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的大航海傢

18世紀的大航海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儒勒·凡爾納 著
圖書標籤:
  • 航海
  • 探險
  • 18世紀
  • 曆史
  • 地理
  • 海洋
  • 人物
  • 傳記
  • 歐洲
  • 殖民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海南齣版社
ISBN:978754436486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695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字數:456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紀實性著作,一部偉大的地理史詩。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述18世紀歐洲一些著名大航海傢和和旅行傢們利用新的航海技術,對太平洋、大西洋、西北航道、澳大利亞等水域進行瞭仔細探索,並對傳說中的南方大陸進行瞭不懈地尋找,深入非洲和美洲內陸進行探險活動的故事。這些明星般人物的旅行和探險活動,讓我們瞭解瞭地球,認識瞭世界,也激勵瞭我們繼續進一步探索未知世界。

作者簡介

  儒勒·凡爾納,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傢、劇作傢和詩人,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其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響譽全球,代錶作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等。《地球開拓者》係列叢書為其紀實性作品。

精彩書評

  《地球開拓者》係列叢書不是科幻小說,卻與凡爾納那些神奇的穿越時空的科學幻想旅行小說一脈相承。
  ——葉永烈

  儒勒·凡爾納筆下的英雄們時時刻刻都在旅途中,他們每走一步都要麵臨特殊自然條件所形成的危險,或因這樣那樣的國傢人民的風俗習慣所造成的阻力!他把對大自然的濃墨重彩、對曆史地理題材的許多評述都融入到瞭驚險的故事情節之中。
  ——伊·布朗斯基

目錄

法文版原序 ..........1
中文版序..........2
俄文版序 ..........5
漢譯者說明 ..........12
第一章 天文學傢和製圖傢、18 世紀私人捕敵船之間的戰爭 ..........1
天文和製圖事業的大發展 / 2
伍茲和安森的掠奪之旅 / 11
第二章 庫剋船長的先行者 ..........23
羅傑芬和拜倫的旅程 / 24
英國海軍部的新考察 / 42
布乾維爾的開拓新土地之旅 / 67
第三章 庫剋船長的第一次航行 ..........95
庫剋船長的多重任務 / 96
初識澳大利亞與迴航歐洲 / 122
第四章 庫剋船長的第二次航行 ..........133
尋找“南方大陸” / 134
重訪與開拓——在南太平洋中的旅程 / 161
第五章 庫剋船長的第三次航行 ..........179
太平洋上的風情 / 180
對北太平洋的探索與庫剋的殞落 / 193
第六章 法國的航海傢們 ..........207
法國人對“南方大陸”的探尋 / 208
法國人對太平洋的考察 / 235
馬爾尚、博登的航行考察 / 287
第七章 考察非洲 ..........315
第八章 亞洲和亞洲人民 ..........355
第九章 南北美洲 ..........375
對北美洲西部和北部的深入探索 / 376
深入南美 / 386
譯者後記 ..........406

前言/序言

unll
航海史上的璀璨群星:18世紀大航海時代群英譜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位特定的人物或單一的航綫,而是將視野投嚮瞭18世紀——那個被稱為“大航海時代”的尾聲,卻也孕育瞭科學、探險與帝國雄心交織的恢弘時代的廣闊海域。它是一部關於探索精神、科學理性與地緣政治碰撞的群像史詩,旨在勾勒齣塑造瞭現代世界版圖的一係列非凡航海傢、自然主義者、測繪專傢以及海軍軍官們的群星圖譜。 18世紀,火炮的轟鳴聲依然震撼著大洋,但單純的武力徵服已逐漸讓位於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未知領域的精確丈量。蒸汽機尚未登場,帆船仍是人類徵服海洋的唯一媒介,但航海技術已攀至巔峰:經緯度的確定、更精確的航海鍾的應用、對全球洋流與風帶的深入理解,使得遠洋航行不再僅僅是賭博,而成為一門精密的科學。 本書將帶領讀者穿梭於三大洋的波濤之間,考察那些在不同維度上推動瞭人類對世界認知的偉大人物。 第一部:科學的旗幟——探險中的博物學傢與測繪傢 大航海時代的終極目標不再僅僅是尋找香料或黃金,而是將“世界”裝進科學的圖譜和標本盒中。 我們將深入探討詹姆斯·庫剋船長(James Cook)及其兩次革命性的南太平洋航行。庫剋的故事,絕非簡單的環球航行記錄,而是現代科學探險的典範。本書將重點分析他如何將皇傢海軍的紀律與歐洲啓濛運動對“自然秩序”的追求完美結閤。我們不會僅僅羅列他發現的島嶼,而是剖析他船上攜帶的精密儀器——從內維爾·馬斯剋林(Nevile Maskelyne)的星盤到約翰·哈裏森(John Harrison)的H4航海鍾——是如何協同工作,首次將太平洋的經度定位精確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們會詳細描述船上的隨行博物學傢,如約瑟夫·班剋斯(Joseph Banks),他們如何在塔希提島采集植物、在澳大利亞發現新物種,以及他們如何將殖民地的自然資源轉化為歐洲科學界的寶貴財富。庫剋的第三次航行及其悲劇性的結局,也反映瞭探險傢們在麵對文化衝突和絕對權威時的復雜人性。 另一條重要的科學航綫指嚮瞭對地球形狀和子午綫的精確測量。本書會詳細介紹法國和西班牙的“大地測量遠徵隊”。例如,1730年代的皮埃爾·布格(Pierre Bouguer)和查爾斯·孔達明(Charles Marie de La Condamine)在赤道附近的秘魯探險。他們的目標是極其純粹的:通過測量赤道附近不同緯度上鍾擺的擺動速度,以及測量一個度的弧長,以證明牛頓關於地球在兩極扁平的理論。這不是在尋找新大陸,而是在用嚴謹的數學和物理學工具,精確地“描繪”我們所居住的星球。讀者將瞭解到他們在安第斯山脈中,如何在嚴寒、高原反應和土著居民的協助下,完成那些超越當時技術極限的三角測量工作。 第二部:帝國的海權與貿易路綫的爭奪 18世紀是英法兩國在海洋上進行“第二次百年戰爭”的時期。航海傢此時的角色,常常被軍事和經濟目標所裹挾。 我們將分析約翰·保羅·瓊斯(John Paul Jones)的傳奇生涯。他並非像庫剋那樣進行科學考察,而是作為新興美國海軍的代錶,在英倫三島的近海發動令人震驚的突襲。他的行動,展示瞭在既定海權體係(以英國皇傢海軍為代錶)的縫隙中,如何利用小規模、高機動性的艦隊對敵方經濟和心理造成巨大打擊。他的名言“我尚未開始戰鬥”,正是那個時代挑戰舊秩序的象徵。 此外,我們不會忽視荷蘭和葡萄牙等老牌海洋強國在亞洲的掙紮與轉型。荷蘭東印度公司(VOC)雖然已顯頹勢,但其在馬六甲海峽、香料群島的殘餘勢力,以及在開普敦建立的補給站,仍然是全球貿易網絡的關鍵節點。本書將探討這些“海權堡壘”背後的行政管理者和航海精英,他們如何在中荷英法等勢力的夾縫中,維持著脆弱的商業平衡。 第三部:人類學與異文化的初次碰撞 18世紀的航海傢們不僅僅是地圖的繪製者,他們也是人類學的早期記錄者。 本書將聚焦於那些在太平洋島嶼、北美海岸和非洲內陸進行早期接觸的探險傢。例如,對路易斯·德·布乾維爾(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的考察,他帶領的船隊不僅是軍事和測繪任務,也帶有法國的文化和哲學使命。布乾維爾在塔希提島的經曆,以及他對“高貴的野蠻人”的描述,反映瞭啓濛哲學傢對西方文明的反思。 我們還將探討那些試圖繪製和理解北美大陸內陸水係的探險傢。他們不再是尋找西北航道,而是為瞭建立貿易據點和軍事防綫。這些探險傢(許多是毛皮貿易商的嚮導或法國的軍官)在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冒險,他們的航行記錄,是歐洲對北美原住民文化和社會結構最早期、也最受偏見影響的記載。他們的日記和信件,揭示瞭在廣袤的內陸水係中,探險傢們如何依靠原住民的嚮導和知識,纔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旅程。 結語:一個時代的落幕與遺産 18世紀的航海史是一部從經驗主義嚮科學理性過渡的史詩。這些群英們——無論是手持六分儀的測繪員,還是在炮火中堅持記錄風暴的船長——他們留下的不僅是更精確的地圖和更豐富的動植物標本。他們留下的是一種嚴謹的、敢於質疑權威、敢於用理性去丈量宇宙的探索精神。本書力求以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敘事,重現這些不朽的航海傢們在他們所處的“大航海”時代的獨特貢獻與悲壯命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封麵采用瞭一種復古的羊皮紙紋理,那種微微泛黃的質感,配閤著燙金的標題“18世紀的大航海傢”,立刻就將人拉迴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內頁的紙張厚實而柔韌,墨跡清晰,排版疏朗有緻,閱讀體驗極佳。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插圖和地圖上的用心。那些手繪風格的海圖,精細到連水流和風嚮的標記都栩栩如生,仿佛觸手可及;而穿插其中的航海傢肖像,眼神裏都充滿瞭對未知的好奇與堅毅,那種神韻捕捉得非常到位,讓人在翻閱時,不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進行一場沉浸式的視覺旅行。這本書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嚮讀者訴說著它所承載的曆史厚重感和對那個黃金時代的緻敬,即便是放在書架上,它也是一件極具品味的陳設,散發著一種經久不衰的古典魅力。它完全超越瞭一般曆史讀物的範疇,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古董藏品,讓人愛不釋手,隻想一遍遍摩挲把玩。

評分

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趣味性的平衡做得令人贊嘆,它絕不是那種隻在象牙塔裏供人研究的冷硬史料,它成功地將嚴謹的考據精神融入到大眾易懂的敘事框架內。作者在引用原始文獻和航海日誌時,處理得非常得體,既保證瞭曆史的準確性,又用現代的語言進行瞭流暢的轉譯和梳理,使得那些晦澀的航海術語和地理知識變得清晰易懂。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失敗”的記錄,不同於很多歌頌成功的傳記,這本書沒有迴避那些在探險中迷失方嚮、最終葬身海底的船隊,這些記錄為故事增添瞭真實的重量感,讓人明白偉大成就的背後是多麼巨大的犧牲和代價。這種全麵而客觀的敘事態度,讓讀者對“大航海時代”的理解不再是單一維度的,而是多麵嚮、更具批判性的。

評分

我喜歡作者在捕捉時代精神上的細膩筆觸。18世紀,不僅僅是地圖上的綫條被延伸,更是思想觀念的巨大碰撞期。這本書不僅僅描述瞭船隻的航嚮,更深入探討瞭促使這些航行發生的內在驅動力——那股文藝復興後對知識的渴求、對財富的追逐,以及那種近乎宗教般的徵服欲。它成功地描繪瞭那個時代精英階層的思維模式,他們如何看待科學、神學與地理發現之間的關係,以及這種認知如何反過來推動瞭探險活動。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參與瞭一場跨越時空的研討會,對歐洲如何從一個相對封閉的大陸,一步步建立起全球貿易和信息網絡的過程,有瞭全新的認識,這不僅僅是關於航海的故事,更是關於世界觀重塑的史詩。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巧思,它不像綫性時間軸那樣死闆,而是采用瞭主題和人物交織的方式進行推進。比如,一個章節可能聚焦於某一種新型船隻的革新如何改變瞭遠洋航行的可能,緊接著的下一章可能就會轉入對特定海域洋流和氣象模式的科學分析,最後再落腳到某位具體船長如何利用這些新知完成壯舉。這種跳躍式的結構,反而讓讀者保持瞭極高的新鮮感和探索欲,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探索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它引導讀者去思考,到底是技術先導,還是人定勝天?這種多層次的探討,讓全書的內涵得到瞭極大豐富,它強迫你的大腦去建立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復雜聯係,讀起來絕對是一種智力上的享受,讓人讀完後,感覺自己的知識圖譜被大大地拓寬和重構瞭。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如同大洋上的風帆升降,張弛有度,絕不拖遝。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在一堆詳實的曆史資料中提煉齣最引人入勝的故事綫。它沒有陷入那種枯燥的年代記式的羅列,而是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融入到一個個鮮活的航海故事之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探險傢們在麵對滔天巨浪時的無助與勇氣,那種身處孤立無援的船艙中,僅憑星辰和羅盤導航的恐懼與興奮。文字的感染力極強,仿佛能聽到海鷗的鳴叫,聞到鹹濕的海風味。尤其是對不同文化衝突與融閤的描寫,既有歐洲視角的張揚,也展現瞭對異域風情的尊重與好奇,使得整個敘事充滿瞭層次感和張力,讓人讀起來酣暢淋灕,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就翻完瞭好幾個章節,對那個時代的復雜人性有瞭更深刻的洞察。

評分

翻譯水平趨近於百度翻譯,慎買!

評分

好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

幫朋友買的書,非常滿意!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紀實性著作,一部偉大的地理史詩。

評分

本書主要講述18世紀歐洲一些著名大航海傢和和旅行傢們利用新的航海技術,對太平洋、大西洋、西北航道、澳大利亞等水域進行瞭仔細探索,並對傳說中的南方大陸進行瞭不懈地尋找,深入非洲和美洲內陸進行探險活動的故事。這些明星般人物的旅行和探險活動,讓我們瞭解瞭地球,認識瞭世界,也激勵瞭我們繼續進一步探索未知世界。

評分

好書,孩子喜歡看

評分

包裝完好,發貨速度很快!

評分

很好的書,希望快點齣版第三冊。很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