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般顛覆三觀的奇幻故事?
NO
現實生活中真真實實存在的案例?
NO
每個人的心理都住著一隻小怪獸
隱秘心理學,揭秘我們身邊的那些很怪很怪的怪異行為
萬萬沒想到,心理學也可以這麼有趣
去趟巴黎就抑鬱,看個藝術品就頭暈,連仰望星空都能精神崩潰。日子那麼長,可我隻能記住今天的事情;世界那麼大,我卻走到哪裏都迷路……
你的身邊是不是有些人看起來怪怪的?突然性情大變,或者做齣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你自己有沒有不受意識控製地産生一些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那麼幾種事物總讓你沒來由地害怕?
有沒有想過,你隻是看上去很正常?
本書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幽默另類、通俗易懂地講述瞭各種奇葩的心理現象,彆再提什麼拖延癥、焦慮癥瞭,這些早已經爛大街瞭。
本書選取愛麗絲夢遊仙境癥、蘇薩剋氏癥候群、卡普格拉妄想癥、宇宙恐懼癥等心理疾病進行描述,這些心理疾病不僅聽上去高大上,患者的錶現也令人瞠目結舌。書中附有作者的獨到分析和大量生動真實的案例,帶你共同探索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世界。
袁飛,碩士研究生學曆,研究變態心理學多年,曾參與國外科普圖書翻譯引進項目。是榕樹下、天涯、豆瓣等各大網站的駐站作傢,撰寫過大量小說與科普作品。作者擅於將高深的學術理論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語言風趣幽默、通俗易懂。
第一章 敗給你的黑色幽默
滿世界都是演員——卡普格拉妄想癥
假如讓我多活三天——被迫害妄想癥
哪來的影帝?——弗雷格利妄想癥
我正在消失——科塔爾妄想癥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化獸妄想癥
第二章 喜歡你的小脾氣
“偏執”竟然成瞭褒義詞——偏執狂
高冷的魔鬼心態——躁鬱癥
剋製!什麼是剋製?——邊緣型人格
第三章 愛是種近乎幻想的真理
刻畫著永恒的天堂——愛麗絲夢遊仙境癥
我們早就習慣瞭怪異行為——強迫癥
難道這不是我要的天堂假象?——巴黎綜閤徵
第四章 說不盡的孤獨
孤獨的交際花——外嚮孤獨癥
握個手太費勁——社交恐懼癥
第五章 天纔也性感
一屋不掃,攢著勁掃天下——第歐根尼綜閤徵
我可愛的象牙塔——學者癥候群 / 141
你的完美主義太徹底——拖延癥
第六章 精神感冒瞭
我隻有,一天的迴憶——蘇薩剋氏癥候群 / 165
心靈溝通很重要——失語癥
我的GPS和人臉識彆呢?——路癡和臉盲
我是我你是我他是我,那我是誰?——人格分裂
第七章 我所敬畏的偉大
世界這樣大,而我隻是一隻小螞蟻——宇宙恐懼癥
審美纍癱瞭——佛羅倫薩綜閤徵
棒得令人發指——恐怖榖理論
滿世界都是演員——卡普格拉妄想癥
1
東野圭吾有部小說《分身》,描述瞭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人身上發生的故事。看完這部小說,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上可能會存在著一個跟你長得一模一樣的人,這個人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跳進你的生活,把你殺害,沉屍海底,然後他冒充你,繼續你的生活,彆人還根本察覺不到?哦,不,我說的不是平行宇宙理論,我是說,某個跟你長得一模一樣的人可能就潛藏在你的附近,某一天他不願意繼續藏在暗處瞭,會跑齣來
取代你。
聽瞭我的話,你或許會說:“神經病吧?多大瞭,還在這兒講這種小孩子都不信的故事。”如果你這麼說,那麼恭喜你,你並沒有患卡普格拉妄想癥。
卡普格拉是法國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因為最早提齣瞭一種奇怪的心理疾病而聞名天下,這種心理疾病就是卡普格拉妄想癥。卡普格拉妄想癥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心理疾病,案例比大熊貓的數量還少,不過一旦得瞭這種病,患者往往痛不欲生。這是一種由於腦部受到某種打擊而造成的疾病,患者會認為生活中的一切都被替換過瞭,而且都充滿瞭敵意。什麼?說人話?哦,
好吧,那我來講個案例:
2014年7月初的一天,王婷把最後一門考試的試捲交上瞭。這意味著,她的暑假開始瞭。她高興地迴到宿捨,拿起昨天晚上就收拾好的行李,帶好火車票,準備迴傢瞭。當她把宿捨門鎖上的時候,或許還不知道,自己即將進入一個比電影還離奇的世界。
綠皮火車代錶瞭中國最慢的交通工具之一,在顛簸瞭近20個小時之後,王婷終於迴到瞭自己的傢鄉。她下瞭火車,遠遠看到爸爸在齣站口接她,心裏特彆高興,以前迴來都是自己孤獨地打車迴傢,這一次竟然爸爸親自來接,爸爸終於知道關心自己瞭。於是她衝瞭齣去,一下子紮進爸爸懷裏。爸爸抱住王婷,輕輕地撫摸著她的頭,然後父女倆坐上車,開心地迴到傢裏。
媽媽已經在傢做好瞭她最愛吃的菜,王婷坐在餐桌前,看著滿臉笑意的爸媽,非常開心地計劃著自己快樂的暑假生活。吃完飯,王婷感覺自己很纍瞭,於是跟爸爸媽媽說瞭一聲,就迴到自己的房間睡覺瞭。
朦朦朧朧不知睡瞭多久,王婷突然醒瞭過來,不論在哪裏睡覺,她都睡得不太沉,常常中間醒來,因此第二天起床經常頂著兩個黑眼圈。每次逛屈臣氏,王婷都會被熱情的推銷員拉住推銷各類抗黑眼圈的眼霜給她。她翻瞭個身想繼續睡覺,忽然隱約聽見外麵有人在說話,盡管聲音很小,但是她還是能聽見父母在說話。天呐,父母居然在背著自己說話!她躡手躡腳地來到父母房間的門口,想聽聽他們在談什麼,但是他們的聲音實在是太小瞭,怎麼也聽不清楚,王婷隻好作罷,偷偷地溜迴自己的房間。
第二天早上,王婷仍然在為這件事情耿耿於懷。她坐在餐桌上,突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她感覺跟自己坐在一起吃早餐的這兩個人,並不是自己的父母,他們雖然跟自己的父母長得很像,而且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但是他們絕對不是自己的父母,他們隻是長得像而已。
於是,王婷趁父母上班,潛入父母的臥室,尋找蛛絲馬跡。她發現衣櫃裏有一條紅色的裙子,媽媽最討厭這個顔色瞭,所以這個人一定不是媽媽。她又在盥洗間發現瞭爸爸的電動剃須刀,爸爸不是一直說用手動剃須刀剃得乾淨嗎,為什麼突然換成瞭電動的?這個人一定不是爸爸。隨後,她又在廁所發現瞭一些沒有洗的衣服,媽媽是個勤快的人,每天早上都早起把衣服洗瞭,這兩個人居然連衣服都不洗,錯不瞭,肯定是冒充的。
花瞭一上午的時間,王婷終於確認瞭自己的父母並不是原來的父母,她的心情是崩潰的。這時候,她的高中好友小範給她打來電話,約她齣去吃飯。唉,既然父母是假的,不妨跟閨密吐個槽。
中午,王婷跟小範一起吃飯的時候,很驚訝地發現小範變瞭。眼前的小範再也不是原來那個留著齊耳短發、性格大大咧咧的假小子,現在的她居然留起瞭長發,說話細聲細氣的,乾嘛呀,還讓不讓人活瞭?不過,王婷心裏還是很為自己的好朋友開心的,女孩子就要這樣嘛,做什麼假小子,趕緊找個男朋友纔好。
等等,有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假小子怎麼可能突然變成大淑女,這不科學啊。
盡管有些想不通,王婷還是跟小範坐在一起愉快地邊吃邊聊。突然,一個詭異的念頭從她的腦海中閃過:會不會小範跟父母一樣,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而是被一個跟她一模一樣的人取代瞭?對,一定是這樣的,小範這種假小子性格是絕對不會變的,隻是她被另一個人代替瞭。這個人跟小範長得一模一樣,她騙過瞭所有人,但絕對騙不瞭我!
想到這裏,驚怒交加的王婷一把將咖啡杯推到地上,站起身拔腿就走,留下小範一臉愕然地坐在那裏。王婷一口氣跑迴自己傢樓下,看著眼前的樓房,她覺得跟原來相比樣子倒是沒變,隻是冥冥之中卻給人一種說不齣的陌生感。王婷想:其實樓房也有自己的靈魂,我們感覺到的就是它的靈魂。雖然這棟樓樣子沒變,但是它的靈魂變瞭,我知道這一定是在我離開傢的這段日子,有人把這棟樓推倒重建瞭。
王婷發瘋一樣地逃跑瞭,她打電話給傢在另外一座城市的男朋友明傑,告訴他自己傢的一切都變瞭,好多人冒充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來接近自己,想要害自己,求他帶自己去尋找自己真正的親人和真正的傢。
明傑聽瞭之後嚇瞭一跳,說:“好,你等著,我這就去接你。”
在快要天黑的時候,明傑來到瞭王婷的城市,王婷早就在火車站等著他瞭。當明傑走齣火車站的時候,王婷突然渾身一顫,一種莫名的恐懼湧上她的心頭。她突然發現整座火車站都不一樣瞭,原來在自己離開傢鄉的這段日子,不光是自己的傢,還有火車站,甚至是整座城市都被推倒瞭,然後建成瞭跟原來一模一樣的樣子;所有的人都被換掉瞭,被換成瞭跟原來長得一模一樣的人,而自己的男朋友,明傑,也被換瞭,現在朝自己走過來的這個人,根本就不是明傑,而是一個跟他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王婷陷入瞭巨大的恐懼之中,她歇斯底裏地大吼大叫,把自己的行李箱摔在地上,轉身嚮後方狂奔,想要逃離這個詭異、荒謬的世界。
2
王婷就是典型的卡普格拉妄想癥的患者,卡普格拉妄想癥是一種非常摺磨人的病,你想啊,在我們這樣一個老公齣軌都要尋死覓活的社會裏,如果你發現周圍的人全是假的,都在騙你,那麼這件事足以讓你崩潰。卡普格拉妄想癥作為人類心理學方麵標杆式的疾病,主要有這麼幾種錶現:
最明顯的錶現就是,患者認為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都是由其他人冒充的。盡管這聽上去跟講科幻故事一樣,但這並不是患者們耍寶逗你開心,也不是刷幽默感,他們確實對此深信不疑。在我們這本書中你會看到,很多心理疾病的患者都持有一些看上去非常荒謬的想法,但是他們卻非常肯定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盡管道理就在眼前,但你很難改變他們的想法。
王婷從父母不尋常的舉動中,認為他們已經變瞭,不是原來的父母瞭,從傢裏逃齣來之後,又認為閨密也變瞭,進而發覺整個城市都是被推倒重新建設起來的,最後甚至發現連男朋友也被另一個人代替瞭。卡普格拉妄想癥患者堅定地認為這個世界被徹底更換瞭,而更換的目的,就是要害他。
卡普格拉妄想癥患者在生活中非常沒有安全感, 有被迫害妄想癥的傾嚮。這一點你肯定早就猜到瞭,有安全感的人不會閑著沒事想彆人要害他,還大費周摺想到瞭一種成本這麼高的害他的方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被迫害的傾嚮,導緻我們安全感的缺失,但是我們能夠在一番思考之後,認為那是荒謬的。不過卡普格拉妄想癥患者卻不會,下麵這個案例,很好地體現瞭患者的這種缺乏安全感的心理。
瓊斯奶奶與老伴傑剋爺爺非常相愛,他們兩個青梅竹馬,在一起共同生活瞭70年,讓旁人看瞭甚是羨慕。整個社區的人都把他們當成自己愛情的榜樣,很多年輕人都決心嚮他們學習,跟自己的另一半白頭偕老。
有一天,瓊斯奶奶在過馬路時,被一輛摩托車撞倒,然後昏迷不醒。整個社區的人都非常著急,但還好,由於搶救及時,傑剋奶奶很快就醒瞭。
正當大傢準備鬆一口氣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瞭。瓊斯奶奶警惕地看著傑剋爺爺,跟周圍的人說:“他不是傑剋。”
周圍的人都覺得很奇怪,問她:“那他是誰啊?”
瓊斯奶奶說:“他隻是一個跟傑剋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大傢都覺得瓊斯奶奶好可愛,這麼大年紀瞭還童心未泯,講故事逗大傢開心,於是紛紛跟瓊斯奶奶說:“您老人傢彆摺騰瞭,好好過日子吧!”
大傢把瓊斯奶奶送迴傢之後,傑剋爺爺發現瓊斯奶奶變瞭。她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每天都指著傑剋爺爺問:“你冒充傑剋到我身邊來乾什麼?”不但如此,瓊斯奶奶執意要一個人睡,絕不跟傑剋爺爺有過多的接觸。後來,瓊斯奶奶甚至買瞭一把槍,隨時帶在身邊以防傑剋爺爺害她。每次傑剋爺爺試圖接近她,她都會拿齣槍來,威脅傑剋爺爺。
從此,鄰居們每天都能看到傑剋爺爺鬱悶地在自傢院子裏勞作的身影。
卡普格拉妄想癥患者還會擁有暴力傾嚮, 這也是精神受損的一種體現。如果精神疾病隻是病人思想上痛苦,大傢也就得過且過,你偷偷摸摸地治療就行瞭,沒必要送去精神病院。但大部分精神疾病到瞭一定程度,會使病人進入到一種歇斯底裏的狀態,導緻其做齣瘋狂的舉動,危害他人。因此人們發現,精神病患者是社會不安定因素,法律還說他們殺人不犯法,所以親人朋友們隻好忍痛把他們送去精神病院。對於卡普格拉妄想癥患者,暴力對他們來說隻是一種自衛的行為,他們的初衷並沒有想害人,不過如果他們真的把世界上的人都看成壞人,對無辜的人下手,這樣的行為同樣危害社會。
王婷在發現閨密和男朋友都被人掉包瞭之後,陷入瞭巨大的崩潰之中,於是做齣擲杯子和摔行李箱的舉動。但不少卡普拉格妄想癥的患者,癥狀比王婷要嚴重得多,他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危險的世界之後,會做齣更多的暴力行為,以保障自己的安全。
退伍老兵傑剋在戰爭中曾經腦部受過傷,在醫生的努力之下終於康復,並於戰爭結束後獲準迴到瞭傢鄉弗吉尼亞,準備與父母妻兒團聚。
但是在經曆瞭一段時間的傢鄉生活之後,他越來越感到不安,因為他認為周圍的親人和朋友都是由跟他們長得一樣的人僞裝的。這些僞裝的人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他的敵人,甚至可能是彆有企圖的外星人。他們看到他迴到瞭傢鄉,過上瞭平靜安穩的生活,很是生氣,所以想要置他於死地。
於是,不甘坐以待斃的傑剋迅速行動,在“敵人”殺害他之前,先下手為強,將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幾個孩子殘忍地殺害。在殺害自己妻兒的時候,盡管她們高聲呼救,引來瞭很多鄰居前來勸阻,但是傑剋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殺害瞭他們。
我得提醒你,如果你的女朋友有一天突然跟你說她發現父母被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代替瞭,而且還想害她,那麼請你在她認為你也是被彆人代替的之前,把她送到醫生那裏去接受治療,不然我可不敢保證你的求救聲能把她喚醒。
3
當初“非典”來襲的時候,我們首先聽講座、看宣傳冊,瞭解什麼是“非典”,然後再把闆藍根一搶而空。人類的天性就是這樣,一旦什麼病來勢洶洶,咱們第一反應是看看熱鬧,第二反應就是怕自己得上。剛纔聽我講瞭這麼一個奇葩的心理疾病案例,你熱鬧也看夠瞭,一定很想知道這種病的病因在哪瞭,而且還得趕緊預防著點,不然自己得上瞭可就麻煩瞭。那麼下麵就聊一聊卡普格拉妄想癥的病因以及治療方法吧。
關於卡普格拉妄想癥的病因,簡單地說,就是生理上齣瞭問題,産生瞭錯誤的感覺,而思維一定要尋找一個閤理的解釋,就導緻瞭病癥的發生。什麼?你沒聽明白?對不起,對不起,我說人話。
人的大腦左右半球的皮質區是聯係在一起的,這兩個區域會傳遞不同的信息,從而産生不同的感情。比如,你看到親人和朋友,覺得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這是因為你的大腦左右半球之間傳遞瞭親切的感情信息,所以你總想過去跟他們親密交談;而你看到墨鏡、大禿頭、露齣紋身的黑幫大哥時,大腦兩個半球之間傳遞著恐懼的感情信息,所以你總是想逃跑。而卡普格拉妄想癥患者,就是大腦左右皮質區的聯係齣現瞭問題,從而不能正確地傳遞感情信息,也就不能相應地感覺。所以他們看到身邊的親人時,總也感覺不到親切感。這就導緻你潛意識裏認為,這不是我的爸爸媽媽,但是眼睛又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他們跟爸爸媽媽長得一模一樣。這時候,你就開始糾結瞭:他們到底是誰啊?
在這種情況下,思維上,卡普格拉妄想癥患者內心就開始産生劇烈的矛
盾,用我們寫作文常用的比喻,就是兩個小孩開始打架瞭。
黃衣服小孩說:“他們就是你父母,你看他們跟你父母長得一模一樣。”
綠衣服小孩說:“不是,他們不是,我看到他們之後一點也不覺得親切。”
黃衣服小孩說:“就是,你看長得一樣。”
綠衣服小孩說:“就不是!”
……
在經曆瞭長時間的爭吵之後,兩個小孩終於達成瞭一緻意見。黃衣服小孩說:“咱們彆爭瞭,不然就要精神崩潰瞭。要我看,既然你覺得不親切,那咱們就不把他們當成父母瞭,但是我說的也沒錯,他們跟咱們父母確實長得一模一樣,那咱們就認為我們的父母是被跟他們長得一樣的人冒充的吧。”
兩個小孩打架打夠瞭,最終握手言和,但這可把他們的主人(也就是患者)給坑苦瞭。由於他們達成的這個一緻意見,直接讓患者産生瞭周圍的人被替換的幻覺。
王婷看到父母時的不親切感,瓊斯奶奶對自己老伴的恐懼以及傑剋對自己父母和妻兒的敵意,都是因為他們大腦的信號傳遞齣瞭問題,從而感情信息無法正確地傳遞,導緻對一種事物無法産生正確的感受。
病因找到瞭,咱們就聊一聊卡普格拉妄想癥應該怎麼治吧。
很明顯,如果根據上麵說的,卡普格拉妄想癥是由於大腦兩個皮質區之間傳遞信息齣瞭問題,這病要想治好,讓大腦的信息傳遞恢復正常就行瞭。
這種方法聽起來非常地棒,但是心理學傢會慚愧地告訴你:“真不好意思,我們隻知道大腦兩個皮質區的信息傳遞齣瞭問題,但是我們還沒搞清楚到底是哪條通道,齣瞭什麼問題,我們也不知道怎麼纔能對大腦進行修復。你說的那種方法,必須要開顱,對大腦裏麵精巧細微的結構進行處理,這種手術我們可不敢做啊。”
很遺憾,你想齣來的這個方法不可行,那怎麼辦,就束手無策,眼看著病人那麼痛苦?我們不做點什麼,也太不符閤人道主義精神瞭。
……
這個世界上有人每天都覺得外國間諜要來綁架他,也有人覺得自己其實已經死亡多年,軀體隻是行屍走肉,還有人覺得自己身體的某部分已經消失,甚至有人每天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天使與魔鬼,這個人怎麼樣,就看魔鬼和天使誰能乾過誰瞭。但是大部分人心中的天使與魔鬼的實力是很接近的,所以纔有人公共汽車上能給老奶奶讓座,擠地鐵的時候卻非要插隊,有時候看到小兔子掉幾根毛都心疼得哭半天,殺起雞來卻絲毫不手軟。人就是這樣,所以纔有瞭心理學傢、心理谘詢師、心理醫生這樣的職業。
愛德華·諾頓·洛倫茨(美國氣象學傢,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的發現者)曾經跟我們講過蝴蝶效應的故事,其實相同的道理可以應用到很多方麵。比如一個人錶現成什麼樣子,由太多的因素決定,任何一個因素發生變化,都可能使一個人看起來大不相同。而可變的因素太多,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上會有那麼多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
這本書就是要好好嘮嘮咱們人類這種變化無常的物種。很多因素的改變可能導緻我們的心理齣現問題,而在本書中,就非常詳細地討論瞭這些問題。當然瞭,這本書中介紹的心理問題都不是作者第一個發現的,作者隻是心理學傢的搬運工,把它們以簡明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讓大傢都明白,原來齣現幻覺的人並不是見鬼瞭,而是大腦裏的某個信號載體齣瞭問題。
我們都有天使的一麵,也有魔鬼的一麵,而心理疾病的患者,也隻是跟我們有些差異而已,本質上我們都是一樣的。本書在介紹心理疾病的同時,還簡單地講瞭講病因和目前流行的治療方法,希望讀者能夠對這些問題有個全麵的認識。
說到這再給這本書做個廣告吧,它是一本故事書,也是一本科普書,也是一本段子書,就看你好哪一口瞭。它可能讓你哈哈大笑,也可能讓你感動落淚,還可能讓你若有所思。當然有一點必須得說明白,齣於很多方麵的考慮,這本書裏的所有人名都是假的,都是化名,請讀者們能夠理解。
希望你會覺得這是一本還蠻好看的書,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能給你帶來歡樂。
坦白說,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或者過於“獵奇”,但讀完之後,我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妙,它沒有采取那種冷冰冰的案例堆砌,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和生活片段,構建瞭一個個生動的心理側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重復確認行為”的那一章,作者分析瞭為什麼我們齣門前要反復檢查門鎖,為什麼總要看手機好幾次纔相信電量真的在那裏。這種論述的層次感很強,從神經科學的基礎解釋,過渡到文化習俗的影響,最後落腳到個體的情緒調節機製。我特彆欣賞作者的那種遊刃有餘的文風,既有洞察力,又不失幽默感,讓你在瞭解一個“怪癖”的成因時,忍不住會心一笑,甚至會對自己某些行為産生一種“恍然大悟”的釋然。這本書的排版和選詞也都很考究,讀起來非常流暢,完全沒有那種為“奇怪”而“奇怪”的浮躁感,而是充滿瞭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理解和溫和的接納。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作者成功地將原本可能分散的主題,編織成瞭一張緊密而富有邏輯性的網。它並非按照“常見的怪癖”到“不常見的怪癖”這種綫性的方式展開,而是圍繞幾個核心的心理學原理,比如“模式識彆的過度活躍”或“邊界感的模糊化”,來組織案例。這使得閱讀體驗非常連貫,讀者能清晰地看到,看似毫不相關的幾個“怪異”行為,其實源自於同一個底層邏輯的變體。我個人很喜歡其中關於“習慣的黏性”的探討,作者用生動的比喻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明知某些行為有害(比如拖延癥的某些錶現),卻依然難以擺脫。這本書的敘事魅力在於它的“反轉”,總是在你以為要得齣結論的時候,拋齣一個更深層次的社會文化因素,讓你不得不重新思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需要慢讀、細品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日常生活中那些“小插麯”的全新認識!我一直覺得身邊的人總有些莫名其妙的小習慣,比如為什麼有的人非要把襪子按顔色排列,或者在公共場閤說話聲音突然變大又迅速變小。這本書沒有直接剖析那些極端或病態的心理現象,而是巧妙地將焦點放在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不經意間流露齣的那些微小、甚至有些滑稽的“怪癖”上。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不僅僅是羅列現象,更是在解讀這些行為背後的深層驅動力,是社會環境的投射,還是童年經曆的殘留?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變成瞭一個拿著放大鏡的偵探,重新審視瞭我自己和周圍朋友的每一個無意識動作。比如,我發現自己整理書架的強迫性行為,在書中得到瞭一個讓我哭笑不得的解釋,原來那可能是我對生活失控感的無聲反抗。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構瞭那些原本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怪誕,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而不是晦澀難懂的學術說教。它成功地將心理學從高閣之上拉瞭下來,融入瞭柴米油鹽的瑣碎日常之中。
評分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而不是“評判”他人的行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規範的社會裏,一旦有人偏離瞭主流的“正常”軌道,就很容易被貼上標簽。然而,這本書溫柔地拆解瞭這些標簽,展示瞭那些看似離譜的行為,往往都是個體為瞭適應某種壓力、填補某種缺失而發展齣的獨特生存策略。比如,書中探討瞭為什麼有些人對特定顔色的物品有異常偏好,這種偏好背後隱藏的可能是一種對安全感的需求。作者的論證過程非常嚴謹,引用的支持材料豐富多樣,但又被整閤得天衣無縫,完全不會讓人感到枯燥。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人類行為詞典”,每翻開一頁,都能找到一個曾讓我睏惑不解的場景得到瞭閤理的解釋。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心理知識,更是一種包容性的思維方式,讓我對世界的多元性有瞭更深層次的敬意。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給我的震撼是潛移默化的。它沒有用那種爆炸性的標題或聳人聽聞的故事來吸引眼球,而是用一種近乎平靜的、哲思般的語調,慢慢滲透進讀者的認知。我以前總覺得那些“怪異”的行為是彆人的事,與我無關。但讀完後,我發現自己對“怪”的定義被極大地拓寬瞭,甚至開始審視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閤理化的“怪癖”。比如,我開始注意自己下意識地模仿談話對象說話語調的傾嚮,這在書中被解讀為一種深層次的“同理心映射”,而非簡單的模仿。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典雅,但絕不晦澀,他擅長用精確的詞匯來捕捉那些難以名狀的情緒和行為的微妙之處。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強大的心理工具箱,讓你能夠更清晰地辨識、理解並最終平靜地接受人性的復雜和多麵性,對於任何對人際互動和自我認知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次極其有價值的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