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纪念典藏版,影响了一代语文教师的理论经典,凡是关心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思考得深入透彻,写下了大量文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由这些文章结集而成,共分六大部分,分别从语文教育理念、语文教学方法、文章作法、教材编法、读书评论、文本解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理论到具体做法,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凡是关心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集子。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有了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只因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正宜从此入手,一篇读毕,又读一篇,涉及的方面既不嫌偏颇,阅读的兴趣也不致单调,所以取作“精读”的教材。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艰难的事。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根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加上会识字写字,就能够写文章了。这不是寻常不过容易不过的事情吗?所谓好的文章,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话说得周密一点罢了。如果单为着要写好文章而去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周密,那就是本末倒置。但是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本来就该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语言的周密。这为的并不是写文章,为的是生活。生活中有这样修养的人往往会觉得有许多文章要写,而写出来的往往是好文章。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这就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辑
略谈学习国文
《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
读《经典常谈》
《国文教学》序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
认识国文教学——《国文杂志》发刊辞
中学国文教师
大学一年级国文
中文系——致教师书之八
国文常识试题
讲解
再谈讲解
中学国文学习法
改变字风
认真学习语文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去年高考的语文试题
重印《经典常谈》序
第二辑
小学初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要旨
小学高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要旨
《开明国文讲义》编辑例言
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编辑大意
谈识字课本的编辑
关于《国文百八课》
谈语文教本——《笔记文选读》序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序》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乙种)序》
《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编辑例言
《开明文言读本》编辑例言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
《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序
《大学国文(文言文之部)》序
第三辑
《文章例话》序
文章例话(选录)
《背影》(朱自清)
《浴池速写》(茅盾)
《现代建筑的形式美》(丰子恺)
《分头努力》(韬奋)
《北平的洋车夫》(老舍)
《包身工》(夏衍)
《看戏》(鲁迅)
文艺作品的鉴赏
未厌居文谈
《孔乙己》中的一句话
略谈韩愈《答李翊书》
责己重而责人轻(范文选读)
读《五代史·伶官传叙》
读《飞》
关于《读〈飞〉》的一封来信和答复
读《史记·叔孙通传》
读《风波》
揣摩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认真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很重要
学习语文的确很重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的语文程度不够高。语文程度不够高,大约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阅读。比方看《人民日报》社论,有些人看是看下去了,可是觉得不甚了然,抓不住要点,掌握不住精神。另一方面是写作。写了东西,总觉得词不达意,仿佛自己有很好的意思,只因写作能力差,不能充畅地表达出来。这就可见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能力都要提高。
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这两件事没有学好,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社会。说学习语文很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对学习语文要有正确的认识
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语文”。
……
“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赖性,而多讲则与此
对于“评价”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我一直觉得是件微妙的事情。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离不开评价。但什么样的评价是真正有效的?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会不会对此有独到的见解?我猜测,他可能会强调评价的建设性,而不是一味地指出错误。他会不会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明白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特别期待,他能够探讨如何进行一种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和被支持,从而更有动力去改进。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理解,如何才能做到既公平公正,又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那种能够激发学生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无限潜力的评价方式,才是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评分我一直对“写作”这一环节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有所思考,但总是觉得有些抓不住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究竟是如何看待写作的呢?我设想,他或许会认为,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思想的梳理和情感的释放。他会不会强调,写作应该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期待看到,先生是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如何让他们体会到用文字表达自己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他会不会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技巧,例如如何遣词造句,如何组织篇章?但我更希望,他能够传递一种理念: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是为了更清晰地表达,是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如何才能让写作成为学生表达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评分这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我刚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书脊上那熟悉的、带着历史感的名字吸引住了。翻开书页,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耳边响起的是先生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虽然我对叶圣陶先生的著作早有耳闻,但深入阅读之前,总有一种隔着一层薄雾的感觉。这次,我决心要走进他那广阔的思想海洋,去探寻那些关于语文教育最本真的智慧。我特别好奇,在那个时代,先生是如何看待“语文”这一学科的?它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还是承载着更深远的文化使命?他对当时学生学习中文的方式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我设想着,先生或许会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理解他们学习语言的规律,去设计那些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扎实基础的教学方法。或许,他还会探讨如何通过语文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疑问在我心中盘旋,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书页中寻找答案。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给我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知识传授,而是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灵魂塑造。
评分在翻阅《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之前,我对“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一直抱着一种模糊的认识。我总觉得,阅读无非是识字、理解课文、积累词语。但叶圣陶先生,他对待阅读的态度,会不会有着更宏大的视野?我脑海中浮现出,先生可能会将阅读视为一种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的途径。他会不会强调,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让他们在书本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汲取养分,塑造灵魂?我特别好奇,他是否会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如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辨别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如何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如何才能让他们通过阅读,与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那种真正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中获得精神滋养的学生,才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最具生命力的。
评分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里关于“教师”的角色扮演,究竟有哪些超越时代的解读。在我们的认知里,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课堂的组织者。但叶圣陶先生,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眼中的“教师”又会有怎样更丰富、更深刻的定位呢?我猜想,他或许会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不仅仅是教学技能的示范,更是为人师表的品格示范。他会不会谈到,教师应该如何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价值观?我更期待看到,先生是如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联结,如何构建一种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或许,他认为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能够洞察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恰当的关怀和支持。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启发,让我思考,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非仅仅完成任务。那种能够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的教育智慧,是我非常渴望获得的。
评分书本质量没有问题,内容还没有看。
评分非常喜欢!潜心阅读,无法自拔
评分视野宽广,颇受启发。
评分部编教材的主编推荐的书,会认真研读的!
评分叶圣陶先生的书,大家名作。
评分还没看,质量还行,应该不错。。
评分这是一本很好的教学用书,叶老的绝大多数观点到现在依然适用
评分速度快,京东买东西就是快,一个字,非常不错~~~~
评分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