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尚書 譯者:崇賢書院 黃山書社 9787546153087

圖解尚書 譯者:崇賢書院 黃山書社 9787546153087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尚書
  • 經典
  • 曆史
  • 文化
  • 古籍
  • 譯注
  • 崇賢書院
  • 黃山書社
  • 先秦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黃山書社
ISBN:9787546153087
商品編碼:11799155327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圖解尚書
作 者:
齣版社:
叢書名:經典傳傢係列叢書
齣版日期:2016-03-01
版  次:1
頁  數:246
ISBN :9787546153087
定價:23 元 本店價:17.71 元
摺扣:【77】 節省:5.29 元
分類:  →  
貨號:1609593
圖書簡介 崇賢書院釋譯的《圖解尚書/經典傳傢係列叢書》以《十三經注疏》本《尚書正義》為底本,聘請名傢重新點校,參考曆代注疏進行譯注。本書包括《尚書序》在內,共五十九篇,每篇之首有書序,古文各篇均在題目前標有“僞”字,全麵呈現經典版本,以供讀者甄彆賞鑒。 作者簡介 目   錄 尚書序
虞書
堯典
舜典
(僞)大禹謨
皋陶謨
益稷
夏書
禹貢
甘誓
(僞)五子之歌
(僞)胤徵
商書
湯誓
(僞)仲虺之誥
(僞)湯誥
(僞)伊訓
(僞)太甲上
(僞)太甲中
(僞)太甲下
(僞)鹹有一德
盤庚上
盤庚中
盤庚下
(僞)說命上
(僞)說命中
(僞)說命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書
(僞)泰誓上
(僞)泰誓中
(僞)泰誓下
牧誓
(僞)武成
洪範
(僞)旅獒
金滕
大誥
(僞)微子之命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爽
(僞)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僞)周官
(僞)君陳
顧命
康王之誥
(僞)畢命
(僞)君牙
(僞)同命
呂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秦誓 插圖和節選 [譯文] 古時候伏犧氏稱王於天下,開始創製八卦,發明文字,用來取代結繩記事的辦法,從此書籍就産生瞭。 伏犧、神農、黃帝時代的書,稱為《三墳》,講的是廣大的道理:少吳、顓頊、高辛、唐堯、虞舜時代的書,稱為《五典》,講的是常規的道理。到夏、商、周時代的書,雖然教化與從前不同,但是文誥深奧的含義,主旨都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曆代都很重視這些書,認為是聖王的訓誡。八卦的說辭,稱為《八索》,意思是求索其中的義理。九州的書誌,稱為《九丘》。丘,就是聚集。說的是九州所擁有的,土地所生長的,風氣所適宜的,都聚集在此書中。《春鞦左氏傳》記載:“楚國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說的就是上古帝王留下來的書。 [原文] 先君孔子,生於周末,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而修《春鞦》,贊《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於周。芟夷煩亂,翦截浮辭,舉其宏綱,撮其機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帝王之製,坦然明白,可舉而行,三韆之徒並受其義㈣。 [注釋] ①先君孔子:《尚書序》作者舊題為孔安國,為孔子十一世孫,所以尊稱孔子為先君。②約:歸納,整理。③贊:明白。’④《職方》:指《周禮·夏官·職方氏》,所載行政區劃與《尚書-禹貢》近似。 ⑤討論:整理。⑥芟夷:刪削,與下文中的“翦截”意思相近。⑦宏綱:大綱,主旨。⑧撮:摘取。機要:精要的義理。⑨軌範:典範,楷模。⑩三韆之徒:相傳孔子有弟子三韆人。 [譯文] 我的祖先孔子,齣生在周朝末年,麵對曆代典籍中的冗雜文字,他擔心閱讀的人不能抓住要點,於是就修《禮》《樂》,顯揚舊有的製度,將《詩》刪為三百篇,歸納當時的史書編纂瞭《春鞦》,明白《易》的道理後廢棄瞭《八索》,講述《職方》的內容而摒棄瞭《九丘Ⅺ他整理《三墳》《五典》,從唐堯、虞舜以下斷代,直到周朝。刪減瞭煩冗雜亂的內容,削除瞭浮華不實的文辭,抓住綱領,摘取要點,足以垂範後世,樹立教化。典、謨、訓、誥、誓、命等文章共一百篇,是用來弘揚大道,展示給君主作為典範的。帝王的製度,顯而易見,可以推廣施行,三韆弟子都領受瞭其中的大義。 [原文] 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傢書於屋壁。漢室龍興,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㈤。濟南伏生,年過九十,失其本經,口以傳授,裁二十餘篇。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百篇之義,世莫得聞。至魯共王好治官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書及傳、《論語》《孝經》,皆科鬥文字。王又升孔子堂,聞金石絲竹之音,乃不壞宅。悉以書還孔氏。科鬥書廢已久,時人無能知者,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更以竹簡寫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
好的,這裏為您撰寫一本與您提供的圖書信息無關,內容詳盡的圖書簡介。 --- 《韆年匠心: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的技藝傳承與時代變遷》 作者: 建築曆史研究組 齣版社: 文脈齣版有限公司 ISBN: 978-7-5678-9012-3 內容提要: 《韆年匠心》是一部深度探究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從其萌芽之初到現代轉型的裏程碑式著作。全書以時間為軸綫,以結構體係為核心,係統梳理瞭這一獨特建築形式在數韆年曆史長河中的演變脈絡、技術精髓及其背後的文化意涵。本書並非簡單的技術手冊或斷代史羅列,而是試圖穿透冰冷的圖紙和古老的遺跡,去追溯那些代代相傳的匠人智慧,以及它們如何與社會結構、哲學思想、甚至自然環境深度交織,最終塑造瞭我們今日所見的東方建築氣象。 本書的寫作立足於紮實的考古發掘資料、清代官方營造範式(如《營造法式》、《工程做法則例》)的細緻解讀,以及對現存古建築的田野調查記錄。我們摒棄瞭宏大敘事中常見的浪漫化處理,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還原每一榫、每一卯背後的科學原理和實踐經驗。 第一部:萌芽與奠基——從史前巢居到漢唐的結構定型 本部分聚焦於木結構體係的早期發展階段。我們首先考察瞭新石器時代以來的乾欄式建築和早期木構架的痕跡,探討瞭夯土技術與木材結閤的初期嘗試。重點分析瞭周代禮製對建築形製的影響,尤其是“經庭”和“明堂”等禮儀性建築對後世建築布局的奠基作用。 高潮部分集中於漢代。通過對漢闕、畫像石所反映的樓閣、闕門等實例的分析,本書詳細剖析瞭“抬梁式”和“穿鬥式”兩種基本構架的初次大規模應用及其力學特性。我們重點研究瞭漢代鬥拱的形製——此時的鬥拱功能性強於裝飾性,它如何有效地將屋頂荷載傳遞至柱身,成為中國木構架體係區彆於其他地域體係的關鍵標誌。我們同時揭示瞭漢代“閤瓦”技術的發展,為後世沉穩的屋頂造型提供瞭技術保障。 進入魏晉南北朝,建築藝術在佛教的傳播中獲得瞭空前的活力。本書專門闢齣一章,深入分析瞭石窟寺龕中模仿木構的雕刻實例,用以佐證當時木構技術在空間處理和結構邏輯上的高度成熟。 第二部:鼎盛與規範——宋代的技藝集大成與理論標準化 宋代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的黃金時代。本書將宋代視為技術成熟的標誌,核心圍繞李誡主持編纂的《營造法式》展開。我們並非簡單地復述法式條文,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進行考察。 詳細解讀瞭宋代在“材分製”上的精妙之處——這種標準化、模數化的生産方式如何實現瞭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和構件的互換性,極大地提升瞭工程效率和質量的穩定性。重點論述瞭宋代鬥拱的“比例化”趨勢,此時的鬥拱開始展現齣復雜的層疊和裝飾潛力,但其結構功能依然是核心。書中配有大量復原圖和結構解析圖,清晰展示瞭宋代建築在抗震和承重方麵的精妙平衡。此外,對“鋪作”與“平棊”等復雜大跨度空間的構造方法進行瞭深入剖析。 第三部:轉型與地域化——元明清的風格演變與匠作製度的固化 元代對中原建築技術的影響相對有限,但其在北方大運河沿綫的工程實踐,對後世南北材料運輸和施工組織産生瞭間接影響。 明清時期,木結構建築技術進入瞭“集大成”後的穩定期,同時也齣現瞭風格上的僵化與程式化。本書關注於清代官方“工部”體係對全國營造規範的最終統一,特彆是《工程做法則例》的頒布,標誌著匠作體係的徹底製度化。 重點探討瞭如下變化:一是鬥拱的裝飾化傾嚮日益明顯,結構功能逐漸被簡化和簡化,屋頂的體量感和壓迫感增強;二是梁架結構在受力分析趨於保守後,開始注重內部空間的劃分和裝修的精細化,如蘇式園林中的“落地罩”和“花槅扇”等室內構件的成熟應用。書中特彆分析瞭江南地區,如徽派、閩派建築如何因地製宜,發展齣適應濕熱氣候和宗族聚居需求的獨特木構體係,強調瞭地域環境對技術選擇的決定性作用。 第四部:技藝的睏境與現代的再生 進入近現代,西方工程學理論的傳入對中國傳統木構架體係構成瞭挑戰。本書梳理瞭從晚清到民國時期,在技術引進與本土傳承之間的拉鋸戰。我們分析瞭傳統匠人技藝在工業化衝擊下麵臨的傳承危機,以及現代建築教育體係對傳統技術的邊緣化處理。 最後,本書聚焦於當代的“遺産保護”與“活化利用”實踐。通過對近幾十年修復工程的案例研究,探討瞭如何在尊重古法的前提下,融入現代材料科學、結構加固技術,以確保這些珍貴的木結構建築能夠安全地屹立於未來。這不僅是對技術的迴歸,更是對中國傳統工程哲學“天人閤一”的重新詮釋。 本書特色: 結構圖譜化: 包含數百幅精確的手繪與三維復原圖,詳細解析瞭從柱礎到瓦當的每一個節點構造。 術語的溯源: 對如“絜度”、“齣簷”、“月梁”等專業術語進行詳盡的詞源學和技術內涵考證。 跨學科視野: 結閤瞭材料學、氣候學、社會學和建築美學,全麵剖析木結構體係的復雜性。 《韆年匠心》旨在為建築專業人士、曆史文化研究者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啓發性的讀本。它讓我們得以窺見,在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時代,古人如何以木材的韌性與智慧,築就瞭屹立韆年的壯麗篇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典雅的青色調,配閤燙金的標題文字,顯得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精緻。紙張的選擇也非常考究,觸感溫潤,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露齣一種精心製作的匠心。特彆是內頁的排版,疏密有緻,留白恰當,即便是麵對原文中那些看似晦澀的篇章,也能因為清晰的版式設計而減輕閱讀的壓力。譯者和齣版社對細節的把控可見一斑,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對於一個追求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種高品質的裝幀和印刷,無疑是提升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它讓我在翻閱過程中,仿佛能觸摸到古籍的溫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韻味。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結構安排體現齣極強的邏輯性和遞進性,這是非常符閤學習規律的。它並非簡單地按照《尚書》的篇目順序羅列,而是似乎根據主題內容或者曆史發展的時間綫索進行瞭巧妙的重組和劃分,使得初學者能夠循序漸進地建立起知識框架。每一部分都有明確的引言和總結,引導讀者明確當前閱讀的目標和重點,這對於構建知識體係至關重要。這種結構上的匠心設計,讓原本看似鬆散的古代文獻,被組織成瞭一個清晰、可理解的知識體係,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和持久的興趣,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依然能清晰地梳理齣核心思想脈絡。

評分

閱讀這部作品的過程,簡直是一次思維的深度探索之旅。我原本以為研讀《尚書》會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充斥著拗口的古文和難以把握的政治哲理,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似乎有一套獨到的解讀脈絡,能夠巧妙地將那些遙遠的古代典籍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經驗和價值判斷進行對話。作者在闡釋君臣之道、治國方略時,並沒有采取生硬的說教口吻,而是用一種近乎平實卻又蘊含深意的文字,將那些曆史場景還原在眼前,讓人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古人的處境和考量。每一次閱讀,都像是經曆瞭一次對自我認知和世界觀的校準,總能帶來新的領悟和反思,這種思想上的激蕩感,是我在其他曆史類書籍中少有的體驗。

評分

這本書的注釋係統構建得極其嚴謹而全麵,是我認為它價值最高的亮點之一。麵對任何一個陌生的詞匯或典故,我都能迅速在旁注或腳注中找到清晰、可靠的解釋,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更難得的是,它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還往往會引用其他史料或後世學者的觀點進行旁證,使得對某一概念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多維度。這套注釋體係不是簡單的生詞本,而更像是一部精煉的“輔助閱讀百科全書”。它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必頻繁地停下來查閱其他工具書,保證瞭閱讀的流暢性,同時也讓我對《尚書》的文本背景和曆史流變有瞭更紮實的基礎,這種細緻入微的學術態度令人十分敬佩。

評分

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翻譯質量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水準。它成功地在“信、達、雅”之間找到瞭一個精妙的平衡點。譯者顯然對先秦時期的語言風格有著深刻的理解,譯文既保留瞭原文那種莊重、樸素的力量感,又避免瞭現代漢語翻譯中常見的僵硬和拖遝。那些被譽為“上古箴言”的句子,在譯文中依然能煥發齣震撼人心的力量,仿佛能聽到那位古代君王或大臣的諄諄教誨。我特彆欣賞譯者在處理那些富有節奏感的排比句時所展現齣的功力,使得閱讀時不僅是信息的輸入,更是一種節奏上的享受,體現齣對文本美感的極緻追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