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四重奏小品集3(修订版)

弦乐四重奏小品集3(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宏德 编
图书标签:
  • 弦乐四重奏
  • 室内乐
  • 古典音乐
  • 小品
  • 乐谱
  • 修订版
  • 器乐
  • 音乐
  • 合奏
  • 训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75178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5428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弦乐四重奏的表现力丰富,可以演奏和谐、优美、轻快、活泼等各种风格的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对于很多音乐爱好者来说,欣赏整部奏鸣曲式的四重奏作品是有难度的,他们更希望能听到用“弦乐四重奏”这种形式来演奏的中外名曲,这是演出市场的需求。

作者简介

  周宏德,196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1979一1993年任上海乐团首席,1993-1999年任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有《弦乐四重奏小品集》、《通俗名曲大全868首》。

目录

1.欢乐颂
2.马赛曲
3.快乐的农夫
4.金蛇狂舞
5.摇篮曲
6.相思河畔
7.小步舞曲
8.海滨之歌
9.生口歌
10.瑶族舞曲
11.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12.四小天鹅

前言/序言


音乐的深度与广度:精选室内乐作品导览 第一部:古典主义的辉煌与平衡 第一章:海顿的智慧与幽默——弦乐四重奏的奠基者 本卷将深入探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在弦乐四重奏这一体裁中展现出的非凡创造力与结构大师风范。我们不会触及任何关于《弦乐四重奏小品集3(修订版)》的内容,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海顿早期作品如何确立了该体裁的“对话”本质。 海顿的四重奏并非仅仅是为四件乐器简单地叠加旋律,而是精妙的“四人会话”。以其著名的“皇帝”四重奏(Op. 76, No. 3)为例,我们将分析其第二乐章,探讨如何通过对主题的细致变形和织体布局,营造出庄严而又内省的氛围。这不仅仅是旋律的重复,更是对音乐“形式”的哲学思考。我们将特别关注海顿如何运用奏鸣曲式,在第一乐章中实现主题的戏剧性冲突与最终的和解。 在讨论其晚期作品时,我们将侧重分析他如何突破既有的框架,引入更为自由的节奏处理和更具个人色彩的和声语言,这为后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铺平了道路。海顿的音乐中蕴含着一种清晰的结构美学,即便在最活泼的乐章中,逻辑的连贯性也从未被牺牲。 第二章:莫扎特的优雅与情感深度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六部献给海顿的弦乐四重奏,是古典室内乐的高峰。本章将剖析莫扎特如何将歌剧中的戏剧张力融入纯器乐的表达之中。 我们将详细研究C大调K. 465(“不安”)的引子部分,分析这种不和谐音程如何立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并为整个奏鸣曲结构设定基调。莫扎特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用最简洁的材料,表达最复杂的人类情感。他的对位法处理,尤其是在赋格段落的运用,展现了他对巴赫的深刻理解,但他巧妙地将这些严谨的技法,融入到他个人流畅、歌唱性的旋律线条之中。 重点分析将放在他如何处理中提琴——这一古典四重奏中常被忽略的声部。在莫扎特的笔下,中提琴不再仅仅是低音与高音之间的“填充物”,而是拥有独立思考和情感表达的个体。通过细读其慢板乐章,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声部平衡的艺术。 第二部:浪漫主义的激情与织体革新 第三章:贝多芬的革命——从古典到浪漫的桥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弦乐四重奏是音乐史上一次意义非凡的飞跃。本部分将避开任何关于小品集的内容,转而聚焦于他晚期四重奏(Op. 127至Op. 135)的革命性特征。 这些作品是作曲家心灵深处的独白。我们将分析《大赋格》(Grosse Fuge)的结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练习,而是一部充满狂暴能量和深刻哲思的建筑。其多层次的对位、突然的情绪转换,以及对传统调性约束的挑战,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可能性。 在讨论他最后一部四重奏时,我们将重点关注其“变奏曲”的运用,例如在降B大调四重奏(Op. 130)的第六乐章中,他如何通过对一个看似朴素的主题进行无限延伸和精神升华,创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体验。贝多芬通过拓展奏鸣曲式的边界,将室内乐提升至史诗的高度。 第四章:舒曼与勃拉姆斯的德奥叙事诗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继承了贝多芬的遗产,并注入了强烈的个人叙事和德奥艺术歌曲(Lied)的精神。 舒曼的弦乐四重奏,特别是F大调作品(Op. 41),充满了诗意的幻想和内心挣扎。我们将探讨他如何运用节奏的细微不稳和丰富的色彩变化,来描绘他自己文学和音乐世界的交织。他的音乐中常常有一种“未完成”的感觉,仿佛每一个乐句都在等待歌词的出现。 勃拉姆斯,作为“古典主义的继承者”,他的四重奏作品则体现了对形式的尊重与内涵的深度。我们将分析其第一部弦乐四重奏(Op. 51, No. 1)的第二乐章,它虽然标记为慢板,但其内在的张力与勃拉姆标志性的“厚重”和声结构,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勃拉姆斯的音乐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之上的,但其情感的表达却极为克制与深沉,展现了德奥精神的内敛之美。 第三部:二十世纪的探索与多样性 第五章:德彪西与拉威尔——印象主义与色彩的革命 二十世纪初,法国作曲家带来了对声音质感的全新理解。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的弦乐四重奏(Op. 10)是印象派音乐在室内乐中的典范。我们不会讨论任何小品集的内容,而是聚焦于他如何运用不寻常的调式和音色组合来“描绘”光影和水纹。 分析将集中在其第二乐章“颤音”(Très modéré),探讨他如何通过对弓法和指法的精细要求,实现旋律线条的模糊化和音色的半透明感,这彻底颠覆了古典主义清晰的轮廓美学。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的四重奏,则展现了一种更为精致和雕琢的风格。他的作品在和声上更为复杂,但结构却异常清晰。我们将对比其作品中的对比手法,例如第一乐章中富有节奏感的段落与悠长如歌的慢板乐章之间的切换,体现了拉威尔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如何注入个人化的、近乎“完美主义”的色彩处理。 第六章:巴托克的民族精神与结构严谨 贝拉·巴托克(Béla Bartók)的六部弦乐四重奏被公认为二十世纪室内乐的里程碑。本章将探讨他如何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原始能量,与现代作曲技法——特别是复杂的节奏和非传统的音阶——完美融合。 我们将重点研究其第四四重奏(Op. 110)的结构,特别是其五个乐章的排列方式,这种独特的对称结构(A–B–C–B'–A')展现了巴托克对形式的深刻洞察。此外,对“夜曲”乐章的分析将揭示他如何运用音色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这与德彪西的印象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巴托克的处理更为坚实和带有原始的驱动力。 通过以上对古典、浪漫及现代重要作品的梳理,我们旨在提供一个广阔的室内乐视野,展现这一体裁如何作为作曲家思想和技术最精炼的载体,不断发展和演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弦乐四重奏小品集3(修订版)》简直是我近期最惊喜的发现!作为一名业余弦乐四重奏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灵感、又不会过于挑战技术难题的曲目。当我在书店翻开它时,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和期待感油然而生。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就非常棒,印刷清晰,乐谱的排版也很合理,没有那种挤挤攘攘的感觉,这对于长时间阅读乐谱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首曲子,虽然还没来得及全部练习,但从乐谱的呈现方式和偶尔哼唱出的旋律,就能感受到作曲家在选材上的独具匠心。小品集这个名字也很贴切,每首曲子似乎都像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有起有伏,有情绪的表达,但整体上又不会显得冗长,非常适合在排练或者音乐会间隙演奏,既能让大家活动手指,又能带来愉悦的音乐体验。我特别喜欢那些带有淡淡忧伤但又充满希望的乐段,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成长和蜕变的故事,让人在演奏中也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力量。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我的四重奏伙伴们一起尝试这些曲子了,相信它们一定会为我们的排练增添不少乐趣和新的视角。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参与过弦乐四重奏演出,现在更多的是以听众身份欣赏音乐的爱好者,对于《弦乐四重奏小品集3(修订版)》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对音乐品味的梳理和情感的共鸣。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心中埋藏已久却又有些模糊的音乐画面,被重新勾勒了出来。它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我特别欣赏的是,其中的一些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有着相当的音乐深度。它们不像某些作品那样一味追求炫技或者戏剧性冲突,而是以一种更加内敛、细腻的方式,展现了音乐的丰富层次。在聆听这些小品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象着四位演奏者在乐器上的指尖舞蹈,他们的呼吸、他们的眼神、他们的默契,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本书的修订版,我相信在乐谱的准确性和易读性上一定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于追求更高音乐品质的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构思,如果某位作曲家创作的某些作品,能够以这样精美的形式呈现,那将是对我们这些音乐爱好者多大的馈赠啊。

评分

我是一位相对资深的音乐理论研究者,虽然不直接演奏弦乐四重奏,但对于优秀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弦乐四重奏小品集3(修订版)》这次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出版方在音乐推广和学术价值挖掘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从书的装帧来看,就足够看出其用心。我尤其关注的是作品的风格多样性。不同于某些单一风格的乐谱集,《小品集3》似乎涵盖了更为广泛的音乐语汇和情感表达。这对于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创作手法的学者而言,无疑是宝贵的资料。我希望通过对其中几首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够发掘出其中潜在的音乐结构特点、和声运用技巧,以及在曲式安排上的创新之处。此外,修订版这个概念也暗示着在学术考证上的严谨性,对原始乐谱的对比、校订,以及可能进行的注释和说明,都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演奏者而言,对于像我这样的理论研究者,它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我期待能够从这本书中获得新的研究灵感,并将其中的一些精彩之处融入到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评分

我是一名对古典音乐有着深厚感情的普通听众,虽然不直接演奏乐器,但对于弦乐四重奏的魅力却是深深着迷。《弦乐四重奏小品集3(修订版)》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精致的礼物,让我有机会以另一种方式接近我热爱的音乐。我喜欢在聆听音乐时,尝试去想象演奏者们是如何将这些音符变成如此美妙的旋律。这本书的存在,仿佛为我提供了一扇窗口,让我能够窥见音乐创作的幕后故事,或者说是,音乐家们在舞台上呈现的艺术背后,所经历的那些细致入微的准备和练习。我尤其期待的是,这本书中那些“小品”般的作品,它们可能没有宏大的结构,却有着动人的旋律和丰富的色彩,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的音乐速写,能够瞬间触动听众的心弦。我想象着,当四位艺术家用他们的情感和技巧去演绎这些作品时,一定会传递出最真挚的音乐语言。这本书的修订版,意味着它在细节上一定更加完善,能够让更多热爱音乐的人,更加便捷地接触到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评分

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我常常需要在各种场合接触到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包括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冷门佳作。《弦乐四重奏小品集3(修订版)》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寻宝游戏中的一个惊喜发现。我一直认为,优秀的“小品”往往更能体现作曲家最纯粹的音乐才华和最细腻的情感表达,因为它们在有限的篇幅内,需要高度的凝练和精巧的设计。这本书的内容,我虽然还没有深入研究,但仅仅从其“小品集”的定位,我就能预感到它可能包含许多适合音乐院校学生练习、表演,甚至是在音乐比赛中作为曲目选择的作品。一本修订版,也意味着乐谱的准确性得到了保障,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高度严谨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中能够收录一些能够锻炼我们不同演奏技巧,同时又能培养我们音乐表现力的作品。例如,能够展现我们对节奏、音色、动态处理精细度的曲目,或者能够让我们深入理解某个音乐风格的作品。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近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

评分

只有分譜,不厚道!!

评分

质量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只有分譜,不厚道!!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只有分譜,不厚道!!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