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套装上下册)

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翰·梅里曼 著,焦阳,赖晨希,冯济业 等 译,黄海枫,霍小骞 校
图书标签:
  • 历史
  • 欧洲史
  • 现代史
  • 文艺复兴
  • 文化
  • 经典
  • 译文
  • 套装
  • 上下册
  • 社会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43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35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77
套装数量:2
字数:12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欧洲现代史》是一部讲述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当代欧洲历史的学术类著作。本书吸收了很多研究成果,利用的材料包括了发生在21世纪的新鲜事件,且内容涵盖面广,对现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宗教、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历程作全景式考察,在刻画欧洲历史发展中重要人物的同时,也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将欧洲置于全球的背景之下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作者对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本书每个章节既能独立阅读,又和上下篇章紧密衔接,丰富的表格、插图和地图帮助读者加深理解,生动幽默的叙事笔法让流逝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带给读者愉快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套装上下册)》是西方有关欧洲史的知名著作,对文艺复兴以来至今包括全球化、恐怖主义活动等的欧洲历史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套装上下册)》作者长期致力于欧洲史的研究,并在欧洲工作学习多年,对欧洲及欧洲历史的研究颇具成果。
  《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套装上下册)》的特点就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将欧洲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前因后果串联起来。

作者简介

  约翰·梅利曼,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他的专业是法国和现代的欧洲历史,并且获得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他有许多著作,其中包括《城市生活的边缘:探索1815-1851年的法国都市边缘人》;《红色的城市:里摩日和19世纪的法国》;《共和国之痛:1848-1851年法国大革命左派的镇压》以及《巴拉聚克:历史时光中的法国小镇》。他定期在耶鲁大学教授《欧洲现代史》这门课程,深受讲师和学生的喜爱。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致谢………………………………………………………………………………… 1

第一部分 欧洲近代文明的基础

第一章 中世纪的遗产和改变欧洲的发现……………………………………… 3

中世纪的继续………………………………………………………………… 5

四分五裂的欧洲………………………………………………………… 5

在文化的十字路口……………………………………………………… 7

社会结构………………………………………………………………… 9

封建制度……………………………………………………………… 11

维持基本生存的经济………………………………………………… 13

宗教和大众文化……………………………………………………… 16

现代欧洲的面貌初见端倪………………………………………………… 18

人口增长……………………………………………………………… 19

经济的发展…………………………………………………………… 21

城镇的增多…………………………………………………………… 23

自由都市……………………………………………………………… 25

主权国家的出现……………………………………………………… 25

国家机关的发展……………………………………………………… 28

限制国家权力………………………………………………………… 29

改变世界的发现…………………………………………………………… 31

火药、战争与军队……………………………………………………… 31

印刷机和印刷文字的力量…………………………………………… 33

探险并征服新世界:欧洲帝国的起源………………………………… 34

结束语……………………………………………………………………… 42

第二章 文艺复兴……………………………………………………………… 43

意大利半岛的城邦国家…………………………………………………… 44

经济繁荣……………………………………………………………… 45

社会结构……………………………………………………………… 48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生活…………………………………………… 48

佛罗伦萨:一个文艺复兴城市的剖析………………………………… 52

活力四射的文化…………………………………………………………… 54

重新发现古典知识…………………………………………………… 55

从经院哲学到人文主义……………………………………………… 55

文艺复兴与宗教……………………………………………………… 57

文艺复兴时期的男性和女性………………………………………… 58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61

建筑…………………………………………………………………… 61

资助者与艺术………………………………………………………… 62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64

绘画与雕塑…………………………………………………………… 65

文艺复兴盛期的风格………………………………………………… 70

文艺复兴的结束…………………………………………………………… 71

衰退的经济…………………………………………………………… 71

外国入侵……………………………………………………………… 72

马基雅维利…………………………………………………………… 75

城邦的衰落…………………………………………………………… 76

别处的驱动…………………………………………………………… 77

第三章 两种宗教改革………………………………………………………… 78

北方文艺复兴……………………………………………………………… 79

欧洲北部艺术与人文主义…………………………………………… 80

伊拉斯谟对教会的人文主义批判…………………………………… 82

宗教改革的源头…………………………………………………………… 83

1378—1417年的天主教会大分裂…………………………………… 84

异端和精神运动……………………………………………………… 84

公会议运动挑战教皇权威…………………………………………… 86

教士之弊和赎罪券…………………………………………………… 87

马丁·路德…………………………………………………………… 89

德意志邦国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92

城市:改革的中心……………………………………………………… 92

改革的进程…………………………………………………………… 93

农民起义……………………………………………………………… 94

宗教改革的传播…………………………………………………………… 96

基督教世界的分裂…………………………………………………… 96

查理五世和新教徒…………………………………………………… 97

《奥格斯堡和约》……………………………………………………… 100

瑞士和法兰西的宗教改革………………………………………………… 100

茨温利与改革………………………………………………………… 100

激进的改革者………………………………………………………… 102

加尔文和宗教改革…………………………………………………… 104

皈依加尔文派………………………………………………………… 107

英格兰的宗教改革………………………………………………………… 108

亨利八世及其与罗马教廷的决裂…………………………………… 108

与罗马决裂后………………………………………………………… 110

天主教的内部改革………………………………………………………… 111

回归教条主义………………………………………………………… 112

依纳爵·罗耀拉和耶稣会…………………………………………… 112

特伦托公会议………………………………………………………… 113

先管好自己…………………………………………………………… 114

两种宗教改革时期的文化………………………………………………… 115

印刷文化……………………………………………………………… 115

世俗教育和阅读……………………………………………………… 116

大众仪式和节日……………………………………………………… 116

女性的地位…………………………………………………………… 117

巴洛克风格…………………………………………………………… 119

两种宗教改革的遗产……………………………………………………… 120

第四章 宗教战争……………………………………………………………… 122

16世纪法兰西的宗教战争……………………………………………… 123

强化的君主制………………………………………………………… 123

经济危机……………………………………………………………… 124

法兰西的加尔文派和法兰西的内部危机…………………………… 125

纳瓦拉的亨利………………………………………………………… 129

建国立业……………………………………………………………… 136

路易十三和君主专制起源…………………………………………… 139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141

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派主义…………………………………………… 141

三十年战争的起因…………………………………………………… 142

波希米亚的冲突……………………………………………………… 144

冲突扩大……………………………………………………………… 146

丹麦阶段……………………………………………………………… 146

瑞典阶段……………………………………………………………… 148

三十年战争中的军队………………………………………………… 151

宗教战争与王朝斗争(1635—1648)………………………………… 153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 154

第二部分 建国历程

第五章 大西洋经济的崛起:西班牙与英格兰……………………………… 161

经济发展…………………………………………………………………… 162

提高的农业生产力…………………………………………………… 163

贸易发展……………………………………………………………… 163

全球经济……………………………………………………………… 164

价格革命与经济萧条………………………………………………… 165

西班牙的崛起……………………………………………………………… 166

中央集权和西班牙君主制…………………………………………… 167

西班牙经济…………………………………………………………… 169

西班牙帝国的扩张…………………………………………………… 170

腓力二世时代………………………………………………………… 172

英格兰的崛起……………………………………………………………… 174

都铎王朝……………………………………………………………… 174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宗教问题的解决与冲突………………………… 179

伊丽莎白时期的建国历程…………………………………………… 180

人口增长及经济扩张………………………………………………… 182

都铎王朝时期的英格兰社会………………………………………… 185

寻求公共秩序………………………………………………………… 187

伊丽莎白时代的剧院………………………………………………… 189

崛起的贸易帝国……………………………………………………… 190

西班牙帝国的衰落………………………………………………………… 192

荷兰起义……………………………………………………………… 192

经济衰退……………………………………………………………… 195

过度扩张的帝国……………………………………………………… 197

结束语……………………………………………………………………… 200

第六章 17世纪的英国与荷兰共和国……………………………………… 201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冲突………………………………………………… 202

詹姆斯一世与议会的冲突…………………………………………… 202

宗教分裂…………………………………………………………………… 204

查理一世与议会的冲突……………………………………………… 205

英国内战…………………………………………………………………… 207

走向冲突……………………………………………………………… 208

选择阵营……………………………………………………………… 209

奥利弗·克伦威尔和新模范军……………………………………… 211

议会内部的分裂……………………………………………………… 211

激进派………………………………………………………………… 213

议会的胜利…………………………………………………………… 213

清教徒的共和国与王朝复辟………………………………………… 214

光荣革命…………………………………………………………………… 218

斯图亚特王朝的宗教大计…………………………………………… 218

“新教之风”…………………………………………………………… 220

《权利法案》…………………………………………………………… 222

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代…………………………………………………… 223

荷兰共和国的构架…………………………………………………… 224

经济扩张……………………………………………………………… 224

宽容与繁荣…………………………………………………………… 227

17世纪的荷兰文化………………………………………………… 229

荷兰共和国的衰落………………………………………………………… 231

结束语……………………………………………………………………… 233

第七章 专制主义的时代:1650—1720年…………………………………… 234

专制主义的理论…………………………………………………………… 235

专制统治的特征…………………………………………………………… 237

君主和贵族…………………………………………………………… 237

扩大的国家结构……………………………………………………… 239

专制主义与战争……………………………………………………… 239

专制主义与宗教……………………………………………………… 241

建筑与艺术的碑铭主义……………………………………………… 242

法国的专制主义……………………………………………………… 243

投石党运动:驯服“超级臣民”……………………………………… 243

路易十四统治下的重商主义………………………………………… 245

专制的路易十四……………………………………………………… 246

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 248

路易十四对宗教少数派的迫害……………………………………… 250

法国专制主义的极限………………………………………………… 251

势力均衡…………………………………………………………………… 252

国际法的起源………………………………………………………… 252

哈布斯堡王朝……………………………………………………………… 253

普鲁士的崛起……………………………………………………………… 256

俄罗斯帝国和瑞典帝国…………………………………………………… 259

莫斯科公国的扩张…………………………………………………… 260

竞争对手瑞典帝国…………………………………………………… 262

彼得大帝的西化政策………………………………………………… 263

路易十四的王朝战争………………………………………………… 269

现代国家…………………………………………………………………… 274

第三部分 新文化和新的政治视野

第八章 新科学哲学…………………………………………………………… 279

宇宙观的改变……………………………………………………………… 280

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 280

哥白尼挑战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 282

人体的普遍规律……………………………………………………… 283

布拉赫和开普勒探索天空…………………………………………… 285

弗朗西斯·培根和科学方法论……………………………………… 287

对伽利略和科学的审判……………………………………………… 288

笛卡尔和牛顿:相抗衡的科学认识论…………………………………… 289

笛卡尔和演绎推理…………………………………………………… 290

牛顿的综合…………………………………………………………… 291

科学的文化………………………………………………………………… 293

科学方法的普及……………………………………………………… 293

科学的使用…………………………………………………………… 297

科学与宗教…………………………………………………………… 298

科学革命的影响…………………………………………………………… 301

......

前言/序言


  我们恰逢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全世界各经济体、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越发明显。被曾经的强大帝国从主流社会驱逐的移民群体中,社会与文化的骚乱仍然持续着,这显示着历史并未离我们远去:虽然欧洲的庞大帝国及其野心已经消亡,但它们仍对我们产生着影响。苏联,这个在1989年到1992年势力逐渐衰弱的帝国,是离我们相当近的帝国灭亡的事例,此事对欧洲、也对世界多数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国际关系,并带来严峻的挑战。诚然,俄罗斯仍旧是一个强国,但是如今人们普遍认为美国还是那个超级强国,以它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强大的影响力在全球构筑起一个非正式的帝国。

  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帝国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贸易,导致了殖民地和帝国的出现。而欧洲内部,各个帝国间互相对峙,如16世纪和17世纪的英格兰和西班牙,18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俄罗斯帝国,以及同一世纪的不列颠与法兰西,它们巩固和扩大了国家权力,也演进了战争。19世纪前15年里,拿破仑帝国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土地,甚至扩展到了埃及。

  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奥斯曼土耳其、英国、法国,以及苏联等欧洲帝国的兴衰,是这本《欧洲现代史》(第三版)主要涉及的主题。与从前相比,现在若要了解欧洲的历史,就更必须注意欧洲和世界上其他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诚然,欧洲长达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学习亚洲、非洲以及美洲文化。本书特别注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同时,欧洲的霸权和文化通过商业贸易、武力征服、传播思想、宗教、政治理念,以及去殖民化等手段,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历史。强大而有效率的国家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认同的发展。如大英帝国的存在,助长了18、19世纪大不列颠人的民族自豪感,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英国人对大英帝国的土崩瓦解感到痛心和迷茫。同样是二战后,民族认同感却在那些曾经是殖民地的新兴独立国家兴盛起来。本书第三版吸收了最新的学术成果,更详细地描述了大英帝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是如何瓦解的,特别是肯尼亚独立的历史。

  本书第三版强调欧洲人在贸易、移民以及武力征服方面的活力,及其对亚洲、非洲、美洲以及欧洲民族自身的影响。本书对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和英国人在美洲的殖民作了比较。不同于西班牙帝国,不断发展的大英帝国的根基是贸易。西班牙人的殖民反映出西班牙的专制王权和让当地土著改信天主教的决心,如有必要甚至不惜诉诸武力。而大英帝国则正好相反,许多来到北美英国殖民地的定居者是为了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在建立殖民帝国这点上,英国人也不同于一个世纪前的西班牙人,英国人并不强迫当地土著改信天主教,而是直接将他们赶出了英国人的殖民定居点。中央集权是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方式,而英国人则是分权统治,最后分权达到顶峰,产生出美国联邦式架构。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尤其让人感兴趣,两种文化在印度相互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本书对此作了更为充分的论述。同样有意思的还有荷兰在东南亚的统治,以及中国和日本在应对欧洲强权时的不同反应。

  本书许多章节有所精简,便于阅览。此外还有其他变动。关于中产阶级这部分内容移到了第十四章《工业革命》,这样《自由主义挑战欧洲复辟时期》就单独列为第十五章。20世纪的约瑟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则从《俄国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二十三章),调到《经济萧条和独裁的欧洲》(第二十五章)。此外,本书增添了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遍及欧洲这个现象的更为详尽的探讨。二战后的章节被重新组织。去殖民化和冷战这两个二战后的重大事件,被一起安排到第二十八章。本书的最后章节篇幅减少,但是增加了最近发生的事件。

  本书不再如同传统的教科书那样不停地对比西欧和东欧。《欧洲现代史》(第三版)会谈到政治主权思想不仅仅出现于近代的英格兰和荷兰共和国,而且出现在同时期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我们会拓展关于1943年华沙犹太人区起义反抗纳粹,以及仅仅一年后的华沙起义的论述。我们也会探寻一直困扰西欧和东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根源,如说明南斯拉夫分裂后,日趋紧张的民族关系如何引爆波斯尼亚的内战。南斯拉夫解体事件与一个世纪前高贵的哈布斯堡王朝因纷争而导致的衰亡遥相呼应。

  本书第三版还会利用观念的社会史领域内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这是思想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交叉领域。本书第一部分会阐述文艺复兴时期和荷兰的黄金时代对艺术的资助行为如何体现了艺术的社会基础。对家庭经济、村落和邻里生活以及工作结构的变化的最新研究充实了本书对欧洲从纯粹的农业社会转型为日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世界这方面的探讨。有关19世纪政治的兴起的叙述,参考了大众文化、象征主义和语言的力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

  本书保留了叙事性的框架,力求既分析本书的核心主题———欧洲历程,又保持历史故事叙述的生动性。每个章节都能独立阅读,其内容也能和上下篇章结合成一篇更为庞大的历史故事。此外,本书强调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变迁所产生的动力,但须将此置于欧洲自身惊人的多样性的背景之下。现代欧洲的历史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无论是众所周知的,还是鲜为人知的,都具有显著的特性。本书会让消逝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刻画那些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男男女女: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巩固了英格兰王权的伊丽莎白一世;维护哈布斯堡王朝的玛丽亚·特蕾西亚皇后;法王路易十四和沙皇彼得大帝,他们统治下的帝国是专制王权的典范;伟大的思想家开普勒和伏尔泰;拿破仑,他既是法国大革命的继承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传统专制暴君的代表,甚至可能是全面战争的发起人。我们还会不可避免地谈到怪物阿道夫·希特勒,剖析一战后他在德国深得人心的根源,还有约瑟夫·斯大林,我们会谈论他的共产主义国家,以及大清洗运动。但在欧洲的故事中,那些普通的男男女女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各自的历史。因此,本书会一并再现领袖和普

  通人在急剧的经济、政治变革时期,以及在革命和战争中的生活。

  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奠定了现代欧洲的面貌。中世纪的欧洲如迷宫一般,政治和司法机关重叠相交。1500年,基本上所有的欧洲人都会用家庭、村庄、乡镇、邻居和宗教团体来度量自己的世界。但在此后的300年内,王朝国家巩固并扩张各自的领土,同时中央的有效权力更多地扩展到了本国人民身上。葡萄牙、西班牙、英格兰(以后的大英帝国)、法兰西、尼德兰以及俄国建立了跨越大洲的庞大的帝国。欧洲大国开始出现。随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之后民族主义的觉醒,各民族开始要求建立民族国家,推动了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而渴望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则遭遇了社会动荡。普通人要求自由和政治主权,他们的革命既是政治变革的缩影也是政治变革的动力。19世纪自由主义的出现和对民主政治以及大众政治的呼吁改变了欧洲,变化最早发生在西欧。连当时专政统治的俄国、中欧和东欧也受到这波变化的影响,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在这些国家持续发展。

  除了讨论王朝间的敌对和民族主义,本书也思索战争自身怎样改变政治和社会。法国对北美独立战争的财政和军事支援使法国王室的金融危机恶化,从而导致法国大革命。法国的征兵制取代了贵族时代的职业军,促进了18世纪大不列颠和法国民族主义的兴起。1905年日俄战争,俄军的失败让沙皇作出政治让步,从而为1917年俄国革命的爆发埋下伏笔。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分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灭亡。战争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导致政治的不稳定,促成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出现。一战及殖民地人民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带动了大英帝国、法国、荷兰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运动,最终这些运动取得胜利,改变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

  和政治一样,宗教在欧洲人生活中、有时也在现代世界对自由的追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世纪时,天主教是一股统一的势力。几个世纪以来,宗教信仰是欧洲大众文化的根基。帝国的传教士们带着他们的宗教进入非洲和亚洲,热切地渴望获得更多信徒。西班牙的征服者强迫美洲土著人信仰天主教。而在现代欧洲历史上,宗教也经常带来分裂。16世纪的宗教改革后,国家权力超越宗教,而那些少数的宗教异见者们要求能够信仰自己的宗教的权利。宗教不宽容(同时还有种族和文化不宽容)是欧洲历程中可怕的一幕,包括15世纪晚期犹太人、穆斯林被驱逐出西班牙,17世纪路易十四禁绝新教,以及二战时纳粹进行的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20世纪90年代北爱尔兰的宗教冲突与波斯尼亚上演的暴行和血腥内战,让人们想起三十年战争时中欧遭到的蹂躏。

  经济变革的原因和影响是贯穿欧洲现代史的另一条线。近代的贸易扩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投资资本筹集方式和信贷获得方式的发展,而这一切又同时改变了西欧和东欧的生活,并直接促成了后来欧洲各个帝国的诞生。18世纪出现于英格兰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时扩散到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前提是人口和农产品的增长,也显示出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密不可分。与新发明同样重要的是,工业革命也利用几百年以来存在着的技术。这场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帝国的存在同样是重要的、引人入胜的一环。

  了解欧洲历史对理解当今世界依然至关重要。如今对欧洲和全世界的政治、宗教、经济和全球化方面的忧虑可通过考察其根源及发展缘由来加以解决。全球化让各大洲之间的流动上升到了新的层面。几百年来,欧洲人一直在向世界其他地区移民,特别是向北美和南美。现在,局势已经逆转。从其他大陆特别是从非洲和亚洲来的百万移民,给欧洲国家和欧洲人带来了挑战。不但如此,东欧和巴尔干的部分地区的贫困,以及20世纪90年代波斯尼亚的悲剧事件,使更多人移民西欧各国。这些新移民让欧洲的宗教和文化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全球化继续改变欧洲和世界,对欧洲历史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激动人心。随着欧盟在其多数成员国里引入新的单一货币,以及这个组织的继续扩展,欧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它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可怕的全球经济危机和后“9·11”时代的恐怖活动。本书第三版加强了对当今的欧洲和世界的理解,我们不但深思过去的痛苦失败和骇人悲剧,也深思那些令人欣喜的胜利,这也是欧洲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历史·文化经典译丛:文艺复兴与现代世界的回响 本套译丛聚焦于人类文明史上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潮、事件与人物,旨在通过精选的西方经典著作,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现代世界形成史。以下是对本套译丛中其他卷目的详细介绍,这些卷目共同构筑了一个理解现代性起源与发展的完整知识框架,但不包含《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 --- 第一卷:古希腊的理性之光——民主、哲学与悲剧的源头 本卷收录了对西方思想基石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古希腊文献选编。它深入探讨了雅典民主的运作机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如何奠定了理性思维的基础,以及古希腊悲剧(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如何揭示了人性的永恒困境与城邦伦理的冲突。 核心内容包括: 政治哲学溯源: 对《理想国》中正义观的深度剖析,以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对城邦结构和公民身份的系统论述。这部分内容侧重于考察早期政治思想如何试图解决城邦内部的和谐与秩序问题。 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开端: 梳理了从泰勒斯到毕达哥拉斯再到柏拉图“理念论”的演变路径,重点分析了理性如何被视为通往真理的唯一途径,这对后世的科学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与伦理的交汇: 通过对《俄狄浦斯王》等经典剧作的文本解读,探讨了命运(Moira)、自由意志与城邦律法之间的张力,展现了早期西方文化中对个体责任的深刻反思。 本书不仅是了解西方哲学的入门,更是理解现代法律、政治结构以及人道主义思想起源的关键钥匙。它提供了一个视角,审视当理性之光初现时,人类社会所展现出的宏大与局限。 --- 第二卷:中世纪的信仰与秩序——神权、经院哲学与世俗王权的角力 本卷着眼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衰亡至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前夜的漫长历史时期。它不再将中世纪简单视为“黑暗时代”,而是细致描绘了基督教信仰如何在废墟之上重建欧洲精神秩序、塑造其社会结构的过程。 核心内容包括: 教会的兴衰与世俗化趋势: 探讨了教皇权力的巅峰(如格里高利七世改革),以及世俗君主(如查理曼大帝)如何试图利用教会力量巩固自身统治,展现了“剑与杖”的复杂互动。 经院哲学的逻辑建构: 聚焦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分析其如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工具,系统化地整合希腊理性与基督教教义,构建了一个宏大而严密的宇宙观和神学体系。 修道院文化与知识的保存: 阐述了修道院在保存古典文献、发展农业技术和塑造早期大学雏形方面的核心作用。同时,也批判性地考察了封建制度在这一时期的固化及其对社会流动性的限制。 本卷旨在揭示,中世纪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在统一的信仰框架下,孕育了高等教育机构、复杂的法律传统以及为现代科学革命准备了必要的逻辑工具。 --- 第三卷:启蒙的时代——理性、自然法与人类解放的宣言 本卷是探究现代政治与社会思想诞生的核心文本集。它集中展示了十八世纪哲学家们如何将理性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挑战传统权威,倡导普世的人权、自由与科学进步。 核心内容包括: 政治契约论的辩论: 汇集了霍布斯(对绝对主权的论证)、洛克(对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的界定)以及卢梭(对“公意”与人民主权的激进阐释)的经典论述。这三者构成了现代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石。 科学方法的成熟与影响: 选取了培根关于归纳法的早期思想以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分析了科学方法论如何从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政治领域,要求一切信念都必须接受理性的审视。 百科全书精神与社会批判: 考察了狄德罗和伏尔泰等人如何通过知识的普及和对迷信及专制的辛辣讽刺,推动社会舆论的觉醒。本卷重点分析了启蒙思想家如何将“进步”视为人类历史的必然目标。 本书清晰地展示了启蒙思想如何为随后的政治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并塑造了现代人对个人自主权和进步的执着追求。 --- 第四卷:工业的巨变与意识形态的诞生——资本、阶级与新秩序的构建 本卷聚焦于十九世纪,一个由蒸汽机驱动、社会结构剧烈重组的时代。它探讨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财富的爆炸性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新的阶级划分和一系列试图解释或改造世界的宏大意识形态的产生。 核心内容包括: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 深度研读了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论述,以及大卫·李嘉图对比较优势的阐释。这部分内容分析了自由市场经济逻辑的初步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历史唯物论: 详细呈现了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构性批判,特别是关于异化劳动、剩余价值的理论,以及阶级斗争如何成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民族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兴起: 分析了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国家概念的强化,民族主义如何成为重塑欧洲身份认同的力量,以及赫伯特·斯宾塞等学者如何误用生物进化论来论证社会不平等和帝国扩张的“自然性”。 本卷为读者提供了理解现代经济体系、劳资冲突以及二十世纪全球政治冲突的思想源头。它揭示了进步的代价,以及人类对社会公正的新探索。 --- 第五卷:二十世纪的碎片与重构——危机、战争与后现代的开端 本卷涵盖了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到冷战格局确立的关键历史节点。它不再叙述统一的进步史观,而是深入探讨了宏大叙事(如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破产,以及文化、心理学、科学领域出现的深刻危机感。 核心内容包括: 现代性的危机与心理学革命: 重点呈现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开创性理论,分析了它如何冲击了启蒙理性主义对“完整自我”的信念,以及它对艺术和文学的巨大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层原因: 不仅考察了外交事件,更分析了帝国主义竞争、军备竞赛以及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酝酿过程,以及战争如何彻底颠覆了欧洲大陆的权力结构。 科学哲学的转向与不确定性: 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对经典物理学的颠覆,并探讨了卡尔·波普尔等思想家对科学真理界定方式的改变,这暗示了对确定性知识的普遍怀疑。 极权主义的兴起与反思: 分析了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及其政治实践,考察了诸如汉娜·阿伦特等思想家对“极权主义的起源”的早期追问。 本卷是理解我们当下所处世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身份多元化和对宏大叙事保持警惕的时代——不可或缺的指南。它展示了在巨大的历史冲击下,人类精神如何挣扎、反思与重塑。 --- 总结: 《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通过对古希腊的理性奠基、中世纪的信仰构建、启蒙运动的自由宣言、工业时代的经济革命以及二十世纪的危机与反思这五个阶段的经典文本梳理,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分析框架。它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单一线性的历史叙述,深入理解支撑现代世界的复杂思想遗产及其内在的张力与矛盾。每一卷的选篇都力求精准地捕捉到该时代最核心的知识突破口和最尖锐的社会矛盾。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看了一本关于中世纪炼金术与早期化学萌芽的科普读物,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避开了传统科学史中对“伪科学”的简单批判,而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去审视那些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实验。作者没有去追究那些炼金术士是否真的找到了点金石,而是着重探讨了他们在失败的追求中无意间积累下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化学知识。书中对各种复杂的蒸馏、提纯设备图示的描绘极其精确,甚至配有现代化学家的注释,解释了这些古老的操作在现代化学中的对应原理。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节奏,他将那些中世纪的作坊描绘得如同充满魔力的地下实验室,那些穿着长袍、终日与坩埚为伴的“术士”,其实是人类对物质世界最初、最执着的探索者。这本书成功地将厚重的历史感与严谨的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让晦涩的早期化学史变得引人入胜,读起来像是在破解一个跨越千年的谜团。

评分

有一本关于二十世纪后半叶日本“战后文学”中“私小说”传统的演变的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本书的论述极其尖锐和内省,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文学创作者在面对集体创伤和个人身份迷失时的挣扎。作者采用了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来组织对几位核心作家的分析,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次深入探究作家内心黑暗角落的手术。书中对太宰治和三岛由纪夫作品中“自我消解”的倾向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比较分析,指出这种对个体痛苦的极端聚焦,实际上是对宏大叙事的逃避与反抗。语言风格非常冷峻、克制,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让人感到一种近乎窒息的真实感。我不得不放慢速度来消化那些复杂的心理分析和哲学引申,这本书不是用来消遣的,它要求读者拿出百分之百的专注力去面对人性中最脆弱、最真实的那一面。

评分

另一本书,一本关于宋代文学流变的研究专著,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福音。我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枯燥的学术报告,没想到作者的文笔竟然如此细腻婉约,完全继承了宋词的韵味。他聚焦于苏轼、辛弃疾等大词人,但并不局限于他们的生平,而是深入挖掘了时代背景对他们创作风格的塑造作用。特别是关于“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界限,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认为这并非简单的风格对立,而是在不同历史压力下文人精神状态的自然投射。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原文进行细致的词句分析,那种对遣词造句的考究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比如对一个“过”字在不同语境下的微妙情感差异的阐释,让我对文字的力量有了全新的敬畏。此外,作者还引入了当时的一些民间曲词作为参照,使得整个宋词的图景变得更加丰满和接地气。这本书的后记部分写得尤其感人,作者坦言自己对那个时代的士大夫精神的复杂性的迷恋,读完后,我仿佛能闻到墨香中夹杂着江南烟雨的味道。

评分

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景观变迁的建筑理论合集。这本书汇集了不同地域的学者对“后现代都市”的批判性思考。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场所精神”被商业符号取代的论述。一位来自南美的学者,用非常感性的笔触描述了传统市集被标准化的购物中心吞噬的过程,他不仅仅是批评资本的无孔不入,更是对那种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非量化连接消亡的哀叹。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摄影作品作为插图,那些新旧建筑并置的画面,视觉冲击力极强,比纯粹的文字描述更能说明问题。不同作者间的观点碰撞也很有意思,有人强调技术对空间重构的决定性作用,有人则坚持文化和记忆才是抵抗同质化的最后防线。这本书的特点是结构松散却主题明确,像是一场思想的“自由市场”,各种激进或保守的观点都在里面自由流通,激发了我对我们自己居住环境的重新审视。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另一本关于古希腊哲学的著作,那本书的叙述方式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作者似乎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他不仅仅是罗列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极其生动的语言,将那些古老的辩论场面重现出来。尤其是关于“理念世界”的探讨,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教科书式的讲解,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对话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苏格拉底的诘问之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城邦政治的分析,作者细致地剖析了雅典民主的优点与致命缺陷,文字时而如清泉般流畅,时而又似重锤般有力,敲击着我们对“完美社会”的幻想。读完之后,我对西方文明的源头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那种对理性与逻辑的极致追求,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考究,内页的字体选择和版式布局都充满了古典美感,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不愧是学界前辈的呕心沥血之作。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98

评分

买书容易看书难,又是买来积灰了

评分

非常喜欢,推荐

评分

不错的入门书,值得读一读。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定价好高!趁活动拿下。包装完好,送货快速。

评分

内容还不错,翻译可以接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