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紀實/中國抗戰紀實叢書

淞滬會戰紀實/中國抗戰紀實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雷獻和 著
圖書標籤:
  • 淞滬會戰
  • 抗日戰爭
  • 中國抗戰
  • 曆史
  • 軍事
  • 紀實
  • 戰爭
  • 上海
  • 八一三事變
  • 民國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ISBN:9787505734524
版次:1
商品編碼:11659162
品牌:創美工廠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抗戰紀實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0
字數:3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八年抗戰,六大會戰
  全景式、多角度、大場麵、多風格紀實展現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戰爭曆史
  披露鮮為人知的曆史內幕
  再現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全力抵抗外族侵略的英勇悲壯場景
  隻有銘記曆史,珍愛和平,纔能麵嚮未來

內容簡介

  《中國抗戰紀實叢書:淞滬會戰紀實》是記述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的曆史紀實作品。淞滬會戰於1937年8月開始,長達3個月,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大、戰鬥慘烈的一場戰役。本書以廣角度、大縱深的視野描寫瞭淞滬會戰的整個過程。客觀、真實、全麵地記錄瞭以八一四空戰、四行倉庫守衛戰等為代錶的整個戰況戰局,為我們呈現齣一幕眾誌成城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曆史畫捲。

作者簡介

  雷獻和,中國電視藝術傢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理事,甘肅省電視藝術傢協會副主席,國傢一級編劇。甘肅省作傢協會會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電視藝術中心主任,大校軍銜。作品以軍事曆史題材見長。著有詩集、小說、報告文學、電視劇本多部(集)。代錶作有《大會師》、《名將之初》、《淞滬會戰紀實》等。曾獲“五個一工程奬”、“飛天奬”、“金鷹奬”、“解放軍文藝奬”、“金星奬”、中國戲劇文學奬和全軍新作品奬。

目錄

序/001

第一章東進鈎沉/001
1.軍列上,一位佩戴上將軍銜的軍人久久不能入睡/003
2."男裝麗人"把美麗的上海鬧瞭個烏煙瘴氣/007
3."一?二八"之夜,蔣光鼐和蔡廷鍇兩雙手有力地握在一起/010
4.停泊在黃浦江上的敵艦悄悄起錨迴國,艙內裝滿瞭日軍傷兵和屍體/014
5.廟行陣地危急,張治中親率教導總隊趕赴前綫/019
6.強敵壓境,蔣光鼐、蔡廷鍇、張治中聯名電請增援,卻如泥牛入海/023
7.敵
第11師團嚮我側翼陣地發起強攻,瀏河立即陷入硝煙血海/026
8.作戰地圖上,上海正處在幾股巨大的紅藍箭頭的包圍之中/029

第二章遍地烽火/035
1.抗日烽火從黑土地上燃起。傅作義將日軍逐齣綏遠。戰鬥未有窮期/037
2.麵對胸懷坦蕩的周恩來,蔣介石艱難吐齣一句話:"保證中國絕不發生內戰。"/046
3.杉山元拍著胸脯給裕仁打氣:"陛下,隻要皇軍全麵開戰,3個月一定能滅亡中國。"/057
4.決定中國命運的"廬山談話會",周恩來、硃德和蔣介石終於坐在瞭一起/067
5."東方巴黎"上海,正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劇烈動蕩之中/077

第三章痛失先機/081
1.8月13日清晨,日軍衝入寶山路口……中國全麵抗戰的
第一槍從這裏打響/083
2.張治中正待掃蕩日寇盤踞上海的據點,突然參謀遞來一封電報……/093
3.敵人將華德路四麵封死,中國軍隊300多名官兵全部倒下,鮮血染紅瞭每一寸熱土/098
4."嚮上海增兵!"裕仁仁丹鬍子一抖,鬆井石根率大批日軍直逼上海/105
5.4架敵機襲擊馮玉祥住處,近處一座小橋被炸毀,被炸死的魚在水麵上漂瞭一層/110

第四章鷹擊長空/115
1.王倬愣住瞭,想不到最高統帥會在午夜越過多少指揮層次,令他去炸敵人的軍艦/117
2.一串槍聲帶著火光長嘯著撲過來,整齊的"太陽"方陣頓時亂作一團/121
3.60架敵機像一群黑烏鴉,遮天蔽日而來……/128
4.8月21日,日軍在吳淞口、張華濱一帶登陸,企圖一舉占領上海/132
5.在一個月白風清之夜,我空軍作瞭一次英勇的夜襲/137
6.石井大佐用顫抖的手,抽齣那把佩戴多年的長劍,插進自己的下腹/148

第五章激戰江防/151
1.陸傢宅肉搏戰,蔡炳炎胸部中彈,血流如注,仍揚手高喊:"前進!前進!"/153
2.前綫戰事正緊,蔣介石又不放心瞭,跑到南翔重新頒布瞭戰區指揮係列/160
3.兩軍慘戰,羅店成瞭一颱"磨肉機"、一座"血肉磨坊"/165
4.寶山縣城東門被日軍炸開,姚子青領著全營最後的70餘名戰士,猛虎般嚮敵群撲去/175

第六章萬眾一心/187
1.淞滬戰場像一塊巨大的磁石,把全國各派係軍隊、各山頭將領都吸引過來瞭/189
2.為瞭參與淞滬抗戰,毛澤東派馮雪峰、劉曉、張愛萍等人來到上海/195
3.隨著著名的"七君子"齣獄,上海各界的抗日救亡活動高潮迭起/201
4.宋美齡到上海前綫去慰問傷兵,她對蔣介石說:"我替你揚名去。"/204
5.蘇聯將軍硃可夫對蔣介石說:"假如中國需要誌願軍,保管一天內就有韆萬人報名。"/208

第七章血肉長城/213
1.日軍再增援兵,中國軍隊以70萬兵力一字擺開,築起血肉長城/215
2.9月底至10月上旬,我軍與日寇在廣闊的戰綫上激烈拼殺,反復爭奪/219
3.黃傑趕到5團指揮所,看到兩個血人:一個是戰死的丘團長,一個是活著的孫立人/223
4.慘酷的戰鬥進行瞭一整天,洛陽橋附近滿地是傷兵/228
5.10月23日,鬆井從"齣雲號"上岸,命所有日軍投入進攻/232

第八章孤軍血恨/237
1.團長兩眼潮濕,握住楊瑞符的手:"你們就在這裏和敵人作最後一拼吧!"/239
2.戰史奇觀:這邊戰士浴血死戰,那邊群眾鑼鼓助威/243
3.日寇又瘋狂地發起瞭進攻,官兵們齊聲高呼:"中華民族萬歲!"/249
4.官兵們仰望國旗在晴空飛揚,不由激動得熱淚盈眶/256

第九章進退難措/263
1.淞滬撤退,蔣介石又擅自改變撤退路綫,令眾將麵麵相覷/265
2.日軍偷襲金山衛成功,鬆井望著已斷退路的上海幾十萬中國大軍發齣獰笑/270
3.上海已成孤城,白崇禧到中山陵商請撤軍,蔣介石卻又梗起瞭脖子/274
4.各路大軍爭相西撤,途為之塞。日寇尾追而來,用機槍瘋狂掃射……/279
結語哀兵輝煌/285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東進鈎沉
  1. 軍列上,一位佩戴上將軍銜的軍人久久不能入睡
  軍列在夜色中呼嘯東進……
  這是1937 年8 月12 日深夜。
  京滬鐵路上。
  白天的溽熱被習習江風吹散,消散於深寂的夜色中。喧鬧的江南平原,枕著涼爽微風,沉沉睡去瞭;隻有點點流螢,在成熟的稻田上空飛舞,給美麗的江南平原,綴上片片銀色輕紗……
  夜深深,人寂寂……
  然而,在懸掛著厚重窗簾的軍列上,有一位佩戴上將軍銜的中年軍人,仍然沒有入睡……
  這是一節經過改造的車廂。供乘客使用的床鋪已全部拆除,車廂的正麵懸掛著一幅巨大的地圖——《京滬地區防衛態勢圖》,圖下是一張辦公桌,辦公桌上堆滿瞭書籍、電文等物;辦公桌前擺著一張長條桌,兩側放著高靠背椅;在靠車廂後麵的角落上,鋪著一張簡易的行軍床……顯然,這節經過改造的車廂,已成為主人辦公、開會兼作會客、休息的綜閤場所瞭。
  這節車廂的主人,就是著名的抗戰將領、國民黨中央軍校教育長兼京滬地區警備司令長官張治中!此刻,他坐在辦公桌前,頭仰靠在背椅上,眼睛微閉著,在思索著什麼……
  車門輕微地響瞭一下。張治中仍然沒有抬頭,隻是把銳利的目光從微閉的眼縫射齣去——是勤務兵。這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是他的安徽小老鄉,人長得很是聰明機靈。勤務兵輕輕地拎起開水瓶,給張治中麵前的那隻白玉般的細瓷茶杯內續上熱水,又輕輕地齣去瞭。
  偌大的車廂又是一片殷寂……
  夜更深瞭……
  隻有火車車輪碰撞鐵軌,發齣鏗鏗鏘鏘的聲音,震蕩著沉睡的江南大地,震蕩著將軍難以入眠的心靈。
  是小勤務兵勾起將軍對故鄉的懷念瞭嗎?
  張治中將軍的故鄉坐落在黃山南麓的安徽省巢縣西鄉一個叫做洪傢疃的村子。這個村子旁邊有一口大塘,終年蓄滿清澈的碧水,似明鏡一般,所以村子又叫做“清水塘洪”。洪傢疃背靠秀美絕倫的“小黃山”。山盡管不高,卻常有雲彩飄蕩著;林木雖然不很蔥鬱,卻保持著一種碧青和淡白,色調最是清雅秀麗。駐足凝眸,使人生發平和、衝淡的柔美感覺。特彆是在大雪紛飛的隆鼕時節,孤清清地站在雪花中,俯視山麓的村莊,和平、幽靜、純潔,一片粉妝玉琢的乾坤。猶如李白所雲:“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美麗的故鄉雖然是將軍息影林泉,憩息身心的樂園,但此刻,卻不是他的所思所想……
  那麼,是在為離開駐蹕18 個月的江南名城——蘇州,而惆悵瞭?
  1936 年2 月,南京國民政府為瞭準備對日作戰,將國土和軍隊劃編為幾個國防區,張治中任京滬區的負責長官。那時,“一?二八”硝煙尚未完全散盡,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像一根巨大的繩索,緊緊地捆住中國人的手腳。因為根據這個協定,中國軍隊不得在上海周圍駐軍。
  一切都在秘密中進行。
  奉命之初,張治中即在中央軍校東大樓那間教育長辦公室旁邊設置瞭一個高級教官室。利用這個“高教室”,他成立瞭一個秘密的京滬警備司令部辦公室。半個月後,“高教室”移駐蘇州,先在偏僻的獅子林辦公,後來機構擴大,人員增加,獅子林地方仄狹,便移居留園,改名為“中央軍校野營辦事處”。這是一個工作的好時機,為這次東進奠定瞭組織基礎。這也是一個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如果說蘇州是全國最負盛名的風景區,那麼留園就是代錶蘇州風景的最令人它是清代維新後鼎鼎大名的郵傳大臣盛宣懷的傢園。盛宣懷搜颳民脂民膏,建築成這座美輪美奐的名園。它集古典東方藝術之大成,一樓一閣、一亭一榭,無不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整體布局麯摺而幽靜。古老的樹木、嵯峨的假山、繁茂的修竹、鮮艷的花卉,都極盡園林之勝景。更有勝者,水池裏那些五顔六色、追逐嬉戲的金魚,給園林平添一番活潑和生機。將軍在緊張的工作之餘,總是能在那青石小徑中,消除勞纍,振作精神……
  此刻,將軍的思緒是否還在留園縹緲……
  顯然,也不是。
  因為,將軍神色中透露齣來的不是閑情逸緻,而是激動中夾有幾分緊張,興奮裏又含有幾分悲切……
  那麼,是在為這次進軍上海憂慮?因為這畢竟是一次冒險的進軍!它的代價是戰爭,是上海,甚至是整個中國!
  也不是!
  這是一次經過反復醞釀,深思熟慮,不得不為的進軍——
  早在1936 年鞦,沉寂5 年的上海天空又陡起戰雲。9 月23 日夜,日本藉口“齣雲艦”有3 名水兵偶然在上海北站附近租界內被人阻擊,一死二傷,挑起事件。海軍陸戰隊全部齣動,在青雲路、八字橋、粵東中學、天通庵、五卅公墓一帶,布滿崗哨,派部隊逡巡。雖然經過多次交涉,漸趨緩和,但陸戰隊駐滬人數,則藉故增加,各種演習也日漸頻繁,並迭派艦隊到寶山、福山鎮、段山港、滸湧各港口,測量水位,熟悉路徑,圖謀進犯。根據這一嚴重局勢,張治中即令第36 師由無锡推進至蘇州,第87 師由江陰推進至常熟、福山一帶,原在南京的第88 師推進至江陰、無锡,並秘密擴充瞭上海保安總隊。在“齣雲”艦水兵事件發生的當日,他又嚮南京政府陳述瞭5 條意見:
  (1)請將本分區作戰上必需之部隊,密令配撥,以便指揮。
  (2)請即令飭通訊主管機關建設京滬分區軍用電話及指定地方長途電話戰
  事發動後之使用權。
  (3)請將京滬鐵路及锡滬公路之車輛盡量控製於無锡以西各站、昆山支塘以東及上海附近。所有船舶,請密令各縣盡量誘至於吳縣、常熟附近,以利我軍運輸,且免為敵所用;並請將本區各縣船舶車輛明定統製管理辦法,俾得於軍事運輸適時利用。
  (4)請於本區預定作戰地區各要點,囤積必需糧秣,以供軍食。
  (5)請將陣地內已由駐軍築成路基之各路橋梁涵洞,迅予建築。
  然而,當時南京政府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解決瞭“兩廣事件”之後,正忙著調兵遣將,追剿紅軍……張治中又焦慮,又憤慨,於10 月4 日又一次上書南京政府,痛切陳辭,曉以利害:
  (1)上海為我經濟重心,係世界視聽。我滬上武力僅保安一團,守土匪易。在事變之初,必先以充分兵力進駐淞滬,嚮敵猛攻,予以重創,至少亦須保持我與租界交通,取攻勢防禦。若自甘被動,雖占蘇福綫或锡澄綫,洵屬非宜;若迎戰不能一舉破敵,又不能持久支持,則使國人迴憶“一?二八”之役,薄現齣中央軍無能矣。
  (2)為達成上述任務,須有兵力六七個師,以四至五個師任淞滬正麵,兩師控製瀏河、福山、常熟一帶。如此,在淞滬附近作戰當可支持三個月以上。除現有的第36 師、第87 師、第88 師三個師,請再調三至四個師來滬。
  最後,張治中大聲疾呼:大局至此,無論外交如何,似應以抗戰決心積極準備。惟各方麵仍不免空泛、紓緩、推諉,使部屬無所秉承,如徒有作戰計劃,迄今毫無準備,即其例也。
  當電波把張治中的呼籲送嚮太空,送嚮南京紫金山麓那座華麗幽深的小彆墅時,不管應對如何,他自己開始先行動作瞭:令第36 師、第87 師在蘇福綫上一麵警戒,一麵修築工事。 令第87 師接防锡澄綫陣地。令地方團隊擔任沿江防務。令各縣警察為監視哨。成立太湖水警聯防處,任太湖水上警備。令江蘇保安第4 團分駐瀏河、梅李鎮、牌頭鎮等處,為東自瀏河附近西迄大港鎮地方警察各監視哨後方之支援……
  “一?二八”抗戰時,就是被小鬼子從瀏河登陸,攻擊第19 路軍和第5 軍側翼,導緻戰綫動搖……
  ——嗬!“一?二八”!
  難忘的“一?二八”!
  慘酷的“一?二八”!
  悲壯的“一?二八”!
  是的,在挺進淞滬戰場的前夜,縈繞在將軍腦海的,是“一?二八”淞滬抗戰時的情景!那些難以忘懷的人……
  那些難以忘懷的事……
  那片難以忘懷的浸滿鮮血的土地……
  ……

《血火長城:抗日戰爭全景實錄》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多維度展現中國抗日戰爭全貌的宏大史詩。它不僅深入挖掘瞭淞滬會戰之外的諸多重大戰役和區域性衝突,更著力刻畫瞭中華民族在極端苦難與考驗中所展現齣的不屈精神、復雜的政治博弈以及廣闊的社會動員圖景。全書力求跳齣單一戰役的敘事框架,構建一個立體的、多焦點的抗戰曆史畫捲。 第一編:烽火初燃與戰略轉移 (1931-1937) 本篇聚焦於九一八事變後至七七事變的醞釀與爆發前夜。重點剖析瞭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背後的深層考量,以及東北義勇軍的浴血奮戰。 東北抗日聯軍的艱難起步: 詳細記述瞭楊靖宇、趙尚 হত্য 等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極端嚴寒與日軍“治安強化”運動的雙重壓力下,如何在密林深處堅持遊擊戰爭,構建起最初的抗日根據地。 “一·二八”與“一·二九”的覺醒: 描述瞭上海一·二八抗戰中十九路軍的英勇錶現,以及北平“一·二九”運動對全國抗日救亡思潮的巨大推動作用。探討瞭在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的背景下,國共兩黨閤作的初步嘗試與艱難維護。 西安事變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形成: 深入分析瞭西安事變的復雜背景,及其如何成為國共兩黨從對峙走嚮閤作的關鍵轉摺點。詳細闡述瞭在民族危亡關頭,統一戰綫從理念走嚮實踐的具體過程,包括各黨派、社會團體和海外僑胞所做的前期動員工作。 第二編:全麵戰爭的洗禮與堅守 (1937-1941) 本篇著重敘述瞭全麵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在正麵戰場上所進行的一係列大規模會戰及其戰略意義,特彆是那些雖然遭受挫摺但極大消耗瞭日軍有生力量的戰鬥。 徐州會戰與颱兒莊的奇跡: 全景再現瞭徐州會戰的戰略布局,尤其聚焦於颱兒莊大捷的經過。通過對戰役決策、前綫指揮藝術及普通士兵英勇事跡的細緻描摹,展現瞭中國軍隊在逆境中重塑自信的曆程。 武漢會戰的戰略價值: 探討瞭中國軍隊在華中地區如何依托大江大河,展開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成功遲滯瞭日軍快速滅亡中國的企圖。重點分析瞭武漢外圍的防禦體係和戰略撤退的得失。 長沙保衛戰的韌性: 詳述瞭三次長沙會戰,特彆是薛嶽“天爐戰法”的運用,強調瞭中國軍隊在局部戰場上對日軍優勢兵力的有效遏製和多次重創。 敵後戰場的局部勝利與復雜性: 深入描寫瞭八路軍、新四軍在華北、華中敵後開闢的根據地建設,如何通過地道戰、麻雀戰等靈活戰術,牽製大量日軍,並探討瞭在敵占區復雜的軍事、政治環境下,各抗日武裝之間的關係演變。 第三編:轉摺與磨礪:國際視野下的抗戰 (1941-1944) 本篇將視角拓展到國際層麵,探討瞭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後方人民的堅韌。 駝峰航綫與外援的艱難: 詳細記錄瞭滇緬公路的陷落後,美國援華物資如何通過極其危險的“駝峰航綫”運抵重慶,展現瞭飛虎隊和後勤保障人員的巨大犧牲。 遠徵軍入緬作戰的探索與教訓: 梳理瞭中國遠徵軍首次齣國作戰的背景、初期受挫的原因(包括盟軍協作不暢),以及在次迴師滇緬抗戰中取得的進展,總結瞭現代化戰爭對軍隊後勤和專業化的要求。 大後方的社會動員: 描繪瞭在日軍持續的“囚籠政策”和“以戰養戰”策略下,重慶、昆明、成都等地知識分子、工業精英和普通民眾所經曆的艱辛生活,以及“一力擔乾坤”的文化堅守與生産自救。 第四編:最後的決戰與勝利的代價 (1944-1945) 本篇集中記述瞭日軍為挽救敗局發動的“一號作戰”(豫湘桂戰役)的慘烈,以及隨後中國軍隊發起的戰略反攻。 一號作戰的殘酷性: 細緻描繪瞭日軍集中兵力對中原和華南地區發起的毀滅性進攻,揭示瞭中國軍隊在兵力、裝備極端劣勢下,如何進行殊死抵抗,以及沿途城市淪陷後民眾的悲慘遭遇。 中美閤作的局部反攻: 記錄瞭中國軍隊在美軍裝備支持下,於湘西等地發起的局部反攻行動,展示瞭新型戰術的運用和中外軍隊的協作努力。 勝利的曙光與勝利後的隱憂: 描述瞭日本宣布投降前夕,國共兩黨在接收淪陷區、處理戰俘等問題上初現的分歧,為理解戰後中國的復雜局麵埋下伏筆。最後,以對無數無名英雄的深切緬懷作結,強調瞭抗戰勝利是全民族以生命和鮮血鑄就的共同財富。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對日軍戰役公報、中方軍史檔案、幸存者口述迴憶錄及西方觀察員報告的交叉比對,力圖還原一個多維度的抗戰史實,尤其關注瞭中國軍隊在技術代差下的戰術創新,以及後方人民在文化、經濟和精神層麵為支撐前綫所做齣的巨大貢獻。它講述的不僅是戰爭的勝負,更是民族精神的賡續與覺醒。

用戶評價

評分

初讀這本書時,我以為它會是那種側重於宏大敘事的軍事史,但讀下去纔發現,它真正迷人之處在於對“人”的刻畫。作者筆下的那些將領、士兵,甚至是後方的普通民眾,都有著復雜的情感糾葛和真實的睏境。他們不是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個體,在時代的裹挾下做齣瞭自己的選擇。書中關於士氣變化、恐懼管理以及不同派係間微妙互動的情節描寫,尤其讓我動容。它成功地將冰冷的戰略推演還原成瞭一幕幕充滿張力的戲劇場景,讓人在瞭解曆史的同時,也對人性在極端壓力下的錶現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在宏大的曆史背景下,成功地為“人”留齣瞭足夠的空間,使得曆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過去,而是可以觸摸和感同身受的經曆。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如同陳年的老酒,醇厚而富有力量,讀起來酣暢淋灕,卻又需要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其中深意。它不像某些曆史著作那樣乾巴巴地堆砌文獻,而是融入瞭一種文學性的張力,使得原本枯燥的軍事部署和政治博弈變得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它在關鍵時刻所使用的排比和對比手法,一下子就能將讀者的心緒拉到高潮。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感受浮現,仿佛曆史的迷霧總是在你以為看清時,又會飄散齣新的層次。它給我的感覺是,作者不僅是曆史學傢,更是一位深諳敘事藝術的說書人,懂得如何用最恰當的節奏和韻律,將沉重的曆史包裹在一層既尊重事實又充滿感染力的外衣之下。

評分

這本書的筆觸是如此的冷靜和剋製,即便是描述最慘烈的衝突場景,也保持著一種近乎冷靜的客觀性,但這冷靜反而更具震撼力。它沒有刻意去煽動情緒,而是依靠紮實的史料和嚴謹的邏輯,讓事實本身說話。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人物群像時的手法,沒有將任何一方簡單地臉譜化,而是努力去還原曆史事件發生時的多重可能性和各方的動機,這種審慎的態度,使得這本書的史學價值大大提升。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被帶入瞭一個龐大的棋局中,去觀察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動作是如何最終導嚮那場決定性的結局。對於曆史愛好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其寶貴的、經過多方考證的敘事框架,是理解那段特定時期戰略決策和戰術執行的絕佳參考。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視角實在是太獨特瞭,完全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官方口吻,反而像是一位親曆者坐在你麵前,娓娓道來那些塵封的往事。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戰場上彌漫的硝煙味,還是士兵們在泥濘中跋涉的艱辛,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讀到某些關鍵的轉摺點,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曆史洪流衝擊下的無力和掙紮。它不僅僅是在記錄一場戰役的始末,更是在展現那個時代普通人在命運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那種人性的光輝與陰暗交織的復雜性,讀來讓人深思。全書結構緊湊,層層遞進,將整個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微觀的個體命運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讀完之後,對那段曆史的理解有瞭一種更深層次的觸動,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數據和結論,而是活生生的記憶。

評分

這本書的資料搜集工作量簡直是驚人的,從大量的檔案、通信記錄乃至口述迴憶中提煉齣如此清晰的脈絡,本身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關注瞭正規軍的行動,還穿插瞭大量關於後勤、民間支援以及情報工作的細節描述,這些往往是主流敘事中被忽略的部分。通過這些側麵的描繪,我得以更全麵地理解一場大規模戰役所牽動的社會肌理之廣。它解答瞭我很多過去在其他地方沒有找到答案的“為什麼會這樣”的小疑惑,比如某個關鍵物資的調配、某個戰術調整的幕後原因等。可以說,它為研究那個時期的戰爭形態提供瞭一個非常細緻入微的微觀切片,極具研究價值。

評分

不錯的書與物流

評分

提我就停瞭離我建軍還有錢劉建偉

評分

描寫淞滬會戰的經典著作,有摺扣,價格美麗,很贊!

評分

這本書我真不想說,滿滿的主鏇律,各種詆毀蔣介石,藐視小日本。要真這麼容易,從九一八算起,中國需要抗戰14年嗎

評分

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至少85分以上,而比較垃圾的産品,我絕對不會偷懶到復製粘貼評價,我絕對會用心的差評,這樣其他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會作為參考,會影響該商品銷量,而商傢也會因此改進商品質量。

評分

很好

評分

書是正版,值得入手

評分

物流快速,價格優惠,正版印刷,值得入手。

評分

好好讀書,將來報效祖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