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深圳读书月2014“年度十大好书”
入选凤凰网2014年“年度十大好书”
新浪中国好书榜—生活榜(2014年5月)
新浪中国好书榜—总榜(2014年5月)
百道网中国好书榜—新知类(2014年5月)
凤凰好书榜(2014年6月)
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Peter Matthiessen)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戈登·汉普顿,声音生态学家,艾美奖获奖录音师。作品获林白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肯定。《时人》杂志、公共电视网一部全国性电视纪录片,以及汉普顿的新声音纪录系列“环境声音画像”,曾特别报道他的声音画像。其公视纪录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为他赢得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奖”。目前居住在华盛顿州安吉利斯港。
约翰·葛洛斯曼,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奥杜邦》、《君子》、《国家地理旅行者》、《纽约时报杂志》、《户外》、《大观》、《美味》、《史密森杂志》、《运动画刊》、《美国周末》等杂志。目前居住在新泽西州山湖镇。
这部一流之作由世界上倾听者撰写,将永远改变你聆听我们的地球上自然和非自然声音的方式。汉普顿横越美国大陆,寻觅自然乐音中的平和与静谧,这是我们都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唐纳·柯鲁兹马,《鸟类的歌唱人生》作者
汉普顿不是以乐器让人张开耳朵,而是用录音,使人听见环境的声音。我认为能让人们注意到这类声音,对他们有益。
——《时人》杂志引述前卫派作曲家约翰·凯吉
戈登·汉普顿为“纯粹主义者”(purist)一词赋予新意。他一丝不苟地搜寻他的声境场址……并且致力将所听所闻带给广大听众。
——《史密森杂志》
序 寂静的声音
1 寂静的雷鸣
2 静谧之路
3 上路
4 都市丛林
5 濒临灭绝的静谧之美
6 裸露的大地
7 通往静谧的落基路
8 逐渐消逝的自然交响乐
9 有毒噪音
10 追寻缪尔的音乐
11 走向华府的一百英里
12 华盛顿特区
跋 回响
附录
致谢
自从“大峡谷国家公园扩大法”认定“自然静谧本身即是一种价值或一项资源,必须受到保护,避免遭受重大危害”,至今已过了三十余年,大约占了国家公园体系成立以来的三分之一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法案特别提及直升机的噪音会对自然静谧造成不利影响。没想到三十年后,由于二○○○年的法案不能溯及既往,每年仍有九万架次的空中观光飞越大峡谷,等着由上级责成发展的管理计划决定它们的命运。二○○六年一月,美国审计署提出GA0-06-263号报告,评估国家公园空中观光管理法的目标达成程度。报告指出:“在该法案通过六年后,必备之空中观光管理计划至今尚未完成”,以及“在我们调查的一百一十二座国家公园中,该法案的实施至今收效甚微”。
在这一片灰暗前景中,“二○○○年国家空中观光管理法”第八○六条款中的数行条文带来了一线曙光:“尽管有本法的其他条款或'美国联邦法典'第四九篇第四○一二六条的规定,但自本法案生效日起,任何商业性的空中观光营运皆不得于落基山国家公园的空域进行。”
我问杜利纳国家公园管理局是否曾经建议,空中观光与国家公园难以共存。若是如此,就没有必要发展空中观光管理计划。
“我不知道是否有就这方面进行正式辩论,但有好几位国家公园的处长已经提出这个论点。冰河国家公园就在一般管理计划中明述,它们倾向逐步废止空中观光。”
杜利纳为我引介库特·佛利斯罗普,他从椅子上站起来,伸出没拿香蕉的那只手跟我握手,他的办公室看起来杂乱无章。佛利斯罗普穿了-一件深蓝色衬衫、卡其长裤、白袜和白运动鞋,同样很谦和。我按照他们网页上的信息,结结巴巴地念出他的头衔——生物声学专家。“我想,大家还在思考该怎么称呼我,其实我比较喜欢被称为'科学家'。”他解释说,他是在一年半前,从康奈尔大学的鸟类学实验室到这里任职,协助改善自然声响计划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他说:“以往我们向来使用非常昂贵的设备,一组监视设备可能高达两万美元,需要三四个太阳能板和三四个铅酸电池,还要两到三个人才能装好。由于储存空间有限,我们每两分钟只录十秒的数字声音,对于一些噪音事件,这样已经足以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但是若要做诠释性的说明,这种做法很可怕,因为相当于从完整当中切割出碎片。”
现在有些比较轻巧和便宜的新型设备,可以持续录好几天,然后制作出二十四小时的声音图像,产生非常类似心电图的视觉表现,这样就能立即描述特定地点的声音事件。佛利斯罗普说:“我们不再做全体线性尺度,改用三分之一八音度音量测定值,所以三十四个测定值就可以涵盖整个范围,我们可以在一张图上画出其中的十二条线。每条线代表两小时,一张图就可以涵盖二十四小时。以这种方法或许看不到持续一秒的事件,但绝对可以看出持续五秒的事件,这样就能真正得知平均的每日模式,同时可以看出异常情况。”
佛利斯罗普带我走到附近一间办公室,墙壁上贴了几张这种声谱图的海报。其中一张标示着哈雷阿卡拉国家公园上奇帕胡鲁山谷的图上,用不同的莱姆绿线显示了自然声音和人为声音。标示着“昆虫”和“鸟鸣”的箭头指着水平、只有微升的音量。其他标示着直升机飞越上空和高纬度喷射机的箭头,则指向图上陡峭的尖峰。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质感”。无论是封面装帧,还是纸张的触感,都透着一股不俗的品味。它不是那种光鲜亮丽、追求时效的流行读物,而更像是沉淀在时光长河中的瑰宝,散发着一种温润的光泽。翻开书页,你会发现,文字本身就像是有生命一般,在你眼前跳跃、舒展。它没有使用华丽辞藻的堆砌,却能以一种极其朴实、真诚的方式,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柔软。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上一盏温暖的台灯,然后沉浸在这本书的海洋里。那些细腻的描写,那些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都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又仿佛是第一次发现。它不是在给你灌输什么道理,而是在引导你,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你所熟悉的世界。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就像是遇见了一位智慧的长者,他的话语虽朴实,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那种独特的“重量感”所吸引,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仿佛它承载了太多故事,太多过往,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岁月的痕迹。翻开扉页,那些细腻的笔触,那些精心编排的章节,都透露着一种不凡的气质。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书,也不是那种追求快餐式阅读的书。相反,它更像是一位老友,静静地坐在你身边,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着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寻常日子里不易察觉的深邃。阅读的过程,是一种沉浸,是一种探索。你会不自觉地被它的文字所吸引,被它所营造的氛围所包裹。那些细腻的描写,那些深刻的哲思,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夸张的叙事,却能在平淡中见真章,在细微处见精神。它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你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它醇厚的香气和回甘的滋味。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从内到外的整体呈现,都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的包装设计,与其说是封面,不如说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触感温润,色彩沉静,仿佛从一开始就预示着这将是一场与内心深处的对话。书页展开,墨迹的质感,字体的选择,以及排版的疏密,都彰显着一种匠心独运。它没有刻意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内敛、更温和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作者的文字仿佛带着温度,你能够感受到其中流淌的情感,体悟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它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速食文化产品,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咀嚼,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它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不经意间,分享着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美好,或者是在平常日子里,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深刻。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眼就被它的外观所吸引,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以及精美的装帧,都让人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并非是惊涛骇浪般的叙事,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沉静,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安宁气息。它用一种极其细腻、温婉的笔触,描绘着生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或者是一些我们早已习惯却未曾深入思考的细节。我常常会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然后就这样静静地沉浸其中。那些文字,不像是在讲故事,更像是在娓娓道来,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触动着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不会给你强加任何观点,而是引导你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这种阅读体验,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洗礼,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以让人心动,沉甸甸的质感,带着历史的温度,以及那种低调却又无法忽视的墨香,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故事。翻开它,一股沉静的气息扑面而来,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空灵,而是源自文字深处,一种饱经岁月洗礼后沉淀下来的安宁。我总觉得,有些书,它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组合,更是创作者灵魂的延伸,是他们对世界、对生命最真挚的情感倾注。而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一部充满灵性的作品。它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精心打磨过的痕迹,阅读起来既舒适又充满仪式感。我常常在午后的阳光下,泡上一杯茶,然后静静地翻阅它,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在我的脑海中编织出细腻的画面。这种体验,是多么的难得。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遇到这样一本能让人慢下来、沉静下来的书,实在是一种幸事。它不仅仅是填充我的书架,更是滋养我的心灵。
评分向日葵白天跟着太阳转,从东边到西边,那晚上干什么呢?
评分达尔文发现这个旋转的特点后,得出一个拟人化的结论,他认为植物回旋转头是植物运动的驱动力。因为植物会摇头,所以表现出明显的向光性和向地性。
评分不错很快 没有破损
评分好久没看书了,买一本,做个记念,
评分非常漂亮。还是很好的。漂亮。
评分很好,京东快递给力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物流很快,第二天收货。嚯嚯
评分还行,上京东的原因是比较快,本人要求一向不高,所以基本不退货,包装很好,快递的速度也很棒,整体感觉很不错,会一直光顾京东的,也经常推荐朋友上京东购物。希望多送些积分哦!
评分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清代春秋学汇刊: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