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三版)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云,裴晶晶 编
图书标签:
  • 风险分析
  • 安全评价
  • 安全工程
  • 风险管理
  • 过程安全
  • 系统安全
  • 可靠性工程
  • 工业安全
  • 环境风险
  • 事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4450
版次:3
商品编码:1188904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安全健康新知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2
字数:39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校、科研单位安全科技人员及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理想参考书。
  1.国内安全生产专家、CCTV”东方之子”罗云教授主编
  2.本社安全书之一
  3.适合作为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三版)是《安全健康新知丛书》(第三版)的一个分册。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三版)主要论述了现代工业风险的现状,风险防范科学的发展、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先进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缜密的风险辨识、科学的风险评估、有效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更有实用价值的是详述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实例以及风险预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内容,同时对事故预测、事故预防、事故应急和风险控制进行了深入介绍。本书具有前沿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第三版)可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校、科研单位安全科技人员及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理想参考书。

作者简介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成员;
  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专家顾问组组长;
  公安部安防协会专家成员;
  国家民航总局安全专家;
  国家安监总局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
  世界安全联合会会员(World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
  中国少儿基金会“安康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安全生产专家;
  《中国安全科学》、《劳动保护》、《现代职业安全》、《当代矿工》、《安全》、《安全环保学报》、《安全环境工程》等杂志编委。

目录

第一章生存于风险的王国/1
第一节正视技术的两面性1
一、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1
二、两种前途3
第二节生活中的技术风险7
一、居家生活中的技术风险7
二、技术风险就在我们的身边8
三、生活中的化学13
四、家庭意外事故风险17
五、居家意外的防范19
第三节生产中的技术风险22
一、生产效益与技术灾难相伴22
二、工业事故和灾难的特点23
三、生产事故的特性24
四、生产事故的原因25
五、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与危害25
第四节事故风险给我们的警示和启示29
一、20世纪全球重大事故警示——十大技术灾难29
二、让平安的愿望变为安全的行动33
三、提高人类安全素质从自我做起33
四、防范风险需要采用系统综合对策34
第二章风险防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36
第一节古代的安全防范36
一、我国古代的风险防范36
二、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观37
三、人类安全法规的起源与发展38
第二节近代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41
一、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41
二、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42
三、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42
四、安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43
五、20世纪安全生产拾萃44
第三节安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作用45
一、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小康社会的安全稳定45
二、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6
三、安全生产水平反映我国“人权”标准47
四、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48
五、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53
第三章工业风险管理/57
第一节基本概念与分类57
一、风险的概念与术语57
二、风险的分类60
第二节工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63
一、国外风险评价发展的历程63
二、我国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概况65
三、风险管理的作用及意义66
第三节风险管理基础67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67
二、风险度的确定69
三、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70
四、风险的分析内容及目的71
第四节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和范畴71
一、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71
二、风险管理范畴73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75
第五节风险管理技术76
一、风险管理的技术步骤76
二、风险管理规划76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模式76
四、风险控制技术80
第六节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管体系85
一、风险监管体系85
二、监测预警体系86
三、应急管理体系86
四、事后处置体系87
第四章风险辨识方法与技术/89
第一节危险源的辨识89
一、危险源及其辨识的概念89
二、两类危险源理论91
三、危险源控制概念91
四、系统危险性评价91
五、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实施92
第二节危险源辨识技术93
一、危险区域调查93
二、危险源区域的划分原则94
三、危险源调查内容94
四、危险源辨识的组织程序及技术程序95
五、危险源辨识的途径98
六、危险源数据采集的内容99
第三节危险因素的分类100
一、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100
二、根据事故形式分类的方法102
三、根据职业健康影响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103
第四节危险源的分类103
一、第一类危险源分析104
二、第二类危险源分析106
三、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107
第五节危险源分级方法107
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危险源辨识分级107
二、压力容器危险源的辨识分级108
第六节危险源的控制管理110
一、危险源控制途径110
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112
第五章风险评价方法/113
第一节风险评价综述113
一、风险评价的作用及意义113
二、安全评价通则115
三、安全验收评价导则117
四、安全预评价导则118
五、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120
第二节风险评价原理120
第三节风险评价的程序与分级方法123
一、风险评价的程序123
二、风险分级方法125
第四节风险分析方法126
一、风险可接受准则126
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129
三、风险矩阵分析法130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PHA)131
五、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132
六、事件树分析(ETA)132
七、故障树分析(FTA)133
八、因果分析(FTA�睧TA)137
九、可操作性研究(OS)140
十、致命度分析(CA)141
十一、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142
第五节风险评价方法145
一、风险评价方法概述145
二、LEC评价法146
三、MES评价法148
四、MLS评价法149
五、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149
六、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151
七、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153
八、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154
九、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法154
十、日本六阶段评价法156
十一、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157
十二、R=FEMSL评价法159
十三、模糊评价法160
十四、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162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评价实例分析/165
第一节冶金高温作业区风险评价165
第二节农药包装车间的评价166
第三节煤气作业区风险评价169
第四节电力输配电企业典型风险分级评价173
一、电力系统冰雪灾害风险评价分级法173
二、电力断电风险分级评价法177
三、电力电缆工作票(变电、线路通用)风险分级评价法178
第七章事故预防原理与风险控制/181
第一节事故致因理论181
一、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182
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183
三、事故频发倾向论184
四、事故遭遇倾向论185
五、多米诺骨牌理论187
六、轨迹交叉论188
七、管理失误论191
八、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联锁理论193
九、能量转移理论194
十、瑟利人因系统理论方法197
十一、事故原因树199
十二、变化失误联锁理论200
十三、扰动理论204
十四、作用变化与作用联锁理论204
第二节事故预测原理207
一、事故指标预测及其原理207
二、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207
三、直观预测法209
四、时间序列预测法209
五、回归预测法209
六、齐次、非齐次泊松过程预测模型210
七、马尔柯夫链模型210
八、微观事故状态预测210
九、灰色预测模型210
十、趋势外推预测211
十一、专家系统预测法212
十二、事故死亡发生概率测度法213
第三节事故预防原理216
一、事故可预防性理论216
二、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217
三、人为事故的预防220
四、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2
五、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5
六、时间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6
第八章事故应急救援/228
第一节事故应急体系设计228
一、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规要求228
二、事故应急体系的设计229
三、事故应急计划229
四、应急组织机构和指挥中心231
五、事故应急技术232
六、事故应急设施232
七、外部援助系统232
第二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232
一、事故应急预案概述232
二、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设计234
三、政府社区的事故应急处理体系设计237
第三节各类事故预防与应急实例240
一、压力容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240
二、锅炉的事故预控与应急241
三、电气事故的预控与应急243
四、高温作业区的预防与应急244
五、辐射类危险源的预防与应急244
六、煤气事故预控及应急处理248
七、燃烧类事故的预防与应急251
八、气压毒物的危害与防治251
第九章风险管控理论与技术/255
第一节风险预警理论与方法255
一、安全风险预警理论及方法论体系255
二、安全风险预警理论256
三、基于“三预”理论的安全风险预警方法论260
第二节安全风险管理“三预”方法技术275
一、风险管理的预报方法技术275
二、风险管理的预警方法技术282
三、风险管理的预控方法技术285
四、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实证检验方法289
第三节RBS/M的理论与方法293
一、RBS/M的理论基础293
二、RBS/M理论的应用原理及模式295
三、RBS/M理论的应用方法及实证297
参考文献/300

前言/序言


图书简介:全球贸易壁垒与地缘政治风险管理 一、图书主题与核心价值 本书聚焦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格局,深度剖析全球贸易壁垒的演变逻辑、地缘政治冲突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并为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系统化的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策略。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学视角,而是将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供应链管理与金融工程的工具融为一体,构建一个多维度的风险分析框架。 二、内容结构与章节概述 本书共分为七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从宏观环境的理解深入到微观决策的制定。 第一部分:全球贸易新范式与风险图景的重塑 (The Reshaping of Global Trade Paradigms and Risk Landscapes)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二战后至21世纪初全球化浪潮的驱动力与结构特征,明确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由技术竞争、意识形态分歧和民粹主义兴起共同驱动的“慢速脱钩”(Slow Decoupling)过程。详细分析了WTO体系的效能衰减及其对多边贸易规则的冲击。 第一章:全球化进入“碎片化”时代: 探讨了全球价值链(GVCs)的脆弱性,以及“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兴起如何重构生产布局。 第二章:关键技术领域的战略竞争: 集中分析了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等“双刃剑”技术,如何在贸易政策中被用作战略遏制工具。 第二部分:贸易壁垒的形态演变与量化评估 (Evolu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rade Barriers) 本部分是对传统关税概念的延伸,重点关注非关税壁垒(NTBs)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第三章:隐性补贴与产业政策的再兴起: 详细梳理了各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研发资助、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等方式实施的产业政策,并探讨了如何区分“公平竞争”与“国家安全干预”。 第四章:出口管制与投资审查的升级: 深入解析了关键矿物、军民两用技术出口管制机制的日益严格,以及各国对敏感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审查标准如何从纯粹的经济安全转向更广泛的国家利益考量。本章引入了计量经济学模型,试图量化这些壁垒对特定行业供应链的成本传导效应。 第三部分:地缘政治风险的传导机制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of Geopolitical Risk) 地缘政治不再是遥远的外部因素,而是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运营决策。本部分聚焦于风险的传导路径。 第五章:金融制裁与货币武器化: 分析了 SWIFT 体系的潜在替代方案、次级制裁的跨境影响,以及企业如何应对外汇管制和资产冻结风险。 第六章:冲突溢出效应与运营中断: 考察了区域冲突(如特定海域或陆地边境紧张局势)如何通过航运保险成本、能源价格波动和劳动力流动限制,对全球物流网络造成冲击。 第四部分:供应链的韧性与重构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Restructuring) 面对不确定性,企业的核心挑战是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第七章:从“精益”到“敏捷”的范式转换: 批判性地评估了过去几十年“Just-In-Time”模式的局限性,提出引入冗余(Redundancy)和多元化采购(Multi-sourcing)的必要性,并探讨增加安全库存的经济学平衡点。 第八章:数字化孪生与实时风险监控: 介绍了利用物联网(IoT)、区块链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供应链“数字孪生体”,以实现对库存位置、合规状态和潜在中断点的实时可视化和预测。 第五部分:跨国合规与法律风险应对 (Compliance and Legal Risk Management for MNCs) 在全球规则不确定时期,法律和合规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九章:制裁合规的“尽职调查”深化: 详细阐述了美国、欧盟等司法管辖区的出口管制法规(如 EAR/ITAR)的交叉适用性,以及如何对最终用户和转运路径进行穿透式尽职调查,以避免间接违规。 第十章:数据主权与跨境数据流动冲突: 分析了不同国家在数据本地化要求、隐私保护标准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阻碍云计算和协同研发的效率。 第六部分:战略风险评估与情景规划 (Strategic Risk Assessment and Scenario Planning) 本部分提供了企业高层决策者所需的分析工具。 第十一章: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提出一套结合政治稳定性指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和特定行业敏感性评分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SRI)。 第十二章:压力测试与“黑天鹅”情景模拟: 引导读者设计包含多种地缘政治耦合事件(如关键贸易通道关闭、主要技术断供)的压力测试,评估企业财务和运营的临界点。 第七部分: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Future Outlook) 最后一部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探讨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经济效率。 第十三章:构建“可信赖”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探讨了政府如何通过激励措施(而非纯粹的限制)来鼓励关键产业回流或分散,并促进与盟友间的供应链协同。 第十四章:面向未来的监管框架: 展望了国际监管合作的新模式,重点关注如何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和贸易安全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三、本书的独特视角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风险”的定义不再局限于传统商业风险,而是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意志”与“商业运营逻辑”冲突的层面。它避免了空泛的政治评论,而是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可操作的量化模型和严谨的法律框架梳理,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在动荡环境中做出理性、前瞻性商业决策的指南。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跨国公司高管、战略规划师、风险投资人、以及研究国际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学者和高级政府官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相当的“硬核”。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预期,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作者在讲解风险评估模型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各种模型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让我对模型背后的逻辑有了更透彻的理解。特别是关于蒙特卡罗模拟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书中给出了详细的算法和代码示例,虽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一旦掌握,对于处理复杂、不确定性高的风险场景将是巨大的助力。此外,书中对安全评价的各个环节,从前期调研、现场勘查到后期报告撰写,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特别是关于各种安全评价标准和法规的介绍,紧跟行业前沿,非常有参考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它并没有回避风险分析中的固有的不确定性,而是提出了多种方法来量化和管理这种不确定性,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如果你是从事安全管理、风险控制、工程设计等工作的专业人士,这本书无疑能为你提供很多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评分

这本书我读完了,感觉收获挺大的。虽然我之前对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这方面接触不多,但作者的讲解由浅入深,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书中首先详细介绍了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如何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如何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以及如何对风险进行量化。这部分内容非常扎实,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书中深入探讨了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比如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并给出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故障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的讲解,图文并茂,步骤清晰,让我对如何系统地分析复杂系统的故障模式和潜在后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监控和沟通,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全面,逻辑清晰,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于想要系统学习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知识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入门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启发性和引导性。作者在探讨复杂的安全评价方法时,常常会穿插一些哲学思考和案例故事,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黑天鹅事件”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类为不可预测的风险,而是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建立更具韧性的系统来应对这类极端事件。书中还讨论了“认知偏差”在风险评估中的影响,并提供了一些心理学上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风险的产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人的心理和认知问题。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单纯的技术手册。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风险的认知,以及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如何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思维的洗礼,对于想要提升风险管理和决策能力的人来说,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又是市面上泛泛而谈的安全书籍。然而,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在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度。书中对“失效模式与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A)的讲解,非常细致,不仅仅是列出表格,而是深入分析了FMEA在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中的应用差异,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FMEA的评估维度。更让我赞叹的是,作者在讨论“风险容忍度”时,并没有给出简单的标准答案,而是详细阐述了影响风险容忍度的多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等,并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合理的风险容忍界限。这本书的分析逻辑非常严谨,论证充分,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更是引导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如果你想在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突破,这本书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选择。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接地气”。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空泛,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场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的实践工具。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非常丰富,涵盖了工业生产、公共安全、金融风险等多个领域,并且每个案例都详细剖析了风险的产生原因、评估过程、应对措施以及最终的评价结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的因素”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的讨论,它强调了操作失误、人为疏忽等非技术性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和培训的建议,这在我日常工作中经常被忽视。另外,书中关于“风险沟通”的章节也让我眼前一亮。如何有效地向不同层级的利益相关者传达风险信息,如何制定清晰易懂的风险报告,这些都是实操性极强的内容。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像是在传授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论,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一线安全工程师、项目经理以及任何需要处理实际安全问题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

评分

挺不错的,普及基础生产知识。

评分

看了几页,,内容概括非常好,,很久之前就想买了,,这次入手体验不错

评分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京东买书、买文具啥的,速度快,随单寄送发票,感觉很方便。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老板让买的,好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参考书,凑项目报告就靠这个了!

评分

很不错,正版书,纸张好,配送快,满意。

评分

工具类图书,看起来真的好枯燥!

评分

解决我不少问题,一次满意的购物

评分

书写的不错,期待下一次继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