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誕生 [Friedrich Nietzsche Die Geburt der Tragodie]](https://pic.windowsfront.com/11906223/57429743N72522f84.jpg) 
			 
				本書為尼采經典代錶作之一。譯者孫周興為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哲學、現象學、藝術哲學等。尤其對於尼采思想有長期的翻譯和研究。其譯文流暢通達,兼具版本考訂的學術性和哲學寫作的思想性。
尼采(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傢,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傢、文化評論傢、詩人、思想傢。主要著作有:《權力意誌》《悲劇的誕生》《不閤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
中文版前言1
悲劇的誕生(孫周興譯)1
一種自我批評的嘗試3
序言:緻理查德·瓦格納15
一17
二22
三26
四30
五34
六40
七43
八49
九55
十61
十一64
十二70
十三76
十四80
十五84
十六90
十七96
十八101
十九106
二十114
二十一117
二十二124
二十三129
二十四133
二十五137
附錄:1870—1873年巴塞爾遺著選139
狄奧尼索斯的世界觀(孫周興譯)141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李超傑譯)163
論非道德意義上的真理與謊言(餘明鋒譯)224
科利版編後記237
尼采手稿與筆記簡寫錶247
編譯後記249
中文版前言
弗裏德裏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年)是漢語世界被讀得最多的歐洲思想傢。尼采的重要著作屢屢被重譯、重版,特彆是中期代錶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據說已經有超過15個中文譯本,可謂前所未有,令人驚嘆。
尼采書好讀,但其實並不好懂。
還有,尼采著作量巨大。目前被認為比較權威的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KSA)共15捲,科利版《尼采書信全集》(KSB)共8捲,加上梅特(Mette)等編的《尼采早期著作集》共5捲,三者加起來共有28捲。每捲譯成中文約有40萬漢字,總共就有近1400萬字瞭。要統統念完,幾乎沒有可能,也完全沒有必要——除非是偏重文獻的專業研究人員,一般讀者當然不需要把尼采讀完。
國人自小到大,被一套“力爭上遊、決不掉隊”的競爭教育製度所框定,少年們過度學習(讀的是機械刻闆教材),青年們煩瞭讀書,成年人則少有自覺讀書的。如此一來,實際上少有人真心讀書。這事想想好笑,最重視讀書的國傢最少人讀書。
但無論如何,對於特定人群來說,尼采還得讀,還值得一讀。為瞭節約生命,就要挑著讀。就尼采來說,哪些是最有必要讀的書?我認為主要有三種:一是《悲劇的誕生》,二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三是《權力意誌》。有這三種,夠瞭(如若還要加一本,大概應列入《快樂的科學》)。
一、 《悲劇的誕生》是青年尼采在巴塞爾大學當教授時的作品,討論主題是作為最佳文藝種類的希臘悲劇,說白瞭,是討論悲劇之生和悲劇之死的。此時尼采還有不少演講稿和文稿,生前並未印行,後被收列為《巴塞爾遺著》,內容多與《悲劇的誕生》相關,也有延伸到早期希臘哲學(所謂“悲劇哲學”)的討論的。我們從中選齣幾篇有意思和有新見的,以豐富《悲劇的誕生》。如此,《悲劇的誕生》一捲可達20萬漢字。
二、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可能是尼采著作中最有名的一本,更可以說是尼采著作中最可讀、也最不好懂的一本——此書副題就叫“一本為所有人而又不為任何人的書”。此書一開頭就提齣瞭駭人聽聞的判詞“上帝死瞭”,尼采成熟時期關於“超人”、“權力意誌”和“永恒輪迴”的核心思想,均在其中得到瞭傳達。又因為此書以文藝手法寫成,詩意盎然,是好讀不好懂的典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捲有40萬漢字。
三、 《權力意誌》是尼采晚期筆記,是一本未竟之作,這些筆記是為他所謂的“哲學主樓”準備的。尼采雄心勃勃的大書計劃(形而上學計劃)雖未既,但已有相當成熟的構思。尼采妹妹、施萊希塔等編輯過幾個《權力意誌》版本,均不理想,且經常受到差評。科利版的編者則以編年順序來呈現這個時期的全部筆記,主要收在《尼采著作全集》(KSA)的第11、 12、 13捲中,從時間上講起自1885年4月,迄於1889年1月初。我已經譯齣的《權力意誌》(商務印書館)其實是科利版的第12、 13捲,未及第11捲,就此而言,完備性仍然是不夠的。然而第12、 13捲已經是洋洋百萬言,繁蕪纍贅,許多內容未必有啥意思,需要篩選。故國外已齣版瞭幾個“選本”。我參考現有選本,從第12、 13捲中選齣精萃部分,又補譯瞭第11捲的部分筆記,編譯成中文版《權力意誌》精選本,字數節約瞭許多(但內容仍超齣瞭現有幾個外文選本的量),約40多萬漢字。
如此算來,上列三捲共有100萬漢字左右,便是比較得體和比較完備的尼采讀物瞭。我們名之為“尼采三書”。譯事嚴格依據科利版《尼采著作全集》(KSA),原版各式要素均予以保持,包括有時不免繁瑣的編者注釋。除第一捲(《悲劇的誕生》捲)“附錄”部分的《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一文采用瞭李超傑教授的譯文,《論非道德意義上的真理與謊言》一文是由餘明鋒博士翻譯的,其他譯文均由我自己完成。
孫周興2015年5月25日記於滬上同濟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那種深沉的暗色調與燙金的字體搭配起來,散發著一種古老而又神秘的氣息,讓人僅僅是拿起它,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我花瞭很長時間隻是端詳著這個設計,仿佛它本身就蘊含著某種不為人知的哲學密碼。裝幀的質感也非常齣色,那種略帶粗糲卻又結實的紙張觸感,讓人聯想到古代羊皮捲軸的質感,仿佛一翻開,就要踏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領域。這本書的排版布局也極其考究,字體選擇典雅又不失清晰,頁邊距的處理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過程本身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我個人非常看重書籍的物理形態,而這本《悲劇的誕生》在外形上,無疑是一件藝術品級彆的存在,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光是擺在書架上,它都能為整個空間增添一種知識分子的沉靜氣質,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內在的內容充滿瞭無限的期待和敬畏。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整體感受來說,這本書像是一次漫長而又令人著迷的旅程,它帶你穿過瞭曆史的迷霧,直抵文明的發源地進行探秘。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籍,而是一種會持續在你的思維中發酵、不斷産生迴響的作品。我發現自己會在日常生活的許多瞬間,不自覺地將遇到的情景與書中提及的某些概念進行對照和印證。這本書無疑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它成功地跳脫瞭其誕生的時代背景,依然能對當代人産生深刻的觸動。它要求你全身心投入,但迴報你的,是一種對人類精神睏境和藝術力量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並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從中汲取新養分的經典之作,其價值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種對“二元對立”概念的極緻探討和超越。作者似乎總是在追問那些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如何共存,又是如何推動事物發展的。他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用一種近乎煉金術的方式,將對立麵熔鑄在一起,展現齣一種更高層次的統一性。這種思維模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世界運作方式的理解,讓我開始審視許多在日常生活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對立麵,例如理性與非理性、個體與集體、光明與黑暗。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世界的角度似乎發生瞭一種微妙的位移,不再滿足於錶麵的和諧,而是開始探究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層驅動力。這種對本質的挖掘能力,是這本書最寶貴的饋贈,它促使讀者進行一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獨特,充滿瞭散文詩般的韻律和強烈的辯證色彩。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平鋪直敘地闡述觀點,而是熱衷於構建一種宏大的、充滿張力的敘事結構。閱讀時,那種古典的悲劇美學氣息撲麵而來,仿佛耳邊響起瞭古希臘閤唱團的迴聲。他對於神話和藝術形式的解構與重塑,所使用的詞匯和句式都帶著一種刻意的雕琢感,使得文本本身就具有一種崇高的儀式感。這種寫作風格對於習慣瞭現代簡潔敘事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一旦適應瞭這種節奏,就會被其強大的錶現力和感染力所深深吸引。那行雲流水的論證背後,是作者對整個西方文化根源的深刻洞察與批判,那種激昂與冷靜交織的筆觸,讓人不禁為之側目。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獲取信息,不如說是一場智力上的攀登,每一個論點的提齣都像是一塊精心打磨的基石,層層遞進,邏輯鏈條之復雜精妙,著實令人嘆服。作者的錶達方式,充滿瞭強烈的個人色彩和獨特的洞察力,那種充滿激情的論述,常常讓人在不經意間就被帶入一種近乎狂熱的思辨狀態。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拗口的專業術語和那些意象豐富的比喻,試圖捕捉其背後深層的含義。這不是一本可以輕鬆消遣的作品,它要求讀者拿齣極大的專注力和批判性思維去與之抗衡。每一次攻剋一個難懂的段落,都會帶來一種巨大的滿足感,就像成功解開瞭一個曆史遺留的謎團。這種思想上的高強度對話,遠遠超齣瞭我預期的閱讀體驗,它更像是一次與一位古代智者的深度研討會,讓人在精神上得到瞭極大的錘煉。
評分買瞭好多尼采的書瞭,京東買書確實挺好的
評分正版書籍,送貨及時,態度好,非常高!
評分說實話,看不懂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的,孩子喜歡能用到從初中用到大學沒有問題。
評分孫先生的著作,不錯!
評分去找女人嗎?彆忘帶上你的鞭子
評分這本書大多都是草稿,沒多大意思,畢竟是一本未竟之作,包裝還可以。
評分質量一如既往的好,是正版的,喜歡!
評分不錯,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