7 南亚移民/088
  3.8 对基础设施孤注一掷/090
4 经济多元化/104
  4.1 石油策略/105
  4.2 石油极限及阿布扎比的阴影/107
  4.3 多元化——更多的商业基础设施/109
  4.4 多元化——轻工制造业与农业/115
  4.5 多元化——自由区/116
  4.6 多元化——旅游和休闲/121
  4.7 多元化——房地产/128
  4.8 表面的成功/133
5 政治稳定与协商统治/141
  5.1 王朝的巩固/142
  5.2 谢赫?穆罕默德的继承人/147
  5.3 财富分配/149
  5.4 维持食利阶层/152
  5.5 世袭网络/154
  5.6 混合政府/158
  5.7 被掌控的政治改革/163
  5.8 思想体系、文化与宗教源泉/165
6 迪拜矛盾体/181
  6.1 食利忧患/181
  6.2 多元化忧患/185
  6.3 日益增长的外来人口/191
  6.4 特征的丢失及协商统治的销蚀/194
  6.5 劳动力本土化难题/205
  6.6 文明社会与媒体/207
7 联邦的稳定性/223
  7.1 保持灵活性/223
  7.2 松散联邦/227
  7.3 联邦整合与分裂/231
  7.4 阿布扎比存在的问题/235
  7.5 沙迦存在的问题/247
  7.6 其他酋长国存在的问题/253
8 安全、犯罪与恐怖势力/271
  8.1 军事力量/271
  8.2 西方安全保护伞/274
  8.3 来自伊朗的威胁/277
  8.4 来自其他地区的威胁/280
  8.5 走私与违禁品/282
  8.6 军火走私与死亡之商/284
  8.7 奴隶与人口贩卖/286
  8.8 洗钱与恐怖基金/289
  8.9 恐怖势力的历史/292
  8.10 当前恐怖势力的威胁/297
参考文献/308
索 引/322

前言/序言

导  言

迪拜的成功是一个奇迹。19世纪早期,迪拜还只是一个拥有捕鱼和珍珠业的小村落。至20世纪初,这个以酋长国命名的小城逐渐壮大成波斯湾的一个贸易集散基地,最近几年更是发展成为一个人口超过200万的繁华都市。在这200多万的人口中,大部分为外来人口,活跃于各种新兴经济领域。虽然石油财富作为最初的催化剂使得迪拜对基础建设进行了孤注一掷的投资,从而促使了社会经济在七八十年代的迅猛发展,但真正值得关注的,却是酋长国后石油发展时期的先进模式。的确,面对日益萎缩的碳氢储藏量,自90年代中期以来,迪拜就开始从单纯依赖石油及相关产业朝着多元化行业发展,并且卓有成效。目前,迪拜的非石油相关行业对GDP的贡献,超过GDP总量的90%。1这种行业多元化发展建立在各要素持衡的基础之上,包括持续扩张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替代进口的轻工业化的鼓励、各种特殊人才“自由区”的引导、奢华旅游业的强力宣传,以及最近几年开创性地推行永久性产权的房地产市场政策。上述综合发展战略取得了骄人成果。在所有的阿拉伯市场中,2迪拜酋长国吸引了人均最高的境外直接投资额。批评家就此闭上了嘴。迪拜似乎正沿着香港、新加坡的轨迹发展,与香港、新加坡同2成为地球城,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组织中的一个要塞。3
最关键的是,迪拜的发展是在近乎完美的政治稳定背景下发生的——这样稳定的政治形势在该地区是极为罕见的,这无疑对迪拜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今知名的商情发布期刊中“短期内政治稳定”一项,4在世界范围内,总是将迪拜的名次排得很靠前,并在中东国家中,经常将迪拜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上层建筑体制排在第一或第二位。5更值得一提的是,直至目前,在睿智、严谨而又灵活的执政王朝的指引下,迪拜的政治历史,始终以善于处理地区与国际关系而著称于世。自1971年以来,尽管迪拜与其邻邦阿布扎比、沙迦和人口不多的哈伊马角、富查伊拉、阿治曼以及乌姆盖万酋长国一起成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成员国,但迪拜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着自治,偏好于松散的邦联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联邦。的确,酋长国确立了它能够保留独特国家身份、掌控自己的自然资源并且维持其几近独立的发展道路。由此一来,现在的迪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独特关注。
本书不是暴风雨前的预警,也并非要把视线从迪拜的非凡战绩中扯离开去。相反,本书的目的是要强调掩盖在酋长国耀眼门面之下的几个关键问题。本书所阐述的社会弊端,有一些是被国内、国际人士广泛认同的,但也有很多存在必然的争议,需要做更多的调研。所以,我希望,《迪拜:脆弱的成功》一书,将能引起更多对酋长国的过去和现在的关注,从而平衡目前来自迪拜崇拜、传统叙述以及其他的国家认可资料一边倒的舆论。6的确,3迪拜酋长国,作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实体、一个21世纪的复杂城市,以及作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经济参与者,要想生存和发展,现在就应该是时候对它做出更进一步的审视和独立分析了。
本书的架构
第1章回顾了迪拜的历史,叙述了它的起源。作为一个独立的酋长国,迪拜最初与比之更大的阿布扎比酋长国是分离的。这样的一个小国家,在区域权力斗争和远方的大英帝国的统治夹缝之间生存了下来。必须强调的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特别是那些对当代具有先导作用的政治和经济结构,也就是前石油时期的“致富”历史及不列颠精心制造出的精英阶层。本章详述了迪拜国民对这些受到英国保护的统治者的不懈反抗,包括最初的自治计划,脱离英国势力范围以及削弱君主统治体制的努力。
第2章探讨的是英国逐步从海湾撤出的过程中,民族主义及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所起的催化剂作用。内湾通常不会与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分子联系在一起,但意识形态与当地忧患意识的结合,却足以创建一支批判与暴力不断升级的民族阵线。如果不加以遏制,这样的民族组织很有可能摧毁英国殖民者的委任体系,进而导致整个地区解体。长久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迪拜整合进有能力承受外部干扰及侵犯的地区联邦酋长国。而在此之前,英国人和当地统治者则采取了各种短期的遏制策略。
第3章叙述了迪拜早期的经济发展,重点描述了其作为酋长国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迪拜由一个内湾的贸易港发展成为一个酋长国;统治者4具有对自由放任策略的历史偏好以及对实体经济和商业基础设施投资所需要的远见。与所有这些成功相联,本章阐述了迪拜如何在短期内打造出所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商业投资环境,而这些也得益于一批有技能的商业移民。这些移民来自不稳定的波斯海岸、落后的邻邦沙迦和阿布扎比,甚至逐渐延伸到更遥远的地方。的确,迪拜酋长国令人惊叹的商业奇迹绝非一个近期现象,更多的应该归功于它远在第一次石油出口之前就开始的对国际商人的培育。
第4章阐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迪拜的经济发展,从石油工业的综述开始,继之以对酋长国经济基础多元化需求的逐步实现和打破经济依赖等一些很不利的方面进行了讨论。迪拜利用其丰厚的石油财富进一步改进了基础设施,因而使其能追寻下一个世纪的商业雄略。本章还讨论了以非石油相关的经济领域为中心的迪拜新发展模式的顺利实施,包括轻工业制造、外来直接投资、自由区、旅游业以及最引人注目的房地产业。
第5章则阐明了迪拜基本的传统政体惊人的持久性,及其持续的政治稳定性——这是迪拜酋长国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最关键的先决条件;并将重点放在迪拜非民主“协商统治”的特有品牌,特别指出了支撑这个小心翼翼建立起来的平衡的合法性方程要素,包括个人资源和阿勒-马克图姆家族统治的灵活性;国家雇用的世袭与新世袭资源;为统治者利用的意识形态、宗教及文化资源;凌驾于所有这一切之上的是协商统治中的物质成分,5即由石油租赁拓展开去的各种新形式的食利活动,确保了国民在政治上的顺从。
第6章则考察了与这种协商统治及新发展模式相关的不利因素,特别是,评估了迪拜发展中合法性方程中食利因素的负面影响。也就是,不劳而获的心态以及国民过分依赖政府的财富分配职能,而非对政府做出贡献。此外,在评估迪拜酋长国在非物质合法资源方面进行的必要经济改革所产生的矛盾及影响的同时,本章集中揭示了一些新经济领域里的弱点,包括它们未能减轻迪拜对外国经济的依存度。另外,本章还关注了被吸引到迪拜各个领域的众多具有文化差异的外来人口,他们对酋长国劳动力国有化策略的作用以及长远影响。最后,本章详尽研究了酋长国中民间团体的薄弱状况及其与协商统治和新自由经济的相互作用。
第7章则将迪拜的发展和政治稳定置于更广阔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背景之下,着重讨论长期持久的酋长国层面与中央集权的竞争,了解迪拜新建立的对共同安全以及联邦支持所需甚少的后现代城市角色。因此,本章详述了迪拜近邻的各种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包括阿布扎比、沙迦和哈伊马角的财务丑闻、决策失误以及历史上由来已久的统治竞争。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与权力争斗的相关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并且未来的争斗升级可能会削弱迪拜的所谓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
第8章详细探究了迪拜所面临的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威胁,并以阿布扎比为首的阿联酋军事力量为背景,对酋长国的国防能力做6了评估,继而讨论了许多将迪拜及其联邦成员国直接或间接卷入其中的地区纷争与矛盾。通过评估依赖于西方军事保护的利弊,本章重新回顾了协商统治的意识形态元素,最终,通过对酋长国历史上及当下所扮演的一个为犯罪组织遮风挡雨的港湾角色的分析,可以认定,威胁来自内部。并且,最令人担忧的是,它与各种恐怖组织间飘忽不定的关系以及它对恐怖活动的包容政策。
本书所有章节均试图阐明,对迪拜进行理论评价越来越复杂。这主要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并不能算作一个国家。具体而言,这些章节说明了酋长国一贯坚持的“外围”经济结构仍继续依赖于新帝国核心经济(最初是英国,现在则是大多数的西欧国家、美国及日本)。尽管现在迪拜的经济更多来自外来直接投资与奢华旅游业,而非前不久的碳氢矿藏的直接出口,但迪拜的经济为了生存仍依赖于这些“大都会”。进一步与该经典依附理论相联,7这些章节中的段落也着重讨论了对于高端客户依赖度的加深。这个历史过程始于170年前,并且,至少根据一些观察者的记录,与迪拜越来越紧密相联的是对更加广泛的人口的过度剥削。确实,除了那些默认协商统治租赁财富分配的食利者以外,迪拜仍然有着许多勤恳劳作的国民。目前存在一个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更多的人坦言,这个城市以及酋长国的所有地区其实已经“没有国界”了——它们已成为外国租赁者和旅游者绝无仅有的聚居地,这里显然从未有过民族意识。但令人迷惑的是,因为其他大都会现在已经伴随着传统核心一起出现了,所以,无论如何,迪拜不再完完全全地适7合这种传统依附模式了。尽管很明显,大部分的精英力量及安全掌控仍来自西方外部资源,但后续的章节将阐明,近几年来酋长国也承受了来自其他强大军事力量的压力,包括国际犯罪团伙以及与之相联的国际恐怖网络。这种困境,部分归咎于精英阶层矛盾的思想意识、文化及宗教信仰,部分则归咎于酋长国多少有点不幸的地理位置——尽管被广泛宣传为理想的“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迪拜却处在岩石和硬地之间,被一群极不稳定的邻邦及其内在元素所包围。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如果说前面章节里所描述的迪拜大部分成功发展,可以直接归功于20世纪酋长国政府开放和自由放任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个巨大自由的隐性成本,就是这个城市作为一个为需要者服务的物流港口持续不断的吸引力,而这些需要者有可能是更具危险性的庞大势力。归根结底,迪拜不得不做出两个方向的反应,并且现在正行走在双核依赖的钢丝上,骑虎难下—— 至少要等到一个更好的政策出台。

注 释
1. 2006年,迪拜的非石油GDP贡献是94%。Personal interviews,Abu Dhabi,UAE Ministry of Economy and Planning,December 2006.
2.尽管国家人口很少,但人们认为流入阿联酋的FDI大约为3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迪拜。Personal interviews,Dubai,March 2007;and data from the Inter-Arab Investment Guarantee Corporation.
3.“For a discussion of model‘global cities’, ”See Saskia Sassen,Cities in a World Economy (London:Sage,2000).
4.根据一个国家的政治现状所面临的直接威胁而确定其短期稳定的等级。2004年,迪拜在全球120个市场中排名为第4位。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UAE Quarterly Report(London:2004),p.3.
5.World Economic Forum,Arab World Competitiveness Report(New York:2005).在该报告中,全球风险顾问克罗尔称“阿联酋对其经济基础也进行了多元化调整,并且它的政治前景看起来比较安全”,并将阿联酋评为海湾最安全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为最不安全的国家。
6.明显的例外是由弗莱尤克?赫德-贝、露丝玛丽?赛义德?阿哈兰及作者所进行的更全面、专注于阿联酋的学术研究。See Frauke Heard-Bey,From Trucial States to United Arab Emirates (London:Longman,1996);Rosemarie Said Zahlan,The Origins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New York:St.Martin’s,1978);and Christopher M.Davidson,The United Arab Emirates:A Study in Survival (Boulder:Lynne Rienner,2005).
7.关于海湾的经典依附理论著作的例子,see Jacqueline Ismael,Kuwait:Dependency and Class in a Rentier State(Gainesville: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1993);Abdulkhaleq Abdulla,“Political Dependency:The Case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unpublished PhD thesis,Georgetown University,1985)。
《迪拜:脆弱的成功》 序言 在浩瀚的沙漠之上,一座城市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拔地而起,它集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奢华的购物中心和标志性的建筑于一身,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就是迪拜,一个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一个不起眼的渔村蜕变成国际都会的奇迹。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迪拜:脆弱的成功》深入探索了这个城市的崛起之路,审视了它繁荣背后的脆弱性,以及其在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第一章:沙漠中的绿洲——迪拜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任何关于迪拜的叙事,都无法绕过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波斯湾沿岸的战略要地,使其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贸易枢纽。本章将追溯迪拜的历史渊源,从其作为珍珠采集和贸易港口的早期阶段,到19世纪哈利法家族统治下的初步形成。我们将了解迪拜如何在看似贫瘠的沙漠环境中,凭借着对商业的敏锐嗅觉和灵活的策略,逐渐积累财富和影响力。尽管早期资源匮乏,但先辈们的坚韧和智慧,为这座城市未来的腾飞奠定了基石。我们将聚焦于其作为酋长国之间的联盟,以及在地区权力格局中的定位。 第二章:石油的契机——从传统经济到现代化的飞跃 1966年,石油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迪拜的命运。这一章节将详细阐述石油如何成为迪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我们将探讨石油收入如何被明智地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和多元化经济的构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富积累,更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型。迪拜的领导者们,深知石油资源终将枯竭,因此很早就开始着手布局后石油时代。他们如何利用石油带来的资金,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发展非石油产业,例如旅游、房地产、金融服务和航空业,这些都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审视迪拜如何在区域内率先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后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全球枢纽的野心——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的奇迹 迪拜的城市天际线是其雄心壮志的生动写照。本章将深入分析迪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从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到标志性的帆船酒店,再到庞大的航空枢纽迪拜国际机场,这些都是其全球野心的 tangible evidence。我们将探讨迪拜如何规划和建设这些世界级的项目,以及其背后的运作机制。这涉及到庞大的投资、先进的工程技术、高效的项目管理以及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我们还将审视迪拜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创新之处,例如其对绿色空间的引入,以及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尽管这些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 第四章:吸引全球目光——旅游、房地产与奢华经济 迪拜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化的商业中心。本章将聚焦于迪拜如何通过发展旅游业、打造高端房地产市场以及构建奢华经济来吸引全球目光。我们将探讨其独特的旅游策略,例如主题公园、购物节、文化活动以及世界级的服务标准。房地产市场在迪拜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分析其吸引外国投资的政策,以及房地产泡沫的潜在风险。奢华经济的崛起,也使得迪拜成为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市场,我们将探讨其背后的消费文化和市场营销策略。 第五章:劳动力大军——经济繁荣背后的隐秘角落 迪拜的建设奇迹离不开庞大的外来劳动力。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个“劳动力大军”的构成、生活状况以及他们为迪拜做出的贡献。我们将分析迪拜如何依赖来自南亚、东南亚等地的工人来完成其宏大的建筑项目和日常服务。这涉及到复杂的移民政策、劳工权益问题以及社会融合的挑战。我们将审视这些工人面临的居住条件、工作环境以及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尽管他们是迪拜经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的经历往往被忽视,本章旨在揭示这些“隐秘角落”的故事。 第六章:经济的多元化之路——应对石油枯竭的战略 迪拜的领导者们深知石油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一直在积极推行经济多元化战略。本章将详细分析迪拜在后石油时代的发展规划。我们将探讨其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会展经济、物流以及航空业等领域的投入和发展。迪拜如何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跨国企业,以及扶持本土创新企业,来构建一个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我们将审视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布局,以及其作为区域创新中心的潜力。 第七章:文化与身份的碰撞——现代与传统的张力 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迪拜也面临着文化与身份的挑战。本章将探讨迪拜如何在保留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拥抱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将审视阿拉伯文化、伊斯兰价值观与西方生活方式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迪拜的社会构成日益多元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此共存,这既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潜在的摩擦。我们将分析迪拜在文化包容性方面的努力,以及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认同方面的考量。 第八章:全球化下的脆弱性——经济危机与地缘政治的风险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迪拜的繁荣并非坚不可摧。本章将深入分析其面临的脆弱性。我们将审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迪拜房地产市场的冲击,以及其如何应对债务危机。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例如地区冲突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也可能对迪拜的经济和发展构成威胁。我们将探讨迪拜如何通过外交手段、经济韧性以及战略储备来化解这些风险。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环境与资源的压力 迪拜的飞速发展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本章将关注迪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我们将探讨其在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垃圾处理以及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的努力和困境。沙漠气候本身就带来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更是加剧了这些问题。我们将审视迪拜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建筑以及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措施,以及其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展和仍需努力的空间。 第十章:未来的展望——迪拜的挑战与机遇 《迪拜:脆弱的成功》的最后一章将聚焦于迪拜的未来。在经历了辉煌的崛起之后,迪拜将走向何方?本章将总结迪拜在过去几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我们将探讨其在保持竞争优势、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以及解决内部社会和环境挑战方面的机遇与挑战。迪拜能否在后石油时代继续保持其全球影响力?它又将如何平衡发展与可持续性,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世界?本书的结局并非预设的胜利,而是对一个充满活力、但也充满不确定性的城市的持续探索。 结语 《迪拜:脆弱的成功》并非一个简单的赞歌,而是一次深入的剖析。它试图揭示一个在沙漠中创造奇迹的城市,其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决策、无数次的搏斗,以及隐藏在繁荣之下的深刻脆弱性。这本书邀请读者一同审视迪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理解这座城市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极限,又在挑战极限的过程中,不断地重新定义自身的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中东地区的著作,带给我一种迷失在广袤沙漠边缘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那些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它们像玻璃与钢铁的幽灵,在炎热的空气中闪烁着不真实的光芒。我尤其对书中对建筑奇迹背后社会结构的探讨印象深刻,那是一种在极速发展中试图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微妙张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海风、香料和昂贵汽车尾气的味道。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时而舒缓,像在描绘一个宁静的黄昏,时而陡然加快,揭示出一些令人不安的幕后细节。它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文化人类学考察,探讨在一个以“速度”为最高追求的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图景是如何被重塑和扭曲的。书中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痴迷,以及这种痴迷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解读当代中东现代化进程的一把关键钥匙。整个阅读过程,如同走过一个精心设计的、却又处处透露出不安的迷宫。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未来感”的集体幻觉的解构。作者的笔法非常锐利,他擅长捕捉那种介于现实与科幻之间的模糊地带。书中对于消费主义文化对社会心理影响的描写尤其到位,那种对“最新、最大、最奢华”的无尽追逐,被描绘成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狂热。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如何不动声色地将对现代科技应用的赞叹,转化为对传统价值观被稀释的担忧。文字的张力在于其内在的矛盾性:一方面是技术赋能的极致展现,另一方面却是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疏离。阅读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构建出那些巨大的室内滑雪场、人造岛屿的意象,并思考这些工程奇迹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更深层次的空虚。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像多层洋葱皮一样,剥开一层,就显露出一层更复杂的内部结构,让你在赞叹之余,也感到一丝寒意。

评分

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试验田”。作者采用了非常注重地方志和个人口述史的写作手法,这使得整本书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我非常喜欢那些穿插其中的、来自不同背景的居民的访谈片段,他们的声音真实而多变,有自豪,有无奈,更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个体经验与宏大的城市规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冰冷的建筑有了温度,让抽象的经济模型有了面孔。叙述的节奏时而像一位老者在讲述往事,缓慢而充满智慧,时而又像一个急切的年轻记者在追赶时效,充满了紧迫感。它没有刻意去批判或赞美,而是忠实地记录了这场人类雄心与自然环境、历史根源之间发生的持续对话。阅读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深沉的共情,理解了身处快速变革浪潮中的人们,如何努力在身份认同和现代化的巨大引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评分

这是一部极具洞察力的作品,它成功地将地域研究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作者对“愿景”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探讨,令人深思。他似乎在问:当一个社会将所有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打造一个完美的、永恒的未来形象时,它是否无意中牺牲了当下存在的真实性?书中的分析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冷静和穿透力,但行文又充满了一种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我被其中对于“人工景观”如何反作用于人类心理的论述深深吸引。那些精心策划的公共空间,那些为了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完美社区,它们在视觉上是令人震撼的,但在情感联结上却可能留下空白。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初读时被表面的辉煌所吸引,深入后则开始关注支撑这些辉煌的结构是否具有内在的韧性。这本书的语言精炼,没有一句废话,每一段文字都像经过仔细打磨的宝石,折射出多重光芒,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仍久久地沉浸于其所构建的复杂世界观中,并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

评分

翻开这本书,首先捕捉到的是一种冷峻的、近乎新闻调查般的精确感。作者似乎用手术刀般冷静的语言,剖析了一个特定地理空间内经济动能的来源与消耗。我特别欣赏它在数据引用上的严谨性,那些关于人口构成、财富流动以及资源依赖的图表和分析,为理解其经济基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种严谨并未牺牲叙事的吸引力。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历史转折点的回顾,比如某个重大项目的决策过程,其细节的披露令人拍案叫绝,展现了幕后博弈的复杂性。它成功地将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个体命运编织在一起,让你在惊叹于宏大叙事的同时,又忍不住思考其中小人物的挣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这种建立在特定资源基础上的繁荣,其可持续性究竟几何?文字的力量在于其穿透力,它迫使读者跳出主流媒体的滤镜,去审视一个被过度美化的光环下的真实脉搏。

评分

收了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读此书,还真不知道迪拜原来并不完全是石油佬们的天下。以前总以往迪拜之所以富得流油,完全是因为摊上一块好地方,随便打个洞,美元就哗啦啦地往外喷,全国人民都属于走了狗屎运,天下掉馅饼直接砸头上的那种。现在才知道,原来迪拜是个很精明的小国家,虽然表面上看都在干一些不着四六的炫富勾当,实际上门槛精得很,早就有计划地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奔向多元经济的道路,而且一路走的还挺成功——以前打死我也想不到,原来迪拜现在90%的经济总量,都来自于非石油经济的贡献。仅凭这一点,石油佬们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评分

我就觉得凡是动不动说石油多就有钱单纯站不住脚!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我就觉得凡是动不动说石油多就有钱单纯站不住脚!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