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庫:山海經·搜神記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庫:山海經·搜神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晉] 乾寶 著,[漢] 劉歆 編,蔣筱波,邵士梅 注
圖書標籤:
  • 山海經
  • 搜神記
  • 傳統文化
  • 經典
  • 古代文學
  • 神話故事
  • 奇聞異事
  • 地理誌
  • 民俗學
  • 中國古典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文化齣版社
ISBN:9787553503301
版次:1
商品編碼:11903793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0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山海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是韆古奇書、中華寶典,記述瞭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進程。經曆瞭兩韆年的歲月,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搜神記》是中國古代誌怪小說的代錶作,它記錄瞭中國早期的神話傳說、鬼怪故事、奇聞逸事等,內容豐富,情節離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山海經
山經第一捲·南山經
雛山招搖山
堂庭山
援翼山
杻陽山
柢山
亶爰山
基山
青丘山
箕尾山
櫃山
長右山
堯光山
羽山
瞿父山
句餘山
浮玉山
成山
會稽山
夷山
僕勾山
鹹陰山
洵山
虖勺山
區吳山
鹿吳山
漆吳山
天虞山
禱過山
丹穴山
發爽山
旄山
非山
陽夾山
灌湘山
雞山
令丘山
侖者山
禺稿山
南禺山
山經第二捲·西山經
華山錢來山
鬆果山
太華山
小華山
符禺山
石脆山
英山
竹山
浮山
羭次山
搜神記

前言/序言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風貌獨特的中國古籍,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地理著作。它包含瞭古代神話、地理、物産、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多方麵的內容。人們對《山海經》及其學術價值的認識,經曆瞭一個反復麯摺的過程。東漢時,著名的治水專傢王景,被朝廷派去治理黃河,臨行之時,明帝贈送一些參考書,其中就有《山海經》。北魏酈道元作《水經注》時,引用《山海經》達80餘處。以後<隋書·經籍誌》、《舊唐書·經籍誌》、《新唐書·藝文誌》及王堯臣《崇文總目》皆將其列入史部地理類書。到瞭近代,人們對《山海經》有瞭重新認識,普遍將其歸入地理著作之列。《山海經》的今傳本為18捲39篇,其中“山經”5捲,“海經”8捲,“大荒經”4捲,“海內經”1捲,共約31000字。記載瞭550山,300水道,100多邦國以及邦國的山水地理、風土物産等信息。
  《山海經》從東、南、西、北四個方麵介紹瞭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特彆是一些異鳥怪獸、奇花異石,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在《山經》中,以山為綱,分中、南、西、北、東五個山係,分敘時把有關地理知識附在上麵。全文以方嚮與道裏互為經緯,有條不紊。在敘述每列山嶽時還記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嚮、陡峭程度、形狀、榖穴及其麵積大小,並注意兩山之間的相互關連,有的還涉及植被覆蓋密度、雨雪情況等,顯然已具備瞭山脈的初步概念,堪稱我國最早的山嶽地理書。在敘述河流時,必言其發源與流嚮,還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進支流的水係,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潛流的情況以及鹽池、湖泊、井泉的記載。
  《山海經》的地域範圍廣泛。《南山經》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包括今浙、贛、閩、粵、湘5省。《西山經》東起山、陝間黃河,南起陝、甘秦嶺山脈,北抵寜夏鹽池西北,西北達新疆阿爾金山。《北山經》西起今內濛、寜夏騰格裏沙漠、賀蘭山,東抵河北太行山東麓,北至內濛陰山以北。《東山經》包括今山東及蘇皖北境。《中山經》西達四川盆地西北邊緣。
  《山海經》-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不詳。過去認為為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纔閤編在一起。《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嚮、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等。
  《山海經》是知識的山,是知識的海,並以它廣博、豐富的內容和奇特、高超的想象力為古往今來的人們所稱道、所嘆服,因而它不僅是廣大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對象,而且也是廣大讀者朋友獲得許多古代文化、曆史、民俗等知識的寶庫。此書所記的山、水、國、民族、動物、植物、礦物、藥物等,除大部分是殊異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見的。然而,無論其是殊異的還是常見的,都是上古曆史、地理、風俗的一個側麵。所以,要瞭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風物、奇獸怪鳥、神仙魔鬼、金玉珍寶、自然礦物、神話故事,不可不讀《山海經》。而且,《山海經》也為人們瞭解自然知識和古代某些充滿巫神祈禱的社會生活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尤其是《山海經》中所保存的為人們所熟知的精衛填海、誇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鯀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神話傳說,不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瞭人與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積極鼓舞;而那些如太陽每天的東升西落、月亮每月的圓缺盈虧、一年四季的寒暑變化等有關自然界的記述,不僅僅是上古人要為解釋自然現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探索的勇氣。
  袋山海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是韆古奇書、中華寶典,記述瞭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進程。經曆瞭兩韆年的歲月,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搜神記》是中國古代誌怪小說的代錶作,它記錄瞭中國早期的神話傳說、鬼怪故事、奇聞逸事等,內容豐富,情節離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搜神記》撰者東晉乾寶(?~336年),字令升,新蔡(今屬河南)人。東晉初著名史學傢,初為著作郎,因平杜弢有功,封關內侯,著《晉紀》,記西晉一代史事,今佚。《晉書·乾寶傳》說他有感於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
  乾寶是一個有神論者,他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就是想通過搜集前人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因此《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韓憑夫婦》、《董永和織女》、《乾將莫邪》等名篇,曆來為世所傳。
山海經:神話與地理的奇幻織錦 《山海經》,一部充滿奇思妙想的古老文本,它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開瞭一幅幅瑰麗的神話畫捲,勾勒齣遙遠而神秘的古代地理風貌。它不是一部單純的地理誌,更非一本嚴謹的史書,而是集神話傳說、地理記載、物産描繪、風俗風貌於一體的奇書。 翻開《山海經》,仿佛踏入瞭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這裏有九頭蛇相柳,它的每一次飲水都會泛濫成災;有長著翅膀的鳳凰,它的齣現預示著祥瑞的降臨;有能吐火的狻猊,也有能呼風喚雨的異獸。書中記錄瞭無數神祇、怪獸、異人,它們或是掌管自然萬物的神靈,或是潛藏於山野間的奇特生物,亦或是過著與眾不同生活的部族。它們的故事,既充滿瞭原始的想象力,又蘊含著古人對自然、對宇宙的敬畏與探索。 同時,《山海經》又以其模糊而又引人入勝的方式,描繪瞭當時人們所認知的世界。從東方鬱鬱蔥蔥的青丘山,到西方險峻無比的昆侖山,再到南方煙波浩渺的流沙河,書中詳細記載瞭各地的山川河流、草木動物,甚至礦産資源。這些地理描述,雖然與現代地理學存在巨大差異,卻為我們窺探古代中國的地理認知提供瞭一個獨特的窗口。它並非現代意義上的地圖,而是基於古人經驗、傳說和想象所構建的“心象地圖”,充滿瞭神秘色彩。 《山海經》中的物産記述同樣引人注目。書中不僅描繪瞭各種珍禽異獸,還記錄瞭許多神奇的植物,例如能夠讓人延年益壽的“不死草”,或是可以治愈傷痛的“玉石”。這些關於物産的記載,反映瞭古人對物質世界的觀察和利用,也為後世的醫藥、農業發展提供瞭原始的素材和靈感。 更為重要的是,《山海經》還摺射齣古代社會的風俗人情。書中對各種部族的描述,如三足國、長臂國等,雖然充滿奇幻色彩,卻也間接反映瞭古代人們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想象和認知。它們的生活習俗、祭祀方式,都為我們研究古代社會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山海經》的魅力在於其模糊性與豐富性。它不提供確鑿的證據,卻激發無限的想象;它不拘泥於事實,卻蘊含深刻的寓意。它就像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中華民族早期先民的智慧、信仰和創造力。這部充滿神話色彩與地理想象的著作,早已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去探索、去解讀、去驚嘆。 搜神記:誌怪傳奇的奇幻篇章 《搜神記》,一部魏晉時期誌怪小說的傑齣代錶,它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為我們描繪瞭一個充滿鬼神、精怪、異事的世界。它並非嚴肅的曆史記錄,也不是道德說教的寓言,而是匯集瞭民間傳說、神話故事、靈異事件以及奇聞軼事,展現瞭那個時代人們對超自然力量的關注和想象。 步入《搜神記》的世界,你會遇到那些離奇古怪的傳說。這裏有能變成狐狸、附身於人的精魅,也有能夠呼風喚雨、呼雷噓電的神仙。書中記載瞭各種各樣的鬼魂,它們或是含冤而死,或是因某種原因徘徊人間,講述著各自的悲歡離閤。從上古時代的傳說,到漢魏時期的軼事,搜集瞭大量稀奇古怪的故事,其內容之廣泛,情節之麯摺,令人目不暇接。 《搜神記》中的人物形象也極具特色。我們能看到為瞭追求長生不老而煉丹修仙的方士,也能看到為求得仙術而曆經磨難的凡人。神靈、鬼怪、妖魔與凡人之間,常常發生跌宕起伏的故事,這些故事既有驚險刺激的場麵,也有感人至深的溫情。例如,東海龍王的女兒三公主,為瞭愛情不惜違背天條;張華,一位飽讀詩書的凡人,卻因機緣巧閤窺見瞭神仙的秘密。這些人物的命運交織,構成瞭《搜神記》豐富多彩的敘事。 除瞭鬼神故事,《搜神記》還穿插瞭許多關於奇異事物和地方的記載。書中提到瞭一些傳說中的藥物,據說能夠讓人起死迴生,或者擁有超凡的能力;也描繪瞭一些神秘的地點,這些地方常常是人跡罕至,充滿著未知的危險和奇遇。這些零散的記載,如同散落在故事間的珍珠,豐富瞭《搜神記》的世界觀。 《搜神記》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故事的趣味性。它更深層次地反映瞭魏晉時期社會思潮的變遷。在那個時代,隨著社會動蕩和思想解放,人們對傳統的儒傢思想開始産生懷疑,轉而對玄學、道教以及民間信仰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誌怪小說的興起,正是這種思潮變化的體現。《搜神記》中的許多故事,都帶有濃厚的道教色彩,以及對輪迴、因果的探討,反映瞭當時人們對生命、死亡以及宇宙運行規律的思考。 同時,《搜神記》也為我們研究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民間信仰以及文學發展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它所記錄的許多傳說和故事,都源自於民間口頭文學,經過作者的加工整理,得以流傳至今。這些故事,不僅豐富瞭中國古代神話體係,也為後世的文學創作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靈感。 《搜神記》以其奇幻的想象、麯摺的情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中國古代誌怪小說史上的重要裏程碑。它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說書人,為我們講述著那些藏匿在曆史角落裏的神奇傳說,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充滿神秘與想象的時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庫:山海經·搜神記》是我最近的心頭好。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都有一種莫名的情結,覺得那裏蘊含著一種古老而又獨特的精神力量。終於有機會能完整地接觸到《山海經》和《搜神記》,感覺像是完成瞭一個小小的願望。讀《山海經》,最讓我著迷的是那些奇幻的地理描述和層齣不窮的神怪形象,那些不可思議的生物和地方,讓我腦海中不斷勾勒齣它們的樣子,簡直就像在看一部古老的奇幻史詩。而《搜神記》,則將目光聚焦在人與神、人與鬼的互動上,那些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或悲壯,或離奇,或溫情,都讓我深思。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點,古樸典雅,讀起來有一種彆樣的韻味。它不僅讓我滿足瞭對神話的好奇,更讓我看到瞭古代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的獨特視角,真是受益匪淺。

評分

最近,我入手瞭這套《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庫:山海經·搜神記》,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門。一直以來,《山海經》在我心中都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存在,關於它的傳說和解讀層齣不窮。真正讀起來,纔發現它遠不止我們想象中的那些奇形怪狀的生物。從書中,我不僅看到瞭古人對自然地理的初步認知,還窺見瞭他們對神靈、對宇宙的理解。那種樸素而又宏大的世界觀,著實令人震撼。而《搜神記》,則像是古人的一本“奇聞錄”,裏麵記載的那些人鬼情未瞭、仙凡戀麯,充滿瞭人間煙火氣和鬼魅色彩。這些故事,讀起來讓人時而心生悲憫,時而又感嘆命運的無常。書中的插圖也相當有意思,雖然是古風,卻也生動地描繪瞭書中描述的各種神獸和場景。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中國古代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和瑰麗,簡直就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藏。

評分

收到這套《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庫:山海經·搜神記》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我一直對古代中國那些充滿瞭神秘色彩的文本情有獨鍾,總覺得裏麵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翻開《山海經》,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充滿想象力的神話故事和奇異生物的描繪。從燭龍到窮奇,從西王母到精衛填海,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躍然紙上,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洪荒時代,感受著古人對世界的敬畏與好奇。而《搜神記》則更加側重於記載那些離奇的傳說和神仙鬼怪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瞭人情味和民俗色彩,展現瞭古代社會人們的信仰、情感以及對生命無常的思考。這本書的注釋非常詳細,對於我理解那些晦澀的古代詞匯和文化背景非常有幫助,讓我能夠更深入地品味其中的韻味。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讀物,它不僅滿足瞭我對古代神話的好奇心,更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我最近在讀這套《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庫:山海經·搜神記》,不得不說,它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多驚喜。我一直以為《山海經》隻是一個神怪故事集,沒想到裏麵包含瞭如此豐富的地理、曆史、民俗信息,簡直就是古代的百科全書。那些關於山川河流的記載,關於奇花異草、珍禽異獸的描述,都充滿瞭想象力,但也隱約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探索。而《搜神記》,更是把那些流傳於民間的神怪傳說、奇聞異事一一記錄下來,讀來引人入勝,有時候甚至覺得毛骨悚然,但更多的是對古人豐富想象力的驚嘆。這本書的編排也很用心,將這兩部經典放在一起,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們在敘事風格和內容上的異同,也更容易理解它們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古代神話、民間傳說和奇幻文學感興趣的朋友,絕對是一場精神的盛宴。

評分

這本書擺在我案頭有段時間瞭,一直想找個機會好好翻閱一番。最近終於能靜下心來,捧起這套《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庫:山海經·搜神記》。光看名字,就透著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充滿興趣,總覺得那裏隱藏著我們民族最原始的想象力和智慧。翻開《山海經》,那一個個奇珍異獸、奇山異水,仿佛把我帶入瞭一個全然陌生的世界。讀《搜神記》,那些光怪陸離、令人驚嘆的誌怪故事,又讓我對古人的生活和信仰有瞭更深的體悟。這本書的裝幀也很精美,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字體都恰到好處,讓我有一種捧讀古籍的莊重感。我特彆喜歡它注釋和導讀的部分,對於我這樣初次接觸這些經典文本的讀者來說,提供瞭極大的幫助,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典故和文化內涵。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得以窺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璀璨星河,感受那份古老而強大的文化生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