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于六十九岁时所作,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全文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的道理。平实而无虚华。深奥币不迷信。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时至今日。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脍炙人口。
为了读者阅读方便。《了凡四训(升级版)》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及译文。并辅以精美插图。使全书具可读性。《了凡四训(升级版)》除了对《了凡四训》进行详细解读。还收录了《袁了凡居士传》《云谷先大师传》《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安士全书》等,并配以译文,使《了凡四训(升级版)》内容翔实。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传
云谷先大师传
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
安士全书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万善先贤集
欲海回狂集
西归直指
《了凡四训(升级版)》:
【浅释】 文中孔术士为了凡先生所做的预测,一般来说,应是运用出生时间的天干地支,也就是俗称的生辰八字作为起数的依据。孔先生通过对了凡先生生辰八字所成卦象的分析,将其一生的命运,主要是仕途发展的前景揭示出来,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相比邵雍祖师的神占来说,孔先生之能只算是雕虫小技,邵雍仅靠邻人五声叩门,就推算出他是来借斧头的;但在了凡先生看来,孔术士的术数是很了不起的,故而他要“备录而谨记之”。对预测之术的虔信与他后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形成了鲜明对比。
孔先生替了凡先生起数所推算的命运是:在第二年的县考中是第十四名,在其后的府考中是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则是第九名。了凡先生十六岁这年,果然考试考取了,并且名次与孔先生推算的完全一致。在这一年内的三次考试中,名次和结果也都·如孔先生所说,可谓毫厘不差。这令了凡先生内心完全折服,于是请孔先生为他算定终生命运的吉凶祸福。孔先生告诉他,哪一年考试会考第几名,哪一年会补廪而成为廪生,作为秀才的一个级别,廪生就可以领取国家发给的米粮了。哪一年可以当贡生,达到秀才的最高级别,获取入太学即国家大学读书的机会和资格。孔先生甚至告诉他,在他出贡后的某一年还会当上四川一个县的知县。任职三年半后就盥告老还乡、辞官退隐。在五十三岁那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时离开人世,寿终正寝。还有一点就是命中无子。了凡先生将孔先生为他所推算的一生之流年休咎均备录在案《给自己做一个参考。
【原文】 自原文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①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浅释】 ①悬定:预定、算定的意思。
②廪米:指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出贡: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资历依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官。某年轮着,称为“出贡”。
【译文】 从此以后,凡是遇到考试,每次考试所得名次,都与孔先生所算的一样。只有一件不同:孔先生算我为廪生时领取官府九十一石五斗廪米时就可以按资历到京出贡选职了,但当我领取七十一石的时候,屠宗师便批准我可以补上贡生了,我暗地里也很怀疑。:疋释 儒家思想中有“知命”的思想,《论语》中孔子曾经受到当时一些隐者的讥讽,认为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这里,儒家思想是指每个人都有他应该做的,每个人所能够做的,就是一心一意尽力去做我们知道应该做的事,而不要计较成败,这就是儒家“知命”的思想。
知命就是承认世界本来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不为外在成败而萦怀牵累,做到这一点,也就能“永不言败”,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君子。
了凡先生这里则是流于宿命的思想,因为从此以后,凡是遇到考试,他的结果名次都如孔先生所事先算定的一样。命运流转似乎已经毫无悬念。唯独在推论了凡先生做廪生领取到国家九十一石五斗粮食就能出贡一点上,第一次出现了差池。因为当了凡先生领到米粮七十一石时,就被当时掌管一省教育的姓屠的提学批准补贡,这一点似乎算得不太准确。
【原文】 后果为署印①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②,殷秋溟③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日:“五策④,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⑤,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⑥无求矣。
……
坦白说,我一开始是抱着批判性眼光去阅读的,总觉得这种强调“修身”的书籍,难免会脱离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然而,这本书的深邃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底层操作系统。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应对某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而是告诉你,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不易被外界干扰的内核。它对“反省”的强调,让我开始明白,真正的进步往往是从承认错误开始的。书中的一些案例和论证,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不得不信服。它不像一些心灵鸡汤那样只提供短暂的安慰,而是提供了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行为算法”。每当我感到迷失或懈怠时,我会重新翻阅其中的关键章节,那些沉甸甸的文字总能重新校准我的方向。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书架上一个重要的“定海神针”,它不喧哗,但其分量足够压住我内心的浮躁。
评分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期望,觉得这种老旧的“训诫”类书籍,读起来肯定枯燥乏味,充斥着各种不符合现代生活的说教。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它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更像是一部精彩的个人成长史诗。它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体如何从困顿中挣扎,如何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对“道”的体悟,最终实现人生的逆转。那种从“认命”到“造命”的转变过程,写得极其真实可信,让人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读上几页,那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些错失的机会和不必要的内耗。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谈虚的,只谈“做”——如何去做一个更好的人,如何让自己的言行符合天理。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自身的不足,但不同于批评,它提供的是改进的蓝图,让人心悦诚服地想要去践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格局”的阐述。在充斥着快速消费和即时满足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蒙蔽双眼,忘记了长远的目标。这本书则像一个强力的过滤器,过滤掉了那些杂音和浮躁,直指人生的核心命题——如何活得有价值,如何不枉此生。它的文字风格是极其庄重且充满敬畏的,但这种敬畏感并非令人压抑,反而激发了人对更高标准的追求。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对“天道循环”的深刻理解,它让人明白,世间万物都有其运行的法则,强行逆天而行只会自取灭亡。读完后,我对很多以前耿耿于怀的事情释怀了,因为我开始理解,有些结果的产生,并非是针对个人的恶意报复,而是遵循着一套更宏大、更客观的规律在运转。这种宏观的视野,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心胸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评分这本厚厚的精装书摆在书架上,光是名字就带着一种古朴又神秘的气息,第一次翻开时,我完全被它那种沉静的力量所吸引。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像一团乱麻,总是在原地打转,找不到突破口。读了这本书后,虽然它没给我什么立竿见影的“魔法公式”,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命运”这件事。书里没有那些空洞的口号,而是用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将那些看似玄乎的道理,落地到了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心”的力量,那种潜移默化的自我修正,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种日积月累的功夫。合上书本,感觉心里像是被一块钝石头打磨过一样,虽然过程可能有点疼,但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一种踏实感。它更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在你迷茫时,轻轻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路在你脚下,关键是你如何迈出下一步。看完后,我开始留意自己起心动念之间的那些微小偏差,试图从根本上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际效果的人,如果一本书不能带来清晰的行动指南,我通常很快就会把它束之高阁。这本“训”书,虽然文字古雅,但其核心逻辑却异常清晰和具有操作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善良”、“要努力”,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不顺遂”以及“如何才能顺遂”背后的深层机制。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自我诊断。那些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对待得失的论述,放在今天的职场和生活中,依然是金玉良言。我尝试着在几个棘手的场合运用书里提到的“克己复礼”的智慧,效果显著。它教会了我,真正的强大不是外显的攻击性,而是对内在欲望的精准控制。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起任何外部激励都要来得持久和有力。这本书带来的改变,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都变得更加平和与智慧。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不知道,但是名气很大。。
评分包装太差了,直接装箱,满是灰尘,那是书啊
评分质量可以,很满意,一直在京东买东西。
评分质量可以,很满意,一直在京东买东西。
评分比书店价格便宜,京东送货方便快捷,有需要再来
评分不知道,但是名气很大。。
评分比书店价格便宜,京东送货方便快捷,有需要再来
评分还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