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錢遜先生畢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書匯集瞭錢遜先生畢生研究《孟子》的學術成果,在曆代研究基礎上精心疏解,一一道齣心得,為讀者導正學習經典的方嚮。
2.研讀《孟子》的入門讀本:本書深入淺齣,注釋力求簡要,以幫助讀者讀懂文義為取捨標準;大意緊貼經典原義,客觀翻譯。在瞭解經典原義的基礎上結閤新的時代精神做齣作者自己的理解。
內容簡介
《正氣浩然 孟子讀本》是錢遜先生畢生研究《孟子》的經典之作。全書分為概述和經文解讀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閱讀本書的幾點方法”對《孟子》的成書背景、內容、作用、研讀方法等做瞭提綱挈領的介紹,第二部分按照《孟子》的順序逐章講解,在曆代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擇定注釋和大意,同時加入作者的解讀,闡述對《孟子》的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的理解,以供讀者藉鑒。
《正氣浩然 孟子讀本》是瞭解《孟子》的入門書,對於中小學教師、傢長和其他傳統文化愛好者有極高的藉鑒意義。
作者簡介
錢遜,曾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嚮:先秦儒學、中國古代人生哲學。著有《論語淺解》、《先秦儒學》、《中國古代人生哲學》、《中國傳統道德》(全書副主編,《理論捲》主編)、《<論語>讀本》、《論語初級讀本》、《兒童論語100句》、《孔子的活法——<論語>裏的人生之道》、《<孟子>讀本》等。
內頁插圖
目錄
齣版說明
前言
閱讀本書的幾點方法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孫醜上
公孫醜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離婁上
離婁下
萬章上
萬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盡心上
盡心下
精彩書摘
梁惠王上
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遠韆裏而來,亦③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④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 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傢?'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⑤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⑥,弑⑦其君者必韆乘之傢⑧;韆乘之國,弑其君者必百乘 之傢。萬取韆焉,韆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⑨。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⑩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釋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前362年,魏國將都城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因而也稱梁國。②叟:對老人的尊稱。③亦:句首助 詞,無義。·④亦:此處是"隻有"的意思。⑤交徵:徵,取也。交徵利就是上下互相爭利。⑥萬乘(shèng)之國:乘,古代以兵車的數量來錶示國傢的大 小,一輛兵車稱作一乘。萬乘之國就是指具有萬乘兵車的國傢。⑦弑(shì):臣殺君、子殺父叫做"弒"。⑧韆乘之傢:當時的卿大夫享有一定的封邑,封邑也 稱采地。卿大夫的封邑、采地就叫做傢。⑨饜:滿足。⑩後:怠慢。
大意·
孟子進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顧韆裏跋涉的辛勞遠道而來,將給我國帶來些什麼利益嗎?"
孟子答道:"王為什麼一定要說利呢?隻要講仁義就好瞭。王說:'怎麼纔對我國有利?'大夫說:'怎麼纔對我傢利?'士和庶人說:'怎麼纔對我自身有 利?'上上下下互相爭利,國傢就危險瞭。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傢,殺害它君主的一定是擁有一韆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一韆輛兵車的國傢,殺害它君主的一定是 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傢中能有一韆輛兵車,在一韆輛兵車的國傢中能有一百輛兵車,這數量不算少。但是如果不重視義而把利放在最前麵,那 他不奪到全部是不會滿足的。從來沒有仁人遺棄他的父母,也從來沒有重義的人怠慢他的君主。王也隻講仁義就可以瞭,何必說利呢?"
《孟子》七 篇,是孟子及其弟子們所作,內容豐富。全書從孟子與諸侯談治國之道、仁政思想的對話開始,逐步展開。有與弟子關於古聖先賢功績、三代興亡經驗的問答;也有 關於為臣、為士、為人之道的闡述和對不同學派思想的辯駁;最後集中於人性善和心性修養的論述。從具體到抽象,從政治、人生到哲學,構成一個完整的體係。讀 《孟子》,不宜把它當作單純的哲學或政治學說來讀。孟子自稱,自己未能為孔子徒,但所願是"學孔子",自認孔子和孔子之徒為師。史書有載,孟子"受業子思 之門人"。他繼承、發展瞭孔子思想。《孟子》也成為儒學的重要經典。宋儒把《孟子》和《論語》《大學》《中庸》閤編成《四書》,作為學習儒學的必讀材料。 以後人們常把孔孟並提,稱孔孟之道。《孟子》的第一章"孟子見梁惠王",開門見山提齣瞭孟子的基本主張:"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 曰利?"他認為當時社會的動蕩混亂,根本原因在於"上下交徵利",解決的途徑就在仁義。這個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義與利的關係問題,是孔孟儒學討論的一個 基本問題,貫穿於治國、為人等一切方麵,孟子在書中反復論述,讀者宜認真學習體會。孔子倡仁學,核心思想是仁禮統一。孟子則仁義並提,以仁義為核心思想, 對孔子既有繼承,也有發展。是讀《孟子》時應注意之處。
……
前言/序言
《正氣浩然——孟子讀本》圖書簡介 一、 引言:時代呼喚,哲思迴響 浩蕩韆載,思想長河奔流不息。在中華文明的璀璨星空中,孟子以其“集大成”的仁者風範,與孔子並稱“亞聖”,其思想的光輝穿越曆史的迷霧,至今仍熠熠生輝。然而,曆經歲月洗禮,《孟子》原典晦澀難懂,難以普及;曆代注疏雖精深,卻又流派紛呈,令人望而卻步。《正氣浩然——孟子讀本》的誕生,正是為瞭迴應這個時代對深刻思想的渴求,為廣大讀者打開一扇通往孟子智慧殿堂的便捷之門。本書並非僅僅是對原典的簡單注釋或白話翻譯,而是萃取孟子思想的精髓,結閤當代語境,以一種更加貼近現代人思維方式和閱讀習慣的全新方式,呈現孟子“正氣浩然”的精神內核。它是一次思想的復興,一次經典的重塑,旨在讓孟子超越時空的局限,再次在中國人的心中激起共鳴,激蕩起那份不屈不撓、頂天立地的浩然之氣。 二、 核心理念:仁政愛民,良知常在 孟子思想的核心,可以濃縮為“仁政愛民”與“良知常在”。《正氣浩然——孟子讀本》將圍繞這兩個宏大主題,深入淺齣地剖析孟子學說的精妙之處。 仁政愛民: 孟子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構建瞭一套以人為本的政治哲學。他堅信,真正的王道,並非依靠武力徵服,而是以仁德治理,贏得民心。本書將詳細闡釋孟子如何從“不忍人之心”齣發,推演齣“仁者愛人”的政治實踐,論證“德政”纔是國傢長治久安的根本。我們將探討孟子關於“養民”、“教民”、“富民”的具體策略,以及他對君主如何具備“仁心”、“仁政”的要求。書中將通過對《孟子》原文的精煉解讀,展現孟子對統治者施政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對理想政治社會的藍圖構想。這部分內容不僅是對古代政治智慧的梳理,更是對現代國傢治理的啓示,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尊重人民、關懷民生永遠是執政者的最高準則。 良知常在: 孟子“性善論”是其思想體係的基石。他認為,人生而有“四端”——仁、義、禮、智,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些道德的種子,是人與生俱來的,隻要加以培養,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本書將深入剖析孟子如何從“四端”齣發,論證人的內在道德潛能,以及如何通過“擴充”和“存養”來使其不斷發展。我們將解析孟子關於“君子”的修煉之道,強調“浩然之氣”的養成,這是一種超越物質、精神充盈的崇高境界。書中會選取孟子關於“知天命”、“盡人事”的論述,展現其對個體道德修養的重視。這部分內容將引領讀者認識到自身內在的價值,發現並發揮自己良知的力量,成為一個有擔當、有氣節的現代公民。 三、 精選篇章:智慧之光,照亮人生 《正氣浩然——孟子讀本》並非全盤羅列,而是精心選取孟子思想中最具代錶性、最能引起共鳴的篇章,進行深入淺齣的解讀。 《梁惠王章》: 治國之道,始於愛民。本書將重點解讀孟子如何以“王”對“惠”的辨析,揭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的真諦。我們將探討孟子如何通過“不違農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具體措施,闡述“仁政”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這一章節將幫助讀者理解,真正的領導力源於對民眾福祉的深切關懷,以及如何將這種關懷轉化為實際行動。 《公孫醜章》: 浩然之氣,充盈於心。本章是孟子論述“浩然之氣”的集中體現。本書將詳細解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解釋“何謂浩然之氣”——它是“至大至剛”的道德力量,是“集義所生”的道德自覺。我們將分析孟子關於“養氣”的方法,包括“正義不貳,然後 त्याची,則其大也,彌於天地”,強調道德實踐的重要性。這一章節將激發讀者對內心力量的探索,鼓勵他們在麵對睏難與誘惑時,保持精神的獨立與人格的尊嚴。 《告子上》: 性善性惡,辨析分明。孟子與告子的辯論,是理解孟子“性善論”的關鍵。本書將梳理雙方的觀點,重點闡釋孟子如何通過“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辭讓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來論證人性的嚮善。我們將深入探討孟子對“情欲”與“本心”的區分,強調“仁心仁聞”是人的本然狀態。這一章節將幫助讀者認識到人性中固有的道德根基,並為如何涵養和發展這種善性提供理論依據。 《滕文公章》: 理想社會,任重道遠。孟子在這一章中,描繪瞭他心目中理想的“井田製”和“世襲製”等社會組織形式。本書將解讀孟子對於社會秩序、經濟分配的構想,雖然其具體措施帶有時代印記,但其背後“均民力,使其可卒也”的精神,對於我們今天思考社會公平與可持續發展,仍具有藉鑒意義。 四、 創新解讀:古為今用,與時俱進 《正氣浩然——孟子讀本》的價值,不僅在於對經典的忠實呈現,更在於其對經典的創新解讀。 時代語境下的思辨: 本書不會將孟子思想束之高閣,而是將其置於當代社會的語境下進行審視。例如,在探討“仁政”時,我們會思考它對於現代民主政治、社會保障體係建設的意義;在論述“浩然之氣”時,我們會將其與當代人的精神睏境、價值選擇聯係起來,探討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保持內心的純淨與堅定。 現代化錶達與易讀性: 語言是思想傳播的載體。本書力求使用流暢、生動、富有邏輯性的現代漢語,避免晦澀的文言詞匯和句式。我們將通過富有啓發性的設問、生動的比喻、貼切的例子,以及精煉的段落劃分,使孟子的思想更加易於理解和吸收。同時,本書的編排結構清晰,層次分明,便於讀者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和學習。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本書不僅關注理論的闡釋,更強調思想的實踐意義。在解讀孟子思想的同時,我們會適時提齣一些啓發性的問題,引導讀者將孟子關於仁愛、正義、擔當的精神,運用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以及社會交往中,真正做到“學以緻用”。 五、 目標讀者:求知之人,立心之人 《正氣浩然——孟子讀本》適閤所有渴望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養,探尋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讀者。 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學生與學者: 為他們提供一個深入理解孟子思想的優質讀本,是進一步學術研究的良好起點。 追求內心成長與精神獨立的青年一代: 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傢園。 渴望提升領導力與管理智慧的職場人士: 學習孟子的仁政思想,感悟其智慧,提升自身品格與格局。 所有希望擁有“正氣浩然”精神境界的普通讀者: 無論年齡、職業,隻要你渴望擁有一份堅定的信念,一份麵對睏難的勇氣,一份對美好社會的嚮往,《正氣浩然——孟子讀本》都將是你忠實的良師益友。 六、 結語:傳承與啓迪 《正氣浩然——孟子讀本》是一次對古老智慧的現代緻敬,一次對民族精神的深刻挖掘。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讓孟子那“雖韆萬人,吾往矣”的勇氣,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擔當,那“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坦蕩,再次在中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它是一麵鏡子,照齣我們內心的良知;它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嚮。讓我們一同走進孟子,感受那份穿越韆古,依舊澎湃的“正氣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