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凡平 著
图书标签:
  • 网络安全
  • 信息安全
  • 数据安全
  • 网络攻防
  • 安全技术
  • 渗透测试
  • 漏洞分析
  • 安全防护
  • 威胁情报
  • 安全意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00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618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网络信息安全》从网络攻击与防护的角度讨论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在网络防护方面,介绍了密码学、虚拟专用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在网络攻击方面,详细讨论了缓冲区溢出攻击、格式化字符串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和恶意代码攻击。本书的大特点是理论结合实践,书中的例子代码只需经过少量修改即可用于设计实践。

目录

前言
第1章 网络安全综述 1
1.1 网络安全概述 1
1.1.1 网络安全概念 1
1.1.2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
1.1.3 网络安全的攻防体系 3
1.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4
1.2.1 TCP/IP网络体系结构及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4
1.2.2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 5
1.3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与分类 6
1.3.1 网络侦察 6
1.3.2 网络攻击 7
1.3.3 网络防护 8
1.4 网络安全的起源与发展 11
1.4.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
1.4.2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12
1.4.3 黑客与网络安全 12
习题 13
上机实践 13
第2章 基础知识 14
2.1 常用的Windows命令 14
2.2 常用的Linux命令 21
2.3 批命令及脚本文件 25
2.3.1 批处理文件 25
2.3.2 VBS脚本文件 27
2.4 网络端口、服务、进程 27
2.4.1 网络端口 27
2.4.2 服务与进程 29
2.4.3 Windows终端服务 30
2.5 网络编程技术基础知识 31
2.5.1 套接字 31
2.5.2 网络编程库 33
2.5.3 用Windows Sockets编程 33
2.6 网络安全实验环境的配置 33
2.6.1 安装VirtualBox虚拟机 33
2.6.2 配置多个虚拟网卡,模拟多个网络交换机 34
2.6.3 安装和配置新的虚拟机系统 34
2.6.4 导入和导出安装好的虚拟机 37
习题 38
上机实践 38
第3章 密码学基础 39
3.1 密码学概述 39
3.2 对称密码技术 42
3.2.1 DES算法的安全性 42
3.2.2 DES算法的原理 42
3.2.3 DES的各种变种 43
3.3 RSA公开密钥密码技术 43
3.3.1 RSA算法描述 44
3.3.2 RSA算法举例 44
3.3.3 RSA算法的安全性 45
3.3.4 RSA算法的速度 45
3.3.5 RSA算法的程序实现 45
3.4 信息摘要和数字签名 45
3.4.1 信息摘要 45
3.4.2 数字签名 46
3.5 公钥基础设施及数字证书 47
3.5.1 PKI的定义和组成 47
3.5.2 数字证书及其应用 48
3.6 PGP及其应用 50
3.6.1 PGP简介 50
3.6.2 Windows环境下PGP的实现案例Gpg4win 50
3.7 使用OpenSSL中的密码函数 54
3.7.1 在命令行下使用OpenSSL 54
3.7.2 在Windows的C程序中使用OpenSSL 57
3.7.3 在Linux的C程序中使用OpenSSL 58
3.8 Windows系统提供的密码算法 59
3.8.1 密码服务提供者CSP 60
3.8.2 使用CSP提供的密码技术实现保密通信 62
习题 62
上机实践 63
第4章 虚拟专用网络VPN 64
4.1 概述 64
4.1.1 VPN的功能和原理 64
4.1.2 VPN的分类 66
4.2 基于第2层隧道协议的PPTP VPN和L2TP VPN 67
4.2.1 PPTP VPN 67
4.2.2 L2TP VPN 68
4.3 基于第3层隧道协议的IPSec VPN 68
4.3.1 IPSec的组成和工作模式 69
4.3.2 认证协议AH 69
4.3.3 封装安全载荷ESP 70
4.3.4 安全关联与安全策略 71
4.4 Windows环境下的VPN 72
4.4.1 用Windows 2003实现远程访问VPN 73
4.4.2 用Windows 2003实现网关-网关VPN 81
习题 89
上机实践 89
第5章 防火墙技术 90
5.1 防火墙概述 90
5.2 防火墙的功能和分类 91
5.2.1 防火墙的功能 91
5.2.2 防火墙的分类 92
5.3 包过滤防火墙 93
5.3.1 静态包过滤防火墙 93
5.3.2 动态包过滤防火墙 94
5.4 应用级网关防火墙 96
5.5 防火墙的典型部署 97
5.5.1 屏蔽主机模式防火墙 97
5.5.2 双宿/多宿主机模式防火墙 97
5.5.3 屏蔽子网模式防火墙 98
5.6 Linux防火墙的配置 99
习题 99
上机实践 99
第6章 入侵检测技术 100
6.1 入侵检测概述 100
6.1.1 入侵检测的概念及模型 100
6.1.2 IDS的任务 101
6.1.3 IDS提供的主要功能 102
6.1.4 IDS的分类 103
6.2 CIDF模型及入侵检测原理 104
6.2.1 CIDF模型 104
6.2.2 入侵检测原理 105
6.3 基于Snort部署IDS 106
习题 108
上机实践 108
第7章 Windows和Linux系统的安全 109
7.1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级别 109
7.2 Windows系统的安全防护 110
7.2.1 使用NTFS 110
7.2.2 防止穷举法猜测口令 110
7.2.3 使用高强度的密码(口令) 112
7.2.4 正确设置防火墙 112
7.2.5 路由和远程访问中的限制 112
7.2.6 系统安全策略 113
7.2.7 重要文件的权限设置 114
7.2.8 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及时打上补丁 115
7.2.9 断开重要的工作主机与外部网络的连接(物理隔离) 116
7.3 入侵Windows系统 116
7.3.1 密码破解 116
7.3.2 利用漏洞入侵Windows系统 116
7.3.3 利用黑客工具进行入侵 119
7.4 Linux(UNIX)的安全机制及防护技术 120
7.4.1 Linux的安全机制 120
7.4.2 Linux的安全防护 123
7.5 入侵Linux系统 125
7.5.1 破解口令 125
7.5.2 通过系统漏洞进行入侵 125
7.5.3 几种典型的数据驱动攻击 125
习题 126
上机实践 126
第8章 Linux系统的缓冲区溢出攻击 127
8.1 缓冲区溢出概述 127
8.2 Linux IA32缓冲区溢出 128
8.2.1 Linux IA32的进程映像 128
8.2.2 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130
8.2.3 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 133
8.3 Linux intel64缓冲区溢出 136
8.3.1 Linux x86_64的进程映像 136
8.3.2 Linux x86_64的缓冲区溢出流程 137
8.3.3 Linux x86_64的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 139
习题 142
上机实践 142
第9章 Linux Shellcode技术 143
9.1 Linux IA32中的系统调用 143
9.2 编写Linux IA32的Shellcode 146
9.2.1 编写一个能获得Shell的程序 146
9.2.2 用系统功能调用获得Shell 147
9.2.3 从可执行文件中提取出Shellcode 149
9.3 Linux IA32本地攻击 150
9.3.1 小缓冲区的本地溢出攻击 151
9.3.2 大缓冲区的本地溢出攻击 153
9.4 Linux IA32远程攻击 154
9.5 Linux intel64 Shellcode 156
9.5.1 一个获得Shell的Shellcode 156
9.5.2 本地攻击 159
习题 161
上机实践 161
第10章 Windows系统的缓冲区溢出攻击 162
10.1 Win32的进程映像 162
10.2 Win32缓冲区溢出流程 165
10.3 Win32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 171
10.4 Win32缓冲区溢出攻击实例 172
10.5 Win64平台的缓冲区溢出 174
10.5.1 Win64的进程映像 175
10.5.2 Win64的缓冲区溢出流程 176
10.5.3 Win64的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 178
习题 179
上机实践 180
第11章 Windows Shellcode技术 181
11.1 用LoadLibrary和GetProcAddress调用任何dll中的函数 181
11.2 在Win32进程映像中获取Windows API 183
11.2.1 确定动态连接库的基址 183
11.2.2 获取Windows API的地址 185
11.3 编写Win32 Shellcode 193
11.3.1 编写一个启动新进程的C程序 193
11.3.2 用汇编语言实现同样的功能 193
11.3.3 编写Shellcode并用C程序验证 197
11.3.4 去掉Shellcode中的字符串结束符'' 198
11.4 攻击Win32 202
11.4.1 本地攻击 202
11.4.2 远程攻击 204
习题 208
上机实践 208
第12章 格式化字符串及SQL注入攻击 209
12.1 格式化字符串漏洞的原理 209
12.2 Linux x86平台格式化字符串漏洞 211
12.2.1 使进程崩溃 212
12.2.2 读取指定内存地址单元的值 212
12.2.3 改写指定内存地址单元的值 213
12.2.4 直接在格式串中指定内存地址 214
12.3 Win32平台格式化字符串漏洞 217
12.3.1 使进程崩溃 217
12.3.2 读取指定内存地址单元的值 217
12.3.3 改写指定内存地址单元的值 218
12.4 SQL注入 219
12.4.1 环境配置 219
12.4.2 利用SELECT语句的SQL注入攻击 219
12.4.3 利用UPDATE语句的SQL注入攻击 222
12.4.4 防范SQL注入攻击的技术 223
习题 224
上机实践 224
第13章 协议和拒绝服务攻击 225
13.1 DoS攻击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25
13.1.1 带宽耗用 226
13.1.2 资源衰竭 226
13.1.3 系统或编程缺陷(漏洞) 227
13.1.4 路由和DNS攻击 228
13.2 通用的DoS攻击技术 228
13.2.1 应用层的DoS攻击 228
13.2.2 传输层的DoS攻击 228
13.2.3 网络层的DoS攻击 230
13.2.4 DNS攻击 231
13.2.5 基于重定向的路由欺骗攻击 232
13.3 针对UNIX和Windows的DoS攻击 232
13.3.1 本地DoS攻击 232
13.3.2 远程DoS攻击 233
13.3.3 Dos攻击实例 233
13.4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236
13.4.1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原理 236
13.4.2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特点 237
13.4.3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防御对策 238
习题 238
上机实践 238
第14章 恶意代码攻击 239
14.1 恶意代码概述 239
14.1.1 恶意代码定义 239
14.1.2 恶意代码的分类 240
14.1.3 恶意代码长期存在的原因 241
14.2 计算机病毒概述 242
14.2.1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242
14.2.2 病毒的分类 242
14.2.3 病毒的特性 243
14.2.4 病毒的结构 244
14.3 几种常见恶意代码的实现机理 244
14.3.1 脚本病毒 244
14.3.2 宏病毒 245
14.3.3 浏览器恶意代码 245
14.3.4 U盘病毒 245
14.3.5 PE病毒 247
14.4 网络蠕虫 248
14.4.1 网络蠕虫实现机理 248
14.4.2 网络蠕虫的传播 249
14.4.3 几种典型蠕虫 250
14.5 木马 252
14.5.1 木马原理及典型结构 252
14.5.2 木马的隐藏和伪装 253
14.5.3 几类常见的木马 254
14.6 恶意活动代码的防御 255
习题 256
上机实践 256
参考文献 257

前言/序言

  笔者从2004年起承担“网络安全”研究生课程的主讲工作,最初的课程参考了《黑客大曝光》系列书籍,主要讲解计算机及网络攻击技术,后来逐步增加网络安全防护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等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了众多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方面的教材,并将其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只强调理论,难免枯燥无味,很难让读者坚持学习下去,甚至会产生“读书无用”的感觉。如果只强调实践,一味讲解案例,会让读者觉得“网络安全就是黑客攻防大全”。
  本书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从网络攻击和防护的角度阐述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在网络防护部分,主要介绍原理和方法,并简要介绍原理与技术的具体应用。在网络攻击部分,主要介绍方法和实践,披露一些所谓的“黑客秘技”,并给出大量的实例代码供读者参考。
  本书的网络攻击技术是从公开的出版物或网络资料总结而来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网络攻击技术,更好地进行网络安全防护。读者只能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下验证相关技术,不得在真实环境下使用攻击技术。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实用。书中的实例代码均通过验证,略作修改就可用于设计实践。为了便于教学,笔者制作了16次课(每次课3学时)的课件,适合国内高校一个学期每周3学时的教学任务。其中的“网络信息侦察技术”是从《黑客大曝光》系列书籍中总结而来的,仅用于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不是本书的内容;另外,本书对“数字证书”介绍得不多,课件的部分内容扩充自其他教材。读者可登录华章网站下载随书课件及所有的实例代码。书中用到的工具和虚拟机可通过链接获取。
  由于笔者水平及精力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

《风起时》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失落与重拾勇气的年代小说。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时代。主人公林晓薇,一个来自小镇的普通女孩,怀揣着对远方世界的无限憧憬,考入了这座繁华都市里的一所知名大学。初来乍到,她被大都市的霓虹闪烁、信息爆炸所震撼,也迷失在其中。她努力适应着大学生活,结交了一群性格迥异的朋友:有才华横溢却桀骜不驯的画家好友李默,有聪明伶俐、热心肠的学霸室友张悦,也有背景深厚、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王浩。 林晓薇的大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她经历了初恋的青涩与甜蜜,也品尝了失恋的苦涩与迷茫。在学习上,她一度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而感到焦虑,甚至怀疑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她曾为了融入新的圈子而刻意改变自己,却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发现,真实的自我才是最宝贵的。 李默的出现,如同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林晓薇枯燥的生活。他身上那股不羁的艺术气质,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执着,深深吸引了她。两人一同漫步在古老的校园小径,分享着彼此的喜悦与烦恼,他们的感情如同春日的藤蔓,悄然滋长。然而,现实的残酷与理想的碰撞,让李默在艺术的道路上遇到了瓶颈,他的热情逐渐被现实消磨,最终选择离开,追寻他心中更远大的理想。李默的离开,给林晓薇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让她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失去的痛苦,也让她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和爱情的真谛。 与此同时,王浩扮演着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用一种看似玩世不恭的方式,却默默地为林晓薇提供着支持和帮助。在林晓薇最失落的时候,是他给予了她无声的鼓励;在他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也是他用一种特殊的温暖包容着他。王浩的爱,是一种深沉而隐忍的守护,他从未开口表达,却用行动证明了一切。 张悦则像一个温暖的港湾,永远在那里倾听林晓薇的心声,给予她最真诚的建议。她用自己的乐观和智慧,帮助林晓薇走出低谷,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晓薇逐渐成长。她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更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她开始明白,人生并非坦途,总会有风雨,总会有波折,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坚韧的品格。她不再害怕迷失,因为她知道,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稳健的站立。 毕业季的到来,意味着离别的伤感。林晓薇和她的朋友们即将踏上各自的人生旅程。有些人选择留下,有些人选择远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面前,他们既有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也有对过往时光的不舍。 故事的结尾,林晓薇站在高高的山顶,眺望着远方的城市,心中充满着感慨。她知道,过去的时光如同泛黄的书页,珍藏在记忆深处,而未来的道路,则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她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迷茫无助的小镇女孩,她已经蜕变成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的女性。她明白了,风雨过后,总会迎来彩虹;而在风起之时,勇敢地扬帆起航,才能驶向更辽阔的海洋。 《风起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寻找自我、如何去爱与被爱、如何在失落与迷茫中重拾勇气的深刻描绘。它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朝气与理想,也勾勒出个体成长中必然经历的阵痛与蜕变。这是一部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引发思考的作品,它让我们回望青春,也让我们憧憬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拿到《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我怀揣着一份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我对这个领域的神秘感充满好奇;另一方面,我又担心它会充斥着枯燥的技术术语,让我难以理解。然而,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打消了我的疑虑。 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直接进入技术细节,而是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以及为何保护这些信息变得如此迫切。作者用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了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的威胁。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用“信息是新时代的石油”来比喻,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信息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以及它为何会成为攻击者的首要目标。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令人担忧的网络攻击手段。书中详细剖析了恶意软件、网络钓鱼、勒索软件、DDoS攻击等典型攻击方式的原理和实现逻辑。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书中不仅描述了攻击的现象,更深入地挖掘了攻击背后的技术细节。通过书中生动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我终于能够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神秘莫测的网络攻击,是如何一步步得逞的,以及它们对个人和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在网络防御方面,这本书展现了作者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安全防护技术,从基础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到更高级的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纵深防御”理念的阐述,它强调了构建多层级的安全防线,以确保即使某一层防御被突破,也能有后续的保护措施。这种“面面俱到”的安全策略,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网络安全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探讨了“安全意识”在网络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反复强调,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弥补人为的疏忽。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揭示了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巨大威力,以及个人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责任。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日常网络行为,并开始更加警惕那些看似无害的链接和信息。 在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部分,书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如何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GDPR等,让我明白了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和伦理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新兴的网络安全领域,如物联网安全和移动应用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书中对这些挑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应对策略,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启发性。作者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安全思维”,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安全地在这个数字世界中前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关心网络信息安全的朋友,它一定会成为你在这个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时,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带着一丝忐忑。我对网络安全领域仅有一些模糊的认知,脑海中充斥着黑客、病毒等字眼,感觉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然而,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循序渐进的讲解,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看法。 书中开篇并没有直奔技术主题,而是从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入手,生动地阐述了信息安全为何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作者将信息比作“数字时代的血液”,将保护信息安全比作“捍卫数字世界的长城”,这些形象的比喻让我迅速理解了信息安全的核心价值,也为我进一步深入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章节的推进,我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令人担忧的网络攻击类型。书中详细解析了恶意软件、网络钓鱼、勒索软件、DDoS攻击等典型攻击方式的原理和实现逻辑。我尤其惊讶于作者对这些攻击的细致剖析,它不仅描述了攻击现象,更深入地挖掘了攻击背后的技术细节。通过书中清晰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些攻击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们对个人和企业造成的潜在威胁。 在网络防御方面,这本书展现了作者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安全防护技术,从基础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到更高级的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纵深防御”理念的阐述,它强调了构建多层级的安全防线,以确保即使某一层防御被突破,也能有后续的保护措施。这种“面面俱到”的安全策略,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网络安全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探讨了“安全意识”在网络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反复强调,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弥补人为的疏忽。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揭示了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巨大威力,以及个人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责任。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日常网络行为,并开始更加警惕那些看似无害的链接和信息。 在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部分,书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如何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GDPR等,让我明白了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和伦理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新兴的网络安全领域,如物联网安全和移动应用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书中对这些挑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应对策略,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启发性。作者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安全思维”,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安全地在这个数字世界中前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关心网络信息安全的朋友,它一定会成为你在这个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

第一次翻开《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我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枯燥技术术语和复杂代码的书,毕竟“网络信息安全”这个词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和技术感。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却以一种极其平缓和易懂的方式,拉开了帷幕。它没有直接跳入“黑客攻击”的场景,而是从信息本身的重要性切入,探讨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为什么保护这些信息变得如此关键。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节,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数据泄露”的后果,比如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商业机密被竞争对手窃取,或者个人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滥用,这些场景的描述,让我立刻感受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仿佛这些威胁就发生在身边。 随着章节的推进,我开始接触到一些关于网络通信基础的知识。书中用了很多图示和流程图,来讲解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比如TCP/IP协议栈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漏洞”。我之前对这些网络协议的理解非常模糊,只知道它们的存在,但这本书详细地拆解了每一个环节,让我明白了数据传输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尤其是关于“中间人攻击”的讲解,书中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模拟了攻击者如何在通信双方之间窃听和篡改数据,这让我对网络通信的脆弱性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对各种网络攻击的手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攻击的名称,而是详细解释了每一种攻击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比如,关于“缓冲区溢出攻击”,书中用非常生动的故事来解释,就像一个人试图往一个已经装满水的杯子里继续倒水,结果水会溢出来。这种形象的比喻,让那些原本听起来非常高深的攻击原理,变得容易理解。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对“社会工程学”的分析,它揭示了攻击者如何利用人的心理弱点来达到目的,这让我意识到,保护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问题。 在技术防范方面,这本书也提供了非常详尽的介绍。我之前对防火墙的认知非常有限,只知道它能阻止一些“坏东西”。但这本书详细地解释了不同类型的防火墙,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规则来过滤网络流量的。我还学习到了关于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工作原理,它们就像是网络世界的“侦探”和“警察”,能够及时发现和阻止可疑的行为。书中还对加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从对称加密到非对称加密,再到数字签名,这些复杂的概念被拆解得非常清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在线交易是安全的。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安全审计”和“应急响应”。这部分内容让我意识到,网络安全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持续监控和应对的过程。书中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当发生安全事件时,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这让我开始从一个被动的防御者,转变为一个更积极的、能够主动维护网络安全的参与者。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安全监控和响应机制。 这本书在讨论网络安全的时候,也高度关注了“合规性”和“法律法规”。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网络安全法》、《数据保护条例》等等,让我明白了网络安全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牵扯到法律、责任和社会伦理。这让我意识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的网络秩序和稳定。 在对移动互联网安全和物联网安全的探讨部分,书中展现了作者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智能家居的兴起,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书中对这些新兴领域的安全风险进行了预警,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让我开始警惕到,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其带来的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并非一味地灌输理论,而是穿插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和研究数据。这些鲜活的例子,让原本抽象的安全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比如,书中分析了某个知名企业遭受网络攻击的真实过程,以及攻击者是如何得手的,这些分析让我能够从失败的案例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而且充满启发性。它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和专业化的术语,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网络安全知识传递给读者。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让我觉得,网络信息安全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网络安全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这个数字时代保护自己、保护信息的“生活指南”。它让我从一个网络世界的“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安全意识、有防护能力的网络公民。我真心认为,这本书是任何一个想要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人,都应该阅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

初次翻阅《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我带着一种既好奇又略显畏惧的心情。我深知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但却苦于缺乏入门的指引,总觉得它是一个专业门槛极高的领域。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网络信息安全的世界。 书中开篇就以一种极其宏观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以及为何保护这些信息变得如此迫切。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例如将信息比作企业的“血液”,将网络安全比作“数字世界的国家安全”,让我迅速理解了信息安全的核心价值,也为我进一步深入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令人担忧的网络攻击类型。书中详细解析了恶意软件、网络钓鱼、勒索软件、DDoS攻击等典型攻击方式的原理和实现逻辑。我尤其惊讶于作者对这些攻击的细致剖析,它不仅描述了攻击现象,更深入地挖掘了攻击背后的技术细节。通过书中清晰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些攻击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们对个人和企业造成的潜在威胁。 在网络防御方面,这本书展现了作者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安全防护技术,从基础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到更高级的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纵深防御”理念的阐述,它强调了构建多层级的安全防线,以确保即使某一层防御被突破,也能有后续的保护措施。这种“面面俱到”的安全策略,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网络安全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探讨了“安全意识”在网络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反复强调,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弥补人为的疏忽。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揭示了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巨大威力,以及个人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责任。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日常网络行为,并开始更加警惕那些看似无害的链接和信息。 在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部分,书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如何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GDPR等,让我明白了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和伦理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新兴的网络安全领域,如物联网安全和移动应用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书中对这些挑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应对策略,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启发性。作者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安全思维”,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安全地在这个数字世界中前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关心网络信息安全的朋友,它一定会成为你在这个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

终于读完了这本《网络信息安全》,说实话,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对这个领域了解得非常有限,脑海里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大概就是些黑客入侵、病毒传播之类的模糊概念。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把我从完全的门外汉,一步步引进了网络信息安全的浩瀚海洋。 一开始,我被书中的一些基础概念深深吸引。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而是从信息是什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哪里入手,就像在搭一个坚实的地基。我记得其中有几章详细讲解了加密和解密的基本原理,不是那种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古代的密码本,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加密”方式(比如家人之间约定的暗号),来解释为什么需要加密,以及加密的基本流程。这让我觉得,原来信息安全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更具体的内容,比如网络攻击的类型。书中列举了非常详尽的例子,从最常见的钓鱼邮件,到更复杂的DDoS攻击,再到SQL注入等等,每一个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介绍了攻击是如何发生的,更重要的是,它还详细讲解了这些攻击的原理和技术手段。这让我第一次明白,原来那些在我们看来神乎其神的网络攻击,背后都有着一套严谨的逻辑和精巧的设计。读到这里,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平时上网的习惯,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缺乏对这些潜在风险的认识,而成为了攻击者的“猎物”。 书中关于网络防御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网络安全就是安装杀毒软件,或者设置一个复杂的密码,但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讲解了防火墙的作用,入侵检测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甚至是各种认证机制的原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对“纵深防御”理念的阐述,它将网络安全比喻成城堡的防御,从外围到核心,层层设防,不给攻击者任何可乘之机。这让我开始从一个“被动防御”的思维,转变为一个“主动安全”的思考模式,意识到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和策略协同配合。 除了技术层面的讲解,这本书还非常注重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它花了很大篇幅来讲述“社会工程学”,这部分内容非常有趣,也让我感到一丝后怕。原来,很多时候,攻击者并非直接攻破技术防线,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通过欺骗、诱导等方式来获取敏感信息。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从普通人被骗取个人信息,到企业内部人员泄露机密,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的因素在网络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让我意识到,技术是基础,但人的安全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屏障。 读到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部分,我更是感到责任重大。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数据加密技术,以及如何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涉及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GDPR、网络安全法等等,这让我明白,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法律、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保护个人隐私,维护数据安全,是每一个网络使用者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讲解完基础理论和防御策略之后,这本书还触及了一些更前沿的领域,比如物联网安全和移动设备安全。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家里的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等都成为了潜在的攻击入口,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所处的智能生活环境。书中对这些新兴领域的安全挑战和应对策略的讨论,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警惕到,我们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必须时刻关注潜在的安全风险。 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实用的地方在于,它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指导和案例分析。虽然我不是一个技术人员,但书中对一些工具的使用和配置的介绍,让我能够大致理解其工作原理,甚至在一些简单的场景下进行尝试。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大大增强了我的学习效果,也让我不再觉得信息安全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切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知识。 总的来说,《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就像一本“网络安全百科全书”,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到最前沿的技术,从技术层面的防御到意识层面的培养,全方位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体系。它不是一本死板的技术手册,而是充满了智慧和启发的读物,让我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重视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规范。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学到了多少技术名词,更多的是让我建立了一种“安全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开始审视自己在使用网络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主动去学习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这就像是给自己安装了一套“安全防护软件”,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安全地在数字世界中畅游。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任何一个关心自己信息安全的人,无论你是技术小白还是行业专家,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

拿到《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我的心情既好奇又有些许不安。网络安全这个词,在我看来总是与神秘、高深的技术挂钩,让我觉得离现实生活很远。但抱着学习的心态,我还是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以及为何保护这些信息变得如此迫切。作者并没有直接沉浸在技术细节中,而是从信息本身的重要性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的威胁。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用“信息是新时代的石油”来比喻,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信息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以及它为何会成为攻击者的首要目标。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令人担忧的网络攻击手段。书中详细剖析了恶意软件、网络钓鱼、勒索软件、DDoS攻击等典型攻击方式的原理和实现逻辑。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书中不仅描述了攻击的现象,更深入地挖掘了攻击背后的技术细节。通过书中生动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我终于能够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神秘莫测的网络攻击,是如何一步步得逞的,以及它们对个人和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在网络防御方面,这本书展现了作者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安全防护技术,从基础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到更高级的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最小权限原则”的强调,它让我明白了,只有授予必要的权限,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这种“精打细算”的安全策略,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网络安全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探讨了“安全意识”在网络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反复强调,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弥补人为的疏忽。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揭示了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巨大威力,以及个人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责任。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日常网络行为,并开始更加警惕那些看似无害的链接和信息。 在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部分,书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如何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GDPR等,让我明白了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和伦理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新兴的网络安全领域,如物联网安全和移动应用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书中对这些挑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应对策略,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启发性。作者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安全思维”,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安全地在这个数字世界中前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关心网络信息安全的朋友,它一定会成为你在这个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

当我拿到《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我深知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网络信息安全神秘的面纱,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它所面临的挑战,并学习到有效的防护方法。 这本书的开篇,以一种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方式,探讨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以及为何保护这些信息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令人望而生畏的技术术语,而是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阐述了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的威胁。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节,详细对比了物理世界中的安全措施与数字世界中的安全措施,这种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亚于我们保护家园和财产的安全。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令人担忧的网络攻击手段。书中对恶意软件、网络钓鱼、拒绝服务攻击(DDoS)、SQL注入等攻击方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述攻击的现象,而是深入挖掘了攻击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实现逻辑。通过书中生动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我终于能够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神秘莫测的网络攻击,是如何一步步得逞的。 在网络防御方面,这本书展现了作者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安全防护技术,从基础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到更高级的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纵深防御”理念的阐述,它强调了构建多层级的安全防线,以确保即使某一层防御被突破,也能有后续的保护措施。这种“面面俱到”的安全策略,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网络安全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探讨了“安全意识”在网络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反复强调,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弥补人为的疏忽。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揭示了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巨大威力,以及个人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责任。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日常网络行为,并开始更加警惕那些潜在的风险。 在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部分,书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如何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GDPR等,让我明白了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和伦理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新兴的网络安全领域,如物联网安全和移动应用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书中对这些挑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应对策略,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启发性。作者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安全思维”,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安全地在这个数字世界中前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关心网络信息安全的朋友,它一定会成为你在这个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

拿到《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的时候,我正直迷茫于网络世界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每天浏览网页、社交媒体,总感觉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窥探,而自己却对此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没有过于花哨,但却透着一股沉稳和专业,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切入技术细节,而是从一个宏观的视角,探讨了信息时代下,信息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它深入分析了信息价值的不断攀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安全风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用一种非常具象化的方式,描绘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比如将信息比作企业的“血液”,一旦被盗取或破坏,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种描述,让我立刻感受到了信息安全并非小事,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和个人命运的大事。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各种网络攻击的类型和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胆寒的攻击手法,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详细地解析了病毒、木马、蠕虫、钓鱼、勒索软件等等攻击的运作机制。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零日漏洞”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即便是最严密的系统,也可能存在未知的隐患。书中的案例分析,更是将这些理论知识落地,让我看到了这些攻击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以及它们对个人和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在防御策略方面,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全面和系统的指导。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安装杀毒软件,更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我学到了关于网络隔离、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安全审计等多种重要的安全机制。书中对“最小权限原则”的强调,让我明白了,只有授予必要的权限,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加密算法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我之前对加密的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密码学是用来保护信息的。但这本书通过清晰的解释和生动的比喻,让我明白了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等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为我们的在线通信和数据存储提供安全保障的。 书中对“安全意识”的培养,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深刻地指出,技术防线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往往是最大的薄弱环节。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社会工程学攻击案例,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精密的防火墙,也无法阻止一个被欺骗而主动泄露信息的人。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并更加警惕那些看似无害的链接和信息。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数据备份和恢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的丢失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备份策略,以及在发生数据丢失时,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恢复。这让我明白,信息安全并非只是防止被攻击,更包括在发生意外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在探讨云计算安全和大数据安全时,书中展现了作者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演变。书中对这些新兴领域的安全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应对策略,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人性化的地方在于,它在讲解枯燥的技术原理时,穿插了大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它并没有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探索网络信息安全的奥秘。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是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帮助我们在这个信息时代,建立起安全意识、提升防护能力的“启蒙书”。它让我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了全新的认知,并让我更加自信地去拥抱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数字世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自己信息安全的朋友们,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评分

第一次翻开《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我就被它深入浅出的内容深深吸引。我一直对网络安全领域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它离我非常遥远,仿佛是属于技术专家的领域。然而,这本书用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我带入了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 书中开篇就深入探讨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以及为何保护这些信息变得如此重要。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例如将信息比作企业的“血液”,将网络安全比作“数字世界的国家安全”,让我立刻就理解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这些通俗易懂的类比,有效地拉近了我与网络安全知识的距离。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令人担忧的网络攻击手段。书中详细剖析了恶意软件、网络钓鱼、勒索软件、DDoS攻击等典型攻击方式的原理和实现逻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描述了攻击的现象,更深入地挖掘了攻击背后的技术细节。通过书中详细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我终于能够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神秘莫测的网络攻击,是如何一步步得逞的,以及它们对个人和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在网络防御方面,这本书展现了作者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安全防护技术,从基础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到更高级的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零信任安全模型”的阐述,它强调了“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安全理念,这让我明白了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构建更具弹性的安全体系。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探讨了“安全意识”在网络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反复强调,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弥补人为的疏忽。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揭示了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巨大威力,以及个人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责任。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日常网络行为,并开始更加警惕那些看似无害的链接和信息。 在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部分,书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如何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GDPR等,让我明白了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和伦理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新兴的网络安全领域,如物联网安全和云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书中对这些挑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应对策略,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启发性。作者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安全思维”,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安全地在这个数字世界中前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关心网络信息安全的朋友,它一定会成为你在这个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

拿到《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领域都知之甚少,只模糊地知道网络世界存在着各种风险。这本书的到来,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探索之路。 这本书的开篇,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阐述了信息时代下,信息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作者并没有直接沉浸在技术细节中,而是从信息本身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为何保护这些信息变得如此迫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用“信息是新时代的石油”来比喻,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信息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以及它为何会成为攻击者的首要目标。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接触到各种各样令人闻之色变的网络攻击手段。书中对恶意软件、网络钓鱼、勒索软件、DDoS攻击等典型攻击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书中不仅列举了攻击的类型,更深入地挖掘了攻击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实现逻辑。通过书中生动的图示和案例分析,我终于能够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神秘莫测的网络攻击,是如何一步步得逞的,以及它们对个人和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 在网络防御方面,这本书展现了作者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安全防护技术,从基础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到更高级的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机制,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最小权限原则”的强调,它让我明白了,只有授予必要的权限,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这种“精打细算”的安全策略,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网络安全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探讨了“安全意识”在网络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反复强调,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弥补人为的疏忽。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揭示了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巨大威力,以及个人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责任。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日常网络行为,并开始更加警惕那些看似无害的链接和信息。 在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部分,书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如何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GDPR等,让我明白了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和伦理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对新兴的网络安全领域,如物联网安全和移动应用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书中对这些挑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应对策略,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启发性。作者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安全》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安全思维”,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安全地在这个数字世界中前行。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关心网络信息安全的朋友,它一定会成为你在这个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

挺好的,老师的书

评分

能看懂

评分

书还不错,打折买的听划算的

评分

挺好的,老师的书

评分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v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非常不错

评分

很好的书,正版,价格合适。

评分

能看懂

评分

书还不错,打折买的听划算的

评分

全新的,真心的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