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识别

植物的识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劲武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植物识别
  • 野外生存
  • 园艺
  • 自然
  • 科普
  • 生物
  • 植物图鉴
  • 观赏植物
  • 生态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21568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98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页数:29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汪劲武教授多年来在教课之余在《植物杂志》等刊物上撰写了介绍种子植物不少科、属的文章,他博览古今有关植物的著作,在文中介绍了许多与植物有关的有趣典故、传说等,由于内容短小精悍,加之文笔生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认识植物好处多
1 明辨特征,伸张正义
2 吸取教训
3 发现植物的新价值
4 识破骗人的花招
5 火眼金晴挑错误
6 植物研究的敲门砖一识种

第二章 识别植物的诀窍
1 不要走错了“门”
2 什么是种子植物
3 花——识别植物的“指路牌
4 检索表——识别植物的“钥匙
5 拉丁学名——植物的“身份证
6 植物的形态术语——基础中的基础
7 原始特征与进化特征
8 识别植物的工具书
9 识别植物的引路者——科
10 变种、变型和亚种

第三章 常见科的鉴别
1 奇特的苏铁科
2 种子像杏实的银杏科
3 松科这个大家庭
4 巨木众多的杉科
5 庄严肃穆话柏科
6 生“和尚头”的罗汉松科
7 漂亮的红豆杉科
8 三尖杉科——红豆杉科的近缘科
9 麻黄科有发汗药
10 叶像被子植物时的买麻藤科
11 百岁叶科的叶活百年
12 花序像毛毛虫的杨柳科
13 森林里的美人——桦木科
14 “铁杆”庄稼一壳斗科
15 令人尊敬的榆科
16 桑科奇种多
17 荨麻科有螫毛
18 会“爬山涉水”的蓼科
19 不怕苦的藜科
20 不能不提的苋科
21 茎如竹秆的石竹科
22 原始的木兰科
23 樟科这一家
24 既原始又进化的毛莨科
25 水中之王——睡莲科
26 淹不死的金鱼藻科
27 罂粟科出毒品
28 十字花科蔬菜多
29 金缕梅科出红叶
30 景天科一身“肉
31 虎耳草科出名花
32 花果之家——蔷薇科
33 抓住荚果识豆科
34 牻牛儿苗科果有趣
35 大戟科花样多
36 芸香科一身香
37 漆树科多树脂
38 槭树科特征突出
39 无息子科出岭南佳果
40 种子被弹出的凤仙花科
41 种子漂亮的卫矛科
42 鼠李科有甜枣
43 具典型浆果的葡萄科
44 雄蕊抱团的锦葵科
45 堇菜科有两种花
46 瓜类的大家庭——葫芦科
47 难忘的桃金娘科
48 胎生的红树科
49 五加科有人参
50 伞形科中药多
51 高山木本之花王——杜鹛花科
52 高山革本之花王——报春花科
53 柿树科
54 木犀科出香花
55 高山名花又一家——龙胆科
56 夹竹桃科多乳汁
57 萝蘼科花奇特
58 开喇叭花的旋花科
59 唇形科具6大特征
60 茄科经济植物多
61 玄参科花冠二唇形
82 忍冬科有两大王牌属
63 桔梗科有乳汁
64 被子植物第一大科——菊科
65 沼泽地的主人——泽泻科
66 百合科名花良药多
67 石蒜科像百合科
68 鸢尾科雄蕊
69 人类的粮仓——禾本科
70 天南星科的花、药和食
71 棕榈科
72 独特的兰科
……
第四章 属种鉴别趣味多
第五章 到野外认植物去
第六章 世界植物珍闻

精彩书摘

  柑橘属有著名水果橘、橙、柚等多种。果实多为柑果,其外果皮厚,中果皮纤维质,内果皮薄,壁上的细胞囊状,富含甜汁,构成可食的瓤。
  橘(Citrusreticulata Blanco,图3-146)为常绿小乔木,枝有刺。叶革质,披针形至椭圆形,全缘或有细齿;叶柄细长,有狭翅,宽约2~3毫米。花小,黄白色;单生或2~3朵簇生叶腋;萼浅杯状,5浅裂;花瓣5,长椭圆形;雄蕊多数,结合为5束;子房9~15室。柑果多扁球形,直径5~8厘米,红色或橙黄色;果皮厚粗,容易剥离,瓤囊9~13瓣,中心柱疏松。种子卵形,多胚。花期5~7月,果期11~12月。
  橘原产亚洲东部。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有栽培,北方不宜种植,因有“橘逾准为枳”之说。品种多,如南丰蜜橘、温州蜜橘等。栽培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扬州橘已作为贡品。宋代的《橘谱》详细记述了橘的栽培、管理、采摘、贮藏、食用和药用等方法。屈原的《橘颂》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橘营养丰富,每百克橘肉含蛋白质0.9克,脂肪0.1克,糖类12.8克,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等。

前言/序言

  北京大学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汪劲武教授多年来在教课之余在《植物杂志》等刊物上撰写了介绍种子植物不少科、属的文章,他博览古今有关植物的著作,在文中介绍了许多与植物有关的有趣典故、传说等,由于内容短小精悍,加之文笔生动,他的大量文章成为脍炙人口的植物学普及作品,受到各方面读者的欢迎。日前,我高兴地得知他于最近编写出一部全面介绍种子植物的巨著《植物的识别》,并看到有关此书的摘要介绍,全书包括6个部分:第一章 “认识植物好处多”,说明认识植物的重要意义;第二章 “识别植物的诀窍”,阐述在认识植物方面须注意了解10个方面的知识;第三章 “常见科的鉴别”,作者从种子植物400多个科中选择比较重要的72科加以介绍,这一章是本书的主体;后面的3个章分别是“属种鉴别趣味多”“到野外认植物去”和“世界植物珍闻”。这6部分丰富的内容使此书相当全面地介绍了植物分类学这门植物学的基础分支学科。
  本书第二章 的第3节是“花——识别植物的‘指路牌’”,我感到这一节的设立甚为重要,因为被子植物(有花植物)这个植物界中演化水平最高的大群现在拥有大约400个科、15000属、近20万种,这么多的科、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长时期进化过程中花的构造发生多种分化的结果。同时,由此我想到近代植物分类学于18世纪在欧洲的兴起,为什么能在欧洲兴起乃是当时具备了4个基础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对花构造的认识。希腊植物学家体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公元前370-285)按照生长习性将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同时也注意到花的花瓣分生和合生、雌蕊子房上位和下位,以及无限花序、有限花序等形态特征。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和英国随后出现的一些植物学家继续重视花的构造的观察,并利用花以及果实的各种形态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第二个条件是16世纪植物标本室的建立。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际探险日志》的图书简介,字数约为1500字: 星际探险日志 内容提要 《星际探险日志》并非一本关于地球植物的图鉴,而是一部横跨数个星系的宏大史诗,详尽记录了人类探险家卡莱布·凡斯在遥远未知星域的历次航行、遭遇与发现。本书以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形式展开,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地球年,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详尽、真实且充满异星生态奇观的宇宙图景。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非碳基生命形式”的细致观察与分类。卡莱布·凡斯,一位兼具天体物理学家与生物人类学家身份的先驱者,驾驶着他的小型单人飞船“漫游者号”,深入银河系旋臂之外的“寂静地带”。他的主要目标是记录那些不依赖传统光合作用,而是利用恒星风、中微子流,乃至空间结构扭曲来维持生命的奇异存在。 第一部分:欧米伽星云的矿物生命体 探险始于欧米伽星云,一个由高密度惰性气体和超冷晶体构成的区域。在这里,卡莱布首次记录了“硅基蠕虫”——一种缓慢移动、以吸附星云中游离矿物微粒为生的生命形式。它们没有可识别的神经系统,其生存依赖于对极端低温的适应性以及体内缓慢进行的晶体聚合反应。 凡斯花费了六年时间,设计出一种新型声波共振分析仪,得以“聆听”这些生命体的内部结构变化。他详细描述了晶体蠕虫如何通过改变其外壳的折射率来模拟光线的散射,从而达到伪装、躲避高能辐射的目的。书的这一部分,详尽记录了卡莱布如何艰难地从一个由闪烁着幽蓝光芒的“活性石”构成的“巢穴”中,安全提取了一个完整的生命晶体样本,并对其内部的能量循环路径进行了拓扑学分析。他记录了这种生命体“繁殖”的方式——通过分裂和重新排列其核心晶格结构,而非传统的细胞分裂。 第二部分:泽塔-九号行星的“声场捕食者” 接下来的航程将卡莱布带到了一个被浓厚甲烷大气层包裹的行星——泽塔-九号。这里的重力极高,地表温度足以融化大多数已知合金。然而,生命在这里蓬勃发展,但其形态完全颠覆了传统生物学认知。 泽塔-九号的生物,被称为“共振者”,它们没有固态的身体结构。它们的生命存在于高频声波和电磁场的复杂交织之中。凡斯不得不将“漫游者号”改装成一个巨大的电磁屏蔽舱,并在舱壁上安装了数千个微型传感器,以捕捉这些无形生物的活动轨迹。 卡莱布细致地描绘了“声场捕食”的过程:捕食者会发出一种特定的、极低频的次声波,这种声波能够扰乱猎物体内的分子键合,使其暂时“解体”,捕食者随后通过吸取解体后释放的能量波包来获取营养。书中包含大量手绘的声波频谱图和能量场模拟图,用以解释这种非物理形态的生命如何维持其复杂性。凡斯还记录了与一个似乎具有“智慧”的共振体进行交流的尝试——通过精确调控飞船外壳释放的特定频率电磁脉冲,凡斯发现对方会给出结构化的回应。 第三部分:时间褶皱中的“熵减生物” 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卡莱布在穿越一个已知“时空不稳定区”(一个由快速衰变黑洞边缘产生的引力涟漪区域)时的记录。他称之为“赫尔墨斯之环”。 在这一区域,物理定律表现出极端的波动性。这里的生命体——“织梦者”——被卡莱布推测为能够局部逆转熵增的生物。它们的外观极不稳定,如同流动的光影,似乎同时存在于数个微小的时间点上。 卡莱布的记录变得更加零散和哲学化,因为他本人也遭受了轻微的时间感知扭曲。他记录了“织梦者”如何“吞噬”周围空间中的无序性,使自身结构维持在一种高度有序的状态。他观察到,在一个“织梦者”停留过的区域,周围的尘埃粒子会自发地重新排列成完美的晶格结构,这完全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书的这一部分探讨了生命定义在极端物理环境下的边界,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生命并非只是能量和物质的组织形式,它可能是一种对信息熵流动的根本性抵抗。 结语与遗产 《星际探险日志》的最后一章,是卡莱布在完成对“织梦者”的观测后,飞船动力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故障,他决定将所有数据上传至一个被动信号中继站,随后进行一次对未知星云的最后航行。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详尽的科学观察和前沿的理论推测,更在于它记录了一个人类探索者在面对全然陌生的宇宙时所展现出的孤独、敬畏与不屈不挠的好奇心。它描绘了一个没有熟悉的绿叶、没有液态水、没有我们所知生命基础的宇宙,一个真正广阔、冷峻而又奇迹般丰富的存在。本书是献给所有对“生命”二字抱有终极疑问的读者的,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究竟是什么定义了“活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植物的识别》绝对是我近期最惊喜的阅读体验之一。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非常考究,图文并茂,大量的精美插画简直可以单独成册。每一张插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植物的形态特征,从叶片、花朵到果实,甚至细微的纹理都捕捉得十分到位。更难得的是,书中对每一种植物的描述都充满了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科学数据,而是融入了作者多年的田野考察经历、对植物生长的深刻理解,甚至是一些关于植物的民间传说或历史典故。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作者的视角,跟随他一起在山野间漫步,感受着大自然勃勃的生机。书中那些关于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其他生物共存的章节,更是让我对生态系统的精妙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常见但容易混淆的植物的区分方法,作者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难题。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充满诗意和智慧的读物,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植物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老实说,刚开始拿到《植物的识别》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植物书籍,内容都比较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易读性。作者非常贴心地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的辨识技巧。他不仅仅是列举了植物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他还详细地解释了这些特征是如何帮助我们区分不同植物的,甚至还提供了一些在野外环境下可以利用的辅助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常见野草识别”的章节,那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容易被忽视的植物,在这本书里得到了详尽的介绍,让我顿时觉得身边的世界都变得生动起来。而且,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照片和线描图,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清晰,这对于我这样一个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向导,带着我在大自然的宝库中探险,让我收获颇丰。

评分

我不得不说,我对《植物的识别》这本书感到非常满意,它彻底改变了我之前对植物书籍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不失轻松活泼的趣味性。作者在介绍各种植物时,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比如,在描述某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时,他会形象地比喻它“像个淘气的孩子,总是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玩耍”,这种生动的表达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和植物的距离。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植物的小故事,比如某种植物在古代的用途,或者它在某些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些内容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乐趣,也让我对植物有了更深的文化层面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编排也非常合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 overwhelming。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植物“家族”的介绍,通过描绘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能够更系统地理解植物的多样性。

评分

《植物的识别》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惊喜连连”。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作一本普通的植物图鉴来对待,但越读下去,越发现它的不凡之处。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引导性,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引导读者一步步去探索植物的奥秘。例如,在介绍某种植物时,他会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层层剥茧,最终揭示出植物的独特之处。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植物演化的有趣话题,让我了解到植物是如何从远古时期演变至今的,以及它们所经历的艰难历程。这些内容虽然不是直接关于“识别”的,但却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植物的整体认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植物不仅仅是静止的生命,它们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着自己的进化轨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一场精彩的自然探索纪录片,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评分

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植物的识别》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作者对植物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细胞结构到生态位,都展现了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书中涵盖的植物种类也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绝大多数植物,并且还涉及了一些比较罕见的种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种植物的介绍都不仅仅停留在形态特征上,而是会深入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比如它如何影响土壤,如何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这种生态学视角的引入,让我对植物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观察,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植物分类学的介绍,虽然这部分内容稍微有些专业,但作者的解释非常到位,让我能够理解植物界复杂的分类体系。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充满启迪性的著作。

评分

曾经在书店看到过一本叫《叶问》的书,日本人写的,他把植物的叶子分成几大类,每一类下边在细分。比如,你碰到一棵树,一看叶子是手掌型的,查这本书的检索目录,到手掌形叶子那部分。仔细观察叶子,发现边缘带锯齿,再在手掌形叶子部分找带锯齿的部分。进一步发现叶子背面有绒毛,再在手掌形叶子、边缘带锯齿的那部分内容找带绒毛的叶子。这时,可以发现长这种叶子的植物就那么几种,根据图片,很容易的判断出这棵树是什么。这种方法我命名为“逆向识别法”,较为实用。但这本书是日本人写的,书中的植物也都是日本的,所以没买。

评分

老学者写的书,相对比较通俗易懂

评分

第一章 认识植物好处多

评分

不错,值得推荐。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满分,京东发货速度杠杠的!!!

评分

学习植物识别的好读物。

评分

43 具典型浆果的葡萄科

评分

10 叶像被子植物时的买麻藤科

评分

32 花果之家——蔷薇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