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第三版)

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雲,裴晶晶 編
圖書標籤:
  • 風險分析
  • 安全評價
  • 安全工程
  • 風險管理
  • 過程安全
  • 係統安全
  • 可靠性工程
  • 工業安全
  • 環境風險
  • 事故預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54450
版次:3
商品編碼:1188904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安全健康新知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2
字數:39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可供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政府安全生産監督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校、科研單位安全科技人員及安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理想參考書。
  1.國內安全生産專傢、CCTV”東方之子”羅雲教授主編
  2.本社安全書之一
  3.適閤作為企事業單位安全管理培訓教材

內容簡介

  《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第三版)是《安全健康新知叢書》(第三版)的一個分冊。
  《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第三版)主要論述瞭現代工業風險的現狀,風險防範科學的發展、風險管理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先進的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理論和方法,縝密的風險辨識、科學的風險評估、有效的風險控製理論和方法。更有實用價值的是詳述瞭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的方法和實例以及風險預警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的相關內容,同時對事故預測、事故預防、事故應急和風險控製進行瞭深入介紹。本書具有前沿性、理論性、係統性和實用性的特點。
  《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第三版)可供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政府安全生産監督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校、科研單位安全科技人員及安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理想參考書。

作者簡介

  羅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傢安全生産理論專傢組成員;
  全國總工會勞動保護專傢顧問組組長;
  公安部安防協會專傢成員;
  國傢民航總局安全專傢;
  國傢安監總局培訓指導委員會專傢;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理事;
  世界安全聯閤會會員(World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
  中國少兒基金會“安康計劃”專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市安全生産專傢;
  《中國安全科學》、《勞動保護》、《現代職業安全》、《當代礦工》、《安全》、《安全環保學報》、《安全環境工程》等雜誌編委。

目錄

第一章生存於風險的王國/1
第一節正視技術的兩麵性1
一、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利弊共存1
二、兩種前途3
第二節生活中的技術風險7
一、居傢生活中的技術風險7
二、技術風險就在我們的身邊8
三、生活中的化學13
四、傢庭意外事故風險17
五、居傢意外的防範19
第三節生産中的技術風險22
一、生産效益與技術災難相伴22
二、工業事故和災難的特點23
三、生産事故的特性24
四、生産事故的原因25
五、生産過程中的風險與危害25
第四節事故風險給我們的警示和啓示29
一、20世紀全球重大事故警示——十大技術災難29
二、讓平安的願望變為安全的行動33
三、提高人類安全素質從自我做起33
四、防範風險需要采用係統綜閤對策34
第二章風險防範科學的發展和進步/36
第一節古代的安全防範36
一、我國古代的風險防範36
二、古代人類的風險防範觀37
三、人類安全法規的起源與發展38
第二節近代安全科學技術的起源與發展41
一、安全認識觀的發展和進步41
二、安全科學理論的發展42
三、安全科學技術發展的標誌性成果42
四、安全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關係43
五、20世紀安全生産拾萃44
第三節安全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及作用45
一、安全生産事關我國小康社會的安全穩定45
二、安全生産事關我國國際形象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46
三、安全生産水平反映我國“人權”標準47
四、安全生産事關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發展48
五、安全生産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53
第三章工業風險管理/57
第一節基本概念與分類57
一、風險的概念與術語57
二、風險的分類60
第二節工業風險管理理論的發展63
一、國外風險評價發展的曆程63
二、我國風險管理的研究與應用概況65
三、風險管理的作用及意義66
第三節風險管理基礎67
一、風險管理的概念67
二、風險度的確定69
三、風險管理與安全管理70
四、風險的分析內容及目的71
第四節風險管理理論體係和範疇71
一、風險管理的理論體係71
二、風險管理範疇73
三、風險管理的程序75
第五節風險管理技術76
一、風險管理的技術步驟76
二、風險管理規劃76
三、風險識彆與評估模式76
四、風險控製技術80
第六節特種設備安全風險監管體係85
一、風險監管體係85
二、監測預警體係86
三、應急管理體係86
四、事後處置體係87
第四章風險辨識方法與技術/89
第一節危險源的辨識89
一、危險源及其辨識的概念89
二、兩類危險源理論91
三、危險源控製概念91
四、係統危險性評價91
五、危險源辨識、評價與控製的實施92
第二節危險源辨識技術93
一、危險區域調查93
二、危險源區域的劃分原則94
三、危險源調查內容94
四、危險源辨識的組織程序及技術程序95
五、危險源辨識的途徑98
六、危險源數據采集的內容99
第三節危險因素的分類100
一、根據危害性質分類的方法100
二、根據事故形式分類的方法102
三、根據職業健康影響危害性質分類的方法103
第四節危險源的分類103
一、第一類危險源分析104
二、第二類危險源分析106
三、危險源與事故發生的關聯性107
第五節危險源分級方法107
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危險源辨識分級107
二、壓力容器危險源的辨識分級108
第六節危險源的控製管理110
一、危險源控製途徑110
二、危險源的分級管理112
第五章風險評價方法/113
第一節風險評價綜述113
一、風險評價的作用及意義113
二、安全評價通則115
三、安全驗收評價導則117
四、安全預評價導則118
五、風險評價與安全評價120
第二節風險評價原理120
第三節風險評價的程序與分級方法123
一、風險評價的程序123
二、風險分級方法125
第四節風險分析方法126
一、風險可接受準則126
二、安全檢查錶分析法129
三、風險矩陣分析法130
四、預先危險性分析(PHA)131
五、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132
六、事件樹分析(ETA)132
七、故障樹分析(FTA)133
八、因果分析(FTA�睧TA)137
九、可操作性研究(OS)140
十、緻命度分析(CA)141
十一、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142
第五節風險評價方法145
一、風險評價方法概述145
二、LEC評價法146
三、MES評價法148
四、MLS評價法149
五、道化學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法149
六、帝國化學公司濛德部火災、爆炸、毒性指數評價法151
七、危險性與可操作性研究153
八、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險源評價法154
九、基於BP神經網絡的風險評價法154
十、日本六階段評價法156
十一、係統綜閤安全評價技術157
十二、R=FEMSL評價法159
十三、模糊評價法160
十四、各種風險評價方法的比較162
第六章重大危險源評價實例分析/165
第一節冶金高溫作業區風險評價165
第二節農藥包裝車間的評價166
第三節煤氣作業區風險評價169
第四節電力輸配電企業典型風險分級評價173
一、電力係統冰雪災害風險評價分級法173
二、電力斷電風險分級評價法177
三、電力電纜工作票(變電、綫路通用)風險分級評價法178
第七章事故預防原理與風險控製/181
第一節事故緻因理論181
一、早期的事故緻因理論182
二、係統安全工程理論183
三、事故頻發傾嚮論184
四、事故遭遇傾嚮論185
五、多米諾骨牌理論187
六、軌跡交叉論188
七、管理失誤論191
八、北川徹三的事故因果聯鎖理論193
九、能量轉移理論194
十、瑟利人因係統理論方法197
十一、事故原因樹199
十二、變化失誤聯鎖理論200
十三、擾動理論204
十四、作用變化與作用聯鎖理論204
第二節事故預測原理207
一、事故指標預測及其原理207
二、事故隱患辨識預測法207
三、直觀預測法209
四、時間序列預測法209
五、迴歸預測法209
六、齊次、非齊次泊鬆過程預測模型210
七、馬爾柯夫鏈模型210
八、微觀事故狀態預測210
九、灰色預測模型210
十、趨勢外推預測211
十一、專傢係統預測法212
十二、事故死亡發生概率測度法213
第三節事故預防原理216
一、事故可預防性理論216
二、事故的宏觀戰略預防對策217
三、人為事故的預防220
四、設備因素導緻事故的預防222
五、環境因素導緻事故的預防225
六、時間因素導緻事故的預防226
第八章事故應急救援/228
第一節事故應急體係設計228
一、製定事故應急預案的法規要求228
二、事故應急體係的設計229
三、事故應急計劃229
四、應急組織機構和指揮中心231
五、事故應急技術232
六、事故應急設施232
七、外部援助係統232
第二節事故應急預案編製232
一、事故應急預案概述232
二、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體係設計234
三、政府社區的事故應急處理體係設計237
第三節各類事故預防與應急實例240
一、壓力容器事故的預防與應急240
二、鍋爐的事故預控與應急241
三、電氣事故的預控與應急243
四、高溫作業區的預防與應急244
五、輻射類危險源的預防與應急244
六、煤氣事故預控及應急處理248
七、燃燒類事故的預防與應急251
八、氣壓毒物的危害與防治251
第九章風險管控理論與技術/255
第一節風險預警理論與方法255
一、安全風險預警理論及方法論體係255
二、安全風險預警理論256
三、基於“三預”理論的安全風險預警方法論260
第二節安全風險管理“三預”方法技術275
一、風險管理的預報方法技術275
二、風險管理的預警方法技術282
三、風險管理的預控方法技術285
四、安全風險預警管理實證檢驗方法289
第三節RBS/M的理論與方法293
一、RBS/M的理論基礎293
二、RBS/M理論的應用原理及模式295
三、RBS/M理論的應用方法及實證297
參考文獻/300

前言/序言


圖書簡介:全球貿易壁壘與地緣政治風險管理 一、圖書主題與核心價值 本書聚焦於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格局,深度剖析全球貿易壁壘的演變邏輯、地緣政治衝突對商業活動的影響,並為企業和政策製定者提供係統化的風險識彆、評估與應對策略。我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經濟學視角,而是將政治學、國際關係學、供應鏈管理與金融工程的工具融為一體,構建一個多維度的風險分析框架。 二、內容結構與章節概述 本書共分為七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從宏觀環境的理解深入到微觀決策的製定。 第一部分:全球貿易新範式與風險圖景的重塑 (The Reshaping of Global Trade Paradigms and Risk Landscapes)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二戰後至21世紀初全球化浪潮的驅動力與結構特徵,明確指齣當前世界正經曆一場由技術競爭、意識形態分歧和民粹主義興起共同驅動的“慢速脫鈎”(Slow Decoupling)過程。詳細分析瞭WTO體係的效能衰減及其對多邊貿易規則的衝擊。 第一章:全球化進入“碎片化”時代: 探討瞭全球價值鏈(GVCs)的脆弱性,以及“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興起如何重構生産布局。 第二章:關鍵技術領域的戰略競爭: 集中分析瞭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等“雙刃劍”技術,如何在貿易政策中被用作戰略遏製工具。 第二部分:貿易壁壘的形態演變與量化評估 (Evolu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rade Barriers) 本部分是對傳統關稅概念的延伸,重點關注非關稅壁壘(NTBs)的隱蔽性和復雜性。 第三章:隱性補貼與産業政策的再興起: 詳細梳理瞭各國政府通過稅收減免、研發資助、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等方式實施的産業政策,並探討瞭如何區分“公平競爭”與“國傢安全乾預”。 第四章:齣口管製與投資審查的升級: 深入解析瞭關鍵礦物、軍民兩用技術齣口管製機製的日益嚴格,以及各國對敏感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審查標準如何從純粹的經濟安全轉嚮更廣泛的國傢利益考量。本章引入瞭計量經濟學模型,試圖量化這些壁壘對特定行業供應鏈的成本傳導效應。 第三部分:地緣政治風險的傳導機製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of Geopolitical Risk) 地緣政治不再是遙遠的外部因素,而是直接作用於企業的運營決策。本部分聚焦於風險的傳導路徑。 第五章:金融製裁與貨幣武器化: 分析瞭 SWIFT 體係的潛在替代方案、次級製裁的跨境影響,以及企業如何應對外匯管製和資産凍結風險。 第六章:衝突溢齣效應與運營中斷: 考察瞭區域衝突(如特定海域或陸地邊境緊張局勢)如何通過航運保險成本、能源價格波動和勞動力流動限製,對全球物流網絡造成衝擊。 第四部分:供應鏈的韌性與重構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Restructuring) 麵對不確定性,企業的核心挑戰是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供應鏈。 第七章:從“精益”到“敏捷”的範式轉換: 批判性地評估瞭過去幾十年“Just-In-Time”模式的局限性,提齣引入冗餘(Redundancy)和多元化采購(Multi-sourcing)的必要性,並探討增加安全庫存的經濟學平衡點。 第八章:數字化孿生與實時風險監控: 介紹瞭利用物聯網(IoT)、區塊鏈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構建供應鏈“數字孿生體”,以實現對庫存位置、閤規狀態和潛在中斷點的實時可視化和預測。 第五部分:跨國閤規與法律風險應對 (Compliance and Legal Risk Management for MNCs) 在全球規則不確定時期,法律和閤規部門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九章:製裁閤規的“盡職調查”深化: 詳細闡述瞭美國、歐盟等司法管轄區的齣口管製法規(如 EAR/ITAR)的交叉適用性,以及如何對最終用戶和轉運路徑進行穿透式盡職調查,以避免間接違規。 第十章:數據主權與跨境數據流動衝突: 分析瞭不同國傢在數據本地化要求、隱私保護標準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阻礙雲計算和協同研發的效率。 第六部分:戰略風險評估與情景規劃 (Strategic Risk Assessment and Scenario Planning) 本部分提供瞭企業高層決策者所需的分析工具。 第十一章:風險指標體係的構建: 提齣一套結閤政治穩定性指數、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EPU)和特定行業敏感性評分的綜閤風險評估模型(SRI)。 第十二章:壓力測試與“黑天鵝”情景模擬: 引導讀者設計包含多種地緣政治耦閤事件(如關鍵貿易通道關閉、主要技術斷供)的壓力測試,評估企業財務和運營的臨界點。 第七部分: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Future Outlook) 最後一部分為政策製定者提供參考,探討如何平衡國傢安全與經濟效率。 第十三章:構建“可信賴”的供應鏈生態係統: 探討瞭政府如何通過激勵措施(而非純粹的限製)來鼓勵關鍵産業迴流或分散,並促進與盟友間的供應鏈協同。 第十四章:麵嚮未來的監管框架: 展望瞭國際監管閤作的新模式,重點關注如何在氣候變化、人工智能倫理和貿易安全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三、本書的獨特視角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對“風險”的定義不再局限於傳統商業風險,而是將其提升到“國傢戰略意誌”與“商業運營邏輯”衝突的層麵。它避免瞭空泛的政治評論,而是通過詳實的案例分析、可操作的量化模型和嚴謹的法律框架梳理,為讀者提供瞭一套在動蕩環境中做齣理性、前瞻性商業決策的指南。本書的目標讀者包括跨國公司高管、戰略規劃師、風險投資人、以及研究國際經濟與地緣政治的學者和高級政府官員。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以為又是市麵上泛泛而談的安全書籍。然而,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它在一些關鍵問題的處理上,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深度。書中對“失效模式與影響及危害性分析”(FMEA)的講解,非常細緻,不僅僅是列齣錶格,而是深入分析瞭FMEA在不同行業、不同産品中的應用差異,以及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FMEA的評估維度。更讓我贊嘆的是,作者在討論“風險容忍度”時,並沒有給齣簡單的標準答案,而是詳細闡述瞭影響風險容忍度的多種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法律法規、企業文化等,並引導讀者思考如何根據自身情況設定閤理的風險容忍界限。這本書的分析邏輯非常嚴謹,論證充分,讓我能夠站在更高的層麵去理解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的意義。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做”,更是引導你“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如果你想在這個領域有更深入的突破,這本書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選擇。

評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的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啓發性和引導性。作者在探討復雜的安全評價方法時,常常會穿插一些哲學思考和案例故事,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黑天鵝事件”的討論,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歸類為不可預測的風險,而是深入分析瞭其産生的深層原因,以及如何通過建立更具韌性的係統來應對這類極端事件。書中還討論瞭“認知偏差”在風險評估中的影響,並提供瞭一些心理學上的解決方案,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風險的産生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人的心理和認知問題。這種跨學科的視角,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於單純的技術手冊。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風險的認知,以及在進行安全評價時,如何更全麵、更深入地思考問題。這本書更像是一次思維的洗禮,對於想要提升風險管理和決策能力的人來說,是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接地氣”。它不像一些理論書籍那樣空泛,而是緊密結閤實際工作中的各種場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可以直接應用的實踐工具。書中提供的案例分析非常豐富,涵蓋瞭工業生産、公共安全、金融風險等多個領域,並且每個案例都詳細剖析瞭風險的産生原因、評估過程、應對措施以及最終的評價結果。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人的因素”在安全評價中的作用的討論,它強調瞭操作失誤、人為疏忽等非技術性因素對風險的影響,並提齣瞭一係列管理和培訓的建議,這在我日常工作中經常被忽視。另外,書中關於“風險溝通”的章節也讓我眼前一亮。如何有效地嚮不同層級的利益相關者傳達風險信息,如何製定清晰易懂的風險報告,這些都是實操性極強的內容。這本書不僅僅是講授知識,更像是在傳授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論,讓我受益匪淺。對於一綫安全工程師、項目經理以及任何需要處理實際安全問題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

評分

這本書我讀完瞭,感覺收獲挺大的。雖然我之前對風險分析和安全評價這方麵接觸不多,但作者的講解由淺入深,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書中首先詳細介紹瞭風險評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如何識彆潛在的危險源,如何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以及如何對風險進行量化。這部分內容非常紮實,為後續的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接著,書中深入探討瞭各種風險分析技術,比如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並給齣瞭大量的實際案例,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這些方法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故障樹分析(FTA)和事件樹分析(ETA)的講解,圖文並茂,步驟清晰,讓我對如何係統地分析復雜係統的故障模式和潛在後果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此外,書中還介紹瞭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和流程,包括風險的識彆、評估、處理、監控和溝通,以及如何製定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總的來說,這本書內容全麵,邏輯清晰,理論與實踐結閤緊密,對於想要係統學習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知識的讀者來說,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入門讀物。

評分

這次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相當的“硬核”。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乎我的預期,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我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作者在講解風險評估模型時,並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瞭各種模型的數學原理和推導過程,讓我對模型背後的邏輯有瞭更透徹的理解。特彆是關於濛特卡羅模擬在風險分析中的應用,書中給齣瞭詳細的算法和代碼示例,雖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去消化,但一旦掌握,對於處理復雜、不確定性高的風險場景將是巨大的助力。此外,書中對安全評價的各個環節,從前期調研、現場勘查到後期報告撰寫,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特彆是關於各種安全評價標準和法規的介紹,緊跟行業前沿,非常有參考價值。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確定性”的處理方法,它並沒有迴避風險分析中的固有的不確定性,而是提齣瞭多種方法來量化和管理這種不確定性,這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如果你是從事安全管理、風險控製、工程設計等工作的專業人士,這本書無疑能為你提供很多寶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很快

評分

正品書 送貨快 還挺實用的 好評

評分

正品書 送貨快 還挺實用的 好評

評分

!!!!!!!!!!!!!!!!!!!!!

評分

特彆基礎的一本書,都是描述性語句

評分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京東買書、買文具啥的,速度快,隨單寄送發票,感覺很方便。

評分

本書適用,方法經驗易於學習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